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作业 (1).doc_第1页
计量经济学作业 (1).doc_第2页
计量经济学作业 (1).doc_第3页
计量经济学作业 (1).doc_第4页
计量经济学作业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我国税收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模型研究我国税收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模型研究 学号 0090938 0090979 0090959 姓名 郑彬彬 王 苗 孙弋峰 专业 税务 修课时间 2011 至 2012 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 朱永军 成绩 评语 该小组研究了我国税收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宏观税 负与税收影响因素之间的实证分析 采用了我国税收收入 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 探讨了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 方式和改革方向 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合 理的意见和建议 从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 说明本小组 成员对计量经济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能使用 Eviews 软件 进行实证分析 并且得到了比较准确的结论 Email 350051882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2 我国税收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模型研究我国税收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模型研究 摘要摘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 财政税收 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我国经济产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 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 对税收收入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对宏观税负与产业收入之间的实证 分析 重点研究我国税收与产业收入的关系模型 探讨了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 方式和改革方向 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宏观税负 产业收入 关系模型 经济产业 abstractabstract Nowadays taxes revenue is raising year after year with economy developing rapidly and strength boosting up Economy growth under the peaceful economic environment whose taxes revenu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We investigate in macro scopical tax and industry income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 also discuss the way and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y income hope represent a reasonable advice for our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cro scopical tax industry income relation model economic industry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3 目录目录 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3 2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5 3 模型设定模型设定 6 4 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搜集 7 5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7 6 结论结论 1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8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4 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个时期 我们非常重视工农业的比例关系 这当然是 对的 问题是仅仅着眼于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就容易忽略对工农产业地位和 作用的分析 忽略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以致影响农业地位的巩固和其应有作用 的发挥 姑且不说工业总产值指标含有大量重复计算 从而人为地夸大工业份 额 贬低农业的贡献 就是按工业净产值计算的工业所占份额来评价工业化程 度也不妥切 原因在于仅靠产业间比例关系反映不出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地位 和作用的变化 也反映不出工业给予农业怎样的支援 现阶段 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第三产业在 GNP 和 GDP 中所占比重较 低 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而且就业 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 与我国第一 二产业在 GNP 和 GDP 中 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自 1978 年到 2008 年 20 年间下降 了近 10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稳中波动 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 20 年间 上升了近 9 个 百分点 可见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 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既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 重要杠杆 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征税对国家 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 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和经 济发展格局 作为税务专业的学生 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 掌握各种税的征税规定 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 方法 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 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 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并在学习和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自身理解 运用 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 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 税制改革稳步推进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加快 了税收制度建设 新中国的税收制度先后经历了 5 次重大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5 断深入 中国的税制日趋成熟 在这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建立税收与经济 产业关系的计量模型对于我们分析经济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综合上述原因 选取税收与经济产业各自的总产值作为模型的要素 有着 很强的现实意义 2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产业在经济总体中最直接的数量特征是其所占份额或比重 产业间的比例 关系已经具有派生的性质 故而可以说产业间比例关系是产业结构的派生数量 特征 在经济总体中产业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内容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 相互促进 二是互相制约 这种共生的双重经济关系归根到底是由产业的地位 和作用决定的 而这正是产业结构本质特征的核心所在 而在经济总体中有些产业处于基础地位 有些处于支柱地位 有的则处于 先导地位 如果各类产业所处地位基本稳定 现存产业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特别是当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大体适应 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各类产业既能 相互促进 又能彼此制约 不会发生产业地位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由技术革命 引起较大变动时期 产业地位尤其是支柱产业会出现更迭现象 先导产业成为 新的支柱产业 原有支柱产业沦为辅助性产业 这说明产业的地位是相对的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正是由于各类产业地位的变化 推动着产业结构从 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 而各产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税收收入 我们熟知的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税 负较轻 税收收入不是很大 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的税负是最重的 各个产业的 发展影响这税收的收入 比如某一段时期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其带来税收的增 长很迅速 反过来税收对各各产业的发展起抑制的作用 某行业的税负较重的 话 势必会挤压该行业企业的利润 而国家能够通过税收调整产业的结构 对 要抑制的产业多征税比如烟草行业 对有些行业要扶持 提供税收优惠 比如 高科技产业 15 征收企业所得税 故税收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6 具 下面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 通过税收工具 强制地 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 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 如税收 发行货币 发行国债 收 费 罚没等等 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 取自于民 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 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可以说税收税源来自经济产业 研究税收与产业的关系时 我们首先看税收与 GDP 的关系 因为各产业的 总产值其实就是 GDP 1994 年税制改革以来 我国税收稳定快速增长 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从 1994 年 2007 年 GDP 各产业总值 和税收对比情况看 税收增长与 GDP 各产业总值 的增长并不保持同步 大多数年份税收的增长速度超过 GDP 各产业总值 的增长速度 但也有一些年份税收的增长速度低于 GDP 各产业总值 的现价增长速度 以下简称 GDP 增长速度 如 1994 年 1996 年税收增长速度低于 GDP 各产业总值 的增长速度 2000 年 2007 年税收的增长速度高于 GDP 各产业总值 的增长速度 我们知道 GDP 由第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GDP 增长速度是第一 二 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而作为我国税收主体税种的流转税主要来源于第 二和第三产业 来源于第一产业的税收比重较小 产业经济就是税收的基础 税收政策是政府可利用的诸多经济政策中独具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工具之一 税收的有无及多少 直接影响着各个产业发展的前景 可以说 各产业的发展 前景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税收负担的轻重 有鉴于此 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 都毫无例外地把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视为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 在研究税收收入与经济的关系时 由于产业收入是税收收入的源泉 因此 常常研究税收收入与经济产业之间的关系 这里 有许多宏观经济指标既是经 济产业的组成部分 又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内涵 分析税收收入与各次产业 总产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解税收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因此 本文将检验分析 税收收入与各次产业增加值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7 3 模型设定模型设定 研究税收收入和经济产业的关系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经济产业进行分类 我们可以分为我们所熟知三类 第一产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业 首先 缓慢增长的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 牧业 渔业 林业 2002 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第一产业这一块的税收收入不是很大 国家对生产 农产品 烟草除外 的纳税人是免税的 对农产品收购商只征收 13 的增值税 相对其他行业 第一产业税负是最低的 但毕竟作为税收收入一个来源 第一 产业的发展对税收收入有影响 其次 快速增长的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和建 筑业的税负比第一产业的税负高许多 尤其是建筑业税负更重 这几年工业稳 中快速发展 建筑业发展迅猛 尤其房价高 更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故第二产 业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应该是特别大 最后 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自 1978 年到 2008 年 20 年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 20 年间 上升 了近 9 个百分点 可见第三产业正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而第三产业的税负适 中 作为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第三产业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比较大 2 数据的选择 在这里提取 1990 年和 2009 年税收收入和各产业总产值的数据简单进行比 较 年数税收收入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零售进出口 19902821 867662 116455 121345 018300 15560 1 2009 59521 59 60361548311 4276807 74132678 4150648 1 数据中第一产业 由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值表示 第二产业 用工业总 产值和建筑业总产值表示 第三产业 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货物进出口总 额表示 可以简单看出它们都在增长 因此我们要找到税收收入与各产业总产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8 值的模型 将税收收入与各产业总产值的模型设定为 y f x1 x2 x3 x4 x5 用 y 表示每年税收收入 用 x1 表示每年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值 用 x2 表示每年建筑业总产值 用 x3 表示每年工业总产值 用 x4 表示每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用 x5 表示每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4 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搜集 本模型从 2010 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选取 1990 2009 年共 20 年的各年税 收额作为被解释变量 第一产业 由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值表示 第二产业 用工业总产值和建筑业总产值表示 第三产业 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货 物进出口总额表示 各自的总产值作为解释变量 其中 1990 2009 年各项数据 用于构建模型 2009 年数据用于预测检验 具体如下表 Y 为 1990 年 2009 年各年的国家税收收入 X1 X2 X3 X4 x5 分别为各年的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 值 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情况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9 5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1 回归回归 税收收入对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回归 将方程式设定为 y c c1x1 c2x2 c3x3 c4x4 c5x5 其中 用 y 表示每年税收收入 用 x1 表示每年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值 用 x2 表示每年建筑业总产值 用 x3 表示每年工业总产值 用 x4 表示每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 用 x5 表示每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c 为干扰项 对模型 y c c1x1 c2x2 c3x3 c4x4 c5x5 进行回归得到下图 得到 y 20 6004 0 4995x1 0 4735x2 0 0724x3 0 5725x4 0 0726x5 R2 0 9977 DW 1 9882 F 1196 816 税收收入与解释变量间存在显著关系 推测出现该模型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0 2 多重共线多重共线 对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检测 得到下图 将变量逐个引入 y f x 中 计算结果如下表 税收收入模型的估计 c0 常数 c2 x2 c4 x4 c1 x1 c5 x5 c3 x3 DWR2 y f x2 1695 894 3 6620 0 8020 51 7160 1 511 6 0 993 3 y f x2 x4 1808 952 1 4950 0 8148 6 3946 0 0083 0 1016 1 508 4 0 993 3 y f x2 x1 627 6235 0 4887 0 7474 11 839 0 0794 0 8926 1 378 7 0 993 6 y f x2 x5 1262 067 3 2751 0 6635 15 9025 0 0542 3 471 6 1 123 6 0 996 1 y f x2 x5 x3 1317 959 3 3594 0 5718 5 2126 0 0467 2 638 0 0148 0 9047 1 012 8 0 996 3 结果分析 在最优简单回归方程 y f x2 中引入变量 x4 使得 R2提高不是很明显 c4 负号是不合理的 R2很大 t 小 故 x4 是 多余变量 应从模型中删除 模型中引入变量 x1 使得 R2由 0 9933 提高到 0 9936 提高不是很明显 c2 c1 的正号是合理的 R2很大 t 小 故 x1 是 多余变量 应从模型中删 除 模型中引入 x5 使得 R2提高很明显由 0 9933 提高到 0 9961 且 c2 正号 c5 正号是合理的 x5 可能是 有利变量 应给予保留 模型中引入 x3 使得 R2由 0 9961 提高到 0 9963 提高不是很明显 c2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1 正号 c5 正号 c3 正号是合理的 但是 R2 很大 t 小 x3 是 多余变量 应 从模型中删除 得到结论 回归模型以 y f x2 x5 为最优模型 3 3 异方差异方差 1 对回归模型以 y f x2 x5 进行参数估计 得如图 估计结果为 y 1262 067 0 6635x2 0 0542x5 3 2751 15 9025 3 4716 R2 0 9961 F 2164 397 括号内为 t 统计量值 2 检验异方差性 图形分析检验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2 观察税收收入 y 与建筑业总产值 x2 得相关图 如左图 从图中中可以看 出随着建筑业总产值的增加 税收收入不断的增加 粗略看离散程度不是很大 变量之间还是有可能存在异方差性 观察税收收入 y 与货物进出口总额 x5 得相关图 如右图 从图中可以看 出随着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增加 税收收入不断的增加 但离散程度也在扩大 这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递增的异方差性 残差分析 得到残差分析图如下 图中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分布明显有扩大趋势 表明存在异方差性 进行 White 检验 结果如下图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3 其中 F 值为辅助回归模型的 F 统计量 取显著水平 a 0 05 由于 x20 05 3 7 81 nR2 15 10501 所以存在异方差性 3 调整异方差性 进过取对数处理 再对所估计模型再进行 White 检验 结果如下图 由于 x20 05 3 7 81 nR2 6 816399 即认为已经消除了回归模型的异方差 性 4 4 自相关检验自相关检验 对回归模型以 y f x2 x5 进行参数估计 得如图 估计结果为 y 1262 067 0 6635x2 0 0542x5 3 2751 15 9025 3 4716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4 R2 0 9961 F 2164 397 DW 1 1236 T 20 括号内为 t 统计量值 图示法 得到残差图如下 由图可知 残差的序列图是循环型的 et不是频繁改变符号 而是连续几 个正值之后再连续几个负值 表明存在正自相关 DW 检验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 DW 1 1236 给定显著性水平 a 0 05 查 DW 表 因为 T 20 解释变量的个数 k 为 2 个 得到 dl 1 20 du 1 41 因为 0 W 1 1236 dl 1 20 表明存在正自相关 自相关的修订 迭代法 进行一次迭代得到结果如图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页码 15 得到 DW 1 2554 给定显著性水平 a 0 05 查 DW 表 因为 T 19 解释变 量的个数 k 为 2 个 得到 dl 1 18 du 1 40 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