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6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6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6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6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6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材p9 历史纵横 及教材p9第1 2自然段探究分析 1 秦朝以前统治者的称呼为 王 秦始皇为什么用 皇帝 称谓取代 提示 秦始皇认为 王 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而 皇帝 的称号借助古代的 三皇五帝 可以神化君权 显示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2 综合以上信息 简要分析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提示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带有君权神授的迷信色彩 1 阅读教材p10第2 3自然段及p11第1自然段 比较秦代的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的不同及利弊 提示 不同 1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是按地域划分的 2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利弊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 阅读教材p10第2自然段及p11第2自然段 结合下面材料探究分析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宰 宰 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图 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 暴其威刑 竭其货贿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 封建论 1 柳宗元认为秦的过失是什么 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 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 严刑酷法 柳宗元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 2 思考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提示 秦朝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照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官位概不世袭 没有封地 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点1 皇帝制度和秦的统一1 以下关于嬴政规定 皇帝 称号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 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解析 选b 秦始皇采用 皇帝 做自己的名号是因为他认为其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 所以这种做法并非是对古代有道明君的效法 所以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其他各项均是对皇帝制度的正确评价 2 2010 郑州高一检测 陛下 本是对人的尊称 但秦以后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c 君权神授d 家天下色彩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 但秦以后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的信息可以分析出 皇帝为了维护独尊地位 实行了专制政策 3 2010 池州高一检测 章太炎在 秦政记 中说 虽四三皇 六五帝 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 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 最主要是因为他 a 兼并了六国b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故d项包含了a b c三项 为正确答案 知识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4 2010 杭州高一检测 秦朝 在政府组织上 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材料中这一 规范 是指 a 分封制度b 世袭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度 解析 选c 从 权威性的规范 可知是中央集权制度 a b d三项并非嬴政大帝奠定的权威性规范 5 2000多年前 秦朝之所以能够修筑起东西长达6000多公里的长城 其最基本的政治前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b 小农经济的基础c 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d 防御匈奴的需要 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注意抓住关键词 政治前提 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营建大规模的公共工程 6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 周之王千馀岁 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 六卿之臣 无辅拂 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 反对郡县制b 主张郡县制c 反对中央集权d 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 选a 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 殷 周统治时间长 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 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 实行分封制 反对郡县制 7 2010 南京学业水平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贾谊在 过秦论 中说 秦并海内 兼诸侯 南面称帝 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乡 向 风 若是者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 五霸既殁 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 强侵弱 众暴寡 兵革不休 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 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 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 守威定功 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三 材料四据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记载 秦统一后 统一了文字 货币和度量衡 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 金人十二 各重千石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乃分作阿房宫 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 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 修筑长城 数次移民实边 动辄数万家 如 因徙三万家丽邑 五万家云阳 颁布 挟书律 焚书坑儒等 1 在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三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秦是如何实现由图二到图三变化的 2 根据材料二 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 为何会是这样的态度 3 材料三 四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能实现么 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 1 题较为简单 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 结合教材即可得出答案 第 2 3 题对秦朝统一天下 措施及统一的原因进行细致考查 答案 1 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瓦解 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 统一六国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南征岭南 设立郡县等 2 支持 拥护 欢迎 态度 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 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3 不能 原因 国家统一 国力强大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政令统一 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4分 共32分 1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这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 货币b 开创皇帝制度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 选d 秦朝留给后世的政治遗产 一是首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是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2010 苏州高一检测 秦始皇被称为 千古一帝 贾谊在 过秦论 中说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 制六合 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统一文字c 统一货币d 统一度量衡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制六合 即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 秦朝倾国家之力 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 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 秦始皇陵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 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 军事民主制的作用d 法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 选b 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保证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4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 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d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 并设置监察部门 解析 选c 秦朝的依法治国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秦朝依法治国中的 法治 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5 2010 临沂高一检测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 历史学家张岂之说 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 民心和民力 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 称皇帝制 秦律 b 置三公行郡县c 焚书坑儒筑长城d 统文字平南越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焚书坑儒 失去了民心 筑长城 滥用了民力 这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6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 全球通史 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分封制 郡县制 皇帝制 三省六部制a b c d 解析 选c 材料中涉及到皇帝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的 封建国家 指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 故选c 7 2010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 联系秦朝的历史 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 b c d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 故排除 其他的都符合题意 因此 选c 8 2010 佛山模拟 秦统一岭南后 设置了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 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 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 任嚣 a 定期朝觐秦始皇b 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c 接受秦始皇任命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解析 选c 秦朝实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二 非选择题 18分 9 史论结合 即客观史实和科学理论的结合 它是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惟有尊重客观史实 确立唯物史观 贯彻论从史出 才能真正学好历史 试以这一原则与策略 回答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 1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两个特点 你选择哪些史实 政治制度 证实这一论点 为什么 6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之 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廷尉议是 请回答 当时对 诸子功臣 的安置办法是什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在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 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政体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 试以你所知的历史现象证实这一观点 6分 解析 本题以史论结合作为分析历史的重要方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叙述史实的情况下 还要对知识点进行评论 题目中首先就分封制和宗法制设立了两个问题 权力并未集中 即并未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当然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材料中秦始皇肯定了李斯的郡县制主张 从而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