耐心——走向成功的垫脚石.doc_第1页
耐心——走向成功的垫脚石.doc_第2页
耐心——走向成功的垫脚石.doc_第3页
耐心——走向成功的垫脚石.doc_第4页
耐心——走向成功的垫脚石.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耐心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浅议学生耐心品质的培养 一、耐心的定义及重要性的阐述法国诗人拉封丹说过这样一句话:“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耐心,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性格中的一种潜在力量,也是信心的持久和延续,是决心和毅力的外在表现。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柏拉图有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中国人也有一句古话:“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名言也好,古训也罢,都异曲同工地道出了“耐心”在学习上的重要。耐心被认为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学习中,没有将学习坚持到底的勇气和耐力,就会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甚至扼杀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耐心,学习很难坚持下去,学业也难以完成。不论做什么,都将一事无成。所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二、当前学生耐心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当前学生耐心缺失的表现当前许多学生都不够耐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头脑不聪明,不是学习的料,总是消极片面强调自己的不足之处,或总是用退缩来对待失败,从来不回头再试一次;有的学生觉得某一学科的知识特别难学,在课堂上便不注意听讲,从而轻易地拖延、放弃,没有耐心去挑战压力,从而放弃了进取的机会,以致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斗志;还有一些学生学过的知识记不住、上课能听明白但课后不会做题、遇到具体的学习问题无法解决。但是,他们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把失败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一下,而是将眉头一皱、书本一摔,选择放弃,由于缺乏耐心而阻止了自己进一步学习的步伐。2、原因分析孩子有无耐心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年龄越小的学生,其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就越差。造成学生缺乏耐心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1)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家长管教孩子没有经验,在孩子面前又急躁又罗嗦,孩子干任何事情,他们都爱问长问短,看似关怀备至,实则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另外,有些家庭夫妻关系紧张,经常吵吵闹闹,处于这种氛围里的孩子,容易产生心情抑郁,从小就缺乏安静专注的习惯。2)生理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身体孱弱,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必要的精力和热情,他们由于体弱多病,往往爱撒娇,容易疲劳,因此,很难专注于某事某物。有些学生调换环境过于频繁,年幼的孩子对环境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而适应性则很差。环境的改变,意味着要他们重新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不信任感。3)心理发展方面的原因。孩子们天生好动,三分钟热度似乎是他们的天性,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耐心与儿童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还不善于控制自己,加上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易分心等,使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利于耐心的培养。4)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是许多人的通病,人们往往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对短处和缺点却不以为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后天的培养。让孩子积极地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客观地认清自己是培养自己耐心的关键,只有“自知”才能“自治”,只有客观的认清自我,才会有耐心挑战源源不断的压力。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好习惯呢?三、耐心的培养及不良行为矫正的方法与策略1、让学生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肯定考不上的。”童第周却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这就是因为童第周对耐心学习有深刻的理解。童第周滴水穿石的精神确实值得所有人学习,以名人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耐心的重要性,不失为一个好方法。2、老师要耐心地对待学生无论哪个学生,总有他的优点,关键不在于老师有没有一双慧眼,而在于老师有没有耐心。有些学生读书很差,在老师眼里,他的其他优点也就很容易变成缺点,甚至看不到了。所以,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首先要摆正心态,正视他们,从心里接纳他们。然后再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以此为契机,耐心地展开教育活动,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傅超是我们班最令人头痛的学生,基础较差,上课听不进去就吵。从一年级开始,成绩就很不理想,行为习惯也不好。到了三年级,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我急火攻心,找家长分析原因,家长也是束手无策,于是跟他就冲突不断,效果却不甚理想。直到后来,我改变了方法,采取了我的“攻心”措施。首先,我对他进行了观察,想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比较乐于帮助同学。于是我找他谈话,知道了他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老师又不对他好,所以不想学。我表扬了他乐于助人的优点,给他重新安排了座位,并鼓励他上课举手发言。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后,他似乎安静了下来,上课开始认真听了,有几次居然举起了手想回答问题。我很高兴,有一次就请他发言,谁知他又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想笑,但想想又忍住了。我制止了其他同学,先表扬他很勇敢,再指出他回答中的错误,并请他继续努力。他看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很高兴地坐下来了。从那以后,他经常举手。有一次他又举手了,我见没其他人举手,就又请了他。谁知这次他的发言居然非常精彩,全班同学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看见他非常高兴地坐下来,我想这是一个对他进行鼓励的绝好机会,于是对他大加赞扬。从那以后,傅超上课认真多了,很少有开小差摸小动作的时候,成绩虽然还是不理想,他的学习习惯却有了很大的好转。谁知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故态复萌了,不完成作业,不是没带回家就是没带回来,一下课就找不到人。我又急了,放学把他留下来,看着他完成作业,做得不好就严厉地批评他,做好了又表扬他,有时还奖励他,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见还有奖励,他高兴极了,回家就对他妈妈说老师对他怎么怎么好,作业也肯做了。现在,傅超同学上课挺认真的,作业不再那么累了,打架吵闹更是没他的份,虽然成绩还是不理想,但在管理方面却是轻松多了!由此可见,教师急功近利,容易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学生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反之,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向着老师,跟教师一条心,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3、“三分钟”耐性训练法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 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性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老师也是如此,要持之以恒,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利用身边的小事来培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耐心。例如,写字、读书、整理抽屉等。对于没有耐心的孩子,刚开始可能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时,老师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学生,让学生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字写好、课文读正确、抽屉整理好。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在经历过小事的锻炼后,老师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点障碍,为学生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靠坚强的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学生的耐心。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做事不半途而废。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老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学生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培养学生的耐心会让他终身受益。实践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