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 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的内容。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顺序。教材安排的三道例题都以简单的购物问题为素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此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能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先列分步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则让学生通过门板引入小括号,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这样有层次地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在教学中要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综合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的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安排各种生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而且还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一些运算的性质和规律,从而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版式和小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2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计算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间5课时第一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脱式计算。教学准备例题插图、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商店。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2学习例2。出示问题: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3运算顺序。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课堂作业。第108页第5题。板书设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53=15(元) 综合算式: 53+20 15+20=35(元) = 15+20 = 35(元)答:一共用去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第二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110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教学难点根据现实问题列算式。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154 5036 903 5060 50072 6817 1230 7236 18060 1662计算下面各题。 833 155203 180254 提问: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二、新课1学习例题。出示主题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是多少?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帮算一算他所要花的钱吗?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2学习“试一试”。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提问:算式中的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3总结、归纳运算顺序。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三、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2“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3“想想做做”第3题。分组进行计算。交流反馈。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全课总结五、课堂作业第110页第5题。 主 题 图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8010 +12 12 + 8010 = 8 + 12 = 12 + 8 = 20(元) = 20(元) 答:一共应付20元。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三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再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口下面各题。 60303422206374 20304016080305242070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2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究1学习例题。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提问: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为什么?应该怎么办?算出结果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2学习“试一试”。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2“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五、课堂作业第112页第4、5题。板书设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笔记本? 50 20 =30(元) (50-20) 5 30 5 = 6(本) = 30 5 = 6(本) 答:还可以买6本笔记本。主题图教后反思第四课时 练习五(1)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基本的运算顺序,进一步认识按运算顺序进行运算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2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1运算顺序。(1)出示:2801201028012010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出示:30653065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4)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2完成练习五第2题。(1)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2)比一比。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三、实际应用1完成练习五第5题。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2完成练习五第6题。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学们独立完成。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五、课堂作业第113页第1、4题。第五课时 练习五(2)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练习五第712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巩固有关运算的运算顺序,渗透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准备 小黑板及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五上的练习。(板书课题)2口算:720904842450502842 134840213602 568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 10051332(4717)二、灵活运用。1完成练习五第7题。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2完成练习五第8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三、实际应用。1完成练习五第10题。出示第10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分析,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比较两种方法: 80045800(45)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2完成练习五第11题。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及所用数量关系式。3完成练习五第1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题中提供的其他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个问题。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4完成思考题。启发学生倒过来算:因为后算乘法,那么什么数乘5得500?而100又是怎样算出来的?推导出方框里的数,再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四、课堂作业第38页第9题。教后反思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单元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册第17页。单元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标准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部分编排: 第1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23页初步教学升。先讲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45页教学毫升。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简单换算等内容。 第67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能力。在美妙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知识和音乐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知识,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单元学情分析 1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2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安排。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2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了两道例题,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测量等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实际应用升和毫升。 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既体现了数学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4实践活动寓数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美妙的“杯琴”里的数学内容是: 怎样在几个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怎样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至于敲敲听听、比较声音和编编唱唱、敲出一首乐曲都是为了激发兴趣。教学时要突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想办法进行倒水的操作,使用自制的量器估计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要防止只顾玩而忽略数学内容的现象。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计算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根据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单元课时安排(一共是4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2课时 认识毫升 1课时 练习二 2课时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册第13页 “试一试”、“练一练”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量杯、纸杯、抹补、塑料桶、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交流:你们倒了多少杯?因为每组学生的杯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倒出来的的、杯数也不一样,有的是5杯,有的是4杯。谈话:同样的一杯水,因为杯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倒出来的杯数也不一样,我们能不能说这样的5杯就比4杯多呢?怎么让大家知道这个水壶里的水究竟是多少杯?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让学生明白如果没有统一的容量单位,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多少杯水。13为了正确地测量或者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升。二、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教师也拿出一些来。2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出现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观察老师手里的这个纸盒,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现在老师邀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合作,观察一下,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测量结果长、宽、高都是1分米)。现在纸盒里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会发现什么?小结:如果一个容器内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深度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我们再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观察一下量杯的一升的刻度在哪里?三、巩固练习:1完成1实物投影出示“练一练”第一幅图: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练一练”什么好办法比较吗?学生讨论后指名到讲桌上倒一倒,比一比,得出结论。实验后得出:我们要是把题中的1号杯、2号杯、3号杯,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他们的容量谁大谁小吗?2想想做做3:自己先说说容器里各可以盛水多少升?3猜一猜:我们四(5)班教室里的饮水机上面的水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四、总结评价,课外拓展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向你推荐(课件呈现相关的数学知识):一个健康的成人,平均每天大约要喝23升水,你知道23升水大约是多少吗?小朋友每次洗手大约要用20秒的水,水龙头20秒能流多少水呢?水龙头20秒大约能流6升水,如果把水龙头的开关拧得小一些,20秒大约能流2升水,全校有 620名学生,每人每天大约洗3次手,如果我们洗手时都把水龙头拧得紧一些,那么,我校同学一天能节约水多少升?看到这些数据,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还想起了电视里的广告: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我们不节约水,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当你看了这个广告后,你又想到了什么?趁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在今天你所带的容器中,你能很快地读出它的容量是多少吗?课外再去找一找,你还能知道哪些容器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2课时 认识容量单位升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册第5页 “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能估计一些常用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练习用自制的容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的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量杯、纸杯、抹布、塑料桶、正方体容器、碗等教学过程一、制做量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认识升)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自制一个量器。1实验1:教师先示范: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接着,请小组长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2 升, 1/4升, 3/4 升各是多少。好了,我们自制的量器算是做好了。2实验2: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学生倒在自己带的纸杯中。学生操作,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3实验3:教师出示一碗水,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些水比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再出示一盆水,估计一下,比一升水多还是比一升水少。再找几个容器,先估计一下能盛多少水,再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多做几次。二、巩固练习:1请学生用自制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6种不同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相互观察一下。现在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校对。2出示课前带来的一些饮料瓶,估计它们的容量会比一升多还是少?再出示一些酱油瓶、口乐瓶等,让学生也来估计一下。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容量单位升,还学会了自制容量是1升的量器。知道一升水大约是多少吗?交流一下今天在数学课的表现吧!当然,关于容量的知识还有许多,明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3课时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册第34页 “试一试”、“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量杯、滴管、一个25毫升的量筒、一个500毫升的量杯、三个自制的容器(10毫升、100毫升、1升)、一盆水、纸杯、抹布、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前两天,我们已经认识了容量单位升。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选择:电饭锅:1升5升50升金鱼缸:3升30升300升饮水机:9升19升190升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二、观察实验-体验1毫升的概念1初步认识毫升:师: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说说你在哪些地方听过或者看过毫升?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师:出示课件:这是老师在超市里拍到的一组镜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2逐步体验1毫升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猜一猜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呢?接着出示一个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把水全部倒入这个量筒,可以看出这些水大约是多少?(1毫升)学生实验:师用滴管向小正方体容器里滴满水,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拿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毫升水大约有多少?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三、再次实验探索1 升与1毫升之间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接着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想一想:把一升水倒入量杯,每杯倒500毫升,可以倒几杯?1升等于多少毫升?完成想想做做3: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再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通过实验及刚才的填空,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四、应用生活-活化毫升的认识1完成“试一试”: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进行交流。2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容器,老师在每一大组里把50毫升的水倒入一个容器里,看看它的水面在哪里?如果是你自己的容器,你估计水面大约在哪里?3完成“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读一读。4. 完成“练一练”第2题:老师演示操作。5. 完成“练一练”第3题:进率之间的换算。6游戏:倒出100毫升的饮料,指名学生上台喝,数一数他们分别喝了几口,每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课件播放:“你知道吗?”看了后交流感想。五、课堂总结-拓展毫升的认识今天你又学过了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回家后做一个小实验: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估计你一口大约喝下了多少饮料。明天的数学课上汇报结果。板书设计第4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册第57页 “练习一”第4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容量单位升与毫升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者是“毫升”。一个金鱼缸有水30( )。一瓶饮料有400( )。一锅水有5( )。一汤勺水有10( )。做完后想一想:哪些容器的容量比较大,哪些容器的容量比较小?2再让学生举例说说你平时了解的哪些容器的容量是多少?二、复习升与毫升的换算:先填一填,再比较大小:1比大小,卡片出示:4000毫升4升 7200毫升7升90升90000毫升 1升990毫升说说为什么7200毫升比7升大。三、估计容量1出示练习一第4题:实物投影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三幅图,你能说出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同桌先说说)2估计容量:练习一第6题:说说你的理由。3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在括号里填“L”或“ML”四、操作连线: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你是根据什么来估计的?五、课堂总结说说我们今天复习了什么?对于升和毫升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六、课后作业调查:你家的这些容器自己最多能盛水约多少升?热水瓶:( ) 脸盆:( ) 浴盆:( )电饭煲:( ) 高压锅:( ) 塑料桶:( )教后反思第5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册第57页 “练习一”第9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升与毫升的换算。1比大小, 5000毫升5升 5200毫升5升70升70000毫升 1升990毫升说说为什么5200毫升比5升大。二、估计容量1出示练习一第9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幅图,每个量杯里的液体各有多少毫升?这4 个量杯里的液体合起来比1升少,还昆1升多?2练习一第10题:说说你的理由。2完成练习一的第11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课堂总结说说我们今天复习了什么?对于升和毫升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四、课后作业 P12题 动手做。 补充习题册P45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并结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会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实际问题引入新的计算,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安排,为随后教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试商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会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的除法试商方法。针对除法笔算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估算要求。并注意通过比较,促进学生增强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学会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体验不同的算法。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及试商、调商的过程,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结合笔算的学习,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内容的体会;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归纳、概括的初步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正确地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地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教学时间共计14课时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及“试一试” 、“练一练”P10第1、2、4、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师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喜欢咱们的新课本吗?新课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呢!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学校的图书室瞧一瞧。看看那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口答板书:6020=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算式并说说这个算式的特点,引出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探究口算方法。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同桌互相交流算法。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情况。小结:6020时可以由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2.探究笔算方法。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做,交流算法。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4.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62015030,独立完成,指名板演。三、巩固深化1. 完成“练一练”第2题。2. 完成“练一练”第5题。3.练习: 7830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计算的题目商都是几位数?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册P6板书设计教后小记教后反思教后反思第二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例题及“试一试”、练一练,第1011第69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2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80401503015030250202指名说说其中两道题的思考方法。二、自主探究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组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说说列式的理由。2让学生尝试进行38030的计算。3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明算理。明确:这题的结果在10到20之间,是一十多。学生进行尝试笔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尝试计算的情况,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再请学生板演。组织学生明晰笔算方法,并请板演的同学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相机提问:商1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余下的8表示什么?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后,80又表示8个多少?同桌互说计算过程。4完成“试一试”(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里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么算。(2)组织比较: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2. 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上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交流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3完成“练习二”第9题。 第1 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2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五、课堂作业第10页第7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一,10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加强学生除法运算的正确率,数步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计算的品质。3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能力和正确率。教学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8002 48060 10020 847 6002063030 72090 40010 3303 25050口答完后,指名说说其中四道题的口算过程。二、笔算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45550 52040现说说上面两题的商是几,再完成在自备本上。两生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2完成练习二第10题。出示第10题,请学生读读题目要求,独立思考每题的商,指名回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0题。2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先观察题目,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3.完成练习二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4.完成练习二第15题。 你发现了什么?四、全课总结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密形势测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三类人员ABC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北京钢材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交行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利润分配考试题及答案
- 台州船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脑波协调测试题及答案
- 乳品理化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200题)(含答案)
- 2025年VTE预防及护理考题及答案
- 私密艾灸培训课件
- 招标书和投标书范本
- 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表
- 火龙罐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个案护理
- 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
-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手绘·数字化)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2023年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全科医疗组
- 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
-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 真空带式干燥机3Q验证文件模板
- YC/T 507-2014烟草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