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假山记 苏洵 教学要点 1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 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 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4 赏析以小见大 以物喻人 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介绍作者 苏洵 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 著有 嘉祐集 曾巩在 苏明允哀辞 中称他的文章 少或百字 多或千言 其指事推理 引物托喻 侈能使之约 远能见之近 大能使之微 小能使之著 烦能不乱 肆能不流 其雄壮俊伟 若决江河而下也 木假山记 可以说是 远能见之近 小能使之著 的典型 这篇文章从议论始 以议论终 这是宋人以论为记的特点 本文尤其典型 木之生 或孽而殇 或拱而夭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 则伐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水之所漂 或破折或腐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 则为人之所材 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ni 用为动词长出嫩芽 未未成年而死成年而死 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斧头 沉没 形作名 急流 侥幸 担当 长成到 折断 名作动 当作有用之材 够能 有的 不知其几百年 而其激射啮食之馀 或仿佛于山者 则为好事者取去 强之以为山 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 于 荒江之濆 如此者几何 不为好事者所见 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 何可胜数 则其最幸者之中 又有不幸者焉 水边高地 村野之人 农民 水浪冲击 虫蛀蚁食 喜欢多事的人 加工 把 做成 但是 多少 名作动 当作木柴 这样以后 形作动 远离 分析课文 第一节 由木之 幸 与 不幸 谈起 联系到写木假山 讨论 树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许多不幸 都遭遇到哪些幸与不幸 明确 1 不幸 或蘖而殇 或拱而夭 任为栋梁则伐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水之所漂 或破折 或腐 相比之下 2 幸运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不知其几百年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而成为了木假山 被 好事者取去 得以 脱泥沙而远斧斤 远离险恶的环境 3 最大的不幸 不被人们发现 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 那又是 最幸者之中 的 不幸者 了 这样的不幸者 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就遭遇不幸的树木 其不幸程度更甚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 却不被人们发现赏识 讨论 何可胜数 一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意味 作者借借树木的不幸遭遇来表达对人才不被社会发现重视的一种不满之情 讨论 在文章中 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用意 树木的坎坷遭遇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作者借树木成长和演变为木假山的艰难漫长的过程 隐喻人生的曲折和坎坷 借木假山的幸与不幸隐喻人才的怀才不遇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 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 拱而夭 任为栋梁而不伐 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 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 以及于斧斤 出于湍沙之间 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而后得至乎此 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命运 气数 三个峰头的木假山 以致遭受 理数 于 却 3 第二段 面对自己家里所藏的木假山 作者以为它是极其幸运的 讨论 在作者家里的木假山它的遭遇怎么样 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 明确 蘖而不殇 拱而不夭 任为栋梁而不伐 风拔水漂而不破折 不腐 不为人所材 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自己特别赏识这木假山 联想到社会现实 作者只能归结为 数 了 也只能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 然予之爱之 则非徒爱其似山 而又有所感焉 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 魁岸踞肆 意气端重 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 庄栗刻峭 凛乎不可犯 虽其势服于中峰 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吁 其可敬也夫 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强壮高大的样子 傲慢放肆 这里形容 中峰 神态高傲舒展 使动 佩服 使 倾服 庄重谨敬 只 于之 形势 地位 高耸挺立的样子 也作 刻陗 1 高峻 挺拔 2 苛刻 严酷 3 文笔峻拔 高峻 挺拔 神情 有什么办法 喜欢 4 最后一段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中那座木假山的 感 与 敬 予之爱之 则非徒爱其似山 而又有所感焉 非徒爱之 而又有所敬焉 一句 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由 爱 而 感 而 敬 的情感变化 作者爱这木假山不是因为它具有山的外形 不是外在美妙的形态 而是其内在的隐藏着的精神 那座木假山的中峰 魁梧奇伟 神情高傲舒展 意态气概端正庄重 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 旁边的两座山峰 庄重谨慎 威严挺拔 凛然不可侵犯 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 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 绝然没有丝毫逢迎依附的意思 这段描写采用了拟人化手法 形象逼真 形态生动 写中峰 魁岸踞肆 魁岸 形容山峰高大 踞肆 则是拟人手法 写旁边两峰 庄栗刻峭 凛乎不可犯 刻峭 形容山峰的形态 庄栗 凛乎不可犯 就是拟人笔法 至于决 无阿附意 则是明显的拟人化笔法了 作者仿佛将这座木假山搬到了读者的眼前 难怪曾巩称赞苏洵的文章 远能见之近 同时 对这座木假山姿态的描写 意味深长 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原来行文至此 作者将做人的道理寓含在对三座山峰的描写之中了 这怎不令人击节三叹呢 从一件小小的摆设之中得出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这大概就是曾巩称赞的 小能使之著 的理由吧 文章最后的感慨自然生发 增添了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情致 5 总结全文 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 使文章变得厚重 耐人寻味 文章先借助树木生长之难 发现木假山之难 形象地比喻了人才成长之艰难 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然后借对家中木假山的描写 形象地写出了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和气节 全文笔力雄健 感慨深沉 颇耐玩味 这是一篇写木假山的记 作者先从木假山的形成过程写起 头段介绍树木生长成材很不容易 而且成材后还要遭受斧伐 风拔 水漂等无法预测的折磨 历经风化侵蚀而成的木假山 那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二段以复叠的手法来证明前段观点 三段渐显寓意 作者爱其家中所藏的三峰木假山 不只是因其似山可供人赏玩 更因其中峰意气端重 左右二峰庄栗刻削 凛乎不可犯 犹如他们苏氏父子的人格 本文在咏木假山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 树木的坎坷遭遇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苏洵一生政治抱负未能得到施展 于是在文中托物寓意 咏物抒怀 借题发挥 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 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 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文中对三峰的爱敬 乃作者自颂三苏父子的人格 文章多用排比句 而又参差变化 错落有致 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 具象生动 寄慨遥深 耐人寻味 拓展与思考 1 比较第一 二两段文字的异同 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 第一段围绕 幸 与 不幸 叙述木的生长过程和由木到木山的演变过程 第二段写 予家有三峰 的木假山 正是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 经受了多种磨难 成为苏家的珍爱物 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反复 但不是简单重复 字句有所改变 更换或节略 产生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人造革的透气性与透湿性研究考核试卷
- 航空旅游航路优化与航班准点率提升考核试卷
- 藤制家居用品消费者行为分析考核试卷
- 气动元件的防潮密封技术考核试卷
-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行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豆类种植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考核试卷
- 豆腐脑的地方特色推广考核试卷
- 股权投资中的PIPE投资策略考核试卷
- 漆器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考核试卷
- 矿石浮选剂的合成与应用-石墨滑石考核试卷
- DB3210T 1175-2024 农民田间学校运行管理规范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2024年宁波金融开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AQ-T 2073-2019 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高压开关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三-国开(HB)-参考资料
- 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 医院保安服务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 2024年浙江湖州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 小学数学-水中浸物问题-完整版题型训练30题-带答案
-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