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4课导学案.doc_第1页
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4课导学案.doc_第2页
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4课导学案.doc_第3页
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4课导学案.doc_第4页
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4课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4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学习重点:1、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2、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知识链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之称。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写生字,自学多音字。(曾)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和古诗的大意,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3、划分好古诗的节奏,熟读古诗。4、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导学流程(一)、导入。(二)、预习交流、检测。1、一锤定音。(给正确的音节涂上美丽的颜色)亭(tng tn ) 庭(tn tng ) 潭(qn tn )螺(lu lu) 谙(n yn)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谙( )庭( )潭( )停( )记( )暗( )挺( )覃( )亭( )忆( )3、朗读三首古诗,并在小组内互读,画出节奏。4、小组内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读诗句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_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 、这首诗中既写景又抒发诗人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 _。从哪些字体会到诗人的孤寂的心情_。5、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代诗人_。诗得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_。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_,表达了诗人对_的喜爱。(2)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 ”,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洞庭。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学习重点:1、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2、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知识链接: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所作。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划分好古诗的节奏,熟读古诗。2、学会重点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4、吟读,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二、导学流程(一)、导入(二)、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读出诗句并给下列划线的字写出正确的解释。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 遥望洞庭山水翠( )2、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下面的问题。湖光秋月两相和,_。_,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白银盘”指的是_ “青螺”指的是_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形象的写出了洞庭湖_3、望洞庭是_代诗人_。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_;第二句以_作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_;第三句写_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_。4、比一比,再组词。未 ( ) 摇 ( ) 庭 ( )末( ) 遥 ( ) 挺 ( )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忆江南。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对江南景色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学习重点:1、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2、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知识链接: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划分好古诗的节奏,熟读古诗。2、学会重点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4、吟读,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二、导学流程(一)、导入(二)、闯关达标1、默写忆江南2、解释下面诗句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 _能不忆江南?_ 3、 这首古诗中描写江南春天色彩的诗句是: _4、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忆江南”的意思是_。其中的_ _是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_ _的特点;_ _是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之情。学习收获:_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学生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重点:体会文句及桂林山水的美,能吟诗写话来表达。学习时间:2课时知识链接:1、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7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进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2、词语解释。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b ln w xi fi cu shn lun png zhng wi fng w l ( ) ( ) ( ) ( ) ( ) ( ) zh f ti shn pn dng l jing ln xn q fng lu li ( ) ( ) ( ) ( ) ( ) ( ) 2大家动手查一查这些词的意思,比比谁准而快。 观赏: 无瑕: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3、写出下列多音字的拼音并组词。似_ ( ) _ ( )卷_ ( ) _ ( )二课堂研讨。 1自由读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 (2)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山美? (3)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水美? 2自由读1、4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高度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画出第4自然段的比喻句,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 3自由读第2自然段。 (1)漓江的水是怎样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3)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作者把 比作 。 4、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1)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桂林的山? (2)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课堂小测 一我会填。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2、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险啊,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写出了观赏桂林山水的 和 ,说明桂林山水的确 。所以这句话起了 的作用。二我会选。 观赏 玩赏 罗列 排列 1、小刚只顾( )舅舅从天津带回来的四个有趣的小面人,妈妈连叫三声,他都没有答应。 2、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道去桂林,( )了那里秀丽的山水风光。 3、这事你错定了,没有必要( )那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 4、玉兰花灯柱整整齐齐地( )在街道两旁。三、我能填上恰当的词。( )的画卷 ( )的大海 ( )的泰山( )的屏障 ( )的翡翠 ( )的西湖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波( )壮阔 红叶( )火 ( )地而起 奇峰( )列形( )万千 危峰( )立 怪石( )( ) 连( )不断学习收获: 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目标:1、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2、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4、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学习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1、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2、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学习时间:2课时知识链接: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2、理解新词。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3、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读读写写。(写两遍)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 2、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3、课文记叙了作者_的经过,表达了作者_。4、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二、闯关达标:1、看拼写词语。h sh hn n gun shng kng x ( ) ( ) ( ) ( )mng yn d jun jio j sh( ) ( ) ( ) ( )2、按课文内容填空。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学习收获:_第二课时一、游览外洞和内洞。1、外洞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2、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会说出你喜欢的原因。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主要是内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三、闯关达标:1、写出下列多音字的拼音并组词调 ( ) ( ) 系 ( ) ( ) 转 ( ) ( ) 2、辨字组词桐( ) 稍( ) 蜒( ) 据( )洞( ) 梢( ) 蜓( ) 剧( )3、按课文内容填空。A、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特点是_;再写了_,特点是_;然后写了_,特点是_.B、“孔隙”的特点_。表现在: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船的进出方式是_。乘船必须_。通过孔隙的感受是_。C、内洞的特点是_、_、_。重点写了_的特点。学习收获: 4、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画出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弄清楚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变换,找出每个自然段过渡的句子3文中运用了哪些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找出来。4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二、预习检查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两遍。戈壁滩 飞泻 锦缎 幽静 萦绕 绵延 绚烂 矫健 白皑皑 山涧五彩斑斓 无限生机 蜿蜒无尽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五彩缤纷2、语境注音。我们骑马来到饮( )马溪边,忙跳下马,掬起来一品,比饮( )饮料还清纯。售货员重( )新称了糖果的重( )量。3、给下列多音字组词。yn( ) chn( )饮 重yn( ) zhn( )4、照样子写词语。重重叠叠_白皑皑_5、我会区别,并能给它们找朋友。缎 ( ) 矫 ( ) 府 ( ) 缤 ( ) 煅 ( ) 娇 ( ) 俯 ( ) 滨 ( ) 锻 ( ) 骄 ( ) 腑 ( ) 槟 (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 柔嫩( ) 绚烂( ) 细碎( ) 反义词: 凉爽( ) 寂静( ) 盛开( )7、我能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a、曲折环绕。( ) b、强壮而有力。( )c、连续不断。( ) d、色彩鲜明、华丽的丝织品。(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a、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2、第三、四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和野花。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请把作者游览的顺序补充完整。(1)进入天山( )( )(2)进入天山这一段依次写了( )、( )和( )的奇特景象。(二)品词品句,了解写法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 比作 。写出了 的美。b.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这样的写法?请摘抄出来。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句话用了 写法,请用“像像像”写一句话。 。3、按要求改写句子。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4、读下列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5、找出文中表示游览位置的词语,它们分别是 、 、 。从这三个词语中,让我明白了这篇文章是按 的顺序写的。天山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 ,接着写 最后作者抒发了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点明了文章的 。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 句结尾,表达了 之情。学习收获: 附送:2019年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7-20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课前预习检测、交流:1、本课需要正确读写的生词:浓郁 流连 小径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花繁叶茂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2、解释词语:流连: 穿梭: 一瞬间: 清香袅袅: 二、 合作交流、探究:(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3)、读完全文,我觉得安静是_的孩子。迁移训练:1、看拼音写生字。xio jn 、 li chn 、 k k bn bn 、 h xin ( ) ( ) ( ) ( )y shn jin fi xin qun l bn fn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肠( ) 喋( ) 宾( ) 孤( ) 汤( ) 谍( ) 滨( ) 狐( ) 畅( ) 蝶( ) 缤( ) 弧( )3、我会照样子写。 清香袅袅: 磕磕绊绊: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合作交流、探究:一、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默读课文,把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句子用线划下来二、根据短文回答问题:1、“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A、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B、“流连”告诉我们什么?B、当她流连在花香中时,安静想:春天是个( )的季节。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A、这些语句告诉你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B、安静本想拢住什么?结果却拢住了蝴蝶?所以作者用了“竟然”。那“竟然”能表达什么意思?练习用“竟然”说一句。_C、当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时,安静想了什么?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跟着老师的声音来做动作,边想象。“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4)_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飞翔的概念。A、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B、安静是盲童,她是用什么张望的?C、我觉得安静是一个_盲童,因为她 迁移训练: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加拼音:( ) ( ) ( ) ( )流畅 磕磕绊绊 弧线 瞬间( ) ( ) ( ) ( )飞翔 权利 缤纷 清香袅袅2、填空。 (1)安静的手指( )合拢,( )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 )! (2)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 )着翅膀飞走了,安静( )来张望。 (3)我仿佛看见了她( )的内心世界,( ),我深深地感动着。(4)本文的主人公名叫_,她虽然是个_,但是她在花丛中走路却很_,没有一点儿_,是因为她整天在花丛中_。她内心却感受到了_的春天。学了课文,我懂得了:谁都有_。3、我会选,我会填。安静 寂静 肃静A.( )的山林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 B.教师里真( ),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做着练习题。 C.请保持走廊内的( ) 扑闪 闪动 闪烁D.她的眼中( )着晶莹的泪花。 E.蝴蝶( )着翅膀飞走了。 F.清朗的夜空中,星星( )着明亮的光。学习收获: 18 永生的眼睛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6个字。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通过自读自悟课文,我要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我知道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交流:1、下列加点字注意:( ) ( ) ( ) ( ) ( ) ( )捐献 盲童 屡屡获奖 热泪盈眶 遵义 搂住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二、合作交流、探究:1、课文中“我”对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A、针对母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B、针对父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2、我要细读课文,体会下面的句子含义:“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和“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两句话中各有“骄傲”一词,我能体会出它们的不同意思?3、课文中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我为他们的精神深受感动,我想对温迪(或者她的外祖父母)说一说心里话: 迁移训练:1、 看拼音写词语。T r q li x x r shng zn cng chng jan tan r( ) ( ) ( ) (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3、阅读训练罗玮,感动中国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肝硬化患者,在成都打工的19岁女孩罗玮做出了一个足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3月30日清晨,在华西医院,手术即将开始之际,医生再次问罗玮:“如果你现在后悔了,手术将无条件立即停止”。但罗玮坚定地说:“没什么,开始吧!”与女孩的坦然从容相应,远道而来的母亲肝肠寸断,哭得撕心裂肺,听闻者无不动容。我记得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个叫“田世国”的名字。他把自己的肾奉献出来,挽救了病危的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来回答了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年追问。田世国坚如磐石的孝心,回馈的是身体肤发以受的骨肉亲人,他已经感动了中国;而女孩罗玮,她要拯救的却是一个和自己素昧平生、毫无瓜葛的濒死病人,她又该怎样地感动中国?免费为陌生人捐肝,在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是第一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手术面前,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怀疑女孩的善良。让我们记住女孩罗玮的那句话:“我能给她生的希望,为什么不给呢?给她的一线希望,就等于她家人更大的希望。”罗玮就好比天使,来到世间拯救另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在这个心地善良的女孩面前,任何基于庸俗利益的无端臆测都是一种亵渎。当爱心成为一种稀缺的道德资源,罗玮用她的淳朴和善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2)、“我能给她生的希望,为什么不给呢?给她的一线希望,就等于她家人更大的希望。”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 (3)用“”画出我最感动的句子。学习收获: 19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2、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评读的方式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并试着背诵课文。3、找出文中感受深刻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明白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习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课前预习检测、交流:1看拼音写词语: d ro zhn hn zo t tng zhn q ( ) ( ) ( ) ( ) 2.词语搭配:( )的外壳 ( )的欲望 ( )的价值 ( )的砖缝 ( )的跳动 ( )的生命二、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3、学习第二自然段走进飞蛾A、如果现在我就是这只小小的飞蛾,在别人的手中极力地挣扎着,别人只要稍微一用力,我的生命就没有了此时此刻,我想对自己说:_ B、小小的飞蛾带给我们的是极大的 ,我们要一起把这种感情读出来。4、第三自然段走进香瓜子A、假如这小小的香瓜子此刻就在我的手中,我好想对它说:小小的香瓜子,你( ),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小小的香瓜子,你( ),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震撼,我要向你学习。 B、小小的香瓜子带给我们的是极大的 ,我们要一起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迁移训练: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这篇课文分别从 求生、砖缝中长出的 、倾听 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 ,但是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 ,决不让它 ,使自己活得更加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合作学习、探究:一、第四、五自然段了解自己1、此时此刻,感受着我沉稳的心跳和强而有力的脉搏,我好想对自己说:_2、今天我们才更加了解了自己,原来我们的生命力是这么强,我感到非常的 ,我们要一起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也可以邀请全班同学参与)二、重点理解下面三个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1)“糟蹋”的意思是(2)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两种什么样态度:。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1)小飞蛾的“挣扎”是什么意思(2)文中的“我”分明感到:(任何生物的生命)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生命 生命”为题?迁移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