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doc_第1页
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doc_第2页
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doc_第3页
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doc_第4页
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民国家16世纪,在君主制度在欧洲成功了一段时期之后,它的负面影响也就逐步显露了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君主们走向专制,他们忙于进行扩张性的战争,认为人民为自己统治下的臣民而非与君主结盟的公民,缺乏对于公共利益的认识和长远的政治眼光。这样,在共和制度走向衰弱,君主政治在英国、法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出现了批判欧洲的君主制度、要求建立全新的人民国家的思想。托马斯莫尔就是这种新的思想的主要代表。托马斯莫尔的政治思想之所以能够这样在近代早期的政治史上另辟蹊径,第一是因为这种思想于1516年在乌托邦中正式提出时,正是英国、法国在政治方面从与市民结盟的君主制向专制的君主制转换的时期。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理由,即莫尔思想中有民众自己的建立人民国家的特色。这个特点使它几乎完全排挤了先已存在的人文主义者向君主不断进言的君主论传统。托马斯莫尔的思想有积极的特性,有对于君主制度反对人民特点的批判,而最重要的是它有建立人民国家的设计蓝图,这种蓝图,在人文主义政治传统中从一开始就很缺乏。插图:托马斯莫尔和他的弟子们 一 对于欧洲君主制度的批判托马斯莫尔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差别也越来越显著,结果是现代的学者认为莫尔的思想与其说是对人文主义传统的一种继承,毋宁说是对它的一种挑战。托马斯莫尔有继承人文主义政治传统的一面,正如昆廷斯金纳所归纳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具有普遍的人文主义感觉,以至于“强烈赞同人文主义者对于美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这样一种比较具体的假设的广泛信念,即维护正义必须是任何有道德的共和政体的基本目的。他还重申了这样一句由来已久的人文主义的老生常谈:维护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社会的关键必定在于为其公民提供那种正确的人文主义科学的教育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文艺复兴,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89页。”虽然在最初莫尔和意大利人文主义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后来他却渐渐走上和这种传统不同的道路。他反对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注重缔造好君主的保守思想。虽然如此,托马斯莫尔依旧保持着自己为人民声辩的正统性。从向君主进言的做法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近代政治史上的意义,在于他们与统治者的结盟的基础;从道德和教育的角度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影响在于他们的伦理道德学的发展,这种道德政治学相信,君主可以在人民的影响和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下实现道德统治,即体现公共利益,从而从社会的层面上,建立起与民众期望不远的公民社会。然而托马斯莫尔,在另一方面,却已经看到人文主义君主身上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实质,而这个原型,就是托马斯莫尔本人的亲密朋友、英国的君主亨利八世。托马斯莫尔发现了那熟读人文主义经典页能够写出很漂亮文章的亨利,在政治问题上,并没有能够采纳人文主义者的建议,他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也正从一种合作的关系,走向了统治的关系。托马斯莫尔因此怀疑人文主义式的进言在君主的身上究竟有无影响,正是在这一特殊的认识上,莫尔感受到了向君主提出任何“不仅是值得称颂的而且是真正有益的政治忠告是很困难的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文艺复兴,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89页。”莫尔首先对向君主进言这种参政的方式表示怀疑。在乌托邦第一部里,他借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说出了才华出众的拉斐尔不愿充任朝臣的理由。拉斐尔不愿意依附于一个国王,因为国王要的是臣奉,而他至多只能侍奉。尽管“臣奉和侍奉不过一个音节之差”,却意味着统治的关系对于结盟关系的取代。拉斐尔以为用自己内心所厌恶的办法以便发迹是可耻的,况且现在巴解权贵的人比比皆是。当然,这里还有更加深刻的理由,就是“几乎一切国王都乐于追求武功,我不懂武,也不愿意懂武。他们宁可不从事光荣的和平活动、他们更关心的,是想方设法夺取新的王国,而不是治理好已获得的王国。其次,朝廷大臣都的确人人聪明,无须别人进言代谋;或是自以为聪明,不屑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可是,他们对国王的头等宠臣的谬论,却随声附和,想名列门下,通过献媚得到青眼相看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页。”莫尔的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欧洲君主们的穷兵黩武,因为这对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借拉斐尔之口,莫尔指出:“我们且不提在对外和对内战争中变得残废回到家园的人,例如最近英国人和康瓦尔人作战以及不久前对法国作战,都有这种情况。这些英国人为他们的国和王效劳,竟弄得四肢不全。他们由于残废而无从干自己的行当,由于年纪不小又不能学新行当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页。”而“法国患有另一种更严重的灾难。即使在和平时期(假如你可以称它为和平时期),法国到处挤满了雇佣兵,因为法国人和英国人想法一样,认为养一批懒散的随从是好事。这种看法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寻找战争的口实,专供士兵获得临阵的经验,盲目杀人,惟恐,如同塞拉斯特(Sallust,公元前86约34,古罗马历史学家)所作的妙论,无论是心或手,不用就不灵。然而,法国吃了大亏才认识到,豢养这般野蛮畜牲是多么危险,这点也从罗马、迦太基、叙利亚和别的许多国家的事例得到证明。后面这些国家的常备军,不但毁灭了他们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连土地城市也毁灭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页。”作为这种状况的一个背景就是各国增加了赋税,我们知道,以法国为例,1517年的财产税(taille)是2,400,000里弗,而到1543年,就增加至4,600,000里弗,几乎是增加了一倍 Preserved Sm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ation, Collier-Macmillan LTD., London, 1967, p. 39.。这对于各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永久的经济重负。 莫尔首先尖锐抨击当时在英国已经登峰造极的君主制度。与写君主论的马基雅维里和写基督教君主的教育的伊拉斯谟不同,托马斯莫尔是一个在君主制时代竭力提倡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在批判了国王为争夺而发动战争、穷兵黩武,或者用法典和卫国的名义来敛财以至于导致“百姓穷而导致国家太平”后,莫尔揭露君主有把国家当作自己私有财务的倾向:“不但国王的光荣,而且他的安全,系于老百姓的富裕,而不是系于他自己的富裕。老百姓选出国王,不是为国王,而是为他们自己,直率地说,要求国王辛勤从政,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不遭受欺侮和冤屈。正由于此,国王应该更多关心的是老百姓的而不是他个人的幸福。”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38页。 这种君主的私家政治对人民全力剥夺的做法,导致了英国的盗贼四起和政府对人民的残酷镇压的局面。借拉斐尔的口莫尔指出:有一个精通英国法律的未奉圣职的俗人不知怎么找到一个机会咬文嚼字地谈起英国当日对盗窃执法的严峻。“据他说,送上绞刑台的有时一次达而是人之多。他又说,他感到更加惊奇的是,尽管漏网的人极少,为何不幸全国仍然盗窃犯横行呢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页。?”我们知道,莫尔所指出的这一点是有历史根据的。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被处以绞刑的多达72000人,比照19011903年间的英国,被处以绞刑的人仅为9名 P. 斯密斯:宗教改革的背景(Preserved Sm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ation), 伦敦1967年版,第40页。 。在莫尔生活的那个时代,谋杀犯、纵火犯、越狱者、夜间戴着面具偷猎者、侵犯他人财物达四十先令者、实施巫术者、移动地标者、把马匹运至苏格兰者、逃兵、制造伪币者、盗牛者、私闯住宅者和偷人钱包者,均要被处以绞刑 P. 斯密斯:宗教改革的背景(Preserved Sm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ation), 伦敦1967年版,第40页。 ,可见法律之严酷。大体来说,英国的法律在欧洲还不是最严厉的,很明显,君主的制度已经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而像这一类事情的发展,必然导致君主政府和民众之间极其尖锐的对立。这些都说明,藉着道德说教期望君主关爱人民人文主义传统,在莫尔身处的时代里,已经成为一纸空文,与环境格格不入。托马斯莫尔继续指出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也已经变得严峻。“有大批贵族,这些人像雄蜂一样,一事不做,靠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例如,靠在自己田庄上做活的佃农,尽力剥削这些佃农,以增加收入,(他们唯独在这点上锱铢必较,否则他们总是挥金如土,把自己搞穷搞光!)而且带着大批从未学过任何糊口技艺的游手好闲的随从。只要主人一死,或者他们自己生病,这批人便立刻被赶出去。主人宁养闲客,不养病号。后嗣也往往无力像先人一样维持偌大的门户,至少一开始无力这么做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页。 。”结果,他们除了偷窃之外别无出路。“这些人如不尽可能从事盗窃,就只有尽可能挨饿。的确,他们能怎么办?流浪的生活逐渐使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并且身体衰弱不堪,既然如此贫病交迫,任何绅士都不屑于去雇用他们,农民也对他们望而生畏。”插图:托马斯莫尔参加国会的辩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托马斯莫尔也指出了它具有压迫人民的一面,这就是著名的羊吃人现象。“我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全国各处,凡出产最精致贵重的羊毛的,无不有贵族豪绅,以及天知道什么圣人之流的一些主教,觉得祖传地产上惯例的岁租年金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过着闲适奢侈的生活,对国家丝毫无补,觉得不够,还横下一条心要对它造成严重的危害。他们使所有的地耕种不成,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并且,好像他们浪费于鸟兽园囿上的英国土地还不够多,这般家伙还把用于居住和耕种的每块地都弄成一片荒芜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页。”结果当然使可想而知的,“佃农从地上被撵走,为的是一种确是为害本国的贪食无餍者可以用一条栏栅把成千上万亩地圈上。有些佃农则是在欺诈和暴力手段之下剥夺了自己的所有,或是受尽冤屈损害而不得不卖掉本人的一切。这些不幸的人在各种逼迫之下非离开家园不可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携带儿童的父母,以及生活资料少而人口众多的全家,因为种田是需要许多人手的。嗨,他们离开啦,离开他们所熟悉的唯一家乡,却找不到安身的去处。他们的全部家当,如等到买主,本来值钱不多,既然他们被迫出走,于是就半文一钱地将其出手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22页。”值得指出的是,托马斯莫尔对于君主时代社会问题的揭示,主要是从制度层面上来进行考察的。莫尔对君主制度评价的主要特点可综合如下:坚持君主制的发展与民众利益对立的立场;坚持道德说教对于改善君主统治无效性的观点;君主的穷兵黩武造成税收倍增、酷刑泛滥的现实;经济发展和贵族资本家贪婪造成人民离家出走、无家可归的揭示;反对战争泛滥导致人民穷困的立场;以及君主统治的国家已经成为压榨本国人民暴力机器的揭示;最后,认为人民与君主之间的合作已经破产,臣民关系已经取代了结盟关系,即国家和政府必须加以区分,原来的政治制度已经成为君主、贵族、绅士、大资本家的天下,对此已不能再加以幻想,只有建立新的制度,才能拯救人民于水火。莫尔以透彻的现实分析破解了由人文主义缔造爱民的好君主、建立公民社会的虚幻观念,这种思想已经不再切合像英国、法国那样君主国的现实,只有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充分保障民众的利益,建立以民众的福祉为奋斗目标的新国家。 二 人民利益和人民国家 根据维彼沃尔金的说法,莫尔所写的乌托邦,原名当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 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见托马斯莫尔乌托邦附录二,商务印书馆, 1982,第134页。 这本书的宗旨,就是根据人文主义理想来建立完善的政治、社会制度,视其为一种极高贵、极艰难的道德实践。插图: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的思想是从意大利人文主义政治传统中发展出来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它没有自己的特点。正相反,它是有创造性的,而且在很多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开拓意义,把人文主义的传统引向了一条新路。莫尔的思想和意大利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区别在于它们对人民的看法: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要建立的是公民的社会,而托马斯莫尔则开辟了以民为本、如何建立人民的国家的途径。1废除私有制:莫尔思想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求废除私有制度。它是莫尔思想中最有名的论断。废除私有制才能真正铲除掉社会不平等,这是他所特别强调的: 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我怀疑当个人所有即是私人财产时,一切平均享有能否达到。如果人人对自己能取得的一切财物力图绝对占有,那就不管产品多么充斥,还是少数人分享,其余人贫困。在一般的情况下,穷人倒很应该享有富人的境遇,因为富人贪婪、肆无忌惮、毫无用处,而穷人则正派、直率,终日辛勤劳动,牺牲自己为国家作出贡献。我深信,入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44页。以往的人文主义者也强调社会平等,要求公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贡献一切。然而是托马斯莫尔,开始制度上提出解决君主国家和人民矛盾的问题。莫尔极端重视民众的生存问题,所以他把废除私有制度当作建立人民自己国家的必要前提。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那里,财产是值得称颂的事物,通过财物的积累社会能够走向繁荣。托马斯莫尔则从财富的分配那里得出了新的结论,财富被创造出来并非为一切人带来幸福,而只是为富人的贪婪、肆无忌惮提供了保障。尽管莫尔从来没有否认过财富的创造会带来社会的繁荣,但是,财富还有另外的一面,它很可能成为富人压迫人民的工具,从而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带来更大的不平等和罪恶。因此,莫尔不否定财富,它仅反对财富不公平的分配,并且认为只有废除私有财产,由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用于劳动者的本身,而这正是最道德的财富运作。从这点看出,莫尔把私有财产看成是万恶之源的看法,是从本质上揭示了凝结在财产之中的阶级关系。这个看法不是来自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而是来自于莫尔对英国和欧洲现实社会的观察。尽管莫尔没有系统揭示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但他把劳动视为创造财富的动力,财富分配不公导致劳动者岳家贫困的原理给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从这可知,莫尔决不仅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仿效者,因为他不仅提出了阶级社会中生产和财富分配的本质,还提出了在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人民的福祉要靠人民自己来建立,而不能够依赖于君主和富人的恩典,或依赖于他们的道德觉悟。2发展生产创造巨大财富:莫尔不但以新的观点发展了人文主义者的道德论,而且还发展了人文主义的第二个特点:视解决民生问题为最大的美德。彼特拉克非常关心人民的温饱问题,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的仁慈上面。与彼特拉克不同,托马斯莫尔也关心如何从体制上来保证劳动者能够得到劳动果实,然而他更强调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重要性。 按照莫尔的设想,仅仅靠统治者的恩典来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是不足取的,因为莫尔相信统治者们失掉仁慈是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存是需要生产大量物资来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或是一个如何公正分配的问题。所以,莫尔的人民国家,是建立在由劳动者创造出的大量物资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一种自由,去向世界和社会服务,去维持一个建设性的、丰裕的劳动生活。从莫尔提到的劳动分工来看,生产部门包括了农业、手工业和远距离贸易等行业。每个劳动者除了需要掌握务农的技术外,还需要学一项专门手艺,一般是毛织、麻纺、圬工、冶炼或木作。因为没有其他国家数量庞大的只吃饭不干活的人,也没有游手好闲的人,再加上妇女也参加劳动,因此,劳动者每天只要劳动六小时,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就绰有余裕。莫尔提倡一种朴素节俭的生活,不强迫公民从事多余无益的劳动。这样,他们就有了充裕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自由及开拓,以为这才是人生的快乐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5960页。 3莫尔非常关心民众的教育。他自己曾在牛津大学和其他几个学校受的教育,熟练掌握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学习法律。他四处交游,认识了许多人文主义者,同伊拉斯谟是很近的朋友。伊拉斯谟的愚人颂就是在莫尔的鼓励下写成的。伊拉斯谟还就愚人颂的写作专门给托马斯莫尔写过信,进行讨论。在乌托邦一书中,莫尔对社会问题进行揭露和批判,他要求实现真正的公共利益。他认为英国人欲横流,人们自私自利,提出取消私有财产和货币经济的主张。他反对英国正在兴起的圈地运动,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莫尔关心宗教改革,但不主张脱离罗马教会。在英国宗教改革时期,他为此受到处罚。莫尔也是一个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的提倡者,他认为只有教育才能真正克服社会的腐败。建立英国的精神文明。4托马斯莫尔也对宗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近代的宗教努力使自己从绝对主义的中古形式里解放出来。它不但允许一个国家拥有多种的宗教存在,还规定了信教自由、“每人信从自己所选择的宗教是法律上认可的,一个人页可以向别人宣传自己的教,劝其接受,但只能用温和的方式,讲出道理为自己的教作辩护,如果他劝说无功,不应将其他一切的教都恶毒地摧毁,不得使用暴力,不得诉诸谩骂。”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105页。 在自己选择宗教的基础上实行宗教宽容,以便“一是为了安定”,二是“为了对宗教信仰有益”。这样的宗教信奉简单明了的教义,因为“乌托邦人的信仰是,人死以后,有过者必受罚,有德者必受赏”。值得注意的是,乌托邦大大减少了教士的人数,每个城市不超过十三人(教堂也是十三座),战时例外。遇有战事,其中七人随军出发,另由七人补其空缺。战争结束后,正式教士战场返回,全部回到原先的职位上。这时,补空额者权充主教侍从,遇有教士亡故再行递补。主教只有一名,是教士的首领。凡是教士皆由国民选举产生,如同官员由国民选出一样。选举采用秘密投票方式,杜绝徇私。选中的教士,由教会中的同事为他举行授受圣职的仪式。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109页。莫尔置宗教于政府制度的管理之下,避免教会剥夺政府行政权和司法权,使其不再遭到贪婪和腐败的侵入,从而成为与政府利益一致的现实力量。托马斯莫尔指出:“教士主持礼拜,掌管宗教礼仪,监督社会风纪。由于生活放荡受到教士的传唤和申斥,不管他是什么人,都被认做是一种奇耻大辱。如今,教士职责限于劝说和告诫。制止和惩罚违犯者的任务是由总督及其文治官员完成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110页。” 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教士危害国家,这就需要保证优秀的人士出任教士并要对教士的权利在制度上加以限制。作为一种结果,“一个人既然是经过择优拔萃而被提拔到如此高贵的职位上的,而选拔的惟一考虑又是贤良,这样,他是不容易走上腐化邪恶之道路的。纵然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但因教士数目极小,而且他有的只是其荣誉及地位,而并无实权,因此,用不着担心他对国家造成什么巨大的危害”。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110页。为何托马斯莫尔要对教士的人数和职能进行限制,而且还要不断降低教士的实权,这一事实现在有了明确答案。既然现在已经在制度上对于国家利益进行了保护,那么,就应当把教士的职位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公职。“在乌托邦,没有任何公职会比教士的职位更受人尊敬,以致教士犯了罪,不是送交法庭,而是交由上帝和自己的良心裁判。就是说,教士不得强行拘捕。乌托邦人遵守这一惯例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为他们的教士少,而且是非常谨慎地被选出来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110页。托马斯莫尔还指出并不排除妇女担任教士,但当选的仅限于老年的寡妇,为数也很少。男性当选教士,是妻子成为全国最优秀女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样,宗教就在政府管理的体制下发挥作用。教会作为一个近代机构,托马斯莫尔指出了它的社会功能。第一,探究自然,在探索过程中赞美自然,是能够为神所接受。第二,非常勤奋地为社会服务,因此而得到社会尊重。第三,教士主持礼拜,掌管宗教礼仪,监督社会风纪。第四,教士负有对儿童和青年进行教育的责任,他们把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士们抓住儿童幼嫩而善于适应的心灵特点,大力向他们灌输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健全意识。第五,教士调解家庭纠纷,劝导家人和睦相处。最后,教士在战事会出现在战场上,一是祈求和平,二是祈求国家取胜,但尽可能地少流血。正因为乌托邦教士们的这种品质,才使他们不仅在国内而且也在国外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尊敬。三 人民自己掌权的政府 乌托邦的核心内容是设计一个新政府。这个新的政府无论从性质还是从内容来看,都超越了中世纪以来封建君主治国的原则。作者扬弃了中世纪政治权威合法性的两大原理:血统和神授,提出了完全世俗主义的合法政治体系。他的观点是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合法性,要看它是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否符合了公共利益和为民众谋幸福。尽管著作中也论及到宗教问题,但是乌托邦的作者从一开始就把政府看作是一个尘世的机构,他从来没有认为贵族血统和神的意愿可以作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基础。在政权政体形式问题上,作者选择的是选举制度。世袭制比选举制更容易产生暴政。作者发现不可计数的、不可叙述的和可怕的痛苦都是来自于贪婪的权力。世袭的危险在于统治者容易走向残暴,很可能产生出“一个人享乐纵欲,周围却是一片呻吟哀号,那就意味着他不是管理国家的,而是管理监狱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39页。 。”即使是不那么残暴的统治者,也有可能因为缺乏对自由公民进行管理的政治能力而使人民遭殃。“给人治好头病却带来脚病的那是庸医,同样,为了改善公民的生活而必须夺去他们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的人,应该承认他自己对治理自由人民是一个门外汉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39页。 。”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应当按照人的德行和能力而被授予权力,而不是根据家谱和血统。世袭政府的又一个缺陷是它不能帮助社区进步。这可以从作者论及的法国和英国的君主身上得到印象。作者指出大部分的欧洲君主都是暴君,人民在君主制下受苦受难。而在乌托邦里,一切又正好相反,“乌托邦宪法规定:在公共需要不受损害的范围内,所有公民应该除了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尽可能充裕的时间用于开拓精神上的自由及开拓,他们认为这才是人生的快乐。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60页。 ”即使是在选举产生的官员中,也需要尽量防止暴政的出现。例如:选举产生的总督为终身制,但如果发现他有阴谋施行暴政的嫌疑即遭废黜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55页。 。同样的防止暴政的措施还有议事会和民众大会,“任何涉及国家的事,在通过一项法令的三天前如未经议事会讨论,就得不到批准。在议事会外或在民众大会外议论公事,以死罪论。这种措施的目的,据他们说,是使总督及特朗尼菩尔不能轻易地共谋对人民进行专制压迫,从而变革国家的制度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55页。 。” 通过这样的调整,政府就在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对政治的监督,从而限制了官员的权力,给了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力。在乌托邦里,没有一个官员能够随心所欲地剥削人民,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总之,选举制度和监督制度对于防止产生暴君是作者构思人民国家的一个重要前提。作者因此主张选举的共和政府。他认为这种政治体制给人民比较大的权力并且可以防止暴君的产生。以一座亚马乌罗提城为例,官员是这么选出的,每三十户每年选出官员一人(飞拉哈),每十名飞拉哈归一个高级官员(首席飞拉哈)管辖,首席飞拉哈即为三百户的首领。全体首席飞拉哈共二百名,他们经过宣誓,用秘密投票方式在选举出总督,总督为终身制。作者进一步去完全否认帝王和贵族的权力。他的共和理想是十分社区化的,而不是古代、罗马的那种共和国。作者对君主制是采取否定态度的,他对君主专制持不信任态度,他从根本上否认君主制的存在的合理性。作者所设想的政治制度因此是一种基于集体之上的地方性的政治组合。 选举是定期的,很可能是一年一选。选择的标准是被选人的德行。很明显,这种选举制度既不强调财产多少。也不强调血统高贵,而强调只有具有德行的人才可以当选为统治者。选举制保证了人民对于政治的直接参与,因为统治者是由众人选举的,如果他们不称职,人民还有权随时对他们进行罢免。在选举制的基础上要求建立地区联盟制度。具体说来就是在选举制的基础上把各个社区组织在一起,形成范围更为广阔的联邦制度。联邦制度的特点是通过选举制选出各个区域的政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实行公社联盟。作者的具体模型是地方社区制度。这种政府非常注意倾听人民的呼声,为此,“凡属认为重要的事都要提交摄护格朗特会议,由摄护格朗特通知各人所管理的住户,开会讨论,将决定报告议事会。有的问题须交全岛大会审议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55页。 。”为了谨慎起见,“议事会照例不在某一问题初次提出的当天讨论,而是留到下次会议上。他们一般这样作,以防止任何成员未经深思,信口议论,往后却是更多考虑为自己的意见辩护,而不是考虑国家的利益,即宁可危害公共福利,而不愿使自己的名声遭受风险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