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电信职业道德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2 通信科技,即是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通信生产愈来愈突出和具有重要意思的因素。从世界来看,通信技术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3 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上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数字传输、数字交换、数字终端。4 宽带化即高速化,指的是以每秒几百兆比特以上的速度,传输和交换从语音到数据至图像的各种信息。5 个人化是由指“服务到家”的通信方式变为“服务到人”,使任务人随时随地可以同任何地方的另一个人进行通信。6 通信科技在世界科技和生产力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7 通信科技是科学技术在通信中的运用,它受通信职业特点的制约。与其他科技职业相比既具有一般科技职业的特点,更具有通信职业自身的特点。(1)从通信科技劳支的特点看,通信科技具有实践性、应用性。(2)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目的和结果看,通信科技职业具有严谨性、准确性。(3)从通信科技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劳动过程看,通信科技职业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4)从通信科技劳动的人际关系看,一是具有广和远的特点。二是具有重要的特点。8 通信科技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既是科学技术的职业劳动,又是通信的职业劳动。既具有一般科技职业活动的特点,又具有通信职业活动的特点。通信科技人员在通信科技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一般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又应讲究和遵循通信科技工作都的职业道德。因此通信科学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两重性。9 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1)造福人民、振兴祖国:是科技职业道德的核心。(2)不畏艰险、献身科学(3)热爱专业、忠于职责: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4)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是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综合性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5)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是做人的美德,是科技工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6)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7)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养。(8)勇于探索、敢于创新。10 科技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钻研、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发现。这是科技工作者对整个社会所负有的崇高职责和义务。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他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对所从事的专业的热爱和忠诚的态度。11 着眼全程全网,反对本位主义应从3个方面努力:树立整体观念、发扬协作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2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通信科技人员在从事通信科技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体现通信科技职业特点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力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通信科技人员与国家、集体、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行力准则。13 树立服务保障观念, 是通信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信科技职业道德的最高宗旨和根本原则,是通信科技人员把自己造福人民、振兴祖的良好愿望同行动统一起来的基本要求。14 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工作第一、服从需要(2)质最第一、确保设务的完好率。15 电信职业道德的特点:(1)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人民电信为人民”的根本宗旨(2)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电信通信的集中统一性(3)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4)电信职业道德与电信法制和职业纪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6 通信行业职业守则主要包括5个方面:爱岗敬业,忠于本职工作;勤奋学习进取,精通业务技术;礼貌待人,尊重客户,热情服务,耐心周到;遵守通信纪律,严守通信秘密;遵纪守法,讲求信誉,文明生产。第二章 法律法规17 起草电信条例的指导原则:一是体现我国电信改革的成果;二是解决电信发展中的主要突出问题,如(电信市场准入、电信网间互联、电信服务、电信安全等问题);三是要处理好电信发展与电信业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关系;四是研究、借鉴国际惯例和外国经验。18 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第一,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第二,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利益。第三,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第四,促进电信事业的健康发展。19 电信条例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包括两方面:一是空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二是对象范围:包括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从事与电信有关的活动两种。20 电信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2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般是指在我国海、陆、空立体全境范围内,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发生效力。22 从事电信活动,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事电信活动的行为。23 电信管理体制是指我国电信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所处地位、职能权限划分和活动方式)的总和。24 现行电信管理体制的特点:第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将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由原来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履行行业管理双重职能的企业属性,转变为单一的行使通信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管理机构。第二,中央通信行政管理机关与省级通信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上对口。第三,通信行政管理机构上下级之间职能权限分工,遵循集中与分级管理的原则。25 电信条例在我国监督管理电信市场上坚持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6 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是电信业务经营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原则。27 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电信用户提供服务的原则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价格合理。28 颁发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电信行政管理机关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属行政许可范围。29 经营许可证是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法定凭证。电信业务经营是按照电信业务划分的种类来进行分类许可的。30 电信业务许可是电信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给电信业务经营者并赋予其扔有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一种凭证。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发证机关为国务院住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31 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基本电信业务,是指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语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32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须经国务院住息产业部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33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覆盖在两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部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跨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覆盖范围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34 经营电信业务须具备的条件:第一,要求经营者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公司,该公司必须是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非兼营的;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权或股份不得少于51%,也就是国有股要绝对控股。第二,要求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必须有所经营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组网技术方案。第三,要求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第四,要求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地及相应的资源。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需要有放置电信设备的机房和开展业务的营业场所及公司相应的资源等。第五,要求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第六,根据国家信息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基础电信业务发展情况,由国家规定其他的条件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35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第一,申办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者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公司,而不能是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可兼营)。第二,申办者应有必要的资金保证和与开办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第三,要求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能力。第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36 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成本为基本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37 电信资费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基础电信业务的三种定价形式中,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占有主导地位,市场调节价起辅助作用。38 电信服务质量是电信用户对电信服务性能达到持续的满意程度的综合效果,包括(服务性能质量)和(网络性能质量)。39 电信服务质量评判的标准是用户满意度。40 电信需求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电信网络中的每个要素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41 电信网络用户的效用与电信网络规模有关的特征被称为电信网络的外部性。解决网络外部性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用户提供补贴,一种是实行互联互通。42 互联互通,是指电信网间的物理连接,以使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能够与另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享用另一个电信运营企业提供的各种电信业务。43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个是技术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就目前的电信技术而方,技术上的困难已不会阻碍互联互通的实现,所以互联互通问题的关键在于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44 广义的互联费基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连接费(2)接续费(3)电路租费(4)辅助服务费(5)接入赤字补偿费(ADC)。实现互联后,非主导电信公司要向主导电信公司交纳三项费用:连接费、接续费、电路费。接续费和电路租费是双方矛盾的真正焦点。45 根据运营准则所经营的电信业务,可以将网络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分为两类,即垂直相关和水平相关。当运营商提供的电信产品属于互补情形时,其关系为垂直相关;属于替代情形时,为水平相关。46 网间接续费标准是最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分配。我国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是以资费为基础并兼顾有关情况制定的。47 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解决的基本程序包括:协商、电信主管部门协调、公开论证及裁决、裁决的执行等。48 消费者争议解决的途径有:协商和解、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按仲裁协议提起仲裁、向法院起诉。49 合同:通常称为契约,是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而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为合同法。50 合同履行: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全面完成各自所承担义务的法律行为。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和适当履行原则。51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起诉。第三章 现代电信网52 以电或光信号作为传递和交换信息手段的通信方式所构成的通信系统称为电信系统。53 电信网的系统模型由信源、交换器、信道、噪声源、反交换器、和信宿6个部分组成。54 电信网是多个用户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等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交换言之的通信网络。55 电信网的主要功能是按用户的需要传递和交流信息,以实现人们远距离通信的需要。56 电信网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信业务。57 一个完整的电信网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其中硬件部分的结构称为网络的拓朴结构,而软件部分决定着网络的体系结构。电信网的硬件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工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58 终端节点(也有称终端设备)是电信网最外围的设备。主要功能:(1)用户信息的处理(2)信令信息的处理。最常见的终端节点有电话机、传真机、视频终端、PBX等。59 交换节点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主要功能:(1)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功能。(2)交换功能(3)信令功能(4)其他控制功能。最常见的有电话交换机、分组交换机、路由器、转发器等。60 业务节点主要功能:(1)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业务的执行和控制(2)实现对交换节点呼叫建立的控制。(3)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有差异的服务。最常见的有智能网中的业务控制节点(SCP)、智能外设、语音信箱系统以及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服务器等。61 电信网的软件是指电信网为能很好地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转接交换所必需的一整套协议、标准,包括网的网络结构、网内信令、协议和接口以及技术体制、技术标准等,是电信网实现电信服务的运行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62 电信网常用的拓朴结构有以下7种:(1)网状网(2)星型网(3)复合型网(4)树型网(5)总线型网(6)线型网(7)环型网。63 电信网的分类:(1)按业务性质分,有电话网、公用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可视图文通信网、电视传输网(有线电视网)等。(2)按服务地域分,国际通信网、长途通信网、本地通信网、局域网(LAN)、城域网(MAN)等。(3)按服务对象分,有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4)按主要传输介质分,有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生移动通信网等。(5)按交换方式分,有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6)按拓朴结构分,有网状网、星型网、环型网、栅格网、总线网、以太网等。(7)按信号形式分,有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8)按信息传递方式分,有同步转移模式(STM)的ISDN和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9)按网络功能方式分,有业务网、传输网和支撑网。64 电信网的质量的3个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是对电信网的最基本要求);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65 影响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1)电信网的拓朴结构。(2)电信网的可用网络资源。(3)电信网的网络设备可靠性。66 实际中常用接通率、接续时延等指标来评定网络的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67 实际中常用用户满意度和信号的传输质量来来评定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68 实现一个绝对可靠的网络实际上也不可能,网络可靠性设计不是追求绝对可靠,而是在经济性、合理性的前提下,满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即可。69 一个完整的电话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3部分组成。70 用户终端设备即电话机,主要完成将用户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同时电话机还具有发达和接收电话呼叫的功能,用户通过电话机拨号来发起呼叫,通过振铃知道有电话呼入。71 交换设备称之为电话交换机,主要负责用户信息的交换。具有连接功通,还具有控制和监视的功能。72 传输系统负责在各交换点之间传递信息。73 电话网的主要业务是(语音)业务。语音业务具有4个特点:(1)速率恒定且单一:用户的语音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后,都是(64Kbit/s)的速率。(2)语音对丢失不敏感(3)语音对实时性要求较高(4)语音具有连续性。74 电话网的特点:(1)同步时分复用:在电话网中,广泛采用同步时分复用方式。(2)面向连接。(3)对用户数据透明传输。75 传统的电话网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76 决定电话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77 接续质量是指用户通话被接续的速度和难易程度,通常用接续损失(呼损)和接续时延来衡量。78 传输质量是指用户接收到的语音信号的清楚逼真程度,可以用响度、清晰度和逼真度来衡量。79 稳定质量是指通信网的可靠性,其指标主要有: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80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形式分为等级网和无级网两种。我国长话网络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无级网。81 我国电话网目前采用的是等级制电话网。82 长途电话网由各城市的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线和局间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83 二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地区中心(DC2)两级长途交换中心组成,为复合型网络。84 DC1为省级交换中心,设在各省会城市,主要职能是疏通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话、去话业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业务。85 DC2为地区中心,设在各地区城市,主要职能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业务。86 在二级长途网中形成两个平面,DC1之间以网状网相互连接,形成高平面,或叫省际平面;DC1与本省各地市的DC2局之间以星状相连,本省内各地市的DC2之间以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网相连,形成低平面,又叫做省内平面。87 DC1可同时具有DC1、DC2的交换功能。88 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指在同一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线、用户线和话机终端组成的电话网。用来疏通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的电话呼叫和长途发话、来话业务。89 本地网可以仅设置端局(DL),但一般是由汇接局(Tm)和端局(DL)构成的两级结构。汇接局为高一级,端局为低一级。90 端局是本地网的第二级,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相连,职能是疏通本局用户的去话和来话业务。91 汇接局是本地网的第一级,它与本汇接区内的端局相连,同时与其他汇接局相连,职能是疏通本汇接区内用户的去话和来话业务,还可疏通本汇接区内的长途话务。92 国际电话网由国际交换中心和局间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长途话务。国际电话网中的节点称为国际电话局,简称国际局。93 国际网的网格结构将国际交换中心分为CT1、CT2和CT3 三级。CT1和CT2只连接国际电路,CT1局是在较大的地理区域汇集话务,其数量较少。在每个CT1区域内的一些较大的国家可以设置CT2局。CT3局连接国际和国内电路,它将国内和国际长途局连接起来,各国的国内长途网通过CT3局进入国际电话网,因此CT3局通常称为国际接口局,每个国家可有一个或多个CT3局。94 我国是大国,在北京和上海设置了两上国际局,同时根据业务需要在广州设立了国际边境局,用于疏通与中国港澳等地区间的话务量。95 电话网中规定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编号,用来在电信网中选择建立接续路由和作为呼叫的标志。编号规划的目的也在于分配给每个用户一个唯一的号码。96 电话号码P位(即首位)的分配。“0”为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字冠,“00”为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字冠。97 首位为“1”的号码作为全国统一使用号码,按位长不同分为两类:短号码,常用作各种业务的接入码;长号码,用作用户号码和业务用户号码,如移动电话号码、宽带用户号码和信息服务号码等。98 首位为“2”-“8”的号码主要用作固定本地电话网的用户号码,部分首位为“2”-“8”的号码用作全国和省内智能业务的接入码。99 首位为“9”的号码用作社会公众服务号码,位长为5位或6位。100 本地用户号码由本地端局的局号和用户号两部分组成,具体形式为:局号PQR(S)+局内用户号ABCD ,其中P不等于0、1、9。101 国内长途编号采用不等位制编号,区号位长分别为2位和3位,具体分配是:(1)编号“10”,北京;(2)编号“2Y”,其中Y可为0-9,共10个号,均为我国特大城市本地长途区号;(3)编号为XYZ,其中X为3-9。102 根据我国电信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颁布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其中要求PSTN的国际长途号码最大位长为15位(不含长途字冠),目前我国已使用的国际长途号码最大位长为13位(86XYZPQRSACBD)。103 任何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都是由终端、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3种类型的设备所组成的,远端的数据终端设备(DTE)通过由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和传输信道组成的数据电路与计算机系统实现连接。104 数据通信网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信子网,第二部分是本地网。105 通信子网具备传输和交换功能,它是在原有网络传输链路上加装了专用于数据交换或连接的节点交换机,从而构成了专门处理数据信息的数据通信网,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能够处理各种通信业务的综合通信网。106 本地网是由一些数据通信专用设备,如集线器、复用器、通信控制器和前置处理机等,以及这些专用设备与各类通信网的专用接口组成。107 凡是在终端以编码方式表示信息,用脉冲形式在信道上传道的通信都叫数据通信。108 数据通信的特点:(1)数据通信是人-机或机-机通信,计算机直接参与通信,这是数据通信的重要特征;(2)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高;(3)传输速率高,要求接续和传输响应时间快;(4)通信持续时间差异大。109 数据通信业务服务质量的表征参数指标:(1)服务可用性(2)传输时延(3)时延变化,又称抖动。(4)吞吐量(5)分组丢失率(6)分组差错率。110 网络运行时常面对以下3类问题:(1)数据传输中的差错和丢失(2)网络拥塞(3)交换节点和物理线路故障。111 数据通信网采用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主要有4类:(1)差错控制。通常控制机包括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两部分。(2)拥塞控制(3)路由选择(4)流量控制。112 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有:在分组交换网中使用的滑动窗口法,在Internet的TCP层实现的可变信用量方法,在ATM中使用的漏桶算法等。113 我国的数据通信网包括:分组交换网(X.25网)、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FR)网和ATM网。114 分组交换网(X.25网)是一种吸收了电路交换低时延及报文交换的路由选择功能,数据传输可靠性较高的一种数据通信方式。分组交换网能够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代码及通信规程的接入。115 我国的分组交换网与用户的接口规程主要采用ITU-T X.25协议,它包括ISO公布的开放系统互联(OSI)七层协议的下3层,分别由网络终端和通信网完成这些功能。由于线路采用动态统计时分复用,线路利用率较高,但通信协议开销大。116 分组交换网是以分组交换方式工作,并向用户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电信网。117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功能:是转接、传送接入网络的各类计算机和终端的信息。利用分组交换网可以开通多种新业务,如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互换、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服、传真、数据库检索等业务。118 分组交换的技术特点:(1)动态统计时分复用(2)存储转发(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119 在数字传输中,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可以采用时分复用方法。时分复用有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两种。分组交换中采用了统计时分复用的概念,它给用户分配资源时是采用动态分配,即按需分配,因此线路的确良利用率较高。120 统计时分复用的优点是可以获得较高的信道利用率。121 逻辑信道号由逻辑信道群号及群内逻辑信道号组成,二者统称为逻辑信道号(LCN)。122 分组在通过数据网时有两种方式:虚电路(VC)方式和数据报(DG)方式。123 虚电路方式,就是指两终端用户在相互传送数据之前要通过网络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逻辑上的虚连接,称为虚电路。124 虚电路方式中,用户的通信需要经历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拆除三个阶段,也就是说,是面向连接的方式。125 虚电路的特点:(1)路由选择仅仅发生在虚电路建立时,传送过程中路由不再改变,减少节点不必要的通信处理。(2)分组的传输时延较小(3)减少每一分组的额外开销(4)逻辑信道级连构成了端到端的虚电路。(5)缺点:当网络中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虚电路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6)只适用于一次性建立后长时间传送数据的场合。126 虚电路分为两种:交换虚电路(SVC)(临时建立)和永久虚电路(PVC)(固定建立).127 数据报的特点:(1)用户的通信不需要建立连接和清除连接的过程,可以直接传送每个分组,因此对短报文通信效率比较高。(2)每个节点可以自由地选路,可以避开网中的拥塞部分,因此网络的健壮性较好。(3)缺点:分组的到达不按顺序,终点需重新排序,并而每个分组的分组头要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开销比较大。(4)适用于短报文的传送。128 有关分组交换网的协议包括X.25、X.75等协议.其中X.25协议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即用户端的用户终端设备)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局端传输线路上的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X.75协议是分组交换网之间互连时的网间接口协议.129 ChinaPAC网:即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为用户提供分组交换业务。130 ChinaPAC网根据业务流量、流向、行政区域管理和运营管理等因素,可将全网分为3级:国家骨干网、省级网和本地网。131 DDN是利用数据信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传输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网。它向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为用户建立专用数据网提供条件。它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数字专线,而且具有数据信道带宽管理功能。骨干网能提供国际专线电路,对于要求较高的电路具有自动倒换功能。132 DDN具有的特点: (1) DDN是同步数据传输网,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 (2) DDN采用同步传送模式的数字时分得用技术,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3) DDN为全透明网,支持多种业务(数据、语音、传真、图像、和帧中继等)(4)DDN将检错、纠错等功能放在智能化终端来完成,网络运行管理简便(5)DDN对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没有特殊要求,根据用户需要、灵活设置速率与带宽,提供高速数据专线。133 DDN由本地接入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系统、网同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5部分组成。134 我国的DDN采用分级结构,按网络的组建、运营和维护的责任地理区域,可分为:国家骨干网(一级干线网)、省内干线网(二级干线网)、本地网(用户网)三级。135 DDN不同等级的网络主要用2.048Mbit/s数字电路互连,也可以用N*64kbit/s(N从1-31)数字电路互连。136 国家骨干网是省间网,由大中容量的节点和连接它们的数字电路组成。节点设置在各省,第个省可设置多个骨干网节点。数字电路主要为2.048Mbit/s的一次群电路,根据业务需要和电路情况,也可以用8.448Mbit/s的二次群电路,以及34.368Mbit/s的三次群电路。137 用户数据传输速率为N*64kbit/s(N从1-31)的TDM电路连接的用户,以及帧中继PVC连接的用户,可以直接从骨干网节点上接入DDN。138 帧中继(FR)网采用的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是在数字光纤线路代替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帧中继网只完成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核心层的功能,不负责数据的纠错、重发、流控等,因此它具有网络吞吐量高、传递时延低、经济可靠灵活的特点。速率可以64kbit/s45Mbit/s范围内。139 帧中继主要的特点:(1)高效性:有效的带宽利用率、传输速率高、网络延时小。(2)经济性(3)可靠性(4)灵活性(5)长远性。140 与X.25交换相比帧中继技术具有的特点:(1)数据传送阶段协议大为简化(2)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141 帧中继网根据网络的运营、管理、和地域因素可分为3层:国家骨干网、省内网和本地网。142 帧中继(FR)的网络管理可分为:带宽管理、PVC(永久虚电路)管理和拥塞管理等。143 ATM(异步传送模式)是一种用于宽带网内传输,采用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建立在异步时分复用基础上,并使用固定长度的信元,支持包括数据、语音、图像在内的各种业务的传送。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基础和核心,是ITU-T确定的作用于(B-ISDN)的复用、传输和交换模式。ATM宽带网是多媒体宽带网的基础,主要为窄带和宽带信息提供综合统一的传递平台,分为分组网、IP网、多媒体信息网提供高速中继传输电路,为大集团用户组建专网提供传输通道,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高速、宽带、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144 ATM的突出特点是可以灵活地支持现有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多媒体宽带业务,能达到很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支持高速交换。145 ATM是采用快速分组技术和统计复用技术。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采用短而固定长度的分组(2)采用统计复用(3)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4)协议简化。146 在ATM中采用短而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Cell)。信元由53个字节组成,其中5个字节是信元头(用于表征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优先级等控制信息),48个字节是净荷(用于装载不同用户的业务信息)。固定长的短分组决定了ATM系统处理时间短、响应快、特别适合实时业务和高速应用。147 ATM充分地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它可以支持实时业务、数据透明传输、并采用端到端的通信协议,同时也具有分组交换支持可变比特率(VBR)的特点,并能对链路上传输的业务进行统计复用。148 ATM协议参考模型包括三个平面:用户平面(U平面)、控制平面(C平面)和管理平面(M平面)。149 每个平面采用了分层结构。层次划分考虑的是:为了实现综合交换、复用和传输,设计了业务无关层,它就是协议参考模型中的ATM层;为了实现对不同类型业务的不同处理,设计了一组平行的业务相关层,它就是ATM适配层(AAL)物理层则对ATM层屏蔽不同物理介质的差异,因此,也就有了ATM 4层模型:即物理层、ATM层、AAL层和高层。150 ATM网络由ATM交换机(或交叉连接设备)和ATM端系统组成。151 用ATM技术组成的网络提供的数据传送业务类型包括永久虚电路(PVC)业务和交换虚电路(SVC)业务。152 ATM技术可以构建ATM公用网和专用网。公用网为所有用户服务,而专用网为某一企业或单位用户服务。无论公用网还是专用网,都是通过实现用户网络接口(UNI)、网络节点接口(NNI)和宽带互连接口(B-IC)的功能和信令为用户提供信元中继在内的各种业务的传送。153 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154 从网络通信的观点来看,Internet是下个由TCP/IP把各个国家、机构、部门的内部网络连接起来的庞大的数据通信网;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集各个领域、部门内各种信息资源,以共享为目的的信息资源网;从技术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不同网络互连的网络(网际网),是由许多网络(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互连形成的。 155 TCP/IP模型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网络接口层。156 TCP/IP协议族中常用协议有:网际协议(I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域名系统、文件传输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SNMP等。157 TCP/IP的主要特点如下:(1)高可靠性(2)安全性(3)灵活性158 TCP/IP是Internet 中使用的最重要的通用协议,其中TCP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协议,IP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协议。159 IP地址:是为每个计算机分配的地址。它标识了IP网络中的主机与网络的连接。采用如“”形式的(点分十进制方法)表示.这种地址工作于Internet层。160 MAC地址:连接在LAN(局域网)中的设备的MAC地址即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用(十六进制数)来表示。网络接口层(物理层)要使用这种地址。161 域名:也称为主机名,或企业等机构的逻辑组织名称,用它可代替IP地址。以(数字)方式表示。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由域名服务器(DNS)完成。162 邮件地址:也称为邮件ID,具有类似表现形式,被用作E-mail地址。163 URL:这是Web浏览器中使用的地址,如164 端口号:与TCP/IP应用进行通信时需要使用的地址。165 一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166 IP地址分为5类:A、B、C、D和E类IP地址。167 子网编址:子网划分用来把一个单一的IP网络地址划分成多个更小的子网。允许多个物理地址共享一个前缀,这种地址扩展方法称为子网编址。168 子网划分的方法为把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169 与传统的分类地址一样,地址中的网络部分(网络前缀+子网)与主机部分之间的边界是由子网掩码来定义的。170 IPv6是可以解决IPv4中存在的IP地址制约问题的IP版本。它采用128位数据来表示IP地址,这种地址格式可以支持的IP地址数量为10亿的平方,足以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地址。171 IPv6的特点:(1)更大的地址空间:将原来的32位地址空间增大到128位地址空间。(2)更活的报头格式:采用一组可选的报头,区别于IPv4固定格式的数据报头。(3)增强的选项:允许数据报包含可选的控制信息,IPv4不具备该功能。(4)允许对网络资源的预分配(5)支持协议扩展。172 IPv6数据报的一般格式是一个40字节的基本报头,其后可允许有0到多个扩展报头,扩展报头后面是数据。173 IPv6的地址可分为3种类型:单点通信地址、任意点通信方式地址和组播地址。17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由电话综合数字网(IDN)演变而来,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一系列广泛的业务(包括语音和非语音业务),它为用户进网提供一组有限的标准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175 ISDN有3个基本特征: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综合的业务、标准的入网接口。176 ISDN的特点主要有:(1)通信业务的综合化(2)通信质量和可靠性高(3)用户使用方便(4)通信网中的功能分散(5)费用低廉。177 ISDN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用户网络接口、网络功能和ISDN的信令系统。178 窄带的ISDN有两种不同速度的接口:(1)基本速率接口(BRA),即2B+D。其速率为144kbit/s,支持2条64kbit/s的用户信道和一条16kbit/s的信令信道。(2)一次群速率接口(PRA),即30B+D、23B+D,又叫基群接口。其速率和PCM一次群速率相同(2048kbit/s或1544kbit/s),支持30或23条64kbit/s的用户信道和一条64kbit/s的信令信道。这两种接口都可以用对绞电缆作为传输介质。179 ISDN具有的能力:(1)电路交换能力(2)分组交换能力(3)无交换连接能力(或称非交换连接能力)(4)公共信道信令能力。180 在一般情况下:ISDN网络只接供底层(OSI模型1-3层)功能。当一些增值业务需要由网络内部的高层(OSI模型4-7层)功能支持时,这些高层功能可以在ISDN内部实现,也可以由单独的服务中心来提供。181 ISDN具有3种信令:(1)用户网络信令(2)网络内部信令(3)用户用户信令。全部信令都采用公共信道信令方式。182 ISDN信道类型是指用户网络接口的信道通路类型。(1)B信道(承载信道):供用户传递信息用(如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速率为64kbit/s,可实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半永久连接。(2)D信道(指令/信令信道):传送电路交换的信令信息和分组数据信息。根据D信道所支持的B信道数量,可分为2B+D的D16信道(速率:16kbit/s)和30B+D的D64信道(速率:64kbit/s)。183 ISDN协议的结构模型由3个平面组成:控制平面(C)、用户平面(U)、管理平面(M)。184 N-ISDN是在数字电话网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因此它的主要业务仍是64kbit/s电路交换业务。N-ISDN虽然也综合了分组交换业务。但是这种综合仅在用户接入接口上实现,在网络内部仍由分开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实体来提供不同的业务,这种综合是不完全的。185 (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宽带ISDN(B-ISDN)打下基础。B-ISDN中不论是交换节点之间的中继线,还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用户回路,一律采用光纤传输,速率从150Mbit/s直到几Gbit/s。186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一方是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是用户随时随地快速而可靠地进行多种信息交换的一种理想通信形式。187 移动通信的特点:(1)用户的移动性(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3)噪声和干扰严重(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5)有限的频率资源。188 移动通信的分类:(1)集群移动通信(2)公用移动通信系统(3)卫星移动通信(4)无绳电话(5)寻呼系统189 移动通信网是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基站(BS)、移动台(MS)、中继传输系统(在MSC之间、MSC和BS之间均采用有线方式)和数据库组成。190 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1)大区制:是指一个基站(发射功率为50100W)覆盖整个服务区,该基站负责服务区内所有移动台的通信与控制。(覆盖半径一般为3050km),采用单基站制,基站天线需要架设得非常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也要很高,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网络,一般用在用户较少的专用通信网中。(2)小区制:是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在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内移动台的通信与控制。(覆盖半径一般为210km),采用频率复用技术。服务区为平面形,称为面状服务区,最常用的小区形状为正六边形,这种小区形状的移动通信网,称为蜂窝网。191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以下基本类型的多址方式:(1)频分多址方式(FDMA)(2)时分多址方式(TDMA)(3)码分多址方式(CDMA)192 全国GSM网是多级结构的复合型网络。全国GSM网按大区设立一级汇接中心、各省内设立二级汇接中心、移动业务本地网设立移动端局,构成三级网络结构。移动网和固定网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移动关口局(GMSC)来进行转接的。193 中国移动GSM网设置8个一级移动汇接中心,分别设于北京、沈阳、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武汉,一级汇接中心为独立的汇接局(即不带客户,只有至基站的接口,只作汇接),相互之间以网状网相连。194 GSM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两个并行的系统:GSM900(频率900MHz)和DCS1800(频率1800MHz)。195 GSM网作为世界上首先推出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其优点有:(1)频谱效率高(2)容量大(3)语音质量高(4)安全性高(5)在业务方面有一定优势,如可实现智能业务和国际漫游等。196 GSM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网络子系统(NSS)。197 移动台(MS)是移动网中的用户终端,包括:移动设备(ME)和移动用户识别模块(SM)卡(通常称为SIM卡)。198 基站子系统(BSS)负责在一定区域内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一个BSS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BSC)和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台(BTS)两部分。199 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包含GSM的交换功能和用于用户灵敏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它对GSM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GSM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管理作用。200 网络子系统(NSS)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场作维护中心(OM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认证中心(AUC)、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201 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1)B接口:MSC和与它相关的VLR之间的接口;(2)C接口:MSC和HLR之间的接口(3)D接口:HLR和VLR之间的接口;(4)E接口:MSC之间的接口。(5)G接口:VLR之间的接口;(6)H接口:HLR和AUC之间的接口。202 MSC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为本MSC区域内的移动台提供所有的交换和信令功能.203 网关MSC(GMSC)是完成路由功能的MSC,它在MSC之间完成路由功能,并实现移动网与其他网的互连。204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是一种用来存储本地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205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是一个用于存储进入其覆盖区的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206 鉴权认证中心(AUC)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相关联,是为了防止非法用户接入GSM系统而设置的安全措施。它可以不断为用户提供一组参数(包括:随机数RAND、符号响应SRES和加密键Kc 3个参数),该参数可视为与每个用户相关的数据,以此来鉴别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从而只允许有权用户接入网络并获取服务。207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是存储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用于对移动设备的鉴别和监视,并拒绝非法移动台入网。208 操作和维护中心(OMC)对全网中每一个设备实体进行监控和操作,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的功能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等功能。209 GSM的主要接口有:A接口、Abis接口和Um接口等。210 移动网最基本的作用是给网中任意用户之间提供通信链路,即呼叫接续。211 当用户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外一个区域时,网络必须发现这个变化,以便接续这个用户的通信,这就是位置登记。212 当用户在通信过程中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网络能够把移动台从原小区所有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的某一信道,而保证用户的通信不中断,这就是越区切换。213 这些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的操作,是移动通信系通中所特有的,把这些与用户移动有关的操作称为移动性管理。214 越区切换有两种不同情况:MSC内部切换(同一MSC内的基站之间切换)和不同MSC间切换(不同MSC的基站之间的切换)215 CDMA系统,即采用CDMA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移动网是由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和频率再用等几种技术结合而成的,因些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和同频率可在多小区内重复使用,容量和质量之间可做权衡取舍等优点。216 CDMA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的重要优势:(1)系统容量大(2)保密性好(3)软切换(4)软容量(5)频率规划简单。217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同步技术捕获与跟踪、Rake接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的核心技术,1秒钟控制1500次)、软切换技术。218 CDMA系统中越区切换可分为两大类:软切换和硬切换。219 软切换是CDMA系统中特有的。在软切换过程中,移动台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保持着通信链路,可同时与两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在软切换中,不需要进行频率的转换,而只需导频信道PN序列偏移的转换。软切换在两个基站覆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离婚协议模板定制及法律咨询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土地购买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髋臼骨折的护理课件
- 体会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 实验设计原则和流程指南
- 姑嫂树立交上桥匝道工程桩基设计
- 小区安全出入口的规范管理与安全维护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评估实施细则
- 2025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司法局招聘司法行政辅助人员(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榆林佳县聘县融媒体中心节目主持人(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司法考试题库(附答案)
- 医院不良事件培训课件
- 仪表工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秀云
- 环境反应工程导论课件
- VW 50134-EN-2024 PA6用于车辆内部外部的成品零件 材料要求
- 山东省国企资产管理办法
- 保管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JJF(浙) 1200-2023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 美容中医技术课件
- 卸货流程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