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doc_第1页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doc_第2页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doc_第3页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doc_第4页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2006年1月第22卷第1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JournalofNingcollegeforPopulationProgrammeManagementJan.,2006V01.22No.1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余显亚.杨军昌(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贵州省农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年老型社会,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口数相对增大;高龄老人多且性别比失调;空巢和独居老人比重大.由于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将会造成总抚养系数偏高,代际关系恶化和医疗设施紧缺等不良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提倡家庭养老等四项措施.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贫困人口;总扶养系数;社会文化;农村;贵州省中图分类号】C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2X(2006)010007一o4Abstract:GuizhouProvincehaswitnesseditsruralareatoarriveinanagedsocietywitharelativelyunder?-de?-velopedeconomy.Nowtheruralagingsocietyhashigherrateoftheagingpopulationthantowns,sincemoreandmoreruralmenofworkingageareflowingaway,witholdpopulationbehindthusrelevantlyincreasing.AstheresuhandastheruraleconomydevelopmentofGuizhoulagsbehind,thenumberofpeoplerelyingonthestateislikelytoberelativelylarge,relationsbetweengenerationsworsenandthemedicalfacilitiesbeinshortersupply,etc.Sofour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accordingly.KeyWords:PopulationAging;PovertystrickenPopulation;TotalNumberofPeopleRelyingontheState;SocialCulture;Countryside;GuizhouProvince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某一个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自然变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变动即指通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则是指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采用.人口的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老年赡养系数和总供养系数上升,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大,社会资源分配和供给矛盾加剧,新的老年贫困人口出现,社会文化重塑,代际关系紧张等.作为西部落后省份的贵州,广大农村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还有大量人口没有摆脱贫困.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给本已落后的地方经济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加大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困难.对贵州农村老龄化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索一条适合贵州农村的发展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当前贵州农村老龄化现状贵州正在迈进年老型社会的门槛,且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l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属于年老型国家或地区.200o年贵州农村60岁及以上有2560583人,占全省乡村26802213人的9.55%,高于全省0.18个百分点,已十分接近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年老型社会标准.随着低人El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等,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收稿日期】200505一l1;修订日期】20051128作者简介】余显亚(1981一),男,重庆人,贵州大学人1:3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杨军昌(1963一),男,贵州石阡人,贵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有学者认为将年老型人口随意改为老年型人口或老年人口型是欠妥的.参见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能力辨析.中国人口科学2oo2(2).冯立天,马瀛通.本文的统计口径为乡村人口.7-更加明显.1.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数量多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贵州农村6O岁及以上老年人为2560583人,占全省6O岁及以上人口的77.42%.同时,农村8O岁以上高龄老人有2ll394人,占全省同龄老年人口总数的77.44%.2.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进入2l世纪以来,贵州老龄化速度有加快趋势.1990年四普时贵州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9.49万人,2000年五普时上升到210.3万人,lO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3.47%,2003年,贵州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五普时增加83.41万人,3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l1.7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近些年贵州经济在整体上发展较快(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0.1%),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底子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71%,居倒数第二位.同时农民收入增长趋缓,l99O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l2.19%;2001-2003年下降至3.49%.如果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那么贵州农村老龄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3.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加之贵州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加,男性人口明显少于女性人口,性别比失调在高龄老人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见表1).衰1贵州农村分年龄段老年人口与性别比资料来源: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167177页.从表l中可以看出,6O一69岁年龄组性别比还处于正常范围,6O69和7O79岁年龄组男女老年群体数量相对平衡,可以从理论上得出该年龄组较低的丧偶率.而较低的丧偶率有助于老龄群体的养老,有利于长寿和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8O岁以上高龄组性别比失调严重,9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性别比仅为50.29,反映出该年龄组较高的丧偶率,这不利于农村老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8.4.农村老人空巢或独居比重大由于老年群体较高的死亡率,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家庭核心化,小型化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或季节性外迁等因素,贵州农村老年群体空巢家庭增多.从五普资料可以看出,贵州农村65岁及以上老人独居(其中含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二人)总户数为214175户,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家庭户数的16.5%.寡居老人的增多,尤其是女性寡居老人的增多,将给老年群体的婚姻,养老,医疗,特殊照顾等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大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与压力.二,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原因分析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学界认为,出现人口老龄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我国来说其根本原因则是出生率的持续下降.2003年贵州人口出生率仅为15.9l,较2000年下降4.68个百分点.此外死亡率的下降也加速了贵州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全省人口死亡率由2000年的7.53%0降至2003年的6.87%e.与之关系密切的自然增长率首次控制在1O以内,为9.04,较2000年下降4.O2个千分点.2.农民生存条件改善使得预期寿命延长近年来随着政府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2003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l564.66元,比2002年增长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l185.1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摩托车,彩色电视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分别为9.64辆,39.2台,24.29部,分别比2002年增长l1.3%,15.7%,67.4%E2.此外,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解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有明显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加之农村保存较好的自然环境等均有助于农村老人的健康与长寿.人口预期寿命已由1990年的61.O8岁提高到2000年的67.14岁,提高了6.06岁.3.劳动力外流加速老龄化到来人口迁移在当代社会被学界认为是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地域(主要指迁出地与迁入地)和城乡而言,其影响被学界与政府所关注.中国自2O世纪8O年代出现农民外出打工以来,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体的人口流向城市,广大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地处西南,且城乡差异大,这一现象在贵州农村更为明显.据贵州省农调队资料测算,2003年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累计达499万,比上年增长28%.以农村青壮年为主体的劳动力外流,致使贵州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呈两头高中问低的态势.三,人口老龄化对贵州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影响到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贵州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人口老龄化给本已滞后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1.经济发展滞后,家庭对老龄化的承受力有限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人口老化程度越严重.人口老龄化进程远远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03年贵州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1564.66元,只及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622.2元的59.67%,同时只及同期贵州城镇居民年均收入的23.82%E2.广大农民收入的低下,不仅影响一般农民的生活,更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老年人因劳动能力下降基本生活无法保障而出现老年贫困现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老年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无法保障和满足,就不可能谈到健康老龄化,安全老龄化,尊严老龄化,贡献老龄化.2.总抚养系数较高,影响经济发展和老年群体利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抚养系数体现.西方老龄人口经济理论表明:抚养系数越低,对经济发展越有利,抚养系数高,则意味着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减少,被抚养人口增多,对社会经济的开发不利.对于微观家庭来讲,抚养系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经济状况.2003年贵州农村总抚养系数,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分别为51.29,40.90,10.39.而同期邻省云南农村上述系数分别为45.93,35.65,lO.27,分别比贵州省农村要低5.63,5.25,0.12.贵ki,I农村家庭每一劳动力赡养的人口为1.58人,比全国的1.47人多0.11人.由于贵ki?I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过高的抚养系数和赡养人口不利于少儿群体和老年群体物质利益的保障.由于父母的代际偏好,子女通常被视为自我的一部分.每个父母多少会想在子女身上矫正他们过去的所有缺点,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重生机会.因此,父母会有意识地加大对下一代的投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到上一代物质利益的保障.3.社会文化重塑,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美国学者考吉尔(D.Cowgil1)和赫尔姆斯(L_Holmes)在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现代化的关系时提出:现代化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J.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人口的流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受到冲击,传统的孝观念削弱.更由于老年人经济占有份额的减少,农村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子女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把赡养老人视为人生大事,这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老年人的赡养无法得到子女的支持,农村老年人的处境日渐恶化.2003年贵州省各级法院共受理赡养纠纷案645件,在婚姻家庭纠纷案中排第五位.众多赡养纠纷案不仅仅是法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乃至全社会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4.农村的医疗卫生,福利设施不能满足年老型社会的需要年老型社会的到来必然给农村老年群体的福利设施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农村医疗卫生的需求比较大.经济滞后的贵州农村更显露出其薄弱之处.现贵州平均每村的医生和卫生员人数由2001年的1.49人降至2002年的1.36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由2001年的1.17人降至2002年的1.O7人.此外,贵州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许多边远地区的农村根本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养老保障.四,思考与建议鉴于贵州广大农村经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特殊性,需要我们结合本省农村实际,寻找一条政府低投入,农民易实施,成效叉明显的养老道路.1.大力发展经济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贵州农村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关键贵州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由于贵州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面比较大,贫困发生率比较高,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包括农村老年人在内的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水平甚至是贫困状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经济基础以保证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2.发挥农村传统优势,走家庭养老为主,村寨.9.养老为辅的养老道路由于贵州农村经济滞后,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赖以生存的经济土壤,社会养老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也不适合中西部落后农村.这就需要强调家庭养老的主体性和重要性.此外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政府所能提供的老年福利资源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依靠农村村寨以整合村寨资源,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保健,照料服务和其他福利设施,如棋牌室,茶馆等;组织一些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活动,如老年学校,老年运动,技艺比赛等,从家庭和村寨的角度最大限度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要.3.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法制建设和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能从制度层面上,从国家的角度加大对农村老年群体权益的保障和维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为我国上亿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法律保障.伴随社会的发展,还应该结合贵州实际,制定具有贵州特色的法律法规.与其他社会问题一样,贵州老龄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背景.针对前文所提出的社会伦理环境受到现代化挑战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以孝和尊老敬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建立适合老年群体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伦理环境.4.提倡政府介入,解决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本文所提及的特殊老年群体主要是指计生户,高龄老人,五保老人三类.由于这三类老年群体都各有其特殊性,单独依靠家庭或自身都无助于养老问题的解决,所以需要政府的介入才能解决其老有所养.计生户是对农村独子户和双女户的总称.他们曾经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为中国的人口控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何解决这部分人进入老年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一个如何建立现代农村社会养老机制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