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_第1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_第2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_第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_第4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 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天崩地解 的社会大变革 明朝覆亡的惨痛事实 对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 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产生 传统儒学的正统思想遭到质疑 在这个风雷激荡的时代 一批儒学斗士欲跳出 四书五经 的巢穴 突破科举制度的羁绊 呼出了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他们的名字就是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这四位进步的思想家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明朝 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赴京考会试 他是家中独子 但是他天生愚笨 多次考县试都不中 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 这样 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 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 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 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 一边大喊 狗官钱弓梓 拿命来 他们赶紧避开 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 社会矛盾尖锐 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 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 终于来到北京 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 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 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 他实在爱不释手 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 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 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 有的埋头苦读 他也不甘落后 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 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 陈腐不化的习气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工商业阶层壮大 西学东渐 冲击中国文化思想 1 政治 封建制度衰落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3 阶级 市民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强大 江南 4 思想 思想专制 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束缚人们思想 5 外部 西学东渐 西方科技传入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新风貌 根本原因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一 异端 思想家李贽 明朝 第一思想犯 李贽 号卓吾 福建泉州人 明末进步思想家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 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 专事著述和讲学 78岁时被明政府以 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 的罪名迫害致死 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 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 形成了李贽 离经叛道 的不羁性格 著作有 焚书 藏书 等多种 李贽的小天地 微信 iPad 100 千百余年 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 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儿 朱熹 李贽 李贽的小天地 微信 iPad 100 万物皆生于两 李贽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朱熹 1 鞭挞程朱理学 反对绝对权威 2 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 追求个性解放 3 提出男女平等 4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否定 天理 的存在 思想主张 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推动人们思想解放 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1 明未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其思想是A 维护封建礼教B 主张学以致用C 反对迷信崇拜D 抨击腐朽统治2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善择佳偶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赞颂商鞅 吴起等改革家 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异端 思想家李贽A 提倡拜金主义 发展工商实业B 主张以 法治 代替 人治 C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 倡导 经世致用 思想 C C 共同生活背景 处在动荡的年代 都参加了抗清斗争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顾炎武 亭林先生 黄宗羲 梨洲先生 王夫之 船山先生 1 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2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3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王夫之 王夫之 1619 1692 字而农 号姜斋 湖南衡阳人 1644年 清兵入关 不断往南推进 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清 兵败 逃到广东肇庆 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 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 不久 他见大势已去 辞职还乡 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 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 努力著述 人称船山先生 代表作有 张子正蒙注 周易外传 读四书大全说 思问录 黄书 噩梦 和 读通鉴论 等 阅读材料 理解王夫之的思想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 无不是气 既无不是理也 天下惟气而已矣 无其气则无其道 材料二 盖言心言性 言天言理 俱必在气上说 若无气处 则俱无也 1 哲学上 世界本原 气 强调 理在气中 理 客观规律 气 物质实体 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中 2 认识论 宣扬 形 神 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 感觉器官 神 思维活动 物 外界客观事物 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 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4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 理在气先 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 存天理 灭人欲 理在气中 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黄宗羲 字太冲 号梨洲 浙江宁波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 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 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 坚持反宦官斗争 险遭杀害 清兵南下 他召募义兵成立 世忠营 武装抗清 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 隐居著述 主要著作有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等 明夷待访录 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 长期列为禁书 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 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黄宗羲的思想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原君 1 批判君主专制 宣称皇帝是 天下之大害 材料二 天下之大 非一人之所能治 而分治以群工 故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 非为君也 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 盖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2 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 师友 关系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纲常伦理 3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 倡导言论自由 B 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材料三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4 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 黄宗羲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 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黄宗羲主要思想评价 梁启超曾说 我们当学生时代 明夷待访录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 大量印发 明夷待访录 等著作 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 动员人民进行民族 民主革命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1613 1682 号亭林 江苏昆山人 参加过抗清斗争 晚年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 等数十种著作 顾炎武的思想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顾炎武 材料1 有亡国 有亡天下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2 以天下之权 寄天下之人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顾炎武 日知录 材料反映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1 爱国思想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2 提出了 众治 的主张 3 主张 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3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日知录 1 背景 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 2 含义 经世 的内涵是 经国济世 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 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 致用 的内涵是 学用结合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 脚踏实地 注重实效 3 其特点是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 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并用于社会改革 顾炎武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 批判理学空谈 四位思想家分别有哪些思想观点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 提倡个性自由 提出民主思想 主张工商皆本 鼓吹 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也 主张因地制宜 发展工商业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批判 继承并发展儒学的 王夫之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构建了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天下为主 君为客 顾炎武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继承积极入世 关注现实和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儒学传统提出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 批判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 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 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因此 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思考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 创立 2 继承 3 重创 4 主导 5 冲击 6 融合 7 发展 8 批判式继承 春秋时期 孔子 战国时期 孟子 荀子 秦朝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来自于佛教 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 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宋明时期 理学 明清时期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概括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 其根本原因是 A 孔子是 至圣先师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 仁者爱人 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 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D 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反理学B有唯物主义思想C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重视科技 A 3 王夫之说 知必以行为政 行可有知之效 知不得有行之效 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A 精神与物质并存B 无神论思想C 认识来源于实践D 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C 4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 彻底否定儒学B 对宋明理学的否定C 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 把儒学改造成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C 5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 使民利之 罚莫如重而必 使民畏之 法莫如一而固 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 行诛无赦 誉辅其赏 毁随其罚 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统一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患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 荼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日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日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指出其时代特点 战国 西汉 明末清初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 西汉时期是封建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