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1页
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2页
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3页
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语文参考答案1.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B(读音都为y;A项,依次为lng,lng,1ng,lng;C项,依次为jn,jng,jng,jng;D项,依次为ji,ji,ji,ji)2A (B掠一略;C挡一当;D惦一掂。)3B(第一空前后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可排除 A、D两项。“萎谢”指花草干枯凋谢,显然用在此处不当,所以排除C项。据此确定答案为B)4B(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项,句式杂糅,将“主要”删掉;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5C(海因里希伯尔应为德国作家。)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C(“人文”只是与由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7.D ( “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一语错,无因果关系,且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8. A (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D (爱:吝惜。)10.D (是作者以假设立论,专指李陵;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是说范蠡、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11.C (“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错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陵,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12(1)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获罪”“讥”各1分,大意1分) (2)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让自己被强敌匈奴控制。(“苟免”“微”各1分,被动句1分) (3)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但”“患”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军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一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13.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解别人也更难了。14【答案示例】(l)特点:雄伟壮观。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4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4分)【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逸。“白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15(1)不知天上宫阙;(2)陟罚臧否;(3)栗深林兮惊层巅;(4)长余佩之陆离;(5)小学而大遗;(6)一片神鸦社鼓;(7)舞幽壑之潜蛟;(8)凭轩涕泗流。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CD (C项,错在“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从全文看,作者希望留住世界的自然与美,雾在文中不是躲避的象征。D项,应是树已然向现实妥协,村庄却在坚守自己的底线。)l7【答案示例】以鞭炮声、汽车声等突出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对比,体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宁静氛围的破坏;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忧虑。(4分)18【答案示例】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视觉听觉相结合,多角度丰富地体现了雾中树庄的宁静、精致;抓住典型景物,突出描写了雾中最具有村庄特点的景物。(4分)19【答案提示】“雾中村庄的灵魂”就是乡村的自然宁静的趣味,这句话表明作者希望村庄与城市两种文明融合,希望村庄的自然和谐宁静的气氛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因为,“雾中村庄”是有灵魂的、宁静的、自由的、坚守的、勤劳的,所以作者“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这句话呼应开头,总结了全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期盼。(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l2分,共3小题)20【答案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4分)21【答案示例】论语告诉我们的都是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而这恰恰又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4分)22【答案示例】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 助人为乐情长在,雷锋精神心永存!(4分)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是这一活动的主题,标语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多使用对比、对偶性的句子或简单的排比句;语言要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同时要起到营造氛围、鼓舞人心的作用;注意字数。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立意提示】从材料来看,人生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我们应该学会放弃一些。这是最好的立意角度。当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坚持并不一定拥有。我们所拥有的,不一定是真正铭刻在心的,或许它并不如原本想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