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创新发展文献.doc_第1页
中国歌剧创新发展文献.doc_第2页
中国歌剧创新发展文献.doc_第3页
中国歌剧创新发展文献.doc_第4页
中国歌剧创新发展文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歌剧创新发展文献 院 系:平顶山学院音乐系 专业年级:音乐学2009级 姓 名:刘晓燕 学 号:091100208 -中国歌剧创新发展的文献综述摘 要:歌剧艺术是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中国歌剧事业目前正面临着种种挑战。通过音乐美学思想、民族性对中国歌剧的影响,传统的继承和吸收借鉴西方歌剧的尺度,歌剧要跟上时代步伐等方面的论述,深刻反思如何寻求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怎样使中因歌剧走出低谷这一复杂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和精神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民族传统艺术以及民族音乐,尤其是中国民族歌剧受到来自流行等多元化音乐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从西方歌剧入手,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新的市场发展中国民族歌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关键词:中国歌剧;音乐美学;发展;创新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但那只是歌剧艺术的雏形,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对于我国来说,歌剧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早在宋元时期出现的戏剧形式就是中国歌剧艺术的雏形,被西方称为“China opera”;说其年轻,是因为中国歌剧艺术起步较晚,1945年诞生的歌剧白毛女,标志着我国歌剧艺术形式的真正形成。一、歌剧的发展状况歌剧是一门源于音乐发展而来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舞台美术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在今天,人们说到的歌剧,指的是原文为Opera的西洋歌剧。西洋歌剧自文艺复兴末期开始发展以来,至今已成为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之一。戏剧与歌剧的区别在于戏剧的演出是需要凭借剧场的典型综合元素的,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而歌剧却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其表演不是说而是唱,有时舞蹈也被经常作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演。在我国歌剧史上有许多好歌剧,曾出现两次歌剧高潮: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歌剧的创生和摸索期。40年代初,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秧歌运动”,秧歌剧从此脱颖而出,代表作品兄妹开荒、夫妻识字。40年代中期到5O年代中期,中国歌剧创作的美学原则和基本风格特征成形,这就是以贺敬之、马可等老一代艺术家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为主流派风格的中国民族歌剧的确立。可以看出,中国歌剧的发展,有过辉煌的年代,产生了多种风格的歌剧作品。但我国当代歌剧创作却存在诸多问题。歌剧虽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但戏剧品格依然是歌剧的本质。当前绝大多数中国歌剧剧本戏剧内涵单薄,情节贫弱,人物无个性,戏剧行动无根据,形象干瘪苍白,冲突组织悬念设置和高潮营造无逻辑,剧本缺乏戏剧品格和剧场趣味。在一些歌剧中,音乐应是戏剧的音乐,戏剧应是音乐的戏剧。戏剧为基础,音乐是主导。但一些剧作家不懂音乐和音乐的戏剧性为何物,一些作曲家不懂戏剧和戏剧的音乐性为何物。二、中国歌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歌剧有四十年代的第一次高潮,五六十年代的第二次高潮,为什么没有今天的第三次高潮?我们在反复强调客观社会诸因素的时候,是否对主观方面的认识有所忽略,而主观上的不足正是目前需要重新认识和着重解决的问题。(一)音乐冲突性功能不强“(二)抒情唱段过多过长(三)作曲家年轻化(四)优秀剧本缺乏剧本,一剧之本,这是一个人们熟知的老话,它清楚地说明了歌剧艺术总要以一定的歌剧文学剧本为基础、为中心。好的歌剧剧本是有自身独立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较好地体三、中国歌剧发展对策总体来讲,中国歌剧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起至今,经历了探索、发展、成熟、不断探索的过程。大批优秀的歌剧作品经受了时间的检验。然而近年的歌剧缺少广泛传唱的雅俗共赏之作,难以引起广泛的共鸣。加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歌剧举步维艰。然而,痴情于艺术创造的作家们仍然在忘我地倾心在歌剧发展事业中。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歌剧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喜的是近几年歌剧事业有了新的起色。新世纪之初,中国歌剧舞台上便出现了几部代表性新歌剧作品悲怆的黎明、司马迁、赌命。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2005年相继上演了八女投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优秀剧目,此外还有历史题材的秦始皇与万里长城等。9中国歌剧舞台出现了新的曙光。这些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广大艺术工作者的执着努力。但这还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为使我国歌剧事业走向繁荣和兴旺,我们认为还有相当的工作要做。(一)加强音乐教育的力度,培养观众、培育市场现歌剧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二)鼓励和支持歌剧工作者开拓创新,打造精品,创作出与时代相符的好作品(三)要解决好具体创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四)贴近观众,创新发展结语以上从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振兴我国歌剧事业应采取的措施。中国歌剧事业发展到今天,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已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增强社会各界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歌剧艺术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中国歌剧事业的辉煌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1王镇苑升蔚中国歌剧艺术之望苍原的艺术成就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2张觅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确立的途径J文化评论,l996(6)3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OO24罗辛音乐剧一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新路J戏剧,1996(4)5钱茸古国乐魂一中国音乐文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6郭建民2D世纪206o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音乐研究,2002(3)7徐平中国歌尉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1997(1)8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