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灾复习题-青岛理工.doc_第1页
建筑防灾复习题-青岛理工.doc_第2页
建筑防灾复习题-青岛理工.doc_第3页
建筑防灾复习题-青岛理工.doc_第4页
建筑防灾复习题-青岛理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防灾考试复习题1. 影响主要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墻体:耐火极限与厚度成正比,柱:耐火极限与柱的断面尺寸成正比, 梁、屋架:耐火极限与保护层的厚度成正比。2. 楼板耐火极限取决于保护层的厚度.3.耐火等级的划分根据建筑物各主要组成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将建筑物分四个等级.4.城市总体布局防火要求,消防站的布置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责任区_47_Km25. 城市总体布局防火要求, 街区道路布置相邻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宜超过_160_m 6.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_不限_.7.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 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lh,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工业厂房防火间距,相邻的两座厂房较高一面为防火墙时,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4m1工业厂房防火间距,相邻的两座厂房较高一面为防火墙时,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_4_m11. 工业厂房防火间距, 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_25_m,距重要公共建筑_50_m 12.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相邻高层中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较低屋顶高15m,且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_不限_。13.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相邻高层较低一侧屋顶不设天窗、承重构件耐火极限 l h,且较低面为防火墙时,其间距可以减少,但不宜_4_m.14.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相邻高层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2h,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间距可以减少,但不宜_4_m.15. 按第4.2.1条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与附属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_9_米。16. 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_150_m或总长过_220_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规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一,二级,最大允许长度为150_米17.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 0.3条规定,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其间距不宜超过_80_米。 18. 超过_3000_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_2000_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3000m2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消防车道。19. 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_3000_m2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_环形_消防车道。20.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定第6.0.7条规定,建筑的封闭内院,如短边长度超过_24_米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21. 进入建筑封闭内院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尺寸,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_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_m。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_m。22. 单、多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尺寸,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_4_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_4_m。23. 单、多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尺寸, 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_4_m。24. 单、多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_ _12m12m_的回车场。25. 单、多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_15m15m _。26. 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_3000_m2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_500_m2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_6_m的平坦空地。27. 工业建筑消防车道, 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应设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_ 6_m的平坦空地。28. 工业建筑消防车道, 大面积堆场, 一个易燃材料堆场占地面面积超过25000m2或一个可燃材料堆场占地面积超过40000m2时,宜增设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纵、横消防车道,其间距不宜超过_150_m29.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_环形_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30.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_150_m或总长度超过_220_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31.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3.1条规定,建筑物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人行通道,通道之间距离不宜超过_80_米。3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_24_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33.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3. 1条规定,当建筑物总长度超过_220_米时,应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34.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_4_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_5_m。35. 消防车道上空_4_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_4_m。36.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大于等于15m15m_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18m18m37. 高层民用建筑平面布置, 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38. 高层民用建筑平面布置, 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_2.00_h的隔墙和_1.50_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39. 高层民用建筑平面布置, 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 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_甲_防火门。40. 高层民用建筑平面布置,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41. 高层民用建筑平面布置,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_2.00_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42.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_400_m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_两_个43.简述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火设计要求?44论述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密集场所的防火设计要求?45.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_, 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不应设置在地下_二层及二_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_10_m;46. 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_50_m;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_两_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_50_m2,可设置一个出口;47. 托儿所、 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内,当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_首层或二、三_层,并应设置_单独_出入口,48.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_5_m、进深大于_4_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49.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_一个_长边或周边长度的_14且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50. 防火墙的要求,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_3.0_h, 防火墙直接设基础或搁置在符合耐火要求的_梁_上.51. 防火墙的要求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面不小于_50_cm, 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_40_cm。52. 当建筑物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_0.5_h的不燃烧体时,高层建筑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_1.0_h的不燃烧体时,防火墙(包括纵向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必高出屋面。53. 建筑物的外墙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外表面_40_cm以上,且在防火墙两侧的外墙应为宽度不小于_2_m的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外墙的耐火极限。54. 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时,应将防火墙加高,使之超过天窗结构_40-50_cm, 以防止火势蔓延。55. 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民用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两侧的墙身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_12_cm56.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_防火门窗57. 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用_不燃烧体_填缝。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_不燃烧体_材料。58. 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宜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_4_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_不限_。59.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_2_m。如装有固定_乙级_防火窗时,可不受距离限制. 60.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2.1条规定。防火墙不宜在UL形等建筑物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_4_米,如相邻一侧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非燃烧体固定窗扇的采光窗时,可_不受_距离限制。61.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2.0. 2条规定,疏散走道两侧隔墙_非_燃烧体耐火极限为_1_小时。 62. 在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之间如需要通行时,应设_甲级_防火门63. 防火门的分类, 按耐火极限分_甲级(1.2h,用于防火墙上)乙级(0.9h,用于疏散楼梯间)丙级(0.6h,用于管道井等检查门)_.64. 用于防火墙上防火门是_甲级_防火门, 用于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是_乙级防火门, 用于管道井等检查门的防火门是_丙级防火门.65.简述防火门的般设计要求?65.论述防火门的适用范围及选用?66. 在防火墙上,应设置_甲_级防火门窗67. 对于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等,应采用不低于规定的耐火极限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的门应采用_甲_级防火门(对非高层建筑为_乙_级防火门)6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的防火墙上开洞时,应采用_甲_级防火门69. 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设在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内时,其分隔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_甲_级防火门70.设在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内的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应采用_防火_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能自行关闭的_甲_级防火门71. 消防电梯房与相邻吊房间隔墙上开门时应为_甲_级防火门72. 防烟楼梯间和通向前室的门,高层民用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为_乙_级防火门,并应向_疏散_方向开启.73. 高层民用建筑中竖向井道的检查门应为_丙_级防火门。74.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4. 2条规定,用于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应采用_单向_弹簧门,应向_疏散_方向开启。 75.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8条规定,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底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_3_小时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如必须在墙上开门时,应采用_甲_级防火门.76.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 3条规定,消防电梯机房如在墙上开门时,应设_甲_级防火门77判断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属于二类建筑,底层楼梯间扩大封闭,但底层房间门采用了普通玻璃门不合规定78按_18_层,每个单元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但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满足上述条件. 154. 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_2_个。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一个,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_1.4_倍的公共建筑 155.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_独立_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刀楼梯间应为_防烟_楼梯间,剪刀楼梯梯段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_1_h的实体墙分隔。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_前室_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156.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_不应_直接开向前室, 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_乙_级防火门。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_设置。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_分散_布置157.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_两_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_分别_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房间面积50_m2,且经常停留人数_15_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158. 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一般不宜少于两_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门应向_屋顶_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_屋顶_.159. 疏散门设置,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 60_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净宽 _900mm_。(2)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_75_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净宽_1400mm_160.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应250_人。 161. 跃廊式住宅, 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段距离按其1.5_倍水平投影计算162. 高层内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_30_米;其他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_15_米 163. 位于两座疏散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安全疏散距离应按_a+2bc_计算:164.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 一般指标:按通过人数 1m/100_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 按人数最多的一层_1m/100_人计算 165. 疏散楼梯宽度, 每层总宽度按通过人数_1m/100 _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_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166.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_1m/100 _计算,但最小净宽_0.9_米. 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_0.9_米。167. 简述疏散楼梯宽度和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如何确定?168.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0.8m/100人_计算,且_1_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_0.8_m。169.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_0.65m/100人_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_0.8m/100人_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1.4_m.170.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1m/100人计算。171. 简述民用建筑设置防烟楼梯间的条件?172. 一类建筑和高度32m的二类建筑 (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外);设置_防烟_楼梯间.173. 塔式住宅;设置_防烟楼梯间.174.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设置防烟楼梯间.175. 简述民用建筑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条件?176. 裙房和高度32m的二类建筑 (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外), 设置_封闭_楼梯间.177. 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 十层及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设置_封闭_楼梯间.178. 十层及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_乙_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_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179高层建筑避难层的类型_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_.某避难层应容纳的避难人员数量为两避难层之间的总避难人数,并宜按_5_人m2计算。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180. 建筑高度超过_100_m的写字楼、旅馆、综合楼等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自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15_层。181.论述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要求?182. 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的位置_ 直接设在屋顶平台、设在屋顶设备机房上部, 停机坪的形式_圆形、方形、矩形大小_圆形:机翼直径1.5倍,约1.5*(1021m);矩形:短边机身长度,约1018m_.183. 高层建筑辅助疏散设施有_疏散阳台、自救缓降装置、救生袋、避难桥、避难梯、滑竿184. 建筑灭火系统主要有_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185. 论述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设置范围?186. 论述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187. 消火栓的间距, 高层(含高层厂房和甲乙类厂房):消火栓间距30m 其他单层或多层建筑(含裙房):消火栓间距50m188.论述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置范围?246页189.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190.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m2。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191.需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192 判断题:(1)无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且长度20m的内走道,需设机械排烟.(2) 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60m的内走道,需设机械排烟 .(3) 面积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 需设 机械排烟. (4)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需设机械排烟 (5)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需设机械排烟. 判断题:193.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需机械加压送风 .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机械加压送风 .194.简述建筑防烟分区的设计要求?195.判断 (1)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 (2) 疏散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196. 人防工程的防护分区, 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两个出入口一个室外出入口和一个室内出入口,或两个室外出入口(至少一个为阶梯式或坡道式).197.多层防空地下室,上下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楼板应为_防护密闭 _楼板;198 在高层民用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时,下列( )说法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45-95)的要求。A可采用管道供气 B宜采用管道供气 C应采用管道供气 D不限199. 一多层建筑与一高层建筑相邻,其相邻面,多层开窗,而高层为防火墙,则此二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为 ( )。200. 高层建筑内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条件如下,其中( )不妥。 A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 B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C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D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01 .高层民用建筑主体与小型甲、乙类液体贮罐之间的距离为35m时,液体的贮量不应超过( )。 A10m3 B30m3 C100m3 D200m3 202.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底边应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 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过高过深的裙房,对此裙房的要求是( )。 A高度不大于3m,进深不大于3m B高度不大于4m,进深不大于3m C高度不大于5m,进深不大于4m D高度不大于5m,进深不大于5m 203.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m。 A50 B80 C150 D220 204.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并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为( )m2。 A5000 B4000 C3000 D2500205. 下面高层建筑不用设消防电梯的是( )。 A一类公共建筑 B塔式住宅 C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D高度为32m的二类公共建筑206. 电缆井、管道井等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 )的防火门。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不限207. 建筑高度为 11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和管道井应( )在楼板处设防火间隔。 A每隔一层 B每隔两至三层 C每隔三至四层 D每层208. 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满足以下( )条件。 I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应设在楼层数较少的一侧;门开启后应跨越变形缝;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AI、III BI、IV C、III D、209.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 )。A45m, 15mX15m, 18mX18m B4m, 15mX15m,18m x 18mC35m, 12m x 12m, 15mX15m D3m, 12mX12m, 15mX15m210.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下列( )说法不正确。 A一类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1000m2 B二类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1500m2 C地下室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500m2 D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装修的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3000m2211.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 A20m B15m C10m D5m 212.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塔式住宅如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一个出口,下述条件中( )是错误的。 A18层及18层以下 B每层不超过8户 C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50m2 D. 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213.高层医院的病房部分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 )m。 A15 B20 C24 D30 214. 高层建筑内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 )m2时可只设一个门。 A50 B60 C80 D100 215. 高层住宅每个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m。 A1.3 B1.2 C1.1 D1.0 216. 高层医院双面布房的走道净宽应保证不小于( )m。 | A1.8 B1.6 C1.5 D1.0 217.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按如下规则中的( )计算。 I应从户门算起; II应从小楼梯算起; III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l倍水平投影计算;IV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1.5倍水平投影计算 AI、 BI、 C、 D、218. 26m高的百货大楼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m。 A15 B20 C25 D30219. 在高层建筑内,下列( )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A观众厅、多功能厅 B展览厅、阅览室 C会议室、教室 D营业厅、餐厅220. 高层医院病房部分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