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pdf_第1页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pdf_第2页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pdf_第3页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pdf_第4页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2 0 0 7 1 6 4 1 2 8 2 1 2 8 8 h t t p w w w j e e s o i c o i n 曼竺1 2 墅竺 墅兰型竺竺 里 竺堕 型垫型竺苎 竺竺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 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黄黎英 2 曹建华1 周莉1 徐祥明1 莫彬1 张佩1 t 国土资源部岩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 1 1 0 1 4 工广西来宾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来宾5 1 6 1 0 0 摘要 为了解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溶解有机碳 D O e 古最及其季节动态是否存在差异 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作 者用0 5 m o l L K 2 s 0 4 浸提法分析测定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毛村由泥盆系融县组灰岩 D 3 r 发育石灰土 砂页岩 D 2o 发育红壤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并分析了其与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石灰土中溶解有机碳的质 量分散为 1 9 3 6 7 5 1 4 32 5 2 4 m g k g 红壤的为 2 2 1 1 6 5 2 0 l0 1 6 6 0 2 n a g k g 1 石灰土因其偏碱 高钙镁 商有机质含量的 特性而使得D O C 含最远低于非岩溶区红壤的含最 石灰土和酸性土I X C 含晕在秋季都达到最高值 在冬季或春季含量最 低 在空间分布J 二都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岩溶区及非岩溶区土壤D O C 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 9 D 1 0 月高温少雨 植物凋落物增多 D O C 含量在一年中最高 1 1 月 1 2 月 气温迅速降低 微生物活性随之降低 D O C 吉量下降 1 2 月底 4 月 前期 1 2 月至次年2 月 D O C 浓度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后期 3 4 月 气温回 升 降雨频繁 生物复苏 生物活动旺盛 土壤D O C 禽犀迅速增加 5 8 月 高温多雨 D O C 转化为C 0 2 释放出来 部分D O C 随雨水淋失 土壤中D O C 总含量不高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石灰土 酸性土 季节动态 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 X 1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2 2 1 7 5 2 0 0 7 0 4 1 2 8 2 0 7 土壤溶解有机碳 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C a r b o n 简称D O C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 受植物和微 生物影响强烈 具有一定溶解性 在土壤中移动比 较快 不稳定 易氧化 易分解 易矿化 其形态 空间位置对植物 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 分土壤碳素 D O C 包括一系列有机物 从简单的 有机酸到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如胡敏酸 富里酸 但 主要部分是水溶性有机碳 w a t e r s o l u b l e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W S O C 2 o C r o n a n 等认为疏水酸和亲水酸在 D O C 中占了约6 0 9 0 p D O C 中含有很大l 一 部分的酸性组分 可以促进矿物的风化 有利于某 些营养元素的供给和有效性口 D O C 的淋失是土壤 有机质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 迁移起重要作用 因而是养分移动的载体因子 6 7 1 D O C 也是环境污染物移动的载体因子 D O C 作为 移动性碳库 其移动的过程通过对土壤碳库的调节 作用而成为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的重要途径 对大 气中的C 0 2 浓度间接地起调节作用 因此 探索土壤中D O C 含量的动态变化对开展 土壤养分迁移转化 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化学过程乃 至环境污染 碳循环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口 目前关于土壤中D O C 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影响因 子的关系的研究甚多 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得到的结 果或有差异 且关于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D O C 含 量差异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广 西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毛村南泥盆系融县组灰岩 D 3 r 发育的石灰土和含铁砂页岩 0 2 发育的红 壤中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 关系作了研究 目的主要是了解不同地质背景下 林下土壤中D O C 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 的关系 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实验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毛村 见网 I 距离桂林市约3 0k m 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气温为2 2 1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 6 9 2 t o n i 雨水多集中在4 7 月份 选择植被覆盖良好 的2 个研究点 植被是以青冈栎和栲树为主的常绿 阔叶林 基岩分别为上泥盆统融县组 D 3 r 浅灰 灰白色厚层块状泥亮晶鲕粒砂屑灰岩和中泥盆统 下部 D 2 1 碎屑岩 石灰岩上覆棕色土壤 以下简 称石灰土 厚度可达1 0 5m 碎屑岩上为酸性红 壤 以下简称酸性土 厚度达到1 m 两种土壤的 基本性质见表1 1 2 样品采集和处理 在代表性部位各选择一块样地 从2 0 0 4 年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垒项甘 4 0 3 7 2 1 1 6 作者筒介 黄纂荛 1 9 7 8 女 助理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T e l 8 6 7 7 2 4 2 8 7 9 5 9 E m a i l 鲫期 l 懒1 6 3c o m 收穗日期 2 0 0 7 0 1 3 0 万方数据 黄黎英等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1 2 8 3 圈l 毛村在桂林的位I F i g 1 T h e I o c a f i o uo f M a o V i l l a g e i n C m i l i n 月至2 0 0 5 年8 月共采样2 3 次 采集1 5 3 0c l I l 4 5 6 0 t i n 样品 去除样品中杂质 装入可密封的塑料袋 中带回立即分析 如不能立即分析则置于4 C 下保 存并尽快测定 把新鲜土样摊开混匀 用四分法迅速取出一部 分 过l O 目筛后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待用 剩余部 分风干后磨碎 过1 0 目筛后贮存 1 3 样品分析方法 9 1 2 2 4 溶解有机碳 用O 5m o l L 1K 2 S 0 4 溶液按土水 比为l 5 浸提3 0 m i n 离心过滤 滤液经0 4 5 t a n 微孔滤膜抽气过滤 然后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 T O C V C P H 仪测定 结果用碳表示 微生物量碳 氯仿熏蒸培养提取法 土壤钙 镁 酸溶一E D T A 络合滴定法 土壤有机质 高温外加热重铬酸钾氧 化一容量法 土壤呼吸 田间原位测定法 土壤C 0 2 浓度 用自制的土壤c 0 2 采集装置 分土下2 0 锄 和5 0o n l 埋放 用日本产G e s t e o 公司产的G a s t e c 真空泵和专制的C 0 2 测试管测定 土壤p H 值 土 水 l 2 水浸提 酸度计法 土壤含水量 差量法 降雨量 毛村地下河自动化观测站的澳大利亚 G r e e n S p a n 公司生产的C T D P 3 0 0 水质多参数自动记 录仪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 1 土壤D O C 含量季节动态变化 不同时期采集的土壤样品的浸提液中 D O C 的 测定结果如图2 所示 无论是1 5 3 0o n l 还是4 5 6 0 o n l 的土样 石灰土I X C 含量远远低于酸性土的含 量 1 5 3 0c m 土壤中 石灰土中D O C 质量分数为 2 1 5 0 5 0 2 1 4 3 2 5 2 4 m g k g 1 酸性土中为 3 2 8 2 9 4 6 l0 1 6 6 0 2 m g k 9 1 4 5 0 c i n 土壤中 石 灰土中D O C 质量分数为1 9 3 6 7 5 1 3 6 3 7 8 1 m g t k g 酸性土中的为2 2 1 1 6 5 2 4 9 1 7 9 2 7 m g t k g 1 酸性土中平均D O C 含量为石灰土的6 铺 3 倍 在时间分布上 石灰土中 1 5 3 0 和4 5 6 0 囊1 壤的基本性质 T a b l eIT h e b a s i c p l o p C 柏o f s o i l 深度 p H 叫警川 警叫茅 呵 石灰土 1 5 3 0c a n6 8 74 4 63 8 90 8 24 7 97 9 1 4 5 6 0 锄7 0 42 0 3 1 8 4I 6 5 5 a 71 1 0 S 酸性土 I 如3 0 c m4 4 42 符1 2 6 i 3 S 舅7 7Z 3 5 4 5 6 0c m4 7 11 9 40 920 l1 0 6 28 2 6 l 咖 f 蛳 芎枷 l 枷 量 一缈 舶 妒一妒棚 啊2 土壤D O C 含量 F 嘻2T h e o o n c e n t r a t i o a o f D O C i ns o i l c I I l 两层土壤中D O C 含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秋季 春季 夏季 冬季 酸性土1 5 3 0c l n 中 秋季 冬 季 夏季 春季 4 5 6 0o m 则为 秋季 夏季 春季 冬季 石灰土中D O C 季节变化没有酸性土的明显 无论是石灰土或是酸性土 D O C 含量皆为秋季最 高 冬季或春季最少 在空间分布上 石灰土上下层土壤的D O C 含 量差异很小 相较于此 酸性土上下层土壤的D O C 含量差异就比较明显 石灰土和酸性土中D O C 浓 度都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减少 2 2 土壤D O C 含置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2 2 1 与土壤p H 的关系 土壤p H 常被看作是土壤的主要变量 它对土壤 的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有很大影响 对土壤中 的氧化还原 沉淀溶解 吸附 解吸和配合反应起 支配作用 o p H 可以影响土壤中矿物的吸附能力 在不同p H 值 土壤矿物的最大吸附能力不同 土壤中倍半氧化物的吸附能力只有大致在p H 大于 6 0 或者小于3 5 4 1 5 时才会降低 所以 当土壤p H 在3 6 时 对D O C 的吸附没有明显的影响 万方数据 1 2 8 4 生态环境第1 6 卷第4 期 2 0 0 7 年7 月 因此 研究土壤D O C 浓度与土壤p H 的关系时界定 在一定的p H 范围内才比较有意义 所取回的土壤样品经测定后 得到的结果如图 3 所示 石灰土1 5 3 0o l n 处土壤p H 值为5 7 扣7 5 4 平均6 8 7 4 5 6 0m 处为6 1 2 0 6 7 平均7 0 5 酸性土1 5 3 0m 处为4 0 1 4 9 2 平均4 4 4 4 5 6 0 c m 处为4 1 乳5 3 6 平均4 7 1 石灰土p H 值为中 性偏碱 远比酸性土的高 与酸性土一致之处在于 p H 都随土壤深度而增加 缈州缈 妒埘妒埘 舻 l i 圈3 土壤p H 值 F i g 3T h e v a l u e o f s o i l p H 石灰土土壤p H 都大于6 0 因此 土壤中的 F e A l 等的倍半氧化物的吸附能力降低 相应地吸 附到其上的D O C 量减少 另外 由于D O C 中很大 一部分为酸l 生组分 在高p H 条件下 D O C 就容易 与其他物质如钙镁化合物发生中和反应 所以土壤 中D O C 总量减少 2 2 2 与土壤钙镁及其它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 钙和镁的碳酸盐是土壤中最普遍存在的游离 碳酸盐矿物 作为土壤的贮备碱 它们能对土壤中 的各种酸 包括有机酸起中和作用 形成溶解度低 的配合物 I q 其它多价阳离子的活性也可以影响有 机质的溶解 单价阳离子如K N a 也与有机质相 互作用 土壤溶液中阳离子与有机分子中的阴离子 官能团的化学反应会降低有机酸的表面张力 并且 改变其自身结构 进而降低其溶解度 此外 阳离 子可以通过与有机分子发生配合作用 絮凝形成稳 定的溶解度较低的金属省机配合物 从而降低有机 分子的溶解度I l 因此 土壤中阳离子含量越多 对D O C 影响越大 土壤D O t 2 的溶解度也就会越小 碳酸盐岩中钙镁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高 加上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后体积急剧缩小l l 使石灰土中 很多元素的含量都高于酸性土的含量I l 卢枚桂研 究了桂林市石灰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在毛村石 灰土和和红壤的1 1 种植物根际土中 植物所需的 大量营养元素 除K N a 外 微量元素除B M o I 外 石灰土根际土的元素含量都比红壤的高 I q 在本研究中 所采回的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 石 灰土中钙镁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分别为0 5 8 17 0 9 7 6 5 酸性土中为0 0 2 8 6 0 2 3 11 石灰 土和酸性土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 6 4 6 2 1 8 4 4 3 由此可以看出 石灰土中C a M g K N a 含量比酸性土的高 由于这些元素对土壤D O C 的影响 使得石灰土的D O C 含量比酸性土的低 2 2 3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有机物的主体 包括各种动 植物残体以及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各种有机产 物 其中相对稳定的是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过 程 主要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的土壤腐殖质 占有机质总量的7 0 8 0 1 9 1 1 0 6 腐殖质分为胡敏 酸 富里酸 胡敏索三部分 其中胡敏酸分子量为 8 9 0 2 7 7 0 与c a M g F e A l 等形成的盐难溶于 水 富里酸分子量为6 7 0 1 4 5 0 含有较多的羧基 能解离出较多的H 呈强酸性反应 对岩石 矿物 有强破坏力 但与R A I C u Z n 等形成的络合 物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产生沉淀m j 石灰土在形成 过程中 生物积累旺盛 使得土壤可溶性碳酸盐岩 与土壤腐殖质结合 凝聚 形成稳定的腐殖酸钙 极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 石灰土腐殖质中胡敏 酸占的比例高于富里酸 高含量的钙离子与胡敏酸 结合生成不易分解的胡敏酸钙 而黄壤 黄棕壤的 腐殖质中的胡敏酸主要与R 2 0 3 结合 形成活性胡 敏酸 i s 1 9 本研究中 石灰土1 5 3 0c r f l 处土壤有机质质 量分数为3 0 4 2 4 刀 8 6 6 5 平均4 4 5 6 8 4 5 一6 0 o m 处为1 0 8 11 4 4 3 0 3 平均2 0 3 0 2 酸性 土1 5 3 0g r f l 处为2 0 5 9 7 一3 3 6 4 9 平均 2 7 5 16 0 0 4 5 6 0c m 处为1 4 4 21 也 8 9 6 3 平均 1 9 4 4 4 下页图4 o 石灰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形成的胡敏酸钙数量也较多 而土壤有机质作为 D O C 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形成的不易分解的胡敏酸 钙数量增多时 D O C 含量减少 2 2 4 土壤剖面D o c 含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关于土壤D O C 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 目前也有 不同的结论 M c L a u g l d i n 等报道了美国枞树沼泽灰 化土随着土壤深度的递增溶液中D O C 排出量增多的 结果刚 而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D O C 浓 lJJT d导Il 万方数据 黄黎英等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1 2 8 5 彬一缈n 墨 趟扩 晡一I 脚 J J j 芝3 l 12 6 善 蓉2 o I 船4 t i t 有机履含 F i g4 T h e c o n t 棚l t s o f J o i l m a t t e r 度和通量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减少 相应地研究人员提 出了一系列的吸附机制的假设 包括阴离子交换 阳 离子桥 氢键 范德华力 物理吸附等 l J a r d i n e 等认为由熵值改变引起的物理吸附是起决定性的过 程1 2 而K a i s e r 等则认为有机配位体的交换才是最 重要的过程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G u E d w a r d 等人 的认同 2 v u J C m 等报道说7 2 9 2 的D O C 被吸附 至铁氧化物上 土壤中F c A l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是 D O C 浓度变化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 石灰土和酸性土中的D O C 含量都随土壤深度加深丽减少 1 5 3 00 1 1 1 处土壤的 p H 值低于4 5 6 0c i n 处的土壤 D O C 被中和的量相 对较少 钙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虽然也较4 5 6 0c i n 处土壤的含量高 但由于生物作用占主要作用 由 生物代谢产生的D O C 亲水组分和其它碳水化合物 在生长季节优先被释放到土壤中 产生的可溶性组 分多于不溶性螯合物p 所以使得D O C 含摄随 土壤深度加深而减少 2 3 土壤D o C 含量季节动态变化与其他影响因素 的关系 温度和降雨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性 进而影 响D O C 的含量 石灰土和酸性土中 D O C 浓度变 化趋势与温度的大体一致 但石灰土质地黏重 受 温度的影响比酸性土的更明显 石灰土和酸性土 中 D O c 含量与降雨量都呈负相关 与土壤含水量 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如图5 所示 降雨量增多 土壤含水量随之升高 土壤中的D O C 随水淋失而 导致其质量浓度降低 石灰土和酸性土D O C 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是 相似的 大体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 如下页图6 所 圈5D O G 与土 含水量的相关性 F i 5 C o n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D O C m d t h e W I I I C f f c O I t 1 lo f m o i l 万方数据 1 2 8 6 生态环境第1 6 卷第4 期 2 0 0 7 年7 月 p m p p 一3 p p 一 l 了卜 n 1圳 景 i 田6 石灰土D O C 音量与其髟响因蠢的美幕 F i g 6 T h e r c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o n c e n I n t t i o n o f D O C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i h c t o m i n l i m es o i l s 示 0 9 月1 1 0 月 此时气温较高 生物活动还比 较旺盛 分解土壤中有机质转化为D O C 累积在土 壤中同时合成自身物质 与此同时这期间降雨量很 少 土壤含水量低 D O C 的淋失量低 被赋存在土 壤中 另外 这个时期植物凋落物较多 9 月2 0 2 lH 有降雨量达6 5I T l n l 的降雨 D O C 经淋溶作用 从捌落物进入土壤中 使土壤D O C 含量明显增加 土壤的干湿交替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 微生物量碳 转化为D O C 土壤中D O C 含量的增加 1 1 月一 1 2 月中 这时期D O C 含量从整体上来说 随温度 的下降而减少 与p H 呈负相关 1 1 月初D O C 浓 度稍微上升是因为1 1 月5 日降雨量1 2m m 使生 物活性稍微活跃 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出D O C 土 壤呼吸排放量 土壤空气c 0 2 浓度增加 而土壤的 干湿交替 使部分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多变而死 亡 细胞破裂后释放出D O C 1 1 月8 日一1 6 日持 续降雨 土壤呼吸较旺盛 土壤中的碳转化为C 0 2 释放出来 D O C 含量持续降低 1 1 月底一1 2 月初 虽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但由于气温迅速降低 微生物活性随之降低 土壤呼吸 土壤C 0 2 浓度 D O C 含量都较低 1 2 月底 4 月份 土壤凋落物 转化为有机质 D O C 浓度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 而增加 1 2 月2 3 3 1 日的连续降雨 有机质含量 增加 D O C 浓度上升 1 月1 0 1 3H 虽然也有降雨 但温度略有上升 土壤呼吸加强 D O C 未增加 此 期的D O C 可能来源于土壤中的有机质 3 4 月 气温迅速回升 降雨频繁 加速了植物凋落物转化 微有机质 同时生物复苏 生命活动旺盛 D O C 浓 度 土壤呼吸排放量及土壤C 0 2 浓度都迅速增加 5 8 月 温度持续上升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及 D O C 转变为C 0 2 释放出来 土壤呼吸 土壤C 0 2 上升 且由于降雨频繁 雨量较多 部分D O C 则 随水淋失 所以土壤D O C 含量不高 3 结论 与非岩溶区酸性土相比 岩溶区特有的岩溶地 球化学背景赋予石灰土富钙镁偏碱的特征口 再加 上石灰土的高有机质含量 使它所含有的部分D O C 或被中和 或者与金属离子螯合后形成溶解度较低 的金属省机配合物或者形成不溶的配合物 从 而导致石灰土中的D O C 含量远远低于酸性土的含 量 石灰土和酸性土D O C 含量在秋季都达到最高 值 在冬季或春季含量最低 在空间分布上都随土 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土壤中D O C 含量季节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 万方数据 黄黎英等 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最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1 2 8 7 如温度 降雨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等 的影响 石灰土和酸性土D O C 含量的季节动态变 化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 9 一l O 月高温少雨 植 物凋落物增多 D O C 含量在一年中最高 1 1 月 一1 2 月 但气温迅速降低 微生物话性随之降低 D c 含量下降 1 2 月底 4 月 前期 1 2 月至 次年2 月 D O C 浓度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 加 后期 3 4 月 气温回升 降雨频繁 生物复 苏 生物活动旺盛 土壤D O C 含量迅速增加 5 8 月 高温多雨 D O C 转化为C 0 2 释放出来 部 分D O C 随雨水淋失 土壤中D O C 总含量不高 参考文献 j l 沈宏 曹志洪 胡正义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p J 生态学杂志 1 9 9 9 1 8 3 3 2 3 8 S H E NH o n g C A OZ h i h o n g H U 丑 毗T h ec h a r a a e d s t i ca n d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e f f e c to f a c t i v es o i lo r g a n i cc a r b o n J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E c o l o g y 1 9 9 9 1 8 3 2 3 8 1 2 l 芏精奎 饪思龙 冯宗炜 黄宇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 的关系哪 生态学报 2 0 0 5 2 5 3 5 1 3 5 1 9 W A N G O i n g k u i W A N GS i l o n g F E N G Z o n g w e L H U A N G A c t i v e s o i lo r g a n i cm a i l e ra n di t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 赫i lq u a l i t y J A c t o E c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2 0 0 5 2 5 3 5 1 3 5 1 9 3 1C R O N A NCS A i k e nGR C h e m i s 时a n dt r a n s p o r to fs o l u b l eh u m i c s u b B t s n c e si nf m e s t e dw a t e r s h e d so f t h e A d i r o n d a c kp a c k N e wY o r k J G e o c h i m A c l a s1 9 8 5 4 9 1 6 7 7 t 7 0 5 4 车淑芬 俞元春 何晟 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l J 土壤与环境 2 0 0 2 1 I 4 4 2 2 4 2 9 L IS h u f e n Y UY u a n c h u n H ES h r u gS u m m m yo fr e s e a r c h 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 唰七0 r I D 0 c 司 S o i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s 2 0 0 乙1 1 4 4 2 2 4 2 9 f 5 扬玉癌郭剑芬 陈光亦等森林生态系统D O M 舶来掘特性及流 动 刀生态学报 2 0 0 3 2 3 3 5 4 7 5 5 8 Y A N GY u s h e n g G U OJ i a n f e n C H E NG u a n g s h u ic ta lO r i g i n p r o p e r l ya n df l u xo f 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m a t t e ri nI b r m s y m 廿n s p l 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lS i n i c a 2 0 0 3 2 3 3 5 4 7 5 5 8 f 6 黄昌勇 土壤学l M l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托2 0 0 0 H U A N GC h a n g y o n g S o i l 踮i e n o e M B e i j i n g C h i n e s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u b l l s i f t n g h o u s e 2 0 0 0 7 1 曹建华 播根托袁道先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淋失的髟 响及岩藩效应p 第四纪研究 2 0 0 0 2 0 4 3 5 9 3 6 5 C A OJ i a n h e P A N G e l I x i r I Y U A N D a n x i a n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w o l i n e r s o n t h e s o i l o r g a n i cc a r h e n i e a c f o n g se n d i t s k a r s t e f f e c t f l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 2 0 0 0 2 0 4 3 5 9 3 6 5 8 芏晶 解宏图 朱平等土壤活性有机质 硪 的内涵和现代分析方 祛概述口 生态学杂志 2 0 0 3 2 2 6 1 0 9 1 1 2 W A N GJ i n g J I EH o n g m Z H UP i n ge t o iC a n n o t a t i o ua n dm o d e m a n a l y s i sm e l h o df o ra c t i v es a i lo x g a n i on m t l e r c a r b o n J l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 2 0 0 3 2 2 印 1 0 9 1 1 2 9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 0 0 0 L UR k u nS o i la g r o c h e m i s t t ya 皿l y s i s t m B e i j i n g C h i n e s ea g r i c u l t u m l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 2 0 0 0 1 0 李学氲土壤化学 M I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1 L 1X u e y u a nS o i lc h e m i s t r y M B o i j i o g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p u b l i s h i n g h o m e 2 0 0 1 1 1 1 lV A N C EGEM BD a v i d D i s s o l v e do f g a n i cc a r b o na n ds u l f a t e 帅 t i o eb ys p o d o s o lm i n e r a lh e f i z z a Ep lS o i lS c i e n 豫1 9 9 2 1 5 4 1 3 6 1 4 4 1 2 K A I S E Rk s o r p t i 叽鲥6 蜥fo r g a n i s c h 口s u h 叫I 硪I D O oi n W a l d b e d e J B a y r e u t h e r B o d e t l k u n d l i c h e l l o d c h l e B a n d 1 9 9 6 4 9 1 3 K A L B I T Zk S O L I N G E Rs P A R KJH da lC o n t r o l s t h ed y n a m i c s o f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m e t t e x j ns o i l A r e v i e w p J S o i l S C R m o e 2 0 0 0 1 6 5 4 2 7 7 3 0 4 1 4 1 王世杰 季宏兵 欧阳自远等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中国科学 1 9 9 9 2 9 5 4 4 1 4 4 9 W A N GS h o i e 3 1H o n g b i n g O U Y A N GZ i y n a ne ta 1 S t u d yo nt h e w e a t h 鲥n g 叫o g m sb yc a r b o n a t er o c k J 1 C h i n e s eS c k m e 1 9 9 吼 2 9 5 4 4 1 4 4 9 l5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元搴背景值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 1 9 9 0 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 o n i t o r i n gs t a t i o nT h e b a c k g u e dv d i n c o f t h e e l e m e n t si nC h i n e a es i o l M B e o i o g 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1 9 9 0 16 卢枚桂 广西桂林石灰土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D 广西 广 西师范大学 2 0 0 5 L U M e i g u i T h e C o m p a r a t i v eS 4 u d y o n B i o g e o c h e m i s t f y o f L i m e s t o n e S o i l 蛔G u i l i n C m n g x i D G u a n g x i G u a n g x in o r m a lu n i v r s i t y 2 0 0 5 1 7 曹建华 褒道先 章程 蒋忠诚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 生态系统U 地球与环境 2 0 0 4 3 2 1 I 8 C A OJ i a n h u a Y U A ND a o x i a n Z H A N GC h e n g J I A N GZ h o n g c h e 札 K a r s tE o o s y s t t mC 瑚m a i n e db yg e o l o g i c a le o n d i t i o mi n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J E a r t h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2 0 3 2 1 I 8 18 贵州普查办公室贵州士壤 M J 贵阳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4 G u i z h m Jg m ls m v c yo f f i c eT h es o i li nG i z h o u 叫 G e i y g G u i z h o nS c i e n c e a n d t e d m o l o g y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 1 9 9 4 1 l9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9 9 8 N a t i o n a ls i o lg e n e r a lH I n 唧o f f i c e C h i n c s eS o i l M I k i j i n g C h i n e s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1 9 9 8 2 0 M C L A U G H L I NJw fL E W I NJC R E E DDe ta 1 S o i lf a o n 珊r e l a t e d t o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c m s o nc o n c e m r a t i o n si nab l a c k 目M u s w e m a p M i c h i g a n 口 S o i lS c i e n c e1 9 9 4 1 5 8 6 4 5 4 4 2 I J A R D I N EPM W E B E RNkM C C A R T H YJRM e c h e n i s mo fd i s s o l v e do i cc a r b o na d s o r p t i o no l ls o i l 田 S o i lS c i e e 1 9 8 9 5 3 1 3 7 8 1 3 8 5 2 2 K L A U SK a i s e r M a r i mkW O L F G A N GZ e c h S o r p t i n no f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c a s h 曲i ns o i l s e f f e c t so fs o i ls a m p l es t o r g e i l t o s o i n t i o n r a t i oa n d 口r I p 硼m 叫J G e o d e m a2 0 0 1 9 9 3 1 7 3 2 8 2 3 G U S C H M I TBJ C H E N7 L I A N GL 矗a 1 A d s o c p t i o na n dd e s o t p l i o no f n a t u r a lm g a n i cm a t t e r i r o no x i d e M c c h a n i s m sa n dm o d e l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4 2 8 3 8 4 6 2 4 E D W A R D SM B E J A M I NMM R Y A N JNR o l eo f o r g a n i ca c d i t i n s o r p t i o no f n a t u r a lo r g a n i c U l a t t 日 N O M t o o x i d es u f f a c a U C o l l o i d S u r e 1 9 9 6 1 0 7 2 9 3 0 7 2 5 G U G G E N B E R G E RqWZ e c hC o m l x i t i o na a dd y n a m i c so fd i s s o l v e d 讲g 枷cc a r b o h y d r a t e sa n dl i 鲈i n d q 衄岫i 叩p r o d I l 幽 mt w o c o n i f e r o t t sf o r e s l 5 NEB a v a r i a G n a n y 闭S o i lB i o lB i o c h e a t 1 9 9 4 2 6 1 9 2 7 2 6 0 t I 鲫b 哪GK A I S E RkZ E C HwM o b i l i z a t i o ea n di m m o b i l i z a t i o ao f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m a t e ri nf r e e s ts o i l s 们 zP 山n a 昏 n a e h r B o d e n k d 1 9 9 8 1 6 4 0 1 4 0 8 2 7 曹建华 裒道先 潘根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m 地球科学进 展 2 0 0 1 1 6 4 4 6 1 4 6 6 C A O3 1 a n h u a P A NG m x i n g Y U A ND a o x i a n T h es o i li nh e x s te c o s y s t e m m E v o l u t i o n o f g l o b a ls c i e n c e 2 0 0 1 1 6 4 4 6 1 4 6 6 万方数据 1 2 8 8 生态环境第1 6 卷第4 期 2 0 0 7 年7 月 S e a s o n a lc h a n g e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s o l l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c a r b o n a td i f f e r e n tg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H U A N GL i y i n g C A OJ i a n h u a l Z H O UL i l X UX i a n g m i n g l M eB i n i Z H A N GP c i l I K c y n b 0 咖o f g d a s t D y n a m i c s 1 l d m t e o f 砌G e o l o g y M i n i s l r y o f L e n d a n d l t e s o u r u G u i i n5 4 1 0 0 4 C h n a 2 L a i b i n R e s e a r d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v i m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h i b i n5 4 6 1 0 0 O l i a a A b s t r a c t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d l r b o l l ss e a s o n a ld y n a m i cc h a n g ei nt h es o i lo f k a r s ta n dn o n k a r s tr e g i o n e n dr e v e a l i f t h e r ei sa n yd i 腩姗 b e t w e e nt h et w ok i a d so f s o i l s w ed i s t i l l e de n dD e t e r m i n e d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 t h ed i s s o l v e do r g a n i cc 8 r b o a 目D o c i nl i m es o i lf r o ml i m e s t o n e D 3 r e n di nr e ds o i lf r o ms a n d s t o n ee n ds h a l ec o n t a i n i n gi r o no r e D 2 I a tM e nv i l l a g e C h a o t i a nt o w n L i n g c h u e nC o u n t y G u i l i n G u e n g x iC h i n aw i t hO 5 m o l L K 2 s 0 4 e n dm e n s u r a t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D O Ce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 df a t o S O 懿t op r o v i d es o m es c i e n t i f i cf o u n d a t i o nf o rf u t u r et e l a t i o n a Ir e s e m c h 1 h cr f s u I t ss h o w e dt h a t t h ec o n t e n t so f D o C i f l l i m es o i l s 恍f r o m l 9 3 6 7 5 t 0 1 4 3 2 5 2 4 w h i l e i I Ir e d s o i l s w e r e f r o m 2 2 1 1 6 5 2 t 0 10 1 6 6 0 2 w t h t h es p e c i a l t i e s o f h i g h p H h i 曲c o n t e n t so f C aa n dM g t h ec o n t e n t so f D o c i nl i m es o i l sw e r es m a l l e rt h e nt h a ti nr e ds o i l s n eD e cc o n t e n tb o t hh a dt h e h i g h e s tv a l u ei nt h ee n t u m n t h el o w e s tl e v e li nt h ew i n t e ro rs p n n g a n dd e c r e a s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o f s o i ld e p t hi ns p a t i a ld i s t r i b u f i o n i n t w ok i n d so f s o i l s n cs e a s o n a lc h a n g eo f D 0 cC o n t e n t i n l i m es o i l e n dr e d s o l l i nay e a rc a nb o t hb ed i v i d e d i n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