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氨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 R1 o. Z1 Y3 3 9 e1.总则$ x0 w+ h. a( T% e1.1目的。5 R4 N- v0 w( T$ E# n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徽省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S0 I/ j5 B& ) m0 n1.2适用范围。 P v# F; q1 _ M e, L9 W; r& H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安徽省辖区内的液氨球形储罐、卧罐、管道、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气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X* X6 g$ J. g/ p2介质特性8 k! 5 r9 6 P5 T8 S$ |. c s2.1理化特性。2 S% C G, csS: R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 5 C9 ?: d/ E! v5 Q2.2危险特性。4 D+ * ?; N4 J; Q6 d/ Y8 I+ g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类。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 k/ R( W1 I1 z8 S)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a7 ( D4 z- Z- T- I2.3健康危害。2 C% _# X. Z, K& v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 D- H& , P6 a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h7 E7 S M f _2.3.1中毒症状。 0 UJ% k3 v4 o1 L+ r% o(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f; e: 8 l% L1 m- m* i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L2 B5 O+ z, ( J% 2 Z9 D2.3.2急救措施。* W* f: r* M5 u4 F: C6 E m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o* N g9 v Q; I3 E; q9 r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6 Q/ $ E4 - n0 h$ c! H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b* w& j1 y0 K$ iG 2.4环境危害。, Q% V _ b0 Z( c/ G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C& M; W( CR9 K: 3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5 a: N$ k# X. J/ w! q! E( ?3.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9 g t, p f5 g6 K3.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0 l: $ F7 D$ E2 g7 i3.3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S7 O( D* c# |3.4氨气瓶库内气瓶泄漏或爆炸。. V$ $ W* 3 F2 m( 4装备与器材: G* X8 h! G. p4 X! T5 N4.1消防装备及器材。: Y6 U3 h, 8 P* U- r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Kv S1 pQ! f- f b4.2防护器材。1 p0 ?% c0 Z1 _1 * M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1 b1 5 w6 o4.3设备物资储备。5 b4 r; 5 b( f* w: C2 Y: r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4 H& V5 0 4 K7 k1 k5 h% |4.4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救护药品。0 D1 L1 R0 J) Q- qE5紧急处置7 gD0 p& W$ a9 u( 6 t9 I+ j7 y5.1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m5 X% U* Y1 l) |7 S2 v! x) v5.1.1报警。3 Z# L4 W9 s& o& V5 W; K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4 R: j x6 e, V& Q( cy!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p1 ( d) + c( _* g3 V5.1.2关阀、断源。3 H* I- - e) * 4 k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打开喷淋装置,用水稀释、吸收泄漏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H6 W9 q/ ) F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5 C, B a9 ?5 j( R* _% h5.1.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1 T4 . H! S/ Y1 V* c1 A2 (1)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E A& N4 7 b3 Z6 S! u1 B(2)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 _ r8 t3 R# h+ Z5 m(3)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t- 7 Q/ H% B/ T5.2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0 8 D7 G G3 s- C5.2.1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氨导入空罐或其它储罐中。* 3 H8 8 1 z6 F8 % Q; x- K9 w/ l5.2.2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实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D/ u) v0 G/ O, n5.2.3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无器具堵漏或泄漏无法控制时,可将其浸入水中。3 L3 J4 p: L; D2 C5 M/ q- E1 5.2.4 器具堵漏。1 c2 B% y0 x- v# A# V5.2.4.1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4 l3 f h, a O: O3 L9 F! o+ l5.2.4.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n1 l6 u! z! h5 z5.2.4.3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q8 w 0 L1 c$ u+ n* Q7 v, r0 d; M1 e5.2.4.4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C& s0 f1 A# 1 P. Q6 P( L5.2.4.5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0 w+ 1 N u4 A o) m: uI: u5.2.4.6对液氨钢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置。) w! G* G5 F/ D, k6 m5.3现场洗消处理。! - a! q4 F1 n( k# L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0 a3 R y& A T$ B! p$ R/ u. l5.4现场恢复。9 U% C+ S3 N! 4 y- _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6 8 8 _9 W: / 3 d& c3 C2 m6安全防护$ D& s4 m& H! J4 D! B1 M6.1处理液氨设备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 h5 u2 4 ! w$ t* N 6.1.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 s8 LH% C4 L8 J6.1.2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漏时,应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1 5 Q1 u% c* M8 d) ( s6 I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方向转移。% q# q+ X& , Z9 Y; e! N0 b# R3 n6.1.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W# c$ i: $ V0 N* i- z 6.1.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9 _6 h3 S/ u: T) S6 RV9 E; X0 _6.2伤员处置。1 A: U! a8 A: m4 j! u8 s- q1 6.2.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s: j2 B0 b, Cd4 L6.2.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心脏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作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O* B a4 z0 U6 3 ?% C; a! O2 V 6.2.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n. 2 + h0 B4 S: l) Z, Q ?6.3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 . T$ 6 0 L$ z, t6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