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对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对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对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对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摘要】本文以基于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为研究的支撑环境,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在职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网上学习活动记录跟踪,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提出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育;护理继续教育;网络资源AbstractIt took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Network Education College in Zhongshan University as support environment,and took the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class 2006 in the College as study objects,then carrying out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and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track record for working students.The statistics and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relevant data,and it proposed the efficient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Key wordsdistance education; nurs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network resource护理继续教育(continuous nursing education,CNE)是继规范化专业化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护理教育1。对于提高护士能力、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服务质量、满足不断发展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要求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教育因其具有不受时间地域和人员数量限制的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继续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5年开设护理学专业远程专科和本科学历层次教育。通过对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护理学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n=280)进行调查,以此探讨远程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效果。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护理学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280人,平均年龄为26岁,全部为女性,是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护士,其中初级职称202人,中级职称78人。1.2调查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访问跟踪统计系统,对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6级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2008年3月-2008年7月)的网上学习活动跟踪,课程分别为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与此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发布,学生采用在线作答的方式完成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服务的利用情况,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89.64%。2结果2.1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见表1)表1学生对网络及流媒体课件点播率2.2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88%的学生经常浏览中山大学网络资源,86%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图书馆对学习很有帮助,方便查找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2.3学习累计时间和次数,以及学生和辅导教师在网络平台开展的讨论、交流、辅导答疑等互动活动的数据见表2。表2学习活动累计次数及时间2.4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见表3)表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结果3讨论3.1掌握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网络课程分别以基于流媒体技术和基于网页技术进行开发,其中基于网页技术的网络课程以文字、图片、flash动画、视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立体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由于护理学专业实践性强,部分教学内容以流媒体课件形式发布,供远程学生点播。学习活动跟踪记录表明,学生利用基于网页技术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次数不多。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时空自由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通过终端上网,就可以利用最新的课件进行学习。作为网络学习的学生,根据网院发放远程学习指南和入学培训,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讨论和提问、网络课件点播、下载讲义、收发电子邮件、提交作业、在线测试等基本技能,并且还要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及时与教师沟通,及时获取信息,顺利完成网络学业。3.2最有效地善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网络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在校学习。网络学习是一种非面授式的学习,它比传统的在校面授学习更难。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自主性,自觉开展自我学习活动如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等。远程学生都不在校园内学习和生活,远离真实的校园文化、人文氛围、图书馆等,因此丰富的网络资源对远程学生很重要。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文字教材、学习指导书、CAI课件、网络课程、VOD点播、录像教材等。同时学生有权共享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包括中山大学博学工程网络资源、中山大学校内网络教学资源和中山大学医学资源库等相关的网络资源,中山大学数字化图书馆全面向远程学生开放。调查发现,88%的学生经常浏览中山大学网络资源,86%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图书馆对学习很有帮助,方便查找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脑并浏览网络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必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提升。3.3充分发挥人机优势互补,提升学习质量由表2的统计数据可知,在上述三门课程中,急救护理学健康评估的师生互动率比较高,学生累计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比较多,而外科护理学的师生互动率比较低,学生累计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比较少。从图1可以看出,三门课程中,急救护理学的成绩平均水平最高,而且相对集中,健康评估次之,而外科护理学成绩所在的象限虽然平均水平也较高,但较为分散,存在低分学生。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哪一门课程的师生交互率越高,学生学习活动就越积极,学习成绩就越好。这个结论正好印证泰勒教授的研究成果:网上学习者存在三种学习类型,分别是积极参与者、旁观者及极少参与者,学生的网上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参与者的平均学习成绩最高,旁观者与积极参与者的学业表现接近,而极少参与者的平均成绩则最差2。在Atack和Wilknson的研究中3,4,许多学习者表示网络学习使学习者不能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较好的沟通而产生情感和社交隔离的感觉,特别是在学习初期,学生感觉不是在和人在交流,而是与机器交流。远程教育的学生既可通过人机通信(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简称HMC)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交互学习,又可通过嵌在课件中的计算机传媒通信(computermediaed comunication,简称CMC)工具如Email、BBS或QQ聊天工具等与教师交流与沟通,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当今是终身教育的时代,人们要将今天所学完全应用于明天的工作,那是不现实的想法,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而不被时代抛弃,就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在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和这样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背景下,毫无疑问,网络教育是当今人们充电的最佳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作为传统的一种延伸,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避免了倒班及距离教学地点远等带来的困难,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教育在未来的护理继续教育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参考文献】 1王兆霞,李峥.网络教学在国外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4950.2Taylor JC.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The workers,The lurkers and the shirkers.2nd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distance & adult learning in asiaM .Hong Kong:CDIDALA,2002:1.3Atack L,Rankin J.A descriptive study of registered nurses,experiences with webbased learningJ.J Adv Nurs,2002,40(4):457465.4Wilkinson,Forbes,Bloonfield,et al.An ex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