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结构变异》PPT课件.ppt_第1页
《染色体结构变异》PPT课件.ppt_第2页
《染色体结构变异》PPT课件.ppt_第3页
《染色体结构变异》PPT课件.ppt_第4页
《染色体结构变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 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 可能使染色体折断 之后再接起来 再接合时发生差错 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这种通过 折断 重接 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四类 1 缺失 2 重复 3 倒位 4 易位 第一节缺失一 缺失类型及形成缺失 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断片 缺失的区段无着丝粒顶端缺失 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外端某一整臂缺失了就成为顶端着丝点染色体中间缺失 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内段 图6 1缺失的的类型与形成 顶端缺失染色体很难定型 因而较少见 1 断头很难愈合 断头可能同另一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的断头重接 成为双着粒染色体 2 顶端缺失染色体的两个姊妹染色单体可能在断头上彼此接合 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就会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受两个着丝粒向相反两极移动所产生的拉力所折断 再次造成结构的变异而不能稳定 中间缺失染色体没有断头外露 比较稳定 因而常见的缺失染色体多是中间缺失的 1 缺失杂合体 某个体的体细胞内杂合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 2 缺失纯合体 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 二 缺失的细胞学鉴定 在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内 可见到遗弃在细胞质里无着丝粒的断片 但随着细胞多次分裂 断片即消失 顶端缺失的区段较长 可在缺失杂合体的双线期检查交叉尚未完全端化的二价体 看非姊妹染色单体的末端是否长短不等 中间缺失 且缺失的区段较长 则在缺失杂合体的偶线期和粗线期 正常染色体与缺失染色体所联会的二价体 常会出现环形或瘤形突出 与重复的不同 图缺失个体的染色体联会 如果缺失区段微小 缺失杂合体也可能并不表现明显的细胞学特征 因此进行微小缺失的细胞学鉴定非常困难 需要借助更精细的细胞学 分子细胞学技术 如染色体显带 原位杂交等 并结合类似突变基因遗传分析的程序才能完成 缺失纯合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二价体配对异常现象 2 缺失的鉴定 5 双着丝粒染色体 两条末端缺失的染色体末端之间相互连接 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用dic表示 如46 X dic Y 表示X正常 Y是双着丝粒染色体 三 缺失的遗传效应 1 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缺失了 其上原来所载基因自然就丢失了 这是有害于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体一般是败育的 花粉尤其如此 胚囊的耐性比花粉略强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即使不曾败育 在授粉和受精过程中 也竞争不过正常的雄配子 因此 缺失染色体主要是通过雌配子而遗传 2 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 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可能存活下来 这类个体往往具有各种异常表现 如人类第5染色体短臂缺失杂合个体生活力差 智力迟钝 面部小 患儿哭声轻 音调高 常发出咪咪声 通常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夭折猫叫综合症 3 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 可能会造成假显性的现象McClintock 1931 玉米植株颜色紫色 Pl 绿色 pl 位于6 长臂外段plpl PlPl 紫株732株绿株2株 细胞学鉴定该区段缺失 X射线 缺失杂合体的假显性现象 PL缺失 假显性 第二节重复一 重复类型及形成重复 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区段顺接重复 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在染色体上排列方向相同反接重复 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的排列方向相反 图6 5重复的类型与形成 图6 6不等交换与果蝇16A区段重复形成 重复区段内不能有着丝粒 否则重复染色体就变成双着丝粒的染色体 就会继续发生结构变异 很难稳定成型 重复和缺失总是伴随出现的 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给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之后 它自己就成为缺失染色体了 重复杂合体 某对同源染色体中 一条为重复染色体而另一条为正常染色体重复纯合体 含有一对发生相同重复同源染色体 二 重复鉴定 若重复的区段较长 重复杂合体的重复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联会时 重复区段就会被排挤出来 形成环或瘤 重复圈或重复环 若重复区段很短 则联会时重复染色体区段可能收缩一点 正常染色体在相对的区段可能伸张一点 于是二价体就不会有环或瘤突出 镜检时就很难 在染色体末端非重复区段较短时 重复区段可能影响末端区段配对 可能形成二价体末端不等长突出 图6 7重复杂合体染色体联会 三 重复的遗传效应 1 剂量效应 随着细胞内基因拷贝数增加 基因的表现能力和表现程度也会随之加强 即细胞内基因拷贝数越多 表现型效应越显著例1果蝇眼色 红色 v 朱红色 v v v眼色 红色v vv眼色 朱红色 果蝇棒眼遗传野生型果蝇的每个复眼大约由779个的红色小眼所组成 图果蝇染色体16A区段的遗传效应 2 位置效应 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其表现型效应也不同位置效应的发现是对经典遗传学基因论的重要发展 它表明染色体不仅是基因的载体 而且对其载有基因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第三节倒位一 倒位类型及形成倒位 染色体中发生了某一区段倒转臂内倒位 一侧倒位 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一个臂的范围内臂间倒位 两侧倒位 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粒 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 图6 9倒位的类型与形成 二 倒位鉴定 若倒位区段很长 则倒位染色体就可能反转过来 使其倒位区段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 两端区段则只能保持分离状态 如果倒位区段比较短 则两侧区段正常配对 而倒位区段与对应正常区段保持分离 二价体上形成一个泡状 若倒位区段不长 则倒位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所联会的二价体就会在倒位区段内形成 倒位圈 臂内杂合体在倒位圈内外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产生双着丝粒染色单体 出现后期 桥或后期 桥 图6 10倒位杂合体染色体联会图与倒位杂合体联会复合体的电镜图 图6 11倒位圈内交换与配子败育机制 三 倒位的遗传效应 1 形成新的连锁群 促进物种进化 2 倒位导致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在倒位圈内外发生交换 产生四种交换染色单体 无着丝粒断片 臂内 后期 丢失 双着丝粒缺失染色单体 臂内 后期桥折断 缺失染色体 配子不育 单着丝粒重复缺失染色体 臂间 和缺失染色体 臀内 配子不育 正常或倒位染色单体 配子可育 3 降低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重组率 第四节易位一 易位类型及形成易位 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到其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相互易位 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区段互换 常见 简单易位 转移 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 少见 图6 12易位类型及形成 易位与交换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交换染色体片段 不同点 见下表 二 易位鉴定1和2代表两个非同源正常染色体12和21代表两个相互易位染色体l 12 2 21的 字联会形象 图6 13相互易位杂合体染色体联会 分离与配子育性 易位杂合体的联会和分离 三 易位的遗传效应 1 易位可使两个正常的连锁群改组为两个新的连锁群 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许多植物的变种就是由于染色体易位形成的 直果曼陀罗的许多品系是不同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 2 易位还可能导致物种染色体数目改变 图6 14罗伯逊易位与染色体融合 易位发生在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或接近着丝粒处 易位纯合体的一对易位染色体包含原来两条染色体的长臂 而另一对易位染色体只包含原来两条染色体的短臂 这种易位现象叫罗伯逊易位 由两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通过罗伯逊易位和染色体丢失变为一对染色体的过程称为染色体融合 3 玉米型相互易位杂合体为半不育 玉米 豌豆 高粱 矮牵牛花粉50 败育 胚囊50 败育 结实率只有50 由半不育植株的种子所长出的植株又会有半数是半不育的 半数是正常可育的易位杂合体后期分离时 1 21 12 2相邻式 重复缺失 败育 1 21 12 2 211 2 12 21交替式 正常 易位 可育 1 2 月见草型相互易位杂合体为全育 月见草 曼驼罗 风铃草 紫万年青易位杂合体后期分离100 是交替式 4 同倒位杂合体相似 易位杂合体邻近易位接合点的某些基因之间的重组率有所下降 玉米T5 9a是第5染色体和第9染色体的一个易位 在正常的第9染色体上 两基因之间重组率为23 和20 在易位杂合体中为11 和5 第五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能够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与化学诱变剂也能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早在1927年 穆勒就发现X线可以诱导果蝇产生易位及其他结构变异一 物理因素诱导用于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物理因素主要是电离辐射 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 染色体结构变异常常和基因突变交织在一起 只需一次染色体折断的结构变异类型产生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而不受辐射强度影响 顶端缺失需两次断裂产生的结构变异类型产生的频率则与辐射剂量的平方成正比 受辐射强度的影响顺接重复相互易位 二 化学因素诱导能够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化学物质很多 而且某些药物诱发的结构变异还具有一定的染色体部位特异性 如用EOC MH DEPE分别处理蚕豆根尖时 不同药物使根尖细胞染色体发生折断的部位不同 这一特点在浓度低时比在浓度较高时更为突出 另外 恢复时数 停止药物处理后的时数 不同对染色体结构变异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六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一 基因定位1 利用缺失造成的假显性现象 可以进行基因定位 使载有显性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缺失 让其隐性等位基因表现 假显性 对表现假显性个体进行细胞学鉴定 发现某染色体缺失了某一区段 就说明该显性基因位于该染色体的缺失区段上 2 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定位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群体内 1 4正常可育个体2 4半不育易位杂合体1 4可育易位纯合体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遗传基因 T 正常染色体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 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遗传基因 t 用两点或三点测验 根据T t与某邻近基因之间的重组率 确定易位接合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已知玉米长节间正常基因 Br 对短节间 br 为显性 Br基因位于玉米第1染色体上 某玉米第1染色体 第2染色体易位杂合体的株高正常 配子半不育 BrT Brt 它与完全可育的矮生品系 brt brt 杂交得到F1 BrT brt与Brt brt 再用半不育F1 BrT brt 与矮生亲本品系 brt brt 测交 考察测交子代株高与配子育性得到 株高正常 完全可育的25株 株高正常 半不育的350株 植株矮化 完全可育的281株 植物矮化 半不育的26株 求Br基因与第1染色体上易位点间的重组率为多少 二 在育种中的应用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育种工作重要的遗传变异来源之一 1 利用重复区段基因的剂量效应 提高性状表现水平 例如 诱导大麦的a淀粉酶基因所在染色体区段重复 可大大提高a淀粉酶表达量 从而显著改良大麦品质 2 利用染色体易位进行物种间基因转移 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缘物种具有许多有益基因 如抗逆性 品质好等 通过物种杂交得到种间杂种 再诱导杂种及其后代发生栽培植物染色体与野生物种染色体间易位 可以将野生物种的基因转移到栽培植物中 例如 一葡萄育种学家育成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良的新品种 但就是该品种的果实虽多但小 为了在短时间内改良这一缺点 并且不改变其他优良性状 试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 三 利用易位防治害虫利用易位的半不育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 四 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 曾使叶基边缘有条纹 f 和叶中脉棕色 bm2 的玉米品系 ffbm2b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