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005 道十百千乘之国.doc_第1页
论语笔记005 道十百千乘之国.doc_第2页
论语笔记005 道十百千乘之国.doc_第3页
论语笔记005 道十百千乘之国.doc_第4页
论语笔记005 道十百千乘之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笔记005-道十百千乘之国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皇本记为“导”,领导、管理的意思。在这里没有用“治”,说明孔子的政治理念和法家完全不同。孔子心中的君主形象不是法家所设计的治理者、管理者,而更象是通过自身行为,树立道德形象来领导民众的指路者。千乘:乘读剩,四马兵车,当时也有用做后勤的軘车,用牛拉或两匹马拉。春秋早期,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每辆战车配属士兵七十至一百不等。因此,国家的强弱经常用战车的数目来表示。千乘之国代表了国家有接近十万的兵力,在春秋早期,很少有国家能出动这么大的军队,著名的城濮之战,晋国只有战车七百乘,还需要“伐木为兵”。但到了孔子时代,几个大国的军力都超过了千乘,所以后面有子路在表述理想时说过“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说明只有十万军队在当时只能是被欺负的角色了。但在本文里,孔子指的还是大国。后代的儒生针对这句的注释,关于“千乘之国”到底是多大的国家,有很多争论。依据来源主要是司马法、周礼以及孟子。其实在春秋时期,随着“弩”这样的精良单兵武器的发明、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大范围开拓疆域的需要,车战正在逐渐地被步战取代。最早的车战改步战记录是晋国的魏舒伐山戎时的崇卒之阵。而后由于楚、吴、越等南方诸国的崛起,步战变得越来越流行。就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吴国对楚国发动千里奔袭,在柏举打败楚军,并攻破楚都郢。整个战争形态证明,当时吴国军队的主要成分只能是步兵。同时,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很多军事装备都是由国家统一制造,不再由各级封地承担。一个国家有多少兵车和国家有多少土地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在孔子时期,“千乘之国”只是对国家规模的一个泛指,孔子肯定没有考虑他所说的是“百里”国家还是“三百一十六里”的国家i。敬:谨慎、认真、专一,这里指对待政事时的工作态度。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士”以上阶层的人。另一种是指所有的人。主要问题出在下面有个“使民以时”,这个“民”有考证说是来源于“冥”,指不开化的底层群体,与上面的“爱人”的“人”相对,“人”就表示为“士”以上阶层的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我更倾向于“所有人”的解释。孔子的政治理念虽然来源于分封贵族制,但他在“爱”的层面上是不排斥底层群体的,否则也不会有一些贫困学生。至于在同一句话里使用两个名词来表示人民,只是为了避免重复单调而进行的文学修饰。时:时段,由于当时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兵役也主要从农民中征发,“以时”就是指尽量减少对农时的影响。孔子的这句话意思很清晰,没有使用“仁”、“德”等抽象概念,而是用几个具体的要求表达了他的基本政治理念,那就是要求君主控制私欲、勤政爱民,通过自身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来获得民众认可并稳定统治。我们知道,在稍微大一点的组织里,不可能由最高领导直接管理到组织的每个单元,必然会有层级结构。每一层级必有他的自主权力,因此层级之间也就不可能透传所有信息,总有一部分事物是在层级内部处理的。这样,不同的管理系统,由于包含不同的层级结构(层级数、各层级人数等)、层级间的交流能力(信息流、物流等)、层级自身具备的权力等,相对应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尽相同。而孔子提倡的管理模式应该称之为道德楷模式的管理,即通过个人的规范行为来影响下一级,并向下逐级传递,这实际是周朝宗法分封制的一部分。周朝建立后在政治制度上除了继承一部分商朝的天子概念,其他方面弱化了神权政治的影响(周朝的祭祀器具以及占卜规模都不及商朝)。取而代之的是以大量分封同姓、亲属的分封管理,并以嫡长继承原则来统一秩序,同时以各种礼仪以及道德原则做为价值观逐级贯彻,所以说“周尚文”。千乘之国里的“千乘”是由各个卿大夫以及君主共同提供的战争资源,各个卿大夫的封地是由卿大夫家族来管理,君主在具体事物上是不能插手的。象孔子这句话里的“使民以时”,更多的是指君主在自己的封地上“使民”,下级的下级就不再是自己的下级了,通常是“使”不上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有人认为这句里的“爱人”,指的君主要“爱”他的卿大夫和士阶层,因为自己封地外的人民,君主不仅“使”不上,也“爱”不着。因此,在没有更多的行政手段约束下级的情况下,君主的道德表现,因为其示范作用,对于整个结构稳定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同时,君主如果违反了规则也会遭到下一层贵族的抛弃,例如:周幽王破坏了嫡长继承制而亡国。而孔子的这句话就体现了周代这种政治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的这几项要求对于从周王到分封国君到卿大夫各级管理阶层,都是适用的,不一定是“千乘之国”,百乘、十乘都可以。在没有精细繁杂的政治直辖管理的社会里,做为君主所能做的政治努力,也只有把道德礼仪等示范做好,并希望能够传递下去。这种政治制度相对于商代来讲是更精细、更稳固的。但进入春秋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管理一个“千乘”大国似乎就不应该这么简单了。尤其在孔子所处的春秋后期,猛烈的兼并战争产生的生存压力,让各个国家都在寻找更切合实际的强国之路。在政治组织上表现为渐渐趋向郡县制,强化政权的直辖能力以控制更多资源,包括直接收税的财政资源以及征发民众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由官吏任命制逐渐取代原有的贵族世袭制,税收取代原有的封贡。而由于原有政治体制的崩溃使得社会结构重组,导致新出现的“游士”阶层也为各国实行政治改革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也因为人员的流动,国家公共建设能力的增强带来的信息流、物流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使大范围的依靠公文的直辖管理模式成为可能,促进了新政治结构的稳固。唯一的缺陷在于意识形态上没有形成统一,以至于直辖官吏在价值观上不能完全贴合大一统的直辖管理制度,这要在汉朝确立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后才能得以实现。在孔子之前,齐国的管仲就根据齐国的鱼盐之利发展经济,改革户口制度加强动员能力。楚国更是已经出现了县制,很多县的官吏由君主直接委派,所得税收直接用于国家。当时很多君主都意识到了社会的变化,都在设计更复杂的社会制度来取得竞争优势,就差法家来总结“耕战”制度了。这样看来,孔子提出的“道千乘之国”,对于一个处于弱肉强食、激烈竞争的春秋后期的国家来讲,实在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孔子的政治理念是落后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但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面对无法预知终点的残酷乱世,孔子选择了回味过去那些曾提供社会稳定性的制度、道德,这其实是正常的思考模式,不需要我们过多指摘。毕竟当时虽然社会变革已经发生,但并没有人能看清未来的方向,从法家思想那时还没有成形也可以证明。所以,我们更应该考虑到,尽管孔子的政治理念有不合时宜的迂腐成分,但同时他也在用这份迂腐表达了他希望社会更美好的“仁”心。孔子用他的政治理念使得周代的文化得以传承,并且在进入了皇权官吏社会后,对君主以及士大夫的道德要求,使得中国的政治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期望。如果抛开孔子对周代政治留恋的背景,我们其实完全可以从这句话中抽象孔子的原则,进而理解孔子对政治的关注点:治理国家,需要建立有责任感、守诚信的价值观、尊重民众权利的制度以及合理平衡的财政政策。这其实涵盖了文化、政治、经济这三个主要的社会要素,抽象后的原则放在现代也不过时。只是孔子希望用周代的君主楷模方式来实现,而这在当时就已经落伍了。春秋战国的诸子时代过去后,儒生们大多迷恋于对经典的考据,对圣人语录只有崇拜,不敢怀疑。导致了后来皇权官吏社会的知识分子,抱着几条简单原则泛泛而谈的多,对经济、政治制度等真正的管理技能深入思考的少,少数几个敢于变革的就被视为异类。尽管皇朝建立之初就在意识形态里加入了大量法家思想、荀子的现实儒家思想、甚至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等等,尽管中国皇朝社会的政治制度也是随着时代不同逐渐演化的,但知识分子对于基本的政治理念还是用儒家的三代理想进行模糊地解释,主动放弃了思考能力。产生的结果就是,从诸子时代以后,中国的皇朝社会里只有政治家,没有政治学。说到底,还是思想权威化的恶果。译文:孔子说:“领导一个大国,要谨慎认真地处理政事,要守信,要节约费用,对人民有仁爱,役使人民要顾及农时。”贾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