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现代物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评价一个城市或国家,区域经济的全面现代化我们国家是农业国大强度的5000,由农业输入(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新兴的供应物流,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生产物流但是,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的购买和销售对象的销售物流,回收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内脏,销售为核心的废弃物流成品生产,汇成的农产品物流因此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关系到我国的关注,发展优势农业发展速度,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农民收入多元化,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关系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其他六部委发布进一步加快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对一些观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议速度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所有这些上述事项提供西安农业物流的一个好机会。的研究提出这种情况。物流园区是网站的许多物流及物流相关企业的地方组装。它出现在东京的第一,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等德国的这些年。在中国,物流园区可以分为集成通过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物流发展与物流系统。前者的主要特征是现代的,多功能的,社会的和大规模的。的主要特点;后者是专业化和现代化。有专门的物流园区容器,自由贸易区,机场,钢,水产品。关键词:供应物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Abstract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result that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velop into certain stage, its development level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appraising a city, regional economy or national comprehensive and modernization drive.0ur country is the large strength agricultural country of 5000,by the agricultural input(including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supply logistics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logistics of processing the manufactured goods but produced, elementa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buy and sell selling logistics of target,retrie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ed, circulating and offal that produced in selling for central discarded logistics manufactured goods,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verging into therefore has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e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rive tha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our country concerns our country concerns that develops advantage agriculture, concerns the agricultural appropriate scale of operation, concerns peasants income pluralism, concerns food security problems; even concerns the synthesize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Our countrys eleventh “five years plan” definitely declares our country should develop modern logistics greatly.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other six ministries issued on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further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for a number of views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for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l these matters mentioned above provide a nice chance for Xia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The research is put forwarded with this situation.Logistics Park is the site where many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related corporations assemble. It appeared in Tokyo at first, as well as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these years. In China, the Logistics Parks can be sorted into integrated logistics park and specialized logistics park by 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in the ci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system.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er are modern, multifunctional, social and large-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ter are specialized and modern. There are specialized logistics parks based on containers, free trade area, airport, steel, and aquatic products.Key words:supplylogistics; circul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 modernization目录摘要1Abstract2目录3第 1 章 绪论51.1 研究背景51.2 研究目的与意义71.3 国内外研究现状71.3.1 国外研究现状71.3.2 国内研究现状8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01.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0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10第 2 章 农副产品物流概述122.1 农副产品物流的涵义及特点122.1.1 农副产品物流的涵义122.1.2农副产品物流的特点122.2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142.2.1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142.2.2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15第 3 章 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市场需求供给分析183.1 我国农副产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183.1.1 我国农产品的国内需求183.1.2 我国农产品的国外需求183.1.3 需求评价193.3 西安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情况19第 4 章 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24.1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224.1.1 优势224.1.2 机会224.1.3 劣势224.1.4 威胁224.2 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234.2.1 规划的指导思想234.2.2 规划原则23参考文献25致谢26 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价格支持的政策,我国农副产品己经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己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2006年全社会农产品物流总额已达到13546亿元,农产品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2.27 %,而且还在逐年增长,如表 1-1 所示。表1-1 全国物流增长态势表项目物流总额增长所占比重物流总额59597624.0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51686425.186.73农产品物流总额135466.32.27进口货物物流总额6326717.010.62再生资源物流总额205915.90.3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24016.90.04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从上表 1-1,可以看出,全国社会物流总值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说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协调发展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同时也不难看到,农副产品物流(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总值比重很小,仅占2.27,并且同比发展增幅只有6.3,远远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4%的增长幅度,与突出的高额农副产品物流损耗和成本一起,反映出农副产品物流的差距悬殊。 近年来,我国农副产品产量逐年趋于增长趋势,这些农副产品除少量农民自用外,绝大部分都成为商品流通,农副产品流通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同时,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以粮食、蔬菜和水果为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流通中农副产品流通对象以粮食、蔬菜和水果占主要地位,分别21%67%,23%67%, 7.8%45.0%,因此研究这类农副产品的流通就成为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政策倾向性研究很少,市场建设政策中“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造成当前我国农副产品流通现状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管理方法散乱,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人才缺乏,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刚刚起步,这些都造成了农副产品流通时间长,损失大,效率低,大部分农副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 。据专家预算,我国现在在粮食收割、储运、加工等环节上的损耗率占粮食总量的12%15%,远远超过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5%标准,每年损耗粮食500多亿公斤。2001 年我国加入WTO,承诺通过关税化及降低关税的规定来削减农副产品贸易壁垒。我国大宗农副产品(如粮、油、棉、糖、畜禽养殖等品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如水果、蔬菜、肉、蛋等品种)虽有相当大的数量和价格比较优势,但由于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低,分散的初级农副产品生产不能带给农民较高收入,薄弱的加工、流通环节和信息的缺失又使农民处于市场风险中。这样国外优势农副产品的大量涌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是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的流通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必须将发展的重点放到农副产品流通领域。早在2002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体制为动力,以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为支撑,从实际出发,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保证人民的消费安全。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国家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以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我国工商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政府部门将从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将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建立现代化、大规模的当代物流配送中心势在必行,在主要满足陕西省内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全国及社会开放,必将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农副产品的专业物流基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借助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经过对国内和西安当地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分析,拟决定投资建设“中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立足西安、服务陕西、面向西北、面向全国、着眼世界,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大商贸、大物流、大产业”的思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思想观念,加速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试图结合西安市农副产品物流的现状,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支撑点,探讨适合西安市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寻求从区域整体规划角度构建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本文力图提高西安市农副产品物流的研究和建设水平,使西安市大部分农副产品真正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所值”,以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达到提升西安市农副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并为我国其他区域农副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研究在物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由于现代物流理论在我国受到政府和企业重视并引发“物流热”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对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对特定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研究更为缺乏。本文通过把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和农副产品物流的特点相结合,提出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的一些具体建议,从而丰富了现代物流理论,促进了现代物流理论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和区域物流方面的发展。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西安农副产品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的具体方案,这对解决西安市农副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使农业走向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运作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及陕西农副产品物流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对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副产品竞争能力提供可能的对策参考,为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供思路。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农副产品流通研究最早的是美国的约翰格鲁威尔(John Crowell),他在1901年的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认识农产品物流的序幕1。在接一下来的100多年中,许多专家学者对农副产品物流进行了研究,对现代的农副产品物流产生了较深刻影响的有:克拉克韦尔德在其所著的农产品营销中,对农副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进行了研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DDruker)在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中,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从而对理论界和实业界又产生了一次重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学家丘里默马蒂尔夫鲁伯提出,物流学应将计划、调节和物料流、信息流、人流及能量流的控制作为整体系统来考虑,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物流2 。美国于1963年成立了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集中起来,开展物流理论研究。近些年来,他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供应链物流问题、信息化或电子化物流问题、第三方物流服务问题等。日本的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 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侧重于研究物流的理论方面,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指导了日本政府在农副产品物流方面的施政,使日本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副产品物流地位。200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标志着日本物流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农副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预测现代农副产品物流向着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和物流体系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另外,在国外也有大量的物流规划方面的研究著作,如文献3把模糊理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进行选址等工作;文献4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了探讨;文献5探讨了供应物流的评价方法;文献6用最优化方法对运输、仓储和生产这三者之间的成本权衡进行了分析;文献7通过分析物流成本来设计物流系统;文献8论述了一点对多点的配送策略;文献9对物流管理的最优化理论和物关于物流需求预测方面,主要有平滑预测、回归预测、投入产出预测等一些预测方法,预测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一些变化规律和趋势都是较稳定的量;国外有不少规划模流的规划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把这一理论应用到食品生产领域;型的研究和预测模型的探讨,通过这些模型可以科学地指导物流规划的实践10。简要评述:从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研究人员主要侧重于农产品物流过程、组织形式、运营机制等的研究,另外对物流规划的选址、物流需求预测及配送策略选择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对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方面的研究为之甚少。1.3.2 国内研究现状由于我国物流研究的历史还不长,物流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和滞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缺乏对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的专题研究。国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按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侧重于研究农副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张倩在“江汉平原农副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中,认为江汉平原农副产品物流应采取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供应链管理的管理模式,并对已存在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11。夏文汇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农副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中,认为我国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12。喻晓燕,黄立平在“构筑农副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中,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下的农副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孙剑13。李艳军在“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副产品物流系统模式”中,分析了以商贸为中心的垂直一体化农副产品物流系统和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垂直一体化物流系统14。侧重于研究农副产品物流配送:杜小芳,张金隆,张思华在“农副产品物流 JIT 配送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中,认为农副产品的配送方式对农副产品经营效益产生影响,利用生鲜农副产品物流 JIT 配送获得的整体效益比传统配送的效益大15。任鸣鸣在“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发展战略”中,论述了培育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区域性农户合作为主体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发展战略16。张天柱在“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对温室产业的推动与促进”中,论述了发展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的意义、必要性及发展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对农业园区和温室业的促进作用。侧重于从宏观上研究我国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17:大多数研究农副产品物流的文章都侧重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例如,俞菊生的“日本的农副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黄勇,陈景旗的“我国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侯茂章,夏金华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农副产品物流”秦代红的“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业着力提高成都市农业竞争力”,盛海潇的“加快培育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业”,万寿桥,李小胜的“农副产品物流的改善”等,他们分析的我国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一般有农副产品流通渠道疲乏不畅、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物流技术落后等,提出的措施有加大对农副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培育与壮大农副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副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政府的调控与服务作用等。侧重于研究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邬文兵,龙炜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定位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建设的重要性,就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定位、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定位、农产品物流园区服务客户的定位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定位与经济开发功能定位等。李庆庚的“SLP 在农产品物流园区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对物流园区进行功能分析,并对目前的布局技术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SLP在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中的具体实施和备选方案评价方法。简要评述:这些研究对我国农副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为对农副产品物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到,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从宏观上研究我国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还有一些研究把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一些理论应用到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中,但具体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研究只设计到了园区的发展定位及园区布局,整体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较少。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对农副产品物流理论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并分析了我国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提出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基础设施平台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及运营发展模式规划等几个方面。其中基础设施规划中将进一步提出园区的选址、园区规模的确定和园区内部布局的具体方案;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中将提出信息平台的规划的原则、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及运作机制;运营模式规划中对国外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同时探讨适合我国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并对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有利于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的若干建议。(3)目前,我国农副产品物流理论和实践活动目前处于萌芽阶段,人们对农业物流的认识尚浅,对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认识也还没有到位。本论文试图通过一些研究,抛砖引玉,提高我国相关专家、政府和行业对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研究和实践的兴趣,从而促进农副产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物流的相关知识对西安农副产品物流的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根据西安市区域内外的具体情况,提出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的具体方案。总体思路如下:首先明确农副产品物流的相关理论,了解西安农副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界定研究范围,然后借鉴国内外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针对西安市的特点以及农副产品物流的特性,对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同时对其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结构进行研究,最后对其运营模式及配套政策提出相关建议。第 2 章 农副产品物流概述2.1 农副产品物流的涵义及特点2.1.1 农副产品物流的涵义农副产品指的是由农业(含林、牧、副、渔)生产得到的农产品、林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渔业产品和副业产品的总称,例如水稻、小麦、水果、花卉、猪肉、牛肉、羊肉、禽类产品、淡水鱼类、海鲜、竹编、柳条筐等。而农副产品物流,指的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副产品价值而进行的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而言,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农,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副产品物流的定义着重强调了两点:(1)物流运作客体是指脱离生产领域的农副产品,这可以说是农副产品物流与农业物流最重要的区别。(2)农副产品物流不仅服务于农副产品消费者,而且还服务于农副产品生产者,即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还要使生产者生产的农副产品实现价值。但由于农副产品物流的内涵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农副产品物流,它是指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整合利用现代交通和仓储设施,依靠大量的商务信息指令,将农副产品运输、仓储、加工、装卸、包装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经济活动进行一体化经营和管理的综合产业活动,最终达到优化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全方位降低涉农企业经营成本、最快最好地服务于农副产品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的目的。2.1.2 农副产品物流的特点(1)农副产品物流运作客体数量巨大,品种繁多中国疆域广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农副产品产量之大、品种之多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据统计,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 49746万吨,棉花产量673万吨,油料产量3062 万吨,糖料产量10987万吨,烤烟247万吨,茶叶102万吨,水果17050万吨,蔬菜58233万吨,肉类总产量8100万吨,水产品525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进而形成了巨大的农副产品物流。26(2)农副产品物流过程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难度大其一,农副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前者大部分是有机物,物流过程中特别需要做到不污染、不变质,且“新鲜”是鲜活农副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大量鲜活农副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提高了对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农副产品物流的难度。其二,农副产品运输环节多,产品从收购到终端市场需要多次搬运和存储。况且农副产品运输具有不均衡性,收获季节运量大,之后运量明显减少,从而给农副产品的合理运输造成一定困难。其三,在农副产品物流的诸多功能要素中,储存功能的要求较高,粮食类农副产品的储存量较大,储存时间较长,“蓄水池”功能要求较高。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购销部门需要建立强大的农副产品储备系统,并保持足够库存。其四,一些农副产品需要特种物流方式,比如粮食的散装运输、水产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其五,为调剂余缺而形成农副产品进出口物流难度大。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8%。其中,农产品出口额 310.3亿美元,增长14.16%;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增长 11.66%,农副产品的进出口物流必须达到国际标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国际农副产品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不断提高,随着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我国频繁遭遇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对农副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3)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增值幅度大农副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农副产品市场价值的很大部分是在离开生产领域后得到提升,具有更大的加工增值潜力。一般来说,农副产品物流增值环节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农副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增值服务;第二,农副产品适度加工后小包装增值服务;第三,农副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第四,特种农副产品运输增值服务;第五,特种农副产品仓储管理增值服务。(4)农副产品物流的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农村,而广大的农副产品消费者却生活在远离乡村 的城市之中,要实现农副产品商品化,也即满足城市对农副产品消费需求,这就需要使农副产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正是基于上述前提,农副产品物流将农副产品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完成“惊险的跳跃”即实现农副产品最终价值的过程。广大农业生产者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不同的物流手段流向城市,以便投入工业生产或供城市居民消费,因而物流过程呈现收敛型,运输程序先支线运输,后干线运输,物流批量越来越大。2.2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2.2.1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运输工具,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有些农产品已进入大型商业销售网络,如新律三旺伍田食品的某些品种已进入国内麦当劳连锁店。就我国而言,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出现得比较早,但无论是在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都很缓慢。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状况:(1)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2)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涌现出了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均得到了较快发展。(3)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的流通手段也有所更新,不少地方还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有的鲜活农产品有了专用(4)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得到加强,同时,各种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业专业性网站也相继建成。一些县乡和农村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销售提供了部分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5)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过多,各种税费过多、过高,流通成本趋高。虽然农产品储藏加工业有所发展,但规模小、水平低。多数企业仅仅是把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冷冻保鲜目标定位于企业的增值,而不是把它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物流环节的长久永续经营战略目标。(6)生产主体多样,组织形式较为复杂。生产主体有农民、农业企业,表现为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并存。目前农产品物流生产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公司+农户。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 2)农户+农户。农民生产,农民销售。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在市场上做销售,一部分农民在家搞生产;3)市场+农户。农民生产,农民交易。通过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来实行农民与市场的结合;4)公司+基地。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7)交易主体多样,交易环节比较多。农产品交易主体主要有自产自销农民、农业企业和流通中介体。农民流通协会,指的是农民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的合作联合体。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环节形式多样,有生产直接进入零售的,也有生产、交易、一级、二级批发等多环节的。(8)以传统的流通渠道为主体,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形成。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集中分布固定网点,并以流动网点作为补充,以中小型网点为主,以县城为中心,集镇网络为骨干,联系乡村分散网点并与农产品采购网络结合起来的新型流通格局已逐步形成。随着农产品零售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宽和规范化,特别是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的出现及规模的扩大,使农产品企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地发展。(9)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是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而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很少,而且规模小、管理水平滞后,经营成本高,利润低。(10)相对于工业品物流而言,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而且成本高。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595976亿元,同比增长24(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10.7。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516864亿元,同比增长25.1;农产品物流总值为 13546 亿元,同比增长6.3;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63267亿元,同比增长17;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059亿元,同比增长 15.9;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为240亿元,同比增长16.9。可见,工业品物流总值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的86.73,而农产品物流总值仅占2.27。(11)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的,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在运输的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运输工具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2.2.2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以上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流通渠道疲乏不畅。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还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上,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在时间和流通效率上,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则更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而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2)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首先主要是交通运力不足,其次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较为薄弱。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大都在 1:3 到 1:4 之间,而我国约为 1:1,差距很大。(3)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4)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都是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同时,各物流职能部门又难以协调,不能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物流大系统,从而降低了物流效益。(5)物流技术落后。“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存在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这就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 2530左右,也就是说,有25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仅有 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其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造成腐烂、变质,损失巨大。因此,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6)投资结构单一、不合理。目前美国农业的生产环节投入比例为30,产后投入比例为70;生产环节的人员少,采后加工服务的人员多。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约为1:3.8,而我国大约是1:1.8,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由产地以原始产品(采摘后的初级状态)的形式销售,而农产品附加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在非产地。所以,我国农产品鲜销的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此外,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7)物流成本过高。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结合差是农产品采购和经营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尽管一些地方在当地开辟了农副产品运销“绿色通道”,但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仍然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副产品的跨地区外销障碍重重,这无形间增加了流通成本,加大了农产品大宗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造成了大量积压和损失,挫伤了业主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8)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我国农产品的交易多采取“协商买卖”,即“对手交易”的方式。“协商买卖”交易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一是协商买卖是买卖双方私下议价达成交易,不是竞价成交,透明度较低,竞争性相对较弱,不能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原则;二是一对一的议价需要寻找多个对手,不利于节约交易时间,不利于提高流通效率;三是对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要求低,商品档次不高。第 3 章 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市场需求供给分析3.1 我国农副产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3.1.1 我国农产品的国内需求我国农产品的消费地区存在着地域上不平衡,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一是城乡居民食用消费部分,具体包括城乡居民的家庭消费和社会消费;二是加工工业原料消费部分;三是出口贸易部分;四是其他消费部分,具体包括自食消费和损耗等。从总体来看,农副产品需求依旧旺盛。在消费额上,农副产品支出经过了19972001的短暂停滞以后,又恢复了增长的势头,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额为2271.84元。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结构中,肉类支出是最大项,其次是粮食,蔬菜等,而近十年的消费变化趋势是肉类、菜类、水果、水产品的支出份额保持不变,粮食、油脂、蛋类占支出份额减少,奶类食品支出份额增加逐渐。这说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处于由植物性消费向动物性消费转化的阶段。从城镇人均消费量来看,蔬菜和禽肉类消费基本保持稳定,粮食消费量自1995来减少了20%,水果消费量自1995以来增加了约50%,薯类和蛋类消费略有上升,鲜乳类产品增加速度较快,1995年至今,增幅达158%。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和城镇居民相比,比较突出的就是粮食产品的消费量为城居民的两倍以上,而蔬菜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相似。在长期来看,粮食产品的消费量处于略降趋势,而蔬菜消费量近十几年来则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自80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的肉类、蛋类、水果和水产品类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缓慢增长态势。3.1.2 我国农产品的国外需求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2005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出口增幅较大地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较上年大幅下降。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同比增长9.5%,为 1993 年以来的最高年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6年增长,也是近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出口额为27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9;进口额为28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农产品贸易逆差由上年的 46.4亿美元减少为11.4亿美元,下降 75.5%。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0%,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6%,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3%。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出口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其中,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政府而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进一步增强我国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比较优势是相对的、动态可变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强化现有的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这种优势。而且仅仅发挥比较优势是不够的,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3.1.3 需求评价综合来看,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同步增长的有利形势,但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来自国外农产品供给的竞争也将会增加,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国农产品现有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特色、差异性的农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业大省,要发挥本省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3.3 西安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情况目前,西安市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主要有:(1)龙泉蔬菜批发市场,在礼泉县龙泉乡东部建有占地 150 亩的龙泉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市场日交易量760吨,对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2)礼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国家级农副产品鲜活定点批发市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204亩,建筑面积10.18万平方米。设鲜果交易大厅、信息网络综合办公楼、果品商行、货运信息配载区、贮藏库、餐饮服务区,果业大厦、农药残留量检测站和信息处理平台。该工程建成后,年交易鲜果40万吨,交易额可达到8亿元,可实现间接效益23亿元。(3)陕西云阳蔬菜批发市场是泾阳县菜篮子工程之一,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内设商业门店,招待所,停车场,交易大厅和长廊交易棚,电子计量器具等设施基本齐全,市场还建立了交易结算中心,电子信息中心,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电视监控管理中心,同时还配套了气调式冷库,运销车队,开通了省内大中小城市四条绿色通道,在西北五省设立了蔬菜直销点。上市交易蔬菜一百多个品种,日交易高峰期达到一万余人,各种机动车3000余辆,日平均交易量2000吨,年销售量72万吨,交易总额5亿元,蔬菜销售全国二十八个省市,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鲜活农副产品定点批发市场,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4)咸阳新阳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内设1.6万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大厅,5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及储藏、保鲜、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可一次性容纳上千辆大型货运车和12000辆三轮车进行交易,日上市交易蔬菜超过5000吨以上。市场预计年交易量达150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5)咸阳市周边农副产品市场情况据悉,今年陕西省宝鸡市安排陈仓物流、西部物流仓储货运配送、名优农副产品展销配送中心3个重点项目,占地1100 亩,计划总投资3.05亿元,着力把宝鸡市打造成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陈仓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将充分发挥陈仓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集“交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