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重组和文本再构201207论文.doc_第1页
教材重组和文本再构201207论文.doc_第2页
教材重组和文本再构201207论文.doc_第3页
教材重组和文本再构201207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重组和文本再构-谈复习课Revision Animals and I的设计 (Success with English三年级下册)铁一小学 张素玉 2012 / 07 课堂中的任务设计, 总是以单元目标要求和教材文本为依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倡导教师正确”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谓”教”教材,是指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严格按照教材文本设计交际任务活动,也就是机械教学。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融合。 复习课Revision Animals and I,本课融合了Module 1 Relationships(亲属关系) , Module 2 Animals(动物) 和Module 3 Nationalities(国籍) 三个模块的内容。怎样把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模块结合在一起呢?我想出了一条主线,那就是Animals and I(动物和我),突出学生喜欢的“动物”内容(即第2模块的内容),再创造性地设想出8个国家的标志性动物,很自然地把第3模块的内容带进来。又通过“我”,突出模块1的人名,这样,三个毫不关联的模块,在老师的奇思妙想下,重构出来了,上课效果还不错,能体现“教材重组和文本再构”的理念。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对学过的知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篇章,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 课的开始,听声音,辨动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对动物进行声音辨认,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了解动物声音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结合,让学生牢固掌握动物,猫叫声的温柔,狗叫声的急促,猪叫声的慵懒,羊叫声的软绵,马叫声的高亢,鸟叫声的清脆,牛叫声的平缓,蛙叫声的呱呱,鸡叫声的叽喳。总之,听着各种动物的叫声,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事实证明,在这个环节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极高,他们争先恐后,抢着用英语说出动物的名称,课堂气氛活跃。 紧接着,导入内容,揭示课题。通过8种动物(lion, tiger, panda, kangaroo,eagle, goose, green peasant, chicken) ,8面国旗(英国,德国,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8个人物(Janet, Jim, JIamin, Ben, Susan, David, Keiko,Tom)的先后呈现,依次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出示动物,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给学生辨认公鸡、老虎、狮子、老鹰、鹅等动物的叫声,加深学生对这几种动物的认识和记忆。接着出现8面国旗,一一对应已经出现的动物,让学生体会不同国旗对应下的不同动物,是该国的标志性动物,此举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自然而然地把课本知识延伸为课外知识,值得提倡。随后跳出人物图像,同样地,不同人物对应不同的动物和国旗,表明该人物来自哪个国家,拥有何种动物,为后面的知识学习做铺垫。在这一张幻灯片里,主体是动物,国旗和人物附着加在动物图片里,整个画面清晰明了,极富特色。 围绕课题内容,引出了Lets guess .环节。通过句型 What animal is it ? Where is it from ? 的复习,强化8种动物和8面国旗对应国家的记忆,加深学生对8种动物和8个国家和8面国旗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又通过”Complete the table and the dialogues”(课本总复习P88)环节,继续强化学生对人物、国旗、国家的理解和记忆。作为中间的休息和过渡,此时安排了”Lets chant”(I amfrom China.)环节,富有韵律的说唱,轻松,有趣,有内容,有情节,让学生体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之后有了”Lets say”环节,结合主题,自编对话。对话内容要应包含:询问人物来自哪个国家?询问动物?询问动物来自哪国?并说明此动物是哪个国家的标志性动物。因时间有限,仅仅选取法国的“高卢鸡”和日本的“绿雉”操练。随后进行阶段性的知识小结。1、询问人或动物来自哪里? Where ishe / she / it from ? He / She / It is from Where are you / they from ?I am / We are / They are from 2、询问动物或事物是什么?(单数)What is this / that / it ?What animal is this / that / it ? 回答都是:Its a /an 又通过一个Chant ,体会形容词的用法,引出本节课的最高层次:写作。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只学不用的语言知识是死的,这种教学方法要摈弃。写作是语言运用的最好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能把已掌握的单词组成句子,再由一个个句子串成一段话,这就足矣。学生从记单词到写句子,从写句子到构思段落,这种能力的变化,需要教师的用心引导和着力培养。下面是我引导学生写作的其中一篇范文,供参考:Hello ! I _ Yongxian . Im _ boy. Im from _.Im _ . I like animals. Look _the _. It _ black and _. It _ two _ eyes .And it _ two _ _ ears. Its _.It is the animal _ China. I like it very much . 从短文可以看出,所有单词都是学生学过的,所有句子都是学生已知的,教师只是把学生学过的、已知的知识加以排序和布局,就成了一篇字数不少的小短文。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学生的写作就不会是难事。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他们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吧!在写作中让学生体会形容词的用法,所以有了一个“描述人或动物 样貌或特征”的总结。 最后,让学生观看一个片断“动物之旅”,让学生放松身心,并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最后向学生发出倡议,“Animals are our friends. We like animals . We dont kill them .“ 让本课的主题得到升华。 教材的重组和文本的再构,应考虑如下因素,(1)基于主题。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