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一、一锤定音。 胸脯(p p) 湖畔(bn pn) 呼啸(xio xio) 塌(t t)陷 沼(zho zho)泽 窟窿(lng nng)二、搭配词语。 ( )地问 ( )地说 ( )地扩大 ( )地离开三、解释词语并造句。 扫兴: 扫兴 一无所获: 一无所获 四、写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 对应句: 好处: 五、课文精彩语段回顾。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球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班,第三次 1. 用“”画出老天鹅破冰的句子。 2. 老天鹅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面,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六、阅读大舞台。月亮的自述 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如玉盘、冰镜、蟾宫、婵娟等,我都非常喜欢。 我比地球小很多,直径有3467千米,体积只有它的四十九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000千米。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总是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中国有句话叫“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夷,地球大气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的缘故。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也没有风、雨、云、雪等自然现象。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的温度可达127摄氏度,夜间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和洼地。最高的山峰达9000多米,比你们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你们在地球上看到我那明亮的部分是高原和山脉,阴暗的部分则是平原和洼地。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他们采集了大量的月壤和月岩样品,他们还在我身上立了一块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的纪念碑。后来,人们从采集的样品中发现了近60种矿物质,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令未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爱我。常有人说“月是故乡明”,中国游子用这句话来表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我人类宇宙旅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来自中国的客人。l.人类首次登月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登上去的? 2. 理解句子,填空。 (1)“我比地球小很多,直径有3467千米,体积只有它的四十丸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000千米。” 句中的第一个数字说明 ,第二个数字说明 。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这种写法使内容更 ,表达更 。 (2)“我人类宇宙旅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来自中国的客人。” 读了这句话,我感觉到作者在句中运用破折号是为了 。“翘首”的意思是 。全句的意思是 _。3. 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觉得作者这样写,好不好? 七、我国古书中的“第一”。 第一部字典是 第一部词典是 第一部文选是 第一部神话集是 第一部兵书是 第一部神话小说集是 参考答案四、对应句: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天鹅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理念: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情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达到深切感受文本的“情”,领悟其中的“理”,“三情”(教师、学生、文本)共振,实现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的交融。2.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出示天鹅图片,谁来把课前你收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评:学生的资料交流,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启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初读。认读生字词;提出疑难,相机点拨。如:莫斯科、俄罗斯、贝加尔湖。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评:书不读熟不开讲。对这样情满全篇的文章,初读必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究、质疑、交流,对文本获得鸟瞰式的全景图。三、直奔重点,以情施教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第5自然段(投影映示这一自然段内容)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发表见解,相机作如下点拨:“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奉献)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第6自然段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点拨:破冰勇士导读第(14)句。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讨论:读了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出示插图。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团结)评:直奔重点段,以“情”为切入点,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吟咏,咀嚼文中语言的匠心之处,使学生动情地进入角色,达到深切感受文章的“情”,领悟其中的“理”,形成“三情”共振。第7自然段导读第七自然段。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4.诵读复述第(57)自然段。评: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既建构文本的意义,又建构自我世界。四、回环整合,深化感知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板书:端挂(30)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3.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五、配乐赏读,总结全文六、发出倡议,延伸学习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