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doc_第1页
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doc_第2页
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doc_第3页
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doc_第4页
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代码:040101 学号:060601010045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以贵阳市职业学校为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综合文科)年级:2006级作者:李鹏飞指导教师姓名:葛晓穗(讲师)完成时间:二0一0年四月十五日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引言2(一)研究的背景2(二)研究的意义3(三)概念的界定31、中职教育的界定32、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3(四)有关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文献综述4一、中职教育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4(一)研究方法 4(二)中职教育中师生关系现状及表现 5(三)中职教育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81、历史的原因82、社会发展的原因93、现行教育制度的原因94、中职学生的自我定位10二、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的建议 10(一)师生之间建立民主与平等的人际关系10(二)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11(三)师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了解12三、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附件 1516关于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策略的研究以贵阳市职业学校为例李鹏飞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历史、社会发展和现行教育制度等客观原因以及师生的观念等主观原因的存在,使得中职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生活中均显不和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中职教育师生关系的现状,从而分析其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发展的几方面建议:即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民主与平等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还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师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了解。 关键词:中职教育;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有效策略Abstract: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re an important link, Because histor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educational system and so on objective cause as well a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dea and so on subjective reason existence, Causes in the duty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obviously is not harmonious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life. This research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ethod to understand that the duty educat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us analyzes it not harmonious reason and proposed that promotion harmonious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developments several aspects suggested: Namely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one democracy and the equ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establish one kind to study, the communal development relations mutually;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rengthens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key words:duty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ccord development; Effective strategy引言(一)研究的背景近来有研究表明,由于历史、社会发展和现行教育制度等客观原因以及师生的观念等主观原因,使得中职教育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和生活中均显得不和谐。然而,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学得以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的发展,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教育活动是难以开展的,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研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师生关系普遍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又由于中职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师生关系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背景和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支持,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人的心目中,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是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充,没办法上高中了,才考虑上中职;不少中职学校的招生不设底限,只要想来,不管分数和平时的表现如何都可来读,导致中职生源的素质曰益下滑,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道德修养欠缺,心理问题严重,反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就是上课迟到、旷课、睡觉: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参加,迷恋上网,早恋;教师普遍反映现在中职学校的课难上,与学生的冲突经常发生,根本没法与学生交流沟通,师生关系紧张,难以去教育引导,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更是无从谈起。在一些家长和老师心里,中职学生只要在校期间不出大事,平平稳稳度过三年送上社会就行了。除此之外,中职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问题还表现在一下几点。首先,对立化。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 , 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的双方。 其次,依赖化。教师以教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无冲突。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最后,自由化。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二)研究的意义1、理论上,本文基于中职教育中师生关系现状及对不和谐因素的分析,把和谐的思想引入师生关系的范畴,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和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要就和归宿,是建立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诉求,也是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全社会戮力以求的奋斗目标,更是教育界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2、在实践上,与教育资源利用相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将试图去探寻一种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解决在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困惑,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三)概念界定1、中职教育的界定所谓中职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中等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学历性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二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2、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1)师生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属性。但是与社会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比较,师生关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指师生关系的特点: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2)和谐师生关系所谓和谐有很多种释义,第一种,和睦协调。汉代郑玄笺在其诗周南关雎一书中说“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第二种,指使和睦协调。宋代司马光在其书瞽叟杀人中体现道“所贵于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第三种,指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秦牧在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一书中说道“细部好了,还得结构和谐完整,才能够构成卓越的整体。”第四种指和解;和好相处。“元郑廷玉在楚昭公一书的第一折中这样体现“此剑原是吴国之寳,他既来索取,不如做个人情,送还了他,两国和谐,可不好那!” 在此,师生关系的和谐既有和睦协调之意,又有和好相处之理,要求师生要做到相互适应、配合、协调、交流、发展。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之间,师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整体的协调以及师生心理的满足,行为的健康,是一种主观感情和客观存在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四)有关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文献综述浙江省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陈永宁在其“职业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重要”一文中认为造成师生之间关系僵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片面发展的应试教育后果;其次,学校管理的失误;再次,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最后,教师的职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针对这四个问题,陈永宁老师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即提高教师责任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信任和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载体;师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石。1黑龙江的李铭在其“怎样处理职业学校师生关系”一文中认为应从以下四点来处理:第一,用行动带领学生。第二,要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第三,安抚批评后的学生心理。第四,对班干部的工作要给与重视。毕全起、孙召伟与王存三人在“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对策”一文中认为造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不良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作风不民主;其二,教师教学技能有待提高;其三,课程结构及设置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针对这三方面的原因,他们三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1 陈永宁.职业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重要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 2 毕全起 孙召伟 王存.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对策J.2007(10) 他们的研究都揭示了中职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他们各自都提出了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以及对策,主要的原因有,学生本身的问题以及教师本身的问题,包括教师的素养、观念、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管理时的民主程度、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和以身作则等因素,他们的对策概括起来主要有:教师要有责任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要有正确的教学观等等。一、中职教育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中职教育中学生如何看待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和生活中的现状以及师生之间常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编制问卷,以贵阳市第四职业学校和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0份,有效问卷10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大于70%。(二)中职教育中师生关系现状及表现调查显示,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上,有15.09%的人认为师生关系之间谈不上什么尊重与不尊重,而有4.72%的人只是表面上尊重老师,其实一点也不尊重,有2.83%的人认为他尊重了教师,而教师没有尊重他,有77.36%的人认为自身尊重了教师,教师也尊重他个人。图1:师生关系满意度图1所示,大多数学生对师生关系好坏持中立态度。相当数量的学生也对师生关系表示满意。这些数据表面上显示出师生关系似乎很融洽,但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呢?还需从以下的细节来分析。 表1:学生叫出任课教师姓名的情况表 学生叫出任课教师姓名的情况选项全不能叫出只能交出一部分一个叫不出所占比率(%)21.69 74.45 2.86表1显示出有很多人是不能叫出任课教师名字的,与任课教师经常打交道却连老师的名字也叫不出来,说明学生很少来上课,或者对教师上课不予以重视,反映出了师生之间的冷漠、很少沟通。 表2: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表 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选项请教课程疑难问题请教就业信息及意见请教人生道理及经验随便聊,拉家常几乎没有交流过所占比率(%) 14.1515.0917.9224.5323.58表2显示师生之间交流的情况不容乐观,居然有23.58%的人几乎没有和老师交流过,一方面是说明学生自身不愿和教师交流,一方面说明教师不善于鼓励学生和自己交流,或者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路上碰见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57.55%,其他的42.55%要不就是遇见老师当没有看见,要不就是喜欢打就打,随便或者当老师看见了自己才会主动打招呼。有近一半的学生和老师碰面时,居然连基本的礼仪都没有,很难相信他们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在师生之间能否成为朋友或能很好相处的话题上,有13.21%的不能成为朋友,有28.30%的持怀疑的态度,只有58.49%的人说能和教师成为朋友;是否能够很好相处方面只有16.04%的人说经常能很好的相处,而有16.04%的人却从来都不能和教师很好相处,67.92%的人认为基本上能和教师很好相处。图2:师生之间的冲突情况图2说明在中职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冲突还是有,而且会冲突的比率占了40%以上,这个比率足以让教育者重视和关注,并想办法解决。 表3:学生认为师生冲突的原因 师生关系不和谐表现之二:冲突原 因教师自身问题学生自身问题师生双方问题其他原因所占比率(%)10.388.4967.9213.21表3反映了在师生冲突问题上比重占最大的是师生双方的问题,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师生关系出现了不和谐,就不是某个单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比较欣慰的是学生并没有把责任全推在教师身上,而是反思了自我,承认自我的因素。能够反思自我的人,相信是期待良好师生关系并会为此努力的。表4:教师对学生施暴的情况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施暴(谩骂、歧视、体罚或者殴打)的情况程度经常施暴偶尔 从来没有所占比率(%) 4.71 27.36 67.93表4反映出中职教育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一个中职学校里面教师对学生施暴的频率过于频繁,不仅有谩骂、言语歧视、甚至还有殴打学生的现象,可想而知,师生关系的和谐也不尽如人意,值得我们深思。 图3:学生逃课情况表图3显示出学生逃课的比率占了66.92%,作为学生却经常或者偶尔的逃课,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安排,更主要的是学生常常逃课在老师的心目中就会被认为是差生,老师就会惩罚逃课的学生,而一旦惩罚,无论惩罚的程度怎样,都会在师生之间无形中建立一堵墙,这样就大大的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中职教育中,由于师生关系不和谐而导致的逃课和教师冲突这两种形式最为严重。逃课原因中因为教师讲课方式(也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而逃课的占9.43%,如表4所示。表5:逃课原因表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之一:逃课原因原 因教师讲课方式学生态度师生双方考勤制度其他所占比率(%)9.4331.1317.921.8938.69 表5反映了学生自身对逃课原因的看法,大多数人并没有把问题归罪于某一方,认为是双方面的事情,说明学生自身还是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并没有完全归罪于他人。图4理想的师生关系图从图4可以知,学生是多么的希望与教师的关系是民主的,民主往往就伴随着平等,所以中职教育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型的。表6:理想教师表条件比率 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教师所要拥有的素养)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有幽默感关心学生在总人数106人中所占的比率(%)69.81% 66.98%63.21%59.43%教学质量好、教学生动善于与学生交流 思想跟得上时代其他条件55.66%54.72% 50.94%16.04%表6反映了学生理想中的教师形象,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了学生对上述教师形象的渴望。以上的数据显示,中职教育中师生关系还算融洽,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陌生、冷淡的 比率也较高,(如表1);师生关系满意度上,学生对现在的师生关系满意度的也只占了40%多,(如图1);而在师生交流问题上,竟然有23.58%的人几乎没有和教师交流过,这也体现了在师生之间交流的问题,(如表2);在和教师发生冲突的问题上,居然有超过40%的人和教师发生过冲突;逃课问题上逃课的比率更是占了67.92%,(如图2);在教师对学生施暴现象上,教室对学生施暴的比率占了32.07%,(如表4);这些现象都要求我们中职教育里面的老师清楚地认识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相互的了解、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逃课、发生施暴现象以及冲突等认识上,学生大多数认为是师生之间的问题,(如表3)并没有完全的把问题归罪于某一方,说明学生具有自省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理想的师生关系问题上,有40.69%的人选择了民主型(如图4)。在理想的教师问题上,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的、有幽默感的、关系学生的、教学质量良好和教学生动的、善于与学生交流的、思想跟得上时代的等等,(如表6)。(三)中职教育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1、历史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理想中的教师是需要各方面都表现突出,跟得上时代,具有现代人意识的人,而教师一旦还保存着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就很容易导致 师生间的冲突等情况发生。若从孔子办私学算起,师道在我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师生关系在封建礼教中一直都占有重要位置,荀子更是提出了“天地君亲师” 3 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9-60)的说法。可以说,师尊生卑是古代社会师生关系的基调。 西方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创了班级授课制。我国由于具有严重的人口压力,如何能在已有的经济水平下,最大限度地促使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成为首要的任务,因此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其只能保证大家的知识达到同一水平,却不能保证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伴随着班级授课制形成的师生关系,势必会造成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缺乏自主性也就会出现教师凌驾于与学生之上,对学生具有生杀大权,这势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在长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形成了绝对权威的观念,与现行中职学生敢于与教师争论,辩驳,叛逆等性格形成了矛盾,因此出现了上述的师生之间的冲突,教师对学生施暴等现象。2、社会发展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影响中职教育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表现中,逃课和冲突原因中“其他原因”一项占38.69%和13.61%,这离不开社会的影响。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学生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职教育中的学生自我意识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增强,学生以其敏锐的头脑,非凡的接受力面对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以他们在某些方面会懂得比老师多,这不仅仅是在中职教育中,在小学以及大学都是如此。时下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如网络、电视、报刊等都成了学生进步与提高的渠道,学生们了解信息及掌握知识之广之快,常常令老师感到惊奇,所以学生开阔的视野以及敏锐的思维向教师的知识权威发起挑战,原有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真理的所有者的观念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些积淀在教师头脑中的陈腐落后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作用,教师对社会变化的更新速度观念跟不上。教师观念的落后与学生不断追求新观念、新时尚的需求形成了矛盾,导致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3、现行教育制度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有很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教育的成败,不仅是学校的原因,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教育制度同样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仍是以考入高一级学校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高低、教师教学水平强弱的标准,尤其是基础教育,尤以考入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人数为其评价教学的标准,这样,必然造成教师、学生都围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一切向考试看,一切为考试让路。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不得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漠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对于那些考重点高中或一般的普通高中基本上没有希望的学生来说就更是严重,慢慢的教师把他们边缘化了,导致了他们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养成了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然而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把养成的坏习惯、坏毛病带到了中职学校,而中职教育中教师心目中的学生的素质和现实中的相差很大,教师的要求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一旦没有完成教师的要求或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4、中职学生的自我定位调查数据显示,影响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中师生双方的原因比率较大,可以看出中职学生自身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主要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职生大多数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认同感很强,;观念上根本没有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上来;这样的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程,导致了师生之间矛盾的产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中职学生年龄阶段正好处于埃里克森的八个极阶段理论中青春期(1218岁),也就是他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4 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70-371)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中职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然,中职教育中的学生他们刚从初中上来,大多数都在十四五岁到十六七这个阶段,自我意识还不十分成熟,有的不能抓住本质特征来评价自己和别人;有的自我评价的态度还没有形成;也有的表现出“高傲”、“自命不凡”、或“自卑”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老师不懂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就会认为学生太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更谈不上尊重老师,从而学生和教师之间便产生了隔阂,这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自然而然的就演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大大的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二、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民主与平等的人际关系1、对人的认识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人是一个有生命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动物。他拥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需要教师去了解。只有这样,了解了什么是人,才不至于出现教师鞭打学生的现象、教师歧视、侮辱学生等的现象,教师要明确的知道学生是一个有理性的生命个体。52、如何建立民主与平等的人际关系教育界改革家李希贵有句名言叫:“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理解这句话里的“蹲下来”之本意不仅是指“肢体的蹲下”,更是“心灵的蹲下”,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心灵的深处平视学生。师生之间应在心灵上真诚的面对和平等的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建民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民主与平等主要指的是师生双方人格上的平等,而不是约束与规范的解除。真正的民主平等必须依赖每一个个体自觉的规则意识和行为。真正的权威来自内在的精神力量。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否定权威,但这种权威仅存在于师生具体的互动情境之中,而不存在于情境之外。那么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来体现民主与平等的人际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理解公平的内涵。教师要明确的知道公平不等于平均和均等、公平恰恰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尊重多样性;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教师,怎样去尊重学生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事件和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权利(自由的思考和表达);最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一个真实的人,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有些教师接受不了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事实,就总是找借口推脱事实。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做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二)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作为教师要主动放弃作为权威的优越感,尽可能地摒弃高高在上的“讲台情结”,要走进学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只有教师摒弃以往的教师权威,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相互学习,才能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也只有不断的向教师学习、与教师探讨,才会不断的进步。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师生关系的具体对策有:第一,教师要发现学生学习的实力。主要体现在:教师不只是权威,他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整个教学工作负责。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机械的受教育者,更多的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活动者和管理者;5 吴增基等.现代社会学(第3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6-117)6 黄甫全 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4-382) 学生自己要清楚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教材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网络、报刊、杂志、各种媒体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有差异的。第二,教师要了解青少年文化。教师要了解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潮流消费、审美观念、人生价值观等,因为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对青少年的文化了解程度非常之浅,完全只是活在青少年文化世界以外。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和各方面的储备不仅要多,还要活,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用心,还要会用脑。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费孝通说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阶段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做好了这些,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学习,并能达到很好的发展。(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了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而不是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首先,要改善当前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使之成为传递接受反馈再传递(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正后的再传递)模式,由单线模式改为循环模式。在改善后的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冷漠的角色,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照顾到了学生的接受情况与学习感受,而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在反馈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再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循环模式将有助于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打破彼此间的隔阂,从而有助于师生间民主与平等的实现。其次,培养沟通技巧,在教学活动中主要因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材,然而教育者要和受教育者沟通就必须学会怎样沟通。在教学的过程中沟通的技巧主要有:倾听,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发言,听者都要积极的倾听,这也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询问;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那个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肢体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都要利用好肢体语言在一定的场合下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运用眼神、表情、手的动作等来回应学生。三、结语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一根无形的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深层次的情感需要,使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自主、自觉的一种内心需求,是教师的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让教师的“教”不再是教师的职业,而成为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相依为伴,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结果。参考文献:1百度.中职J.2007年7月28,转引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转引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3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转引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国发2002 16号, 转引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5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J.2000年3月21日,转引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6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2005年10月28日, 转引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7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程正方等.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78.1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埃里希弗罗姆.万俊人译.自为的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45.13严春友.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4黄济.教育哲学M.山西: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15吴增基等.现代社会学(第3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6巴板斯基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697698.17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50554.18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5572.19章志光主编.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9532.20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21黄甫全 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陈永宁.职业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重要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23毕全起 孙召伟 王存.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对策J.2007(10)24陈新宇 滕鲁阳.中学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5今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D.中国所示论文数据库.26向才毅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8).27苏春山.职校学生轻视文化课学习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3(9).28鲁保卫.师生关系问卷调查表J.2009年5月25日. 致谢论文答辩完成之际,我在贵州师范大学的求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四年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培养了工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分析问题,进一步学会了做人做事,四年的本科生生活为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谨向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本论文是在我尊敬的指导老师葛晓穗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总体构思、提纲到最后的撰写和修改都倾注了她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