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 地球运动课件49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运动课件49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运动课件49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运动课件49 湘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运动课件49 湘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地球的运动 一 考点突破考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基础梳理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自转围绕的中心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 以 为参照物 1个太阳日 时间为24小时 转过角度为360 59 以 为参照物 1个恒星日 时间为23时56分4秒 转过角度360 自转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 均为 线速度 由 向 递减 赤道最大 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 也无线速度 地轴 逆 顺 太阳 恒星 15 小时 赤道 两极 深化探究1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主要差异表现一方面 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钟56秒 将近4分钟 另一方面 太阳日主要应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生活起居 而恒星日主要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2 地球自转的速度 1 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 纬度相同的两点 自转的速度相同 3 60 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 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线速度与该点纬度余弦的乘积 5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 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但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如下图 位于赤道上a地上空的一颗同步卫星b 3小时后地面上的点a运动到a 卫星由b运动到b 转过的角度都是45 而转过的弧长bb 大于aa 强化专练1 读右图 完成 1 2 题 1 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a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d 为23小时56分4秒 2 在a b c d四点中 地球自转速度是 a 各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 b c db 各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 d b ac 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b c d三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b最大 c最小d b c d三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b最小 c最大 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解析第 1 题 根据题意知其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 比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恒星日多3分56秒 第 2 题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 都相等 a点在极点 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b c d三点是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三点 角速度相同 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 1 b 2 d 基础梳理地球是个不透明 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2 昼夜的界线 线 圈 3 昼夜更替的周期 24小时 温度发生 变化生物形成 生物钟 1 昼夜的成因 晨昏 4 昼夜更替的意义 昼夜 昼夜节律 考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 产生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晨昏线的应用 1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 阴影表示黑夜 中ab为昏线 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若bc为昏线 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 确定地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 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 00 如右下图中bn地方时是6 00 an地方时是18 00 3 确定日期和季节 晨昏线经过南 北极点 与经线圈重合 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节气是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节气是冬至 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纬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确定经线 与晨线 昏线 和赤道交点相差90 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 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即地方时12时所在经线 6 确定日出 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5 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 的商 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 的商 强化专练2 右图为 西半球侧视图 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 完成下列要求 1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则北半球进入季 2 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是晨线 是昏线 3 在下图中绘出此时的昼夜分布图 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并标注经度 4 b点的经度是 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 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 1 0 70 e 秋 2 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20 w160 e 3 见右图 4 110 w见右图 考点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二 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基础梳理1 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北半球向南半球向赤道上4 影响 河流 大气 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垂直 3 方向偏转规律 右偏 左偏 不偏转 深化探究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定及原理应用 1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方向表现地转偏向力始终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 北半球作用在物体的右侧 南半球作用在物体的左侧 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方向判定我们可以借鉴物理学科中的 左右手定则 来判断水平运动的偏向 北半球 右手四指表示物体原来运动方向 大拇指表示偏向 手心向内 南半球 左手四指表示物体原来运动方向 大拇指表示偏向 手心向内 特别说明因为左和右是相对的 因此在判断物体运动的偏转方向时 首先要按照面向物体前进方向确定左和右 然后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的偏转方向 2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 与物体所处的地理纬度成正相关 3 地转偏向力原理的应用 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 在左岸淤积 故港口 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 聚落 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具体示意如下 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根据天气资料图 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强化专练3 印尼某中学地理小组在赤道地区附近做右图的实验 当将水杯下的木塞拔下 水下漏时 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a 在赤道以北时 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b 在赤道以南时 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c 在赤道上 观察花朵做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运动d 在赤道以北时 观察花朵浮在水面随着水的下漏按逆时针方向运动解析由于地球自转 水杯里的水下漏时 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水流 在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水流 在赤道上时则无地转偏向力影响 答案d 基础梳理1 地方时的成因 地球自转 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2 地方时的概念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 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 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 称为地方时 3 时区 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个时区 每个时区占个经度 4 区时 各时区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 叫做区时 又称标准时 5 国际日期变更线 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 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穿行的折线 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 12时 24 15 中央经线 180 经线 考点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三 产生地方时 学法指导1 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 东早西晚 1度4分 东加西减 经经计较 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定时 二定向 三定差 四定值 1 一定时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光照图中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 以下图为例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如nd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 如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如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如na 2 二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 西方向 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 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 则e点位于d点以东 应 东加 若求f点地方时 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 则f点位于b点以西 应 西减 3 三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 以确定时差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 时差为3小时 4 四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 00 15 00 f点地方时为24 00 21 00 2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换算涉及知识较多 如经纬度 日界线 北京时间等 还要具有较强的运用知识能力和计算能力 步骤如下 1 先求两地时区差 如题目中只有经度 必须先算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 方法是 已知经度 15 如果余数7 5则时区数为商加1 2 若两地 已知和未知 同为东或西时区 则相减 两地分别属于东或西时区 则相加 这样可算出时区差 3 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 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 知东求西减时区差的方法 4 注意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 5 因一天为24小时 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 则为第二天 该数值减去24小时 原日期加一天 即为所求时间 若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 则为前一天 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 原日期减去一天 即为所求时刻 3 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在地球上 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 如下图所示 1 自然界线 不断变化 即0点所在的经线 由于地球不停自转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 其速度大约为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 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 日期要加一天 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 日期要减一天 如上图所示 2 人为界线 固定不变 即国际上规定 原则上以180 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如上图所示 从右图可直观地看出某一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期所跨的经度范围 3 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 即当180 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 此时 全球处于同一天 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 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 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 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强化专练4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8日20时整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动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开幕 据此完成 1 2 题 1 此时在美国纽约 74 w 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 区时 是 a 2月19日9时b 2月18日7时c 2月17日19时d 2月18日21时 2 此时全球处于2月18日的理论范围是 a 一半b 三分之一c 四分之三d 全球 解析第 1 题 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 而美国纽约的经度为74 w 计算可知在西五区 两地相差13个时区 故大冬会开幕时 纽约时间应为2009年2月18日20时 13 2009年2月18日7时 第 2 题 此时东经120 为2月18日20时 180 为24时即0时 两个日期界线重合 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答案 1 b 2 d 考向调研考向一地方时与距离的计算 例1 2009 辽宁 宁夏文综 南极中山站 69 22 24 s 76 22 40 e 时间 区时 2009年2月2日9时25分 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 25 01 s 77 06 58 e 正式开站 据此完成 1 3 题 1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 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 5时25分b 6时25分c 12时25分d 13时25分 2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 820千米b 1020千米c 1220千米d 1420千米 3 与中山站相比 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 年降雪量较大b 气压较高c 年太阳辐射较强d 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第 1 题 根据经度位置可知 昆仑站位于东5区 而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比东5区的时间早3个小时 故昆仑站正式开站时 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 第 2 题 昆仑站与中山站大致位于相同经度地区 而纬度大致相差11 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距离相差111千米可以估算出两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220千米 第 3 题 可用排除法解答 与中山站相比 昆仑站纬度高 地势高 因此 昆仑站年降雪量应较少 气压更低 年太阳辐射也较弱 答案 1 c 2 c 3 d 借题发挥在解答地方时计算问题时 必须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加 减原则 东加西减 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 在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 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 以180 经线为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越靠近180 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 二是两地经度差计算 同侧相减 异侧相加 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在东经度 或西经度 时 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 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 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 一个在西经度 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预测1 2009年12月1日12时 区时 一总部设于北京的大型货运公司的货轮向总部汇报 他们经过5分钟后将越过180 经线 据此回答 1 2 题 1 货轮向总部汇报时 北京时间是 a 2009年12月1日20时b 2009年12月1日8时c 2009年12月2日20时d 2009年11月30日8时 2 货轮经过5分钟越过180 经线 此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2009年12月1日12时5分 2009年11月30日12时5分 2009年12月2日12时5分 2009年11月30日11时5分a b c 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地方时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解答第 1 题时 必须明确货轮和北京分别所在时区及其相关方位位置 计算出北京时间 第 2 题 该题条件设计比较含蓄 须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隐藏信息 一方面要思考货轮运动的方向 由于题目没有说明 那么其可能向东也可能向西运动 题目只说明经过5分钟过180 经线 无法确定过还是未过日界线 也须讨论 然后结合所学基本知识即可得出该题的结论 答案 1 b 2 a 考向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例2 2008 上海地理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 甲同学打开伞 抬头面视伞面内侧 顺时针转伞 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 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据此完成 1 3 题 1 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 先偏右后偏左b 向右偏转c 先偏左后偏右d 向左偏转 2 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的地转偏向现象 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 b c d 3 下列地理现象中 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 b c d 解析第 1 题 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甲同学抬头面视伞面内侧 顺时针转伞 而乙同学从外面观察 伞面应逆时针转动 则相当于北半球的情况 第 2 题 红墨水从伞面顶部向下运动发生偏转 相当于水平运动的物体从北极 高纬 向低纬运动发生偏转的情况 第 3 题 风向和洋流运动方向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故选项d是正确的 而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凸出 是为了缩短飞行距离 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运动属于洋流中的密度流 从而导致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二者均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答案 1 b 2 a 3 d 预测2 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16日20时在济南隆重开幕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全运会开幕式开始时 新 旧日期所占范围的比例是 a 1 1b 2 1c 1 2d 全球为同一天 2 旅居伦敦的王先生想与济南观众同步看到全运会开幕盛况 他能够在当地几点看到直播盛况 a 8点b 10点c 12点d 20点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20时时 0时所在经线正好与180 经线重合 此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全运会使用的开幕时间是北京时间 王先生在伦敦 处于中时区 应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 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题组答案 答案 1 d 2 c 对点训练题组一 地球自转规律和地方时计算下图中 虚线acb表示晨昏线 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此回答1 2题 1 下列对于图示信息的判断 正确的是 该图表示北半球 该图表示南半球 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bc是晨昏线中的晨线部分a b c d 2 如果c处某天文爱好者于7月6日18时观测到正北地平线上45 处有一恒星 当他第二天再次于同一方位观测到这颗恒星时 当地的地方时间是 a 18时b 18时3分56秒c 17时56分4秒d 18时56分4秒 解析第1题 根据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可以推断op oq为日期分界线即是180 经线或0时所在经线 由于晨昏线acb是关于op所在经线圈呈轴对称 所以op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 oq则为180 经线的一部分 根据op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 可知图中极点o处在极夜状态 又因为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可知该图为南极俯视图 根据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 和昼夜分布特点可知bc为晨线 第2题 一个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 要在第二天在同一位置看到该恒星 必须提前3分56秒 答案1 d2 c 题组二 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地转偏向力读下图 回答3 4题 3 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 正确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4 如不考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 假设a b c d处各有一河流 那么下面 某河流的剖面图 可能位于以上四点的哪处 a ab bc cd d 解析第3题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俯视图中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 第4题 河流的左岸泥沙大量沉积 说明河流的右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流水向右偏 应在北半球 答案3 c4 b 题组三 地球自转规律与日期变更读 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 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阴影部分为2010年1月1日 据此回答5 6题 5 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b 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c 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d 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6 当通信卫星运行到m时 正好被位于c处的监测站所捕捉 此时c点所在地的地方时是 a 2010年1月1日9时b 2009年12月31日21时c 2010年1月2日9时d 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