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所见1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所见1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所见1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所见1教案 鲁教版教材分析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二、朗读古诗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三、品悟古诗(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四、欣赏古诗(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 语文S版教材分析: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春睡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还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春花盛开,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托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像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这剪辑的“春之声”,正是那“春意闹”的画外音。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美丽景色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意境多么悠远。课文的插图对应两首古诗的内容,远处是鲜花盛开图,近处是小孩放风筝图,帮助学生学习时理解诗意。课文后面安排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