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2011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doc_第1页
兴化市2011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doc_第2页
兴化市2011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doc_第3页
兴化市2011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doc_第4页
兴化市2011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兴化市2011年高三语文模考研讨交流材料 兴化市2011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兴化市第一中学 孙晓燕 2011.4一、 总体评价还有两个月即将高考,“二模”考试就是为了全面模拟高考,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初模”的测查、重点复习,到“二模”时,考生的知识已经由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考生的实战心理也有所磨炼。因此,这次考试对考生来说更具有针对性。这次模考是泰州、扬州、南通三市联考,试卷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与2011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命题理念一致。因一轮复习尚不到位,考生暴露的问题较多,语言运用能力较低、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得分较低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二、 考情分析本次模考全市均分90.8分,附加题均分25.7分。我校均分87.2分,附加题均分24.7 分,总体来说不够理想。 我校二模第卷各题得分情况:题目内容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号12345678(1)8(2)8(3)9(1)9(2)9(3)得分率3898166256850383529312356题目内容 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读我题号101112131415161718得分率633846444048316764第卷附加题得分情况:题目内容阅读材料名著阅读题材料概括分析题题号1920212223(1)23(2)242526得分率875813699170(一)语言文字运用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都不相同的一项”,AB两项考查的是多音字,CD两项考查的是形近字,难度系数不大,但整体得分率不高。考生答错的原因在于平时缺少积累,这点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引起重视。另外,要注重多音字的考查,一定要培养学生“因义定音”的识字习惯,切不可大海捞针,随意记忆。第2题考查的是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正确答案是A项“波澜壮阔”,没有疑问。但B项“半壁江山”有时可以比喻事物占到一半,我认为也应该是正确的。第3题考查的是语段的压缩,“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该题可以用分层提炼的方法,首尾句都是总体概括的句子,“四点理由”就从中间四句话中分别提炼要点。答案尽量用主谓结构,这样便于每点控制在六个字以内。第二要点“资源丰富”,需要在材料的基础上自己概括,所以很多考生会写错或遗漏。第4题新闻点评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新题型。对南京梧桐树的去留发表看法,见解要合理恰当,还要用反问的句式,很多考生在理由和句式上失分,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二)文言文阅读第5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脱”作为连词,解释为倘若、如果,考生有一定的难度。“汝梅(脱)又谢去”解释为“你梅花(脱)又告辞离开”,再联系语境,就可以推断C项是错误的。该题得分率只有25%,说明考生的实词积累很有限,对词的多个义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6题的“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有一定的迷惑性,它是间接表现而不是直接表现,但此题还是三题选择题里得分率最高的。第7题一部分考生不能正确筛选原文中的信息,D项虽然有两处问题,但得分率仍不高。第8题翻译答得不是很理想,大多数考生翻译不准确,错误典型有:“狎”“移时”“孤”这些关键词的理解错误,句子的语意也不够通顺。不得分的考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翻译错误,没读懂文本的意思,几个得分点都没有翻译正确,句子大意也不准确;还有很多考生干脆什么都不写,有的只写了半句话。“渔于山樵于水”是状语后置,很多考生注意到了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句意通顺,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还是可以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的。 (三)古诗词鉴赏第9题考查的是诗词鉴赏的能力。(1)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一部分考生对“海内风尘诸弟隔”的修辞(比喻借代)判断有误。(2)题考查的是对每联的理解和概括。不少考生未能紧扣“望”字,且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强,只停留在对诗句的字面理解,甚至只是翻译一下每联的诗句。(3)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难度系数不高。题目的要求是抓住诗句作具体分析,不少考生只是自由发挥罗列情感,不知道结合具体诗句,答题不够规范。复习建议:教学上,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意象、关键词、注释等,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还需要补充诗歌鉴赏关于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相应渗透有关术语,避免学生答题不规范。如何概括景物特点的问题也需要加强,重点要区分概括景物特点和结合诗文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概括特点,什么时候罗列具体意象。(四)名句名篇默写第10题默写考察范围课内高中4分,初中2分,课外2分。课内得分较好,课外相对失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大部分考生能记住名句的内容,但80%的考生在个别汉字的正确书写上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同音字的误写。如“夕揽洲之宿莽”的“揽洲”写成“览州”,“日月忽其不淹兮”的“忽”写成“乎”等。课外的基本不会默写。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去背,还必须加强对必背篇目的理解,反复默写巩固,强化基础。此外,要扩充课外名句,注重平时积累。(五)现代文阅读文本类阅读第11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不少考生对表达技巧这一概念仍不清楚,错答成表达方式或说明方法。还有的考生答题不规范,只答了修辞手法,而没有答它的作用和包含的情感。因此这一题得分率只有38%。第12题考的是作用,很多考生看到作用就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答,于是就出现了只有术语(点题、首尾呼应、引出下文、深化主题)没有分析的通病。第13题考的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很多考生只知道摘抄原文中的句子,不会分析概括;还有的概括出来了,但不全面。第14题作为阅读探究题,整体得分情况不好,满分6分,一般考生能拿2-4分。绝大多数考生都答到“孤石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只有少部分考生答到“青年成长的情感需求”、“主人公的不屈服权贵”和“人与人的沟通隔阂”。论述类阅读题,不少考生不能抓住主旨,答题过散过乱。具体表现为:分点答题的意识不强,有的答案只是完整的照抄原文的段落,让人难以分辨出得分点;所答信息不全面,往往信息交叉、重复或遗漏。现代文阅读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一环。虽然在一轮复习时已经进行过知识点专题的讲练,但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接下的复习中,更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和讲评,通过例文了解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解答此类问题。最后60天的训练,要以高考典型试题为例,精讲典型题,让学生吃透考题,明白答题角度,规范答题,包括分点作答的意识要继续加强。(六)作文考查的是 “提示语+题目”的命题式作文“读我”。这是江苏高考近5年来作文沿用的题型。这种题型存在多年,就是它非常适合用在高考上,考生审题不困难,而且考生有话可以说。有一部分考生选择了议论文文体,从材料出发,按照给出的两个论点分别论述。还有的考生选择了记叙文,叙写自己的经历或过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存在的问题有:虽然一直强调文体意识,但仍有一部分考生文体模糊。议论文的框架,举例却像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时,又形成了排比的抒情开头、概括性的平铺直叙再加议论性的感情表白式“四不像”文章。写议论文,分论点缺乏内在联系,无整体逻辑安排;仍有不少同学的作文写成“论点+事例”,对事例缺乏必要的分析;写记叙文,喜欢搞卒章显志,往往是大段的叙事,缺少巧妙的点题之笔和生动的细节刻画。部分考生虽然达到了文体的要求,但缺少整体感,使得思维条理不够清晰,语言平淡无奇,缺少个性化的感悟。少部分考生作文字数不足,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复习建议:(1)继续加强作文的文体训练,记叙文训练不放松,议论文也要强化。此次的作文,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但看学生写的议论文,大部分都不够规范,或论述观点闪烁不明,或观点人云亦云,或观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或只列举材料不作分析等等。这说明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有弱项。(2)强化对学生的卷面要求,鼓励学生多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掌握的材料可以进行专门的整理,比如针对专门的题材进行分项整理,让学生能够熟背事例材料。(七)附加题这次附加题的名著阅读简答题考的比较细,三国演义中依次写出相关人物名,哈姆雷特中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大,很多考生都无从下笔,还有的考生不知道审题,答了很多却得不到高分。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大多数考生也答不出来。相对来说,断句题和材料分析概括题得分率较高。 三、 复习策略1增强信心,关注心理。二模后离高考虽只有60天,但要充分抓好这仅有的60天,不能因为二模试卷较难分数不高就丧失信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要知道这60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