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同步导学】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同步导学】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同步导学】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同步导学】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二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 概念 又称为 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 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 如图及下表 德国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产业革命之前 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在什么时期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 回答下题 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其趋势的形成原因 a 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而与其他因素无关b 除受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制约 也与各国人口政策有关c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d 主要取决于各国的人口政策 解析 世界人口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 20世纪70年代后 人口较多的国家如中国 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生育率下降 而发达国家人口生育观念的改变 也导致生育率下降 人口老龄化 死亡率略有上升 人口增长减缓 答案 b 1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3 题 1 2003年至2004年 该城市人口增长率是 a 16 7 b 14 3 c 0 9 d 1 2 2 2009年至2010年 该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b 人口死亡率低c 大量人口迁入d 原有人口基数小 3 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突出b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 社会劳动力不足d 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解析 1 注意人口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2 从2003 2010年 人口总数增加了49 9万 递增77 因此 这种城市人口增长率不可能是自然人口增长率 故排除a b两项 主要原因应是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3 由于该城市人口增长了77 因此近50万新增人口的吃 住 行等问题需要解决 造成城市住房建设 活动空间 道路交通等用地不断扩大 增加了城市用地的矛盾 答案 1 a 2 c 3 d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读人口增长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计算方法是什么 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 首先下降的是什么 3 c阶段人口处于什么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11 四川高考卷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 5 左右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目前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 以上 2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 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数量减少 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解析 1 该省在2000年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达到0 51 属于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增长模式 由2000年与2010年的人口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人口密度不存在大幅减小现象 而城市人口的增加依赖于城市化过程 即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迁移 2000年城市人口是8235 27 2223 45万 2010年的城市人口是8042 40 3216 8万 增长不到50 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为负值的前提下 只是滞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而不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减少 从题意看 既然研究的对象是我国西部的某省 就不可能是行政区域缩小 因为那样会失去可比性 劳务输出是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并且随着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加大 人口迁移的规模在不断加大 会造成当地常住人口的减少 而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逐步实施 西部某些省区的水利工程移民增加 但是迁移的规模不会达到近200万之巨 况且水利工程大多是就近后靠式的迁移 答案 1 a 2 d 2 2011 深圳高一检测 甲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 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3 题 1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典型的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过渡型d 现代型 2 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 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 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 减少劳务人员输出 3 在乙图中 四点所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甲图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合的是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 据甲图可知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该国人口的死亡率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 故属于现代型 第 2 题 结合甲图可知 该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 人口保持负增长状态 所以该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第 3 题 由图可知 乙图中 与甲图所示国家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 答案 1 d 2 b 3 d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阅读人口统计图 回答问题 2010年a b c三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 根据上图分析 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 2 b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010 高考重庆卷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 人口增长快 2 与俄罗斯相比 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 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b 能源短缺c 水土流失d 淡水匮乏 解析 第 1 题 0 5岁人口逐渐减少 65岁及以上人口逐渐增多 且超过20 人口呈现老龄化 第 2 题 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国家为日本 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 答案 1 b 2 b 3 运用数据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下面两图回答 1 2 题 图甲 1 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 最可能出现的是 a 人口素质下降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加大d 劳动力成本下降 2 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图甲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 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 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劳动力成本提高 老龄人口比例提升 人口出现老龄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 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出生率逐步下降 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答案 1 b 2 d 一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 世界人口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 持续性和阶段性 如图所示 依据曲线变化特征 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2 不均衡性a 时间的不均衡性 主要表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逐步加快 每增长1亿人口所用时间越来越短 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越来越大 b 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上 如下表所示 2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 由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而引起的人口变动 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由人口移动而引起的人口变动 从全球范围看 世界人口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 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指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从一种到另一种的改变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这是死亡率下降的前提条件 死亡率的明显下降发生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过程中 而人口增长模式的真正实现 要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 出生率的下降 发生在由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变过程中 转变的过程用图表示如下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图中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出生率高 死亡率快速下降 人口增长迅速 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出生率也开始下降 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 出生率也趋于低水平并逐步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三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 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1 从三率数值上判断 如下图 由图可知 原始型与传统型相比 后者死亡率相对较低 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原始型 传统型与现代型相比 前者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后者 后者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 传统型的两个阶段相比 增长减缓阶段出生率 死亡率相对较低 2 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 人口增长模式为 传统型 的 其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表现为塔基较宽而塔顶较尖的特征 如图a 人口增长模式为 现代型 的 其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表现为塔基较窄而塔顶较宽的特征 如图b 总之 综合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掌握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及其差别 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关键 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及产生的人口问题的表现 影响 应对措施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及工业化程度差异巨大 因此所处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具体如下所示 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属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所产生的人口问题的表现 影响及应对措施不同 具体如下所示 1 人口自然增长率总是正值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 表示人口总数增加 也可能是零 表示人口总数不变 甚至可能为负值 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2 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减小时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为负值的时期 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 但人口增长数量仍然很大 3 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区别与联系 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 15岁 49岁 人数之比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 生育率水平高 出生率水平也高 4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国家的人口数量增长多 自然增长率较低国家的人口数量增长少 人口数量增加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个国家尽管增长率较小 但如果人口基数大 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 例如 中国尽管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每年净增人口可达一千万 同理 一些国家尽管自然增长率较高 但由于人口基数小 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5 人口增长的转变就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口增长的转变概念强调的是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并不一定表现为人口数量的增多 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数量也可能出现减少的现象 6 人口增长只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增长受社会 经济 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仅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而且是决定性的因素 一 选择题下表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读表完成1 2题 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1 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人口基数大 自然增长率高b 出生率高 每年净增人口多c 死亡率低 老龄人口增加快d 经济增长很快 城市化水平很高 2 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 教育 医疗压力过大b 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 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 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解析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低 但人口基数大 每年净增人口较多 目前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较多 说明老龄人口增加快 城市化水平还不足45 7 城市化水平还算不上很高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而人作为绝对的消费者 给资源 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 人口的增加也会给教育 医疗带来过大的压力 答案 1 c2 a 读下表 回答3 4题 表2006年末中国人口资料 3 如果a b c分别代表我国0 14岁 15 59岁 60岁以上人口比重 那么下图中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点位是 a b c d 4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当前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首要困难仍是人口增长势头强劲b 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c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 有利于就业安排d 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 有利于城市公共资源配置 解析 由表可知 0 14岁约占19 6 15 59岁约占68 9 60岁以上约占11 34 所以在三角形统计图中 点基本符合要求 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绝对数量大 人口老龄化加速是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 性别比居高不下 对安排就业没有好处 同时会带来社会问题 流动迁移人口增加 不利于城市公共资源配置 答案 3 b4 a 二 综合题5 2010 山东济南高考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6月10日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 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 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1 以下 但是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不容乐观 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 1000万的速度增长 新生儿每年出生1600万 2000万 材料二 1 材料二图示省 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