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金陵中学东侧广场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说明书CAD图纸平面】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87854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2-10 上传人:小*** IP属地:福建
50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说明书CAD图纸平面 金陵 中学 东侧 广场 基坑 支护 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计算 说明书 CAD 图纸 平面
资源描述:
金陵中学东侧广场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说明书CAD图纸平面】,毕业设计论文计算说明书CAD图纸平面,金陵,中学,东侧,广场,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说明书,CAD,图纸,平面
内容简介:
目录摘要IABSTRACT II1.基坑设计方案综合说明书1.1设计依据61.2工程概况61.3场地工程地质概况61.4场地周边环境71.5设计思路71.6方案选择82.基坑的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2.1土压力系数计算92.2计算点选择92.3各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92.4 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设计计算342.5 圈梁设计计算352.6 立柱及立柱桩设计362.7 基坑止、降水设计373.监测方案3.1 基坑及周围环境的监测要求393.2 监测结果的控制要求393.3 监测周期39小结 40参考文献41致谢42金陵中学东侧广场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摘 要拟开挖基坑位于金陵中学东侧广场。该项目东邻中山路、西邻金陵中学、南邻中南国际大厦。拟建物是一栋地下两层的框架结构,该建筑最大开挖深度约为,又因场地周边,复杂的条件,故为一级基坑。平面布置为条形布置,地下室范围,南北长度约为,东西宽度约为(用地规划范围,南北长度约68.5m,东西宽度约)于此同时,本设计做出的系统的基坑和周围环境监测方案,为了保证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也可以监测基坑开挖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关键词:基坑支护结构 钻孔灌注桩 支撑 深层搅拌桩 止水惟幕深开挖 土压力理论 深基坑窗体顶端窗体底端Jinling High School east side of the square excavation programAbstractProposed excavation pit is located in Jinling High School east side of the square. The project is in the mountains east, west Jinling High School, south SOUTH International Building. The proposed composition is a two-story underground frame structure, the maximum depth of exca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approximately 12m, because of the perimeter, the complex surrounding conditions, it is a pit. Layout as stripe arrangement, basement range, north-south length of about 59m, width is about something 30m 36m (land use planning area, north-south length of about 68.5m, the width of the things about 40 43.3m)Meanwhile, the design of the pit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rogram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it, you can also monitor the excavation pi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窗体底端Proposed excavation pit is located in Jinling High School east side of the square. The project is in the mountains east, west Jinling High School, south SOUTH International Building. The proposed composition is a two-story underground frame structure, the maximum depth of exca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approximately 12m, because of the perimeter, the complex surrounding conditions, it is a pit. Layout as stripe arrangement, basement range, north-south length of about 59m, width is about something 30m 36m (land use planning area, north-south length of about 68.5m, the width of the things about 40 43.3m)Meanwhile, the design of the pit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rogram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it, you can also monitor the excavation pi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Key Words:Excavation structure, bored, support, deep mixing pile, the sealing of the curtain deep excavation, earth pressure theory, deep excavatio窗体底端1.基坑设计方案综合说明书 1.1基坑设计依据1.1.1参考文献根据相关规范由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可以了解到拟建场地的地下土层的信息,包括地下水埋藏条件、水质、类型等。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1.1.2 周边环境 每一个基坑周边的环境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提点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周边环境对基坑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 拟建场地的周边环境对深基坑支护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周边环境会对基坑支护会有限制作用 1.1.3 基坑开挖深度基坑的开挖深度对支护的选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的基坑深度对支护的设计要求不一样,对支护的难易程度也不同。1.2 工程概况拟开挖基坑位于金陵中学东侧广场。该项目东邻中山路、西邻金陵中学、南邻中南国际大厦。拟建物是一栋地下两层的框架结构,该建筑最大开挖深度约为12m,又因场地周边,复杂的条件,故为一级基坑。平面布置为条形布置,地下室范围,南北长度约为59m,东西宽度约为30m36m(用地规划范围,南北长度约68.5m,东西宽度约4043.3m) 1.3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特征1.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阶地,地形较平坦,第四系广泛发育,以冲积相为主。1.3.2 地基土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岩土层分布及分布特征根据野外勘探揭露、现场测试及岩土试验成果分析,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年代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4层,现将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第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灰褐色,可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上部混少量碎砖瓦、碎石,松散结构,回填时间虽超过10年,但成分、状态均匀性较差。该层遍布场地,厚度3.104.90m;层底标高5.316.95m。第-1层:粉土粉质粘土(Q4al):浅灰黄色,粉质粘土软塑,粉土稍密。切面稍有光泽无光泽,摇振反应慢中等,干强度和韧性低。该层遍布场地,厚度0.702.70m;层底标高4.256.00m;层底埋深4.205.80m。第-2层:粉质粘土(Q4al):浅灰色,软流塑,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厚2.3011.60m;层低标高6.252.10m;层底埋深8.1016.40m。第层: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切面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该层遍布场地,本层未穿透,最大进入深度22.90m。1.3.3金陵中学东侧广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在0.51.0m左右,最高水位在1.74m左右。本次勘察期间初见水位在1.7m左右,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742.23m。1.4周边环境场地拟建场地在其西、北和东方向上有主要道路,距西方向的道路为14.00m,距北方向上的道路距离为9.10m,距东方向上的道路距离为18.20m根据该基坑的规模及周边环境情况,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1.5 设计思路(1) 本工程的特点是基坑开挖深度中等,深度12m,采用排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才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侧壁的位移。考虑到本基坑面积中等,排桩应采用刚度较大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结构。(2)基坑开挖面附近有3米左右有粉砂层,含水量丰富,透水性强,止水帷幕的设计施工是关键。该层粉砂层较薄,采用普通双轴深搅桩施工止水帷幕。深搅桩进入2-4层粉质粘土不透水层,形成全封闭的止水帷幕,以避免基坑开挖时产生侧壁坍塌、流砂,周边及坑底涌水、冒砂现象。(3)根据本基坑的开挖深度,经过计算比较,采用三层支撑比较合理,支撑合理布置有利于地下室顶底板的施工,方便土方开挖。(4)为了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首选支撑宜采用混凝土支撑,以减小支护结构顶端的变形,增加整个支护系统的安全性。(5)关键因素之一也包含了基坑降排水工作,由于设置了全封闭的止水帷幕,所以理论上只要采用一定量的疏干井就可以将基坑内的地下水疏干。基坑降水也不能忽视,是因为要考虑到本基坑含水地层的透水性强,基坑止水难度大。1.6 支护方案选择综合考察现场的周边环境和其他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中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具体要求,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分析、计算和比较一些方案的利弊,最终选用本工程详细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为下列形式:整个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三层内支撑作为挡土结构,其中支撑为混凝土支撑;基坑采用双排双轴搅拌桩作为止水结构;坑内采用管井降低地下水位。避免事故发生和正确施工,是通过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来指导的。本设计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工程基坑支护的环境和结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位移检测和沉降监测方案,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做好基坑支护工程监测、监控和信息的反馈工作,确实使基坑支护工程的各施工工序和基坑内土方开挖,通过监测工作来给出正确的指导方向。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设计计算,是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的。39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1 土压力系数由朗肯土压力计算层号1-10.5280.7271.8941.3762-10.5680.7541.7611.3272-20.4900.7002.0401.4283-10.4900.7002.0401.428主动土压力系数:,被动土压力系数。土层采用水土合算。支撑设计标高为-1.5m。 2.2 计算点选择场地平面图通过划分,计算面可以分为:ABC,CD,DEF,FA这三个段面,各计算点分别为:这三各点。2.3 各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2.3.1 ABC断面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3.1.1 ABC段计算依据 G26孔土层参数计算依据层号土名土层厚度土重度黏聚力 内摩擦角(m)(kN/m3)(KPa)()1-1素填土3.219.018180.5280.7271.8941.3762-1粉土、粉质粘土2.718.816160.5680.7541.7611.3272-2粉质粘土2.519.520200.4900.7002.0401.4283-1粉质粘土13.819.320200.4900.7002.0401.4282.3.1.2土压力强度计算:取圈梁顶标高为-1.15m,基坑外侧竖向应力标准值,根据规范则主动土压力计算根据相关的规范所得-第i层主动土压力系数。-深度处的竖向应力值。(2)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根据相关的规范图1 土压力的计算图2.3.1.3 净土压力计算: 设土压力零点在基坑下t米处,则可得:解得净土压力合力,净土压力合力臂2.3.1.4土压力合力及合力臂:对于土压力为“梯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对于求土压力为“矩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梯形的形心为,矩形的形心为,根据前面计算得:2.3.1.5支撑轴力计算:已设支撑轴线位于-1.5m处,土压力零点D位于基坑底面下1.45m处,则支点R为根据规范的,支点力,在零点D处土压力为:反弯点2.3.1.6桩长计算:有“等值梁法”求桩入土深度,设桩端进入坑面下t米处,单支点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设计值为t,根据规范,该处被动土压力为: + 整理得:解得:则支护结构总长度,实取24m。2.3.1.7 最大弯矩计算:(1)段最大弯矩计算:设剪力点位于3-1层顶面下t米处:即由得:解得:则在处,(2)点下段最大弯矩计算:假设剪力点,位于基坑面下t米处,此处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由Q=0得: 解得在基坑面下8.81m处, 2.3.1.8 拆撑轴力计算:当浇筑地下室底板并在底板和支护桩之间空隙填满素混凝土顶住支护桩,使支护桩在坑底处形成弹性嵌固。当支撑拆除时,设地梁加垫层厚度为1m,则悬臂梁长度4.55m,则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底板处固支长度为4.55m。2.3.1.9 配筋计算:根据前面计算:取桩身最大弯矩,选择支护桩桩径为,桩中心距为,混凝土C30,主筋HRB335,2025,采用8200螺旋筋,每隔配16的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离孔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4.1.11条,;得:,满足要求!2.3.1.10 抗倾覆验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在L=24.0m处,即基坑面下处对桩底取矩得到: ,满足要求!2.3.1.11抗隆起验算:采用同时考虑的抗隆起验算公式:桩入土深度范围内土层参数加权平均:,满足要求2.3.1.12 抗管涌验算:由得:,满足要求 2.3.2CD断面支护结构设计计算2.3.2.1 CD段计算依据: G28孔土层参数计算依据层号土名土层厚度土重度黏聚力 内摩擦角(m)(kN/m3)(KPa)()1-1素填土3.519.018180.5280.7271.8941.3762-1粉土、粉质粘土1.019.516160.5680.7541.7611.3272-2粉质粘土7.019.520200.4900.7002.0401.4283-1粉质粘土12.519.320200.4900.7002.0401.4282.3.2.2 土压力强度计算:取圈梁顶标高为-1.15m,基坑外侧竖向应力标准值,根据规则(1)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根据相关规范得(2)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根据规范得 图2 土压力的计算图2.3.2.3 净土压力的计算:设土压力零点在基坑下t米处,则可得:解得净土压力合力净土压力合力臂。2.3.2.4土压力合力及合力臂:对于土压力为“梯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对于求土压力为“矩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梯形的形心为,矩形的形心为,根据前面计算得: 2.3.2.5支撑轴力的计算:已设支撑轴线位于-1.5m处,土压力零点D位于基坑底面下1.55m处,则支点R为根据规范得,支点力,在零点D处土压力为:反弯点:2.3.2.6桩长的计算:有“等值梁法”求桩入土深度,设桩端进入坑面下t米处,单支点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设计值为t,根据规程得,计算得该处的被动土压力:整理得:令解得:则支护结构总长度,实取24m2.3.2.7 最大弯矩的计算:(1)段最大弯矩计算:设剪力点位于3-1层顶面下t米处:即由得:解得则在处, (2)点下段最大弯矩计算:设剪力点,在基坑面下t米处,此处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由得: 解得在基坑面下5.68m处, 2.3.2.8 拆撑轴力的计算:当浇筑地下室底板并在底板和支护桩之间空隙填满素混凝土顶住支护桩,使支护桩在坑底处形成弹性嵌固。当支撑拆除时,设地梁加垫层厚度为1m,则悬臂梁长度为4.55m,则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底板处固支长度为4.55m。 2.3.2.9 配筋计算:根据前面计算:取桩身最大弯矩,选择支护桩桩径为,桩中心距为1200,混凝土C30,主筋HRB335,2025,采用8200螺旋筋,每隔配16的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离孔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条,;得:,满足要求!2.3.2.10 抗倾覆验算:根据相关规范得,在处,即基坑面下处对桩底取矩得: ,满足要求!2.3.2.11抗隆起验算:采用同时考虑的抗隆起验算公式:桩入土深度范围内土层参数加权平均:,满足要求2.3.2.12 抗管涌验算:由得:满足要求!2.3.3 DEF断面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3.3.1 DEF段计算依据 G27孔土层参数计算依据层号土名土层厚度土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m)(kN/m3)(KPa)()1-1素填土4.51918180.5280.7271.8941.3762-1粉土、粉质粘土1.118.816160.5680.7541.7611.3272-2粉质粘土4.819.320200.4900.7002.0401.4283-1粉质粘土13.619.320200.4900.7002.0401.4282.3.3.2 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取圈梁顶标高为-1.15m,基坑外侧竖向应力标准值,根据相关规范所得则(1)主动土压力计算根据相关规范所得 (2)被动土压力计算:根据相关规范得图3 土压力的计算图2.3.3.3 净土压力计算:设土压力零点在基坑下米处,则可得:解得净土压力合力,净土压力合力臂2.3.3.4土压力合力及合力臂:对于土压力为“梯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对于求土压力为“矩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梯形的形心为,矩形的形心为,根据前面计算得:2.3.3.5支撑轴力的计算:已设支撑轴线位于-1.5m处,土压力零点D位于基坑底面下1.25m处,则支点R为根据规范得,支点力,在零点D处土压力为:2.3.3.6桩长的计算:有“等值梁法”求桩入土深度,设桩端进入坑面下t米处,单支点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设计值为t,根据规范得,该处被动土压力为 由得:由得:令解得:m则支护结构总长度,实取24m2.3.3.7 最大弯矩的计算:(1)段最大弯矩的计算:设剪力点位于3-1层顶面下t米处:即由得:解得则在处 (2)点下段最大弯矩的计算:设剪力点,在基坑面下t米处,此处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由Q=0得: 解得在基坑面下8.49m处, 2.3.3.8 拆撑轴力的计算:当浇筑地下室底板并在底板和支护桩之间空隙填满素混凝土顶住支护桩,使支护桩在坑底处形成弹性嵌固。当支撑拆除时,设地梁加垫层厚度为1m,则悬臂梁长度为4.55m,则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底板处固支长度为4.55m。2.3.3.9 配筋的计算:根据前面计算:取桩身最大弯矩,选择支护桩桩径为,桩中心距为,混凝土,主筋HRB335,2022,采用8200螺旋筋,每隔配16的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离孔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条,;得:,满足要求!2.3.3.10 抗倾覆验算:根据相关规范所得在处,即基坑面下处 对桩底取矩:,满足要求!2.3.3.11抗隆起验算:采用同时考虑的抗隆起验算公式:桩入土深度范围内土层参数加权平均:,满足要求2.3.3.12 抗管涌验算:由得:满足要求! 2.3.4 FA断面支护结构设计计算2.3.4.1 FA段计算依据G27孔土层参数计算依据层号土名土层厚度土重度黏聚力 内摩擦角(m)(kN/m3)(KPa)()1-1填土4.019.018180.5280.7271.8941.3762-1粉土、粉质粘土0.718.816160.5680.7541.7611.3272-2粉质粘土7.019.520200.4900.7002.0401.4283-1粉质粘土12.319.320200.4900.7002.0401.428 2.3.4.2 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取圈梁顶标高为-1.15m,基坑外侧竖向应力标准值,根据规程得则(1)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根据规范得(2)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根据规范得 图4 土压力的计算图2.3.4.3 净土压力的计算:设土压力零点在基坑下t米处,则可得:解得净土压力合力,净土压力合力臂2.3.4.4土压力合力及合力臂:对于土压力为“梯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对于求土压力为“矩形”分布模式的合力为,梯形的形心为,矩形的形心为,根据前面计算得:2.3.4.5支撑轴力的计算:已设支撑轴线位于-1.5m处,土压力零点D位于基坑底面下1.25m处,则支点R为根据规程得,支点力,在零点D处土压力为:2.3.4.6桩长的计算:有“等值梁法”求桩入土深度,设桩端进入坑面下t米处,单支点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设计值为t,根据规程得,该处被动土压力为 由得: 整理得: 令解得:m则支护结构总长度,实取24m2.3.4.7 最大弯矩的计算: (1)段最大弯矩计算:设剪力点位于3-1层顶面下t米处:即由得:解得则在处, (2)点下段最大弯矩计算:设剪力点,在基坑面下t米处,此处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由Q=0得: 解得在基坑面下10.52m处,2.3.4.8 拆撑轴力计算:当浇筑地下室底板并在底板和支护桩之间空隙填满素混凝土顶住支护桩,使支护桩在坑底处形成弹性嵌固。当支撑拆除时,设地梁加垫层厚度为1m,则悬臂梁长度为4.55m,则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底板处固支长度为4.55m。2.3.4.9 配筋计算:根据前面计算:取桩身最大弯矩,选择支护桩桩径为,桩中心距为1200,混凝土,主筋HRB335,,采用8200螺旋筋,每隔2000mm配16的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离孔底300mm。,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条,;得:,满足要求!2.3.4.10 抗倾覆验算:根据相关规程规程所得在处,即基坑面下处 对桩底取矩: ,满足要求!2.3.4.11抗隆起验算:采用同时考虑的抗隆起验算公式:桩入土深度范围内土层参数加权平均:,满足要求2.3.3.12 抗管涌验算:由得:满足要求! 2.4 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设计计算设计采用一道混凝土支撑,6m(角撑),按最不利荷载计算,由前面计算出支撑力最大值.2.4.1 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设计:设计混凝土支撑断面为,联系梁断面,均为混凝土,对称配筋。2.4.2 支撑轴力计算:实取2.4.3 设计弯矩M计算:支撑自重产生的弯矩支撑施工产生的弯矩取施工荷载为则支撑安装产生的弯矩取偏心矩则设计弯矩为2.4.4 初始偏心矩:混凝土,对称配筋,所以 按大偏心受压计算: 故按构造配筋,实配级钢筋,选用箍筋。2.5 圈梁设计的计算2.5.1 圈梁设计:设计圈梁尺寸,混凝土,支撑做在圈梁上 实取级钢筋,实际面积,符合要求2.5.2 斜截面强度的计算:实取 按计算配筋。 选用双肢(n=2)8,则箍筋的间距为: ,根据经验实取 验算最小配筋率 ,满足要求。故选用箍筋。 2.6 立柱及立柱桩设计2.6.1 立柱设计:上段钢立柱采用钢管支撑自重及钢立柱自重: 使支撑纵向稳定所需的水平压力产生的竖向荷载:钢管特征系数及强度验算: 查表得2.6.2 立柱桩设计:下段钢筋混凝土立柱强度验算:取立柱桩径,设立柱桩进入3-1层下t米,则得由得,,则立柱桩长实取。 2.7基坑止、降水设计 2.7.1 基坑止水帷幕设计:止水帷幕按抗管涌要求设计:设为止水桩进入坑面以下的长度,段:K= g(h+2t)/hgw2.0,止水桩桩长。段: ,止水桩桩长。段:,止水桩桩长。段:,止水桩桩长。本基坑坑面以2-3层土为弱透水的粉土层,止水桩进入该层8.59m即可形成全封闭的止水帷幕。因此设计深搅桩桩长取为20m。止水帷幕由双排双轴深层搅拌桩构成,一个头搅拌的桩体直径为700mm,两个搅拌轴向的距离为500mm,搅拌桩之间的搭接距离为200mm。 2.7.2 基坑降水由于采用的是全封闭的止水帷幕,理论上采用少量疏干井即可疏干坑内地下水,但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含水层厚度达10m左右,考虑到基坑止水帷幕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因此本基坑适当增加了疏干井的数量。 (1)基坑土层含水量计算: 式中:为渗透系数,为含水层厚度按18m考虑,为基坑中心点要求降至的深度为9.5m,为影响半径则为引用半径, 可得(2)单井出水量:(3)抽水井井数确定要保证基坑开挖前两天将基坑内地下水位降低到坑面以下,所需要的井的数量为:口,实取1口井。(4)井深的确定疏干井进入3-1层土6m左右,即疏干井深度取为12m。3.基坑开挖监测方案为了及时把握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了解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又因此工程为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所以必须对该工程进行施工监测。3.1 在基坑周围环境及基坑地区的测试与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压顶梁:沿压顶梁每隔布置一个观测点。(2)观测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变形:在每栋建筑物外墙特征点处布置不少于个沉降观测点。(3)移监测深层水平位:要求在支护桩外侧布设个深层位移观测孔。测斜孔深不小于各段桩长,使用测斜仪逐段量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整个支护桩深度范围内支护结构及外侧土体向基坑的水平位移情况。(4)观测基坑周边道路的沉降:沿周边道路每设一沉降观测点。(5)量测支撑轴力:布设组测点。3.2 监测与测试的控制要求:(1)周围环境监测参考警报值 任何不正常的路面沉陷或路面沉陷超过或大于; 任何附近建筑物沉降超过或大于,倾斜超过;(2)基坑围护体系监测参考警报值: 围护桩桩身及土体侧斜位移超过; 桩顶水平位移超过或大于; 支撑轴力超过设计值的时;3.3 观测周期:第一次观测是在基坑开挖施工前进行的,其所得的观测值作为初始值,基坑开挖前期每三天观测一次,中期每两天观测一次,基坑或周围环境位移变形较大时,每天观测一次。若基坑出现险情时,需随时观测。观测成果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小结转眼间江同学两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过去了,本次的毕业设计也成为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所以这段时间就变得格外地珍惜,希望在最后的几个月里还能学到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此非常感谢指导老师左熹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包容。本次毕业设计从2015年12月2日开始布置任务、熟悉工程情况,收集,撰写开题报告。2015年12月21日开始收集资料、确定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翻译文献。2016年1月13日开始经行土压力、支护结构、支撑设计计算。2016年3月1日开始进行止水帷幕、降水方案设计计算、画平面图和支护结构图。2016年5月1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陵中学东侧广场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说明书CAD图纸平面】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878542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