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中“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doc_第1页
64中“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doc_第2页
64中“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doc_第3页
64中“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doc_第4页
64中“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武汉市第64中学当前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大都以“学案导学”和“合作学习”为突破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中心”的现象得到改观。但导学案的过度使用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因而受到同行的质疑和学者的诟病。怎样才能激发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不那么苦,教师教得不那么累?借武汉市教育局推进“高效课堂工程”的强劲东风,我们以“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1 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4(03)”和“教师自主选择与创造教育活动模式2 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11-525”理论为方法论,以学校“爱心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为价值取向,借鉴当前国内课改的成功经验,从改变师生关系和课堂互动方式入手,建构了“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一、模式的内涵与核心概念所谓“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就是以爱心为师友关系纽带,以“师友小组”为基本的学习组织单位,以“互助学习”为基本的学习形态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有以下三个核心概念:1师友关系师友关系是针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学生以应试升学为唯一目标所形成的竞争关系,而提出的一种以爱心为纽带的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师友关系”在师生关系上体现为“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尊重、期待、关注、信任、激励、焕发,更是严格要求;“师友关系”在学生之间体现为“亦师亦友”,学生之间的爱是一种“帮管结合”的爱,是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启发、相互督促,更是相互砥砺。2 师友小组 师友小组是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业成绩、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和人际关系因素,通过学生自由选择(互选)和教师安排相结合而形成的2人学习小组。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为“师傅”,稍弱者为“学友”。师傅对学友有帮助、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的义务,学友则有向师傅报告、请教,与师傅讨论的责任。师傅和学友的角色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但随着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小组调整的需要,可以相互转化。3 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在这里,同伴互助学习包括“同伴指导”、“同伴示范”、“同伴咨询”、“同伴监督”与“同伴评价”1 左磺, 黄甫全试论同伴互助学习的含义及主要研究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8(09)。二、实践参照与理论基础实践参照新课程改革以来,成功的课堂改革经验与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教学模式既体现了以学习(学生)为中心的共性特征,也体现明显的学校个性和地域特征。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基础和文化的“相似性”原则,在众多的成功经验中选择了以下四所中学课堂改革经验,作为建构“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与课堂变革的实践参照,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1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本质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都让学生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改革了“教”与“学”的顺序,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摆正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2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6。“先学后教”成为当前课堂教学“铁律”3 余文森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2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核心是围绕学习小组“课堂展示”开展的兵教兵、兵强兵、兵练习兵的学习活动,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生龙活虎的学习氛围,成为当前课堂改革的一个标志。 3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要义是以“师友”的方式重建了课堂人际关系,改变了课堂交往与互动的方式,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力。4江西芦西外国语学校的“小组学习模式”。芦西外国语学校把每一个孩子看成是教育的稀有资源,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资源优势,他们改良了小组合作的结构,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小组内部对子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幸福感,从而让课堂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1 李炳亭,洪湖中国当代课改档案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44-451。 理论基础1基本理念“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师友互助,惠己及人”。这一理念是本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一切行为的准则,教学目标的制订、互助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堂评价与反思等,都要体现这一准则。2理论依据同伴教学理论 同伴教学的关键机制在于一个较为有经验的同伴教师向他的学生提供脚手架式社会和认知互动。同伴教学的优势在于与成人相比,学生同伴使用非言语的演示并把教学指导与具体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2 金二红同伴互助学习的实践与理论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5。同伴教学理论解释了本模式中师友互助学习的内在机制,为本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教学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四大要素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即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对话,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3 (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31。社会建构主义为本模式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不同的学习活动,其效率(24小时后的保持率)是不一样的。听的保持率是5%,听和看可以达到10%,示范可以达到30%,讨论可以达到50%,做中学(操作)可以达到75%,而教别人则可以达到90%4 LC霍尔特 M凯斯尔卡著,沈书生 刘强等译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5-186。高保持率(50%以上)的学习活动都是主动的,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金字塔理论指明了“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通过师友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模式的功能目标、结构要素及说明功能目标“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以师生“师友关系”构成教学过程的认知关系与情感关系,达到知情统一。因而,模式的功能目标是:1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课堂表达能力。2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深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创生师友互助的爱心文化。结构要素及说明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结构决定功能。模式的功能目标,需要相应结构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所谓学习活动,就是为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系列操作行为的组合1 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21。这种“组合”即表现为一种结构,由首尾相连的若干个环节构成。为了增强“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的普适性,我们以互助学习活动为单位,对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典型课例进行“切片分析”,通过分类提炼出各学科课堂教学共性活动,建构了“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的“互助学习活动三环节模型”和“互助学习过程五要素模型”,如图1、2所示。 1“互助学习活动”三环节模型“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互助学习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师友互助学习活动由“独立自学”、“互助探究”、“互助展示”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各环节的操作要点是:图1 互助学习活动的三环节模型独立学习。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师友各自按要求进行自学。互助探究。完成独立学习任务后,先由学友向师傅汇报自学情况,再由师傅对学友进行指导,可以是提问、讲解、示范。学友在此基础上对自学的内容进行自我强化,内化师傅所讲的内容。互助展示。完成互助探究任务后,师友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与其它师友小组互动,促进深度学习,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环节仍然先由学友展示,再由师傅进行评价与补充。2互助学习过程的五要素模型图2 “爱心课堂”互助学习过程“五要素模型“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互助学习的过程,由“汇报预习”、“互助探究”、“互助练习”、“互助展示”、“互助总结”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如图2所示。对这一模型需要做两点说明:其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五要素的组合方式会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以及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因素变化1 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14-515,组合成不同的教学程序,体现学科特征和课型特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其二,“预习汇报”和“互助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从时间轴来看,位于前后两端。预习汇报。预习汇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生按照要求在课前进行“结构性预习”(含义详见后文“实施策略”之“夯实结构性预习”),课堂上由不同的师友小组分任务进行汇报。师友小组汇报时,先由学友发言,再由师傅进行评价和补充。其他师友小组既可以就前一个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也可以汇报不同的预习任务。互助总结。互助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知识总结”、“经验交流”、“师友互评”。其中,“知识总结”指的是解释知识点的意义,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经验交流”指的是师友之间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学习方法的领悟、积极情感的体验等;“师友互评”指师友对对方在互助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明确学习的得失、领悟学习的要义,正如曾子在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中所言“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其三,在“预习汇报”和“互助总结”之间,指向新知意义建构和能力生成的学习活动,由“互助探究”、“互助练习”与“互助展示”组合而成,形成图1所示的完整的互助学习活动。互助探究。互助探究由师友根据学习活动的任务与要求,各自进行独立学习,然后由学友向师傅讲述,再由师傅对学友进行评价与指导。互助练习。“互助练习”的题目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题是基础题,让学友直接回答,师傅进行点评。也可以先让学友独立完成,再讲给师傅听。B组题是师友必答题。要求师傅密切关注学友遇到的困难,学友不会的,师傅要帮助分析、点拨、提示,尽量让学友独立完成。C组题是拓展性练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由师傅完成。师傅和师傅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般可以在课外或下节课的练习课中完成。四、实施策略科学组建师友小组1组建原则组建师友小组要遵循“互悦互补”的原则是,即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内向、外向)、人际关系、语言表达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来组建师友小组,使师友之间在情感上相互悦纳、在认知上相互补充。2组建方法学校标准班额是48人,先把学生按照学业成绩划分为“两拔四层”。所谓“两拔”,按照学业成绩排序,一半学生为师傅,一半学生为学友。所谓“四层”,即依据学业成绩排序把学生平均分为ABCD四个层次,按照A-C、B-D的组合方式组建师友小组,要注意师友之间的“文理搭配”(文科、理科的优势),便于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师友角色互换。七年级新生入学,彼此之间还不熟悉,由班主任按照上面的方法组建师友小组,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到了七年级下学期或八年级,就可以让学生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结成师友小组,教师只需要做适当调整即可。3座次安排班级座次排列有两种方式,如图3、4所示。相邻两个师友小组都是2个人的称为“2-2”式排列,相邻两个师友小组分别有2个人、4个人的称为“2-4”式排列。这样排列可以让A教C,B教D,实现师友小组内部的互助学习,还可以让师友小组之间的同质同学A-A、B-B、C-C、D-D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图3 “2-2”式师友小组座次排列图4 “2-4”式师友小组座次排列营建班级互助文化 文化是共同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所塑造的集体人格1 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6。这种“集体人格”包含着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和不约而同的行为方式,为“集体”中的成员提供精神给养和行为标准。营建班级互助文化,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对“互助学习,惠己及人”的理念产生价值认同,并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与习惯。 1价值引领 运用学习金字塔原理,向学生讲明“师友互助、惠己及人”理念的含义和科学依据,让学生坚信用讨论和教别人的方式来学习,既有利于别人的学习,也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是一种双赢的学习方式;还可以请优秀的师友小组“现身说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互助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让学生对“师友互助,惠己及人”的理念产生价值认同,将其内化为自己奉行的观念;各班级围绕“师友互助、爱心班级”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助人为乐”的积极情感。2评价促进 开展师友小组评价活动,通过评价促进行为转变。评价从三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每天下午放学之前开展师友互评,对一天中“完成学习任务”、“课间文明行为”、“课堂参与状态”开展相互评价,并写在各自的家校联系本上,由家长阅读反馈,最后由班主任签字;第二个层面:各班制订量化评价标准,每周开展班级“优秀师友小组”的评选活动;第三个层面:学校在此基础上每月开展“三个十佳”(“十佳爱心班级”、“十佳爱心师友”、“十佳爱心教师”)评选活动,强化“爱心课堂互助学习”的理念,促其不断向互助学习行为转化。夯实结构性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起点与深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结构性预习”指的是预习的内容由“知识任务”和“学习方法”形成一个固定的结构,做到知识与方法并重。要求学生预习时先回顾学习方法,再完成知识点的自学。1印发预习案,教习预习方法相比于小学而言,初中课程的门类和难度骤然增加,因而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要求也高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因此,每一节新授课之前,我们都给学生印发预习案,内容包括“自学任务”和“方法提示”两部分,且在文、理科上有一定的区别。理科预习要求学生在自学文本后独立解答例题,再尝试做课后习题,并从中归纳出学科基本的思想方法(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是一个“求约”的过程;文科预习要求学生在自学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是一个“求博”的过程。2 使用预习本,落实课堂预习为了落实预习案的要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预习本,按照预习的要求解答例题和课题习题,把在自学文本及解答例题和习题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错误记下来,以此确定课堂互助学习的起点、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互助学习的针对性;为了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要求学生尽量在学校完成预习任务。为此,我们要求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一起统筹安排自习课和辅导课时间,并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预习的督促与指导。加强互助技能培训互助技能是一种表达技能,是借助言语和肢体语言向对方清晰地讲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提示思考的方向与方法,让对方“听得懂”、“愿意听”,这对讲述者双方的方法和态度都要相应的要求。1校本课程专项培训学校为七年级新生,以及八、九年级互助学习有困难的的师友开发了“爱心课堂师友互助学习”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分“意义与价值”、“角色与责任”、“流程与方法”、“倾听与表达”、“质疑与评价”五个板块,既重视价值引领,又重视技能练习。培训的方式分为“师友单项培训”和“师友混合培训”。“师友单项培训”,即对师傅和学友分别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师友混合培训”,是通过角色互换,对师友进行互助学习技能的演练。开学预备周,对七年级新生强化师友互助训练,开学后两个月内每上周一节互助学习技能校本培训课。后半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安排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一般每月集中培训一次。2 兵教兵,兵练兵 七年级新生除了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师友互助技能之外,还要安排他们到八、九年级听课,观摩高年级学长们是怎样开展师友互助学习的。也可以把高年级“十佳师友”学长请到课堂上,在学习中做具体指导。这种“兵教兵、兵练兵”的跨年级互助学习的方式,也深受学生欢迎。集体备课统筹兼顾学科教学是学生学会互助学习的主渠道。为此,我们组织横向的“集体备班”和纵向的“集体备课”。1集体备班,形成教育合力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定期召集任课教师开联席会,交流班级学生互助学习的情况,聚焦存在的共性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