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8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8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8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8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8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汉王 义帝 西楚霸王 秦朝的疆域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郡 守 县 令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图示 乡 长 里 长 诸卿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请同学们看书 找出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 刺史制度 郡县制和封国制 察举制编户齐民制 加强集权的政治制度 既是行政管理制度 又是赋税制度 汉承秦制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 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制订了很多极具开创性的政策和措施 两汉也确实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时有 汉承秦制 的说法 但是 汉承秦制 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 一成不变 两汉的统治者们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基础上 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 从而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 有所损益 一 刺史制度 监察制度 秦朝 御史大夫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问题设置1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 掌管奏章b 管理军事c 下达诏令d 兼理监察 b 汉承秦制 一 刺史制度 监察制度 汉武帝后期 疆域大扩展 需要加强朝廷对全国范围的控制 2 发展 3 变化 西汉 东汉 治所 无适所治 所治有定处 官阶 低于郡守 高于郡守 职权 监察官 地方军政长官 建立之初起到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作用 发展到后来 刺史却成为拥兵自重的地方割据势力 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1 原因 4 评价 1 西汉设立 汉武帝时 把全国分为13州 设刺史监察 2 东汉发展 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末年 刺史 改为 州牧 成为州最高长官 问题设置2 汉武帝后期 分全国为13州 每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 征发徭役和兵役c主要是推荐和选拔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a 问题设置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 郡 县三级制 是由于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b刺史权力逐步扩大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 b 汉承秦制 秦朝地方行政制度 问题设置4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 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不正确的表述是 a 是地方行政长官b 由皇帝直接任免c 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d 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 二 郡国并行制 地方行政制度 c 郡县制 汉承秦制 二 郡国并行制 地方行政制度 1 原因 历史 楚汉战争中 刘邦为集中力量击溃项羽 陆续分封七个异姓王 以获取他们对自己的支持 主观目的 吸取秦朝灭亡 教训 大封同姓子弟为王 欲图西汉王朝统治长久稳固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王国问题形成 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措施 汉景帝 平定七国之乱 收回官吏任免权 推恩令 削减王国面积附益法 限制诸王活动 汉武帝 2 影响 中央集权加强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汉承秦制 贾谊 治安策 建议 欲天下之治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邪心 问题设置5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封诸候王 汉朝削夺诸候王封地和权力 其目的都是 a 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b 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c 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d 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b 为何汉武帝时候王国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三 察举制 选官制度 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孝廉一科最重要 扩大封建政权的社会基础 巩固专制统治 3 演变 汉高祖下诏求贤 开汉代察举制先河 汉文帝作为选官制度加以确立 汉武帝发展完备 东汉中后期 德才 作用 为封建国家选拔一批有用之才 门第族望 1 含义 2 目的 西汉 影响 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发展 察举与征召并用 问题设置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 d 汉承秦制 德才 问题设置5东汉时期 察举的主要依据从 乡举里选 过渡到 门第族望 的原因是 a 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b 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c 地方官吏要回避本籍d 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逐渐衰落 a 四 编户制度 3 编户齐民 既是行政管理制度 又是赋税制度 3 负担 田租 按亩纳税 交纳实物 算赋 丁税 口赋 儿童税 更赋 代役税 徭役 兵役 国家统一 人口众多 控制人口 剥削农民 以加强封建统治 1 性质 2 原因和目的 1 含义 两汉对百姓管理 实行编户制度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 2 特点 具有独立的身份 在法律上地位平等 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 兵役 4 评价 对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 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成为古代中国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社会经济基本制度之一 但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秦朝时 依户籍作为征发赋税和徭役的依据 问题设置6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同时又实行编户 其主要意图是 a 文治天下 收揽人心b 恢复经济 稳定秩序c 鼓励生产 增加收入d 吸取教训 长治久安 b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 编户制度 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郡国并行制 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选官制度 察举制 课堂小结 特点 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 继承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承秦朝的监察制继承秦朝的郡县制承袭秦的田租 户赋徭役 兵役制 废除秦朝苛法设刺史 监察制度比秦国严密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兼有封国制发展选官制度 主要是察举制发展为编户制度 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实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 综合练习题 1 西汉王国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汉高祖分封同姓王b错误地吸取秦亡教训c铲除异姓王的后果d休养生息的宽松环境2 下列各项与西汉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无关的是 令郡国岁举孝廉 颁行 推恩令 裁并地方官衙 颁布 附益之法 a b c d 3 在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 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a加强监察制度b分封诸侯王c再三减免租税d复故爵田宅4 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流动b维持地方的治安c确保兵源充足d确保赋税的征收 a c b d 5 汉武帝实行的制度中 其演变结果和最初目的背道而驰的是a推恩令b刺史制度c太学教育制度d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6 西汉选拔官吏的主要渠道是a通过考试选拔b察举制的秀才科c皇帝征召人才d察举制的孝廉科7 汉承秦制 主要体现在 中央机构的建制 地方行政区划 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严刑峻法统治人民a b c d 8 西汉初年的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相比a都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都属于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d都随着经济基础变化而瓦解 b d c c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有天下 裂土而瓜分之 设五等 邦群后 然而降于夷王 周朝第九代国王 害礼伤尊 下堂而迎觐者 迄于幽平 王室东徙 而自列为诸侯矣 摘自柳宗元 封建论 材料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 而适 嫡 嗣代立 余虽骨肉 无尺地之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 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 实分其国 必稍自削弱矣 摘自班固 汉书 卷六十四上请回答 从材料看 周 汉统治者的相同做法是什么 汉统治者实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否与周一致 为什么 其做法带来怎样的后果 结合史实评价材料一涉及的制度 察举制 察举各科如举孝廉 明显以儒家道德为主要衡量标准 实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