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700系列全站仪培训手册.doc_第1页
TPS700系列全站仪培训手册.doc_第2页
TPS700系列全站仪培训手册.doc_第3页
TPS700系列全站仪培训手册.doc_第4页
TPS700系列全站仪培训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手册 TPS700第一章 TPS700系列全站仪的外观和基本测量元素一,PS700系列全站仪的外观先把700系列的外观和主要键盘功能向您做详细介绍。见图1-11,粗瞄器 2,内装导向光装置(选件)3,垂直微动螺旋4,电池GEB111(选 件)5,GEB111电池盒垫块6,电池盒7,目镜8,调焦环9,仪器提把10,RS232串行接口11,脚螺旋12,望远镜物镜15,显示屏16,键盘17,圆水准器18,电源开关键19,热键20,水平微动螺旋图1-1二,TPS700系列全站仪的键盘功能 为避免不必要的电源开关误操作,TPS700系列全站仪将On/Off电源开关装在仪器的侧盖上。 另外,为了避免操作不慎引起的人为误差,我们在微动螺旋旁边设计了,测量热键。 在仪器微动方面,它采用无极微动螺旋,让您在仪器操作上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图1-2显示软按钮符号数据输入键可输入数字、字母、特殊字符关注光标条工作框或显示键导航键不同的应用用不同的功能 功能键第二功能键。先按键,然后按相应的固定键,启动所需的功能。固定键有固定功能的键 图1-3固 定 键 组 合 键 测距、测角、记录。 测距、测角;显示观测值。 测距设置 退出对话框或编辑方式并保 用户自定义键,可在FNC 留以前的值。返回上一级对话框。 菜单中设置该键功能。 调出应用程序。 快速进入定义的测量功能。 电子水准器和激光对中器 开关。 进入数据管理、仪器设置 向前翻页 和校正。 第二功能转换键(EDM, 显示器照明开关和显 向后翻页 FNC,MENU,照明,ESC) 示器加热开关(当仪 和字母/数字转换键。 器温度低于-5C) 清除字符/输入栏;停止测距。 确认输入,继续下一个输入栏。三,TPS700系列全站仪内的基本测量元素SD 位于仪器横轴和反射棱镜中 心或激光点(TCR)之间的 已作气象改正的斜距 HD 表示已作 气象改正的水平距离 dH 测站和觇标点之间的高差 hr 反射棱镜高 hi 仪器高 X o 测站X坐标 Y o 测站Y坐标 Ho 测站高程 X/N 觇标点北坐标 Y/E 觇标点东坐标 H 觇标点高程 ppm 距离改正(1ppm = 1mm/1km) 图1-4另外在全站仪内1,PtID 照准点号2,Hz 水平角3,V 垂直角4,Code 编码 (一般不用)5,Job 工作名 全站仪中的数据都存在如同子目录一样的的作业里6,Stn 测站点号7,BsPt 后视点号8,BsBrg 后视点方位角第二章 全站仪工作的基本流程全站仪本身其实就象是一台经纬仪加一台测距仪的结合,微电脑技术的应用使全站仪在测量过程中大大减轻了人为的计算工作,所以全站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经纬仪加测距仪工作原理一样,它在测角的同时测距,并利用内部微电脑将所有的测量要素计算出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由于微电脑技术在全站仪中的应用,全站仪的整体工作包括内业和外业两种下面介绍徕卡全站仪在外业工作中的基本步骤(详细操作步骤见以后章节):第一步,全站仪的整平对中工作,全站仪的整平对中操作方法和经纬仪一样,徕卡全站仪采用了激光对中装置和电子精平气泡(取消了长气泡),这些措施的使整平对中工作变的更方便。1,用圆气泡将全站仪粗略整平2,按,打开电子气泡和激光对中器将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利用电子气泡精平不需要将仪器转动90/180)第二步,设置测站点的坐标第三步,进行全站仪的定向工作第四步,前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进行工作(测量和放样)第三章 如何进行TPS700系列全站仪的测站设置 在利用TPS700系列全站仪工作之前,我们先要对全站仪的一些基本设置,首先要进行作业名设置,然后是测站点坐标输入(或直接从内存中已有的数据中调用),接下来是,测站点的定向工作。这些设置在测量操作上都需要按顺序操作。一, 作业设置全站仪的全部数据都存在如同子目录一样的作业(Job)里,Job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例1/4,表示共有4页,现在是第一页(以后界面中的含义一样)如,测量数据、编码、固定点、测站),这些数据可以单独管理,可以分别读出、编辑或删除。如果在常规测量之前没有定义作业,全站仪记录数据时自动产生一个名为“DEFAULT”的作业名。所有的数据都存在该目录中。【常规测量】14 PtID : 11hr : 1.5m Code : 01 HZ : 1433239 IR设置 置零 第一步,在常规测量状态下(开机界面),见图3-1 在常规测量状态下置零将方位角置零测站设置共有3页内容,此页为第一页图3-1【测站设置】 1/3Job: AStn : A1BsPt: 1 BsBrg: 21056IR 置坐标 将光标移动到设置上按回车键进入测站设置,见图3-2 在此状态下,作业名可以在已经创建的作业名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次作业数据存储的目录。 此时后视点号和后视方位角可根据实际值直接输入。 测站点号也可以直接输入,在此状态下将光图3-2 标移动到置坐标上按回车,可以直接输入测【坐标设置】Stn : A1Y0/E: 1020.000 mX0/N: 800.000 mH0 : 0.000 m 置零 站点号。图3-3 将光标移到要输入的行输入数据,用确认行输入。 确认坐标输入并回到常规测量对话框。置零 将测站坐标全设置为0。 不保存设置值并回到常规测量 返回到上一个对话框 【测站设置】 图3-3第二步,在图3-2状态下按(SHIFT+ )向下翻页, 图3-4【测站设置】 2/3Job: AStn : A1hi : 0.000m IR 置坐标 第二页的内容,hi表示仪器高度 图3-4 继续翻页到,第三页图3-5【测站设置】 3/3作业设站定向 在测站设站的第三页内容中,依次可进行作业设置、测站设置和定向 图3-5【设置作业】 1/2job : Job01 oper: sungaohong Date: 15/11/2000Time: 18:18:18 新作业 将光标移动到作业一栏,按回车键进入作业设置,见图3-6 作业设置共有两页内容,包含工作名、 操作者、日期和时间。 1,Job 表示工作名,可以在已有作业中选择 2,Oper 表示操作者名【设置作业】 2/2job : Job01 oper: sungaohong Rem1: -Rem2: - 新作业 图3-6 3,Data 表示日期 4,Time 表示时间 5,Rem 表示作业注记 第三步,将光标移动到新作业上,按回车键后可直接输入作业名,见图3-7【增加作业】1/2Job : _ _ _ _ Oper: sungaohongDate: 13.11.2000Time: 07:26:40 图3-7将光标移动到Job : _ _ _ _上,按键,进入编辑状态,可输入作业名按下SHIFT键可输入字母。将光标移动到Oper: sungaohong上,按,进入编辑状态,直接输入作业者名称,按SHIFT可输入字母。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全站仪会提示作业设置完毕,见图3-8作业设置完毕 然后,全站仪对话框自动进入测站设置,光 标跳到第二项,设站 直接按回车键,进入第二步测站坐标设置见图3-9图3-8【测站设置】 3/3作业设站定向 另外,新建一个作业的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进 入全站仪的数据管理菜单中,在编辑数据内的作业一项中也可进行作业名的新建,其效果是一样的。 图3-9二, 测站坐标设置全站仪测量时,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根据测站坐标计算得到的。因此测站需要设置平面标(X,Y)高程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测站坐标可以手工输入到全站仪中,也可以直接从全站仪内存已有的数据库中调用。【设站】1/2Job: Job01Stn: A1hi : 1.200 mHo: 0.000 m 高程 在作业设置完成后,直接进入图3-9状态,然后按回车键进入,测站设置,见图3-10 此状态共有两页内容,在第一页可输入测站点号,输入的测站点号在全站仪同一作业内存在,仪器会自动调用,同时在第二页(图3-11)会显示测站的坐标数据。如果点号不存在,仪器【查看坐标】2/2Stn: A1Xo/N: 0.000mYo/E : 0.000m Ho: 0.000 m 高程 图3-10 会提示点号不存在,并且弹出坐标输入对话框。【输入新点】PtID: A1X/N: -.- mY/E: -.-m H : -.-m 查找 此点没找到 图3-11另外,在第一步中图3-2状态时,同时也可以输入测站坐标,具体操作见前面内容三, 定向设站完成之后,仪器自动提示 设站成功! 并回到测站设置,光标跳到第定向上按设站成功!【定向】BsPt : B1BsBrg: 21056 置零 IR 定向测量 回车键进入定向设置。见图3-12 【测站设置】 3/3作业设站定向 图3-12 在此状态下BsPt表示后视点号可直接输入 BsBrg表示后视点方位角,可直接输入,按回车完成后视点定向工作。置零表示将后视方位角置零,将光标移动到置零上后按回车,完成后视点置零。在只知道后视点坐标的情况下,可直接输入后视点坐标,仪器会自动根据坐标算出后视点方位角。具体操作为:将光标移动到定向测量上按回车键进入定向测量,见图3-13 定向测量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定向测量33BsPt: A5HZ : -HD: -.- m IdH: -.- m IR测量 【定向测量】13 BsPt: A5BsBrg: - IR 定向测量23BsPt: A5hr: 1.500 mdHZ: - IdHD: -.- m IR测量 图3-13在第一页可直接输入后视点点号,若仪器内存中有该点,则自动反算出方位角,仪器需照准后视目标点。若仪器内存中没有该点,则跳出输入对话框,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后仪器自动算出方位角。BsBrg最多可以用测量5个已知点坐标的方法来定向。测量同一个目标点时,若正、倒镜测量后一提示正、倒镜超出54,则操作有误,需要重测。当用测量多个已知坐标目标的方法进行定向时,程序采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计算出定向值。第四章,测量和放样全站仪的主要工作就是测量和放样。掌握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就是掌握全站仪的测量和放样。第一节,测量常规测量在TPS700系列中,可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开机界面下进行测量工作;另外一种是进入应用程序中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工作。我们分别就这两种方式详细介绍他们的具体操作布置方法一,常规测量在仪器的整平对中完成后,依步骤完成全站仪的作业设置、测站设置和定向工作。仪器在一开机就会自动进入常规测量程序。见图4-1,此界面共有四页的内容,分别显【常规测量】14 PtID : 11hr : 1.5m Code : 01 HZ : 1433239 IR设置 置零 示不同的内容。此时,角度在仪器照准目标是就已经同时动态 态测量出来,按即可测距,按记录功能键保存数据。 建议用户将(用户自定义键)定义成记录功能。具体 怎么定义,用户可参考说明书中的内容。 【常规测量】24 PtID : 11hr : 1.5m Hz : 1433239V : 833239IR设置 置零 图4-1 2,3,4页的内容分别显示目标点的角度,距离,和坐标。【常规测量】44 PtID : 11X/N : 0.519 m Y/E : -3.309 m H : 3.281 m IR设置【常规测量】34 PtID : 11HD : 3.350m SD : 3.586m dH : 3.281m IR设置另外除了DIST键具有测量功能外,同时热键也可以定义成DIST DIST键的功能,ALL键的功能是测量并同时记录数据。注意:在DIST键测距后,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目标点的坐标 但在记录后,坐标就不会再显示在屏幕上。 在ALL键测量时,同时记录数据,所以在按完ALL键测量时,屏幕上并不显示坐标。数据记录完成后,目标点号自动增加。准备下一点的测量。假如用户对测量结果不满意,可调出功能键,删除最后一次记录的数据。具体为按SHIFT+USER进入功能菜单项选择第8项,删除最后记录。【功能】3/3 7悬高测量8删除最后记录 方法二,在应用程序,测量 中进行测量工作应用程序中的测量和开机状态下常规测量,基本模式和操作步骤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但,应用程序中的测量将作业设置、测站设置、定向设置集成在一个应用程序中,让操作者很自然的按照测量的步骤依次进行操作。【程序】2/24面积测量5自由测站6 参考线放样 【程序】1/21测量 2放样 3对边测量 按PROG键,进入应用程序,见图4-2 第二页 图4-2将光标移动到1测量 上,按回车键,进入测量程序设置界面,见图4-3程序设置* 设置作业* 设站 * 定向 在测量工作前必需将依次将作业、测站、定向设置好,否则仪器会提示“*设置未完成”。 在每项设置前有一个挎号,内有星号提示。 在程序里,设置作业、设站、定向,在第二章内容图4-3 中都已作详细介绍。【测量】3/3PtID: 60X/N: -.- mY/E: -.- m H: -.- m IR 【测量】2/3PtID: 60Hz: 2454556V : 53556 dH: -.- m IR 在所有的设置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入测量状态,当仪器的定向完成之后光标会自动跳到上,按回车键进入测量状态【测量】1/3 PtID: 60hr: 1.200mCode: 01 HD: -.- m IR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接下来的工作就和我们刚刚在方法一里说的一样。第二节,放样放样是全站仪的另外一向重要工作,是我们每次培训工作都必须要强调的重点,现在我们来详细的学习它。同测量一样,徕卡TPS700全站仪的放样工作也可以分成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向经纬仪一样用拨角法放样,待放样点离测站点的方位角和水平距离由用户利用计算器算出,可直接将全站仪转动到该方位角,再利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将点放出。另外一种是,利用全站仪应用程序中的放样程序,放样。方法一,常规拨角法我们都知道如何利用经纬仪是如何进行放样的,首先是用经纬仪把待放样点的方位角防出来,然后在利用测距仪或皮尺、钢尺将距离放出来,其实利用全站仪进行拨角法放样也是同样的操作方法,首先在所有的准备设置工作完成后,直接将全站仪转动到放样角度,然后按测距键测量棱镜到测站的水平距离,直到水平距离和待放样点的水平距离相等,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放样任务。方法二,利用全站仪具有的放样程序进行放样。利用这种方法放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全站仪的全站性特点,不需人工计算。而方法一是在大家习惯经纬仪作业并且对全站仪的工作过程感到陌生甚至怀疑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工作需要临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我建议大家都用方法二进行放样工作。因为传统的经纬仪作业方法已经落后,计算过程比较烦琐而且数据要依靠手簿,但利用全站仪本身的功能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可以在外出前的准备工作中将所有已知点和待放样点坐标全部输入到全站仪(当然也可以在现场输入)。现场工作需要的数据直接从全站仪中调用即可。具体步骤如下:在这之前的工作是整平对中,设置仪器,详细操作见前面内容【程序】2/24面积测量5自由测站6 参考线放样 在开机界面下,按PROG键进入应用程序见图4-4【程序】1/21测量 2放样 3对边测量 第二页图4-4将光标移动到2放样 上按回车键,进入放样程序设置,见图4-5此时,我们所见到的界面和我们刚刚在测量应用程序中的一样,起本身含义也一样,这里就不多说了,详细情况参见测量这一节。程序设置* 设置作业* 设站 * 定向 同样是依次完成作业、测站、定向的设置 完成后进入放样界面。图4-6图4-5【放样】 24 PtID: A01dHZ : 14556dHD: 3.321 m dH : 0.123 m IR 查看【放样】 14 PtID: A* A01 Dist: 122.288 m hr : 1.200 m IR 输入图4-6 图4-7放样程序界面下,共有四页内容,我们只需要掌握前面两页的内容。在第一页中(图4-6)所显示的是点号,可输入通配符进行查找,如输入A*,就会将所有开头是A的点号查找出来,Dist则代表待放样点与测站之间的距离(全站仪自动算出)【查看放样点】PtID: A01DX/N: -5.238 mDY/E: 6.788 mH : 2.287 m 然后,在第二页,会提示仪器此时的防卫和待放样点实际方位角的差值。在图4-7中将光标移动到查看上回车可查看,待放样点的实际坐标,图4-8 在全站仪内存中找到待放样点的坐标后,按DIST 键测量直到dHz和dHD(图4-7界面)都变成零,即可完成当前待放样点的放样工作。图4-8若待放样点并没有事先输入到内存中,则要现场输入的在图4-6状态下,先输入待放样点的点号,如果内存中没有仪器会提示 此点没找到 然后自动进入坐标输入状态,见图4-9状态。【输入新点】PtID: A02X/N: -.- mY/E: -.- mH : -.- m 查找 按要求输入点号、坐标后按回车键。仪器提示此点已存为已知点 然后进入放样状态图4-7 图4-9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放样程序里直接输入待放样点的方位角和水平距离。然后进入放样状态,根据仪器提示进行放样。具体步骤是,在图4-6状态下将光标移动到输入上按回车键,见图4-10【放样元素输入】PtID: A300Brg : 2454556Dist: 300.329 mH : 298.323 m Brg,表示待放样点的方位角 Dist,表示待放样点的水平距离 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进入放样状态,图4-7图4-10第五章,全站仪和电脑之间的数据交换在随全站仪的配套光盘中提供了Leica Survey office软件,主要用于全站仪和电脑之间的数据交换。另外它还提供了一些辅助程序,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使用全站仪。现向您介绍Survey office的使用方法一,软件的安装在光盘根目录下:OSWSofficeEnglishdisk1找到名为setup的可执行文件见图5-1图5-1双击setup 进入安装程序见图5-2图5-2根据提示即可完成软件的安装。二,软件使用的准备工作(仪器注册和端口设置)在桌面上双击Leica survey office 的图标,电脑提示第一次使用survey office见图5-3图5-3第一次使用Leica Surveyoffice之前必需注册仪器名称,按进入仪器注册菜单见图5-4图5-4在该菜单中左边列表项中选择您所购买的仪器的型号鼠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