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春蓝溪中学高一年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嫡亲(d)看觑(q)罪愆(yn)负屈衔冤(xin)b盗跖(zh) 尸骸(h) 单(shn)于 杳无音信(yo)c忤逆(w) 嗟怨(ji) 埋怨(mi) 古陌荒阡(m)d绣闼(t) 弋(y)射 斟酌(zhn) 鳏寡孤独(un)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珠玑东蓠把酒狼狈b灰飞烟灭 断鸿 仓惶北顾 樯橹c故垒西边 锋火 凄凄惨惨 罗绮d东南形胜 豪奢 竹杖芒鞋 清秋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便/纵有/千种/风情c念去去,千里/烟波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4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皆为陛下所成就c惶恐饮药而死 d且陛下春秋高 5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舍相如广成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廷叱之秦王恐其破璧且庸人尚羞之宁许以负秦曲a/ b/c/d/6对下列典故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a诸葛亮刘备刘义隆拓跋焘b诸葛亮刘备刘义隆拓跋宏c周瑜桓温刘裕拓跋宏d周瑜桓温刘裕拓跋焘7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c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中,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诈赵而胁其璧胁:勒索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c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使怀柔d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 戮:杀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认为“直”在赵国的一组是()入璧而秦弗予城秦出城而璧归璧入而城弗予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使舍人怀而逃之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b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为秦国。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会上的顽强坚决,对廉颇的忍让团结,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二、11.翻译下列三个句子。(10分)(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4分)(3)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4分)三、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葡萄图 徐 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 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2)、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4分)四、1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醉花阴(2)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还古(5)人生如梦 , 。念奴娇.赤壁还古(6)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8) , ,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5分)李叔同的出家之路刘仰东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生于天津,长在上海,曾就读上海南洋公学,后到日本求学。他年轻时被称为“翩翩浊世佳公子”,结交娼优,风流倜傥;出家前涉猎极广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法、金石等无所不通。正是由于出家前后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他被视为尽享荣华之后从朱门入空门的典型一例。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来就有许多不入流俗的东西,倘若换个角度看,他的出家,与其说看破红尘,不如说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留学日本时,有一次他约欧阳予倩早8点到他家。欧阳予倩因电车耽搁迟到了几分钟。名片递进去后,李叔同却从二楼打开窗户,对欧阳予倩说:“我和你约的是8点钟,可是你已经过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了,我们改天再约吧。”说罢便关窗而去。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当教师时,早起晚睡有一定规律,很少改变。一天晚上,他已经睡了,忽然学校收发员来叩房门,说有电报,他在里面回说:“把它搁在信插里。”到下一天早上才开房门取看电报。有人问他:“打电报来总有紧急事情,为什么不当晚就拆看呢?”他说:“已经睡了,无论怎么紧急的事情,总归要明天才能办了,何必急呢!”世俗认可的思维和行为,在李叔同身上往往是不灵的,这就为他日后脱离尘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笔。说他“漠视”,是因为他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温泉,行前还写信告诫一个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李叔同的友人韩亮侯曾忆及两人相识的经过。韩亮侯当时在东京留学,一日,去听西洋音乐会,身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观众,与满堂附庸风雅的阔人们形成鲜明对照,韩一时不免诧异。散场时,彼此打了个招呼,这人便是李叔同。李邀请韩到家里坐坐,一进门,韩便吃了一惊:满壁皆书,书架上摆着许多富有艺术品位的玩意儿,屋角上还有一架钢琴。韩亮侯越看越糊涂。此时,李叔同退去破衣烂衫,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邀韩外出就餐。李叔同的一个学生回忆说:“在学校里很少见他的面,就是同事房间好像也不很走动的,教员休息室也不常去冬天衣服穿得很少,床上被子也很薄,严冬并不生火。”他此时的生活状况,与“苦行僧”已经相去不远了。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民国时期的一些所谓高僧,如不少名刹的住持,往往视佛门典律于不顾,结交权贵,锦衣玉食,乃至男盗女娼,无所不为。弘一法师则自出家时起,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苦行僧。1936年春,弘一法师到青岛讲律。市长沈鸿烈和名士朱子桥将军慕名请他吃饭,事先曾约定好。未料弘一法师当天爽约,托人带来一张纸条,上写打油诗一首: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维思。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沈鸿烈读罢,表情颇有些难堪;朱子桥将军看了纸条,则欣喜若狂,说:“今天得到一张极珍贵的墨宝,收获可不小啊!”这就是弘一法师。他的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他:“他放弃了安适的生活,抛妻别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头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但我们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离开先生的经历,苛求于他。”(摘自人民政协报,有改动)1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后来皈依了佛门,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境况的巨大变化和他的许多观念不入流俗。b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还告诫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从中可看出他懂世俗而不用世俗。c文章列举李叔同的种种往事,意在说明他不把世俗准则放在心上,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d在文末,作者引用他人评价,肯定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指出其局限,强调对其评价不能忽视时代和个人的因素。e李叔同穿着破衣烂衫去听西洋音乐会,反映出他摈弃物质享受又难舍艺术追求,内心存在着矛盾与冲突。15“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记叙了李叔同的这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16李叔同出家后,市长和将军请他吃饭,李叔同为什么“爽约”?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6分)六,语言文字应用(17分)17.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不超过25个字)(4分)一个人打点好了行装准备出发。这时,他看见他的狗仍站在门口打哈欠,便严厉地责备它说:“为什么你还站在那里打哈欠?一切准备妥当,只等你了!赶快跟我走吧!”狗摇着尾巴回答说:“主人,我早就准备好了!我等你等得都打哈欠了!”18.读下面材料,概括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三大严重问题,不超过14个字。(3分)近20年来,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因大力开采地下水导致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量锐减;任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使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使地下水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盲目地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19试在下面一篇名为“执著”的短文空白处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4分)执著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_,有 _ _;执著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_,有面壁静修的达摩,有_。20.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6分)要求:(1)写出存在的问题并略作评价;(2)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你对写作的一点感悟。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晴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七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年春蓝溪中学高一年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11.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译文: _ _(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4分)译文: _ _(3)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4分)译文: _ _三、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 (4分) (2). (4分) 四、1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 (2) (3) (4) (5) (6) (7) (8) (9) 五、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1416题。(15分)14.( )( )(5分) 15. (4分) 16. (6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17分)17. (4分)18. (3分) 19.(1) (4分) (2) (6分)七、作文(60分) 2015年春蓝溪中学高一年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参考答案1、d 解析:a项,“愆”应读qin;b项“骸”应读hi,“单”应读chn;c项,“埋”应读mn。2、d 解析:a项,“蓠”应为“篱”;b项“惶”应为“皇”;c项,“锋”应为“烽”。 3、b 解析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念/去去,千里/烟波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4、c 解析:a项,“丈人”古义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是岳父。b项,“成就”古义是栽培,提拔;今义是事业上的大成绩。d项,“春秋”古义是年龄;今义是季节,春季和秋季。5、c 解析: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d7、a 解析:a项左传不属于“五经”;8、c 解析:c项,“柔”应是“安抚”的意思,这里有“忍让团结”之意。9、c 解析:是说“直”在秦国,是说“曲”在赵。排除这两项即可。10、a 解析:a项错误,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11、(1)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2分)(2)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3)现在假如大王因为一块玉璧的缘故而放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抛弃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4分)【参考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秦王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秦)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秦而又去激怒秦呢?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理亏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理亏在赵。要想使秦国理亏,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察看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式,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本不是赵国的宝贝;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因为一块玉璧的缘故而放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抛弃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壮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在市朝上怒斩相如,(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会上的顽强坚决,对廉颇的忍让团结,那(方式方法)是越来越运用得巧妙了。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12、(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4分,每点2分)(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1分),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1分),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2分)(4分)13.(1)玉枕纱橱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揾英雄泪 (4)小乔初嫁了 (5)一尊还酹江月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回首向来萧瑟处(8)烟柳画桥,风帘翠幕(9)凄凄惨惨戚戚14(5分)bd【解析】 a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是指他出家前后的变化。c.根据文章中的“这就为他日后脱离尘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笔”,只能说他的行为与佛教超然尘外的处世态度有相通之处,并非“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e.“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有误,在摈弃物质享受与追求高雅艺术之间并没有“矛盾与冲突”。15(4分)【答案】 人际交往方面淡泊人情世故;物质生活方面与世俗追求相异。(言之成理即可)16(6分)【答案】 李叔同认为,身为僧徒不宜参加俗世筵宴。目的在于表明:李叔同出家后不愿结交权贵,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这与他出家前漠视世俗观念的思维和行为是一脉相承的,他的出家“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言之成理即可)17.有些人不检点自己,还常常把过失归咎于别人,(或其他言之有理)18.水质下降 水质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19、(4分)答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闻鸡起舞的祖逖 程门立雪的杨时北海牧羊的苏武等。20.(1)正月十五,怎么会有“一弯金月”?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辞藻华丽。七、写作提示:作文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可从以下三个侧面审视材料。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这样立意: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这样立意: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这样立意: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等。参考观点:请少给孩子一点“爱”/给孩子制造一点麻烦/别“灌”(惯)出学生(孩子)的“依赖症”/学生要主动地探究学习/收起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伞/路要让孩子自己走/风雨的洗礼可以让心更加坚韧/逆境造就人才/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风风雨雨中成长/经历痛苦磨练才能坚强/苦难是人生的砺石/根深才能迎击风暴。作文例文三篇逆境造就人才两棵胡杨,当沙尘暴来临时,只有在逆境中生长的那棵还那样挺拔不难发现,逆境是成才的前提条件,纵观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的有志之士,非常之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的人也许经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家庭背景没人家好,衣食住行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学习,而我认为,这不过是懒惰之人不愿意学习的借口,生活不如别人,就应该更加努力,以后才能出人头地,翻开历史名人录,又有几个是出生在好环境中的呢?英国著名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但又有几个人知道莎士比亚成名前的学习环境呢?莎士比亚原来不过是替人看马的一个没有地位的打杂工而已,但他不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便从戏院的门缝和小孔里偷看演出,他凭着这种执着的“偷学”精神,终成一代伟人。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不要抱怨,不要悲伤,勇敢面对,你会发现逆境是你迈向成功的基础,逆境往往能造就一个人。还记得一九一三年,当中国忍受着帝国主义践踏时,所有的东西都因没有技术而从国外进口。在这样的逆境中,许多人都屈服了,而化学家侯德榜却逆流而上,在逆境中实验500多次,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不应该把逆境当作退缩的原因,相反,它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平凡的压力,它给人的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更高层面的压力,它需要你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它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也许你不会知道莎士比亚这个人;没有它,“侯氏制碱法”不会应运而生;没有它,童第周不会为国争光;没有它,中国无法造出原子弹贪图现有的环境,去享受,我们只会停滞不前,只有在逆境中谋生存,谋发展,我们才会走得更远,翻开历史长河的篇章,但凡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人都是大写的人。在马厩里的马永远都只会享受别人提供的食物,最终只能庸庸碌碌一生,只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才能是千里良驹。正是“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逆境是我们成长的前提条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