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每一位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说出他的一些特点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融入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为父母了解和研究儿童提供了时空和情感上的便利条件。应当说,天下没有人比父母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父母的看法并不总是准确和全面的,也不总是能够考虑到孩子各方面的特点的。“察子失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错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父母经常与孩子在一块,就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还有些父母忙于事业发展,累于生活琐事,很少能抽出时间专门地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因而不能形成对孩子正确、全面的认识。这正如一句古诗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和研究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知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英国教育家、思想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弄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是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学记认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的父母就要能够洞察孩子的心,全面把握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再有针对性地“长善”和“救其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了解和研究孩子,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从时间和空间条件看,父母和孩子间的时空距离是最为接近的,两代人频繁互动的交往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满足孩子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主要场所。即使是上小学后,孩子每天仍有大约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在家庭里活动。在每天同孩子的交往中,父母经常为孩子操心,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物质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然会去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去体会孩子的心态,去思考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父母就能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父母还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把握孩子的过去和现在,并推知孩子将来的发展,这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胜任的。其次,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为家长了解和研究孩子筑就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在家庭关系中,除了夫妻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这是异于夫妻关系的又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正是这种亲子关系,促使父母对子女产生深切而真挚的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去考虑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因之,父母对独生子女期望值愈来愈高,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努力去掌握有关教育知识,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孩子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孩子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发育情况,主要是指儿童的形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等。(2)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动机、注意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也有影响。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等。(3)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大致表现为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个性的形成与如下四种因素有关:先天的生理素质、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的活跃程度、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熏陶。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粗暴地强制他们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4)思想品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影响、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当前的思想矛盾、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等。我们的家庭教育心得我的女儿,现就读于05高复1班,下面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1、父母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她不喜欢父母干涉她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2、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不要立刻逼她做功课,让她先玩一会儿,这样可恢复体力,从而提高效率。 3、帮女儿做学习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孩子必须踏实地实践,建立责任感。 4、了解孩子的个性。女儿有她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必须适度地尊重她。偶尔不妨让她在失败中积累经验,锻炼她对挫折的耐受力。 5、为女儿子请家教补习,不见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建立她的成就感及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她产生学习欲望,发挥本身具有的潜能。 6、除了学校的功课,父母可从旁观察孩子的喜好,培养她对事物的兴趣,使她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还会增强她的读书意愿。 7、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有限的亲子时间更要善加把握。孩子的作业,父母绝不可代做。孩子很容易在同样的地方出错,所以在她做功课时,家长可从旁指导,告诉她正确的方法,态度必须亲切、耐心,切忌急躁、不耐烦。 8、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她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9、孩子有多方面的经验,会增加学习意念。她对世界知道得愈多,就愈想多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知识并不是全都来自书本,在家庭中,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闲聊,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感情、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育出爱读书的小孩。全家人都养成在固定时间读书、做功课的习惯,就会培养出孩子读书的兴趣,以及自动自发学习的精神。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每当女儿成绩不好,母亲就告诉我:你的能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的余地,加油吧! 通过母亲的鼓励,她成为全班前几名的学生。 以上是我们对小孩进行家庭教育的几点心得及建议,希望能与广大家长们交流,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共谋更广阔的园地。在学习大道上,我愿意以身作则-学生姚慕贞 家长关瑞珍过去二年,我参与家长委员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和义务工作。为什么我乐意付出时间去参加呢?我认为在这年代,家长不但要求子女有好的成绩,还要引导他们在学习的环境中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应有责任,定下目标,勇往向前及开开心心地成长。在学习大道上,我愿意以身作则,透过参与义务工作,对学校各方面有更多认识和了解。与校长、主任及老师有了密切的接触、沟通及了解,互相配合,使子女能朝着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认识其它家长,从而交流教导子女的经验,对学校产生了一股很强烈归属感,使我更积极地投入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含氮五元杂环的有机光伏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器件应用
- 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聚苯胺-TiO2-聚芳醚腈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章节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 防水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专项练习试卷
- TL-LA双循环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横琴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报告
- 全氟辛酸对生物除磷中胞外聚合物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五社联动”助推社区养老服务的路径优化-北京市A社区为例
- 尾矿库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智慧政务智能人事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电工证考试题及答案测试卷测试题(答案)
- 2025年全国统一驾驶证科目一考试题库(附答案)
- 苏少版(五线谱)(2024)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 发改委考试题目及答案
- 细胞培养实验课件
- 线上权益充值合同范本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实验室准入教育)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京成人本科学位英语统考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