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历年真题整理.doc_第1页
传播学历年真题整理.doc_第2页
传播学历年真题整理.doc_第3页
传播学历年真题整理.doc_第4页
传播学历年真题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年试题整理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一 、名词解释1 大众传播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 暨大1994厦大04传播05新传 北师05传播 兰大99传播学 南师04传播业务厦大02传播 中传99传播学)2传播学的三大分支(复旦03新闻传播基础(单考生)3卢因(北大02传播学 南大03新传)4传播(中传01、02、06传播学 人大98、99新闻学 吉大2000社科院04新传 )5施拉姆(中传01、03传播学 北师02传播学)6拉扎斯菲尔德 (南大06新传 北师05传播学)7拉斯韦尔(北师06传播学 南大05新传 中传01传播学)8 组织传播 (北师05传播学 人大05新传 中传01、05传播学)9人际传播(中传2000传播学)10传播者(中传99传播学)11霍夫兰(北师04传播学 华中科技03传播学)二 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侧重的方向。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2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复旦04传播实务)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中传03传播学)4 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中传04传播学)5简述传播学关于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基本内容(武大04传播学)6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北师04传播学)7试述组织传播的功能。(华中科技04传播学)8人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南师04传播业务)9 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武大05传播学)10从不同角度简述传播的类型。(厦大02传播学中传2000传播学)11人际传播有什么基本功能。(厦大01传播学)12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中传2000传播学)13为什么说传播研究不等于传播学?三 论述题1 近几年来互连网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 这对既成的传播学理论有何冲击和影响? (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 北大05传播 武大01传播学)2 结合目前我国媒介改革的现实, 谈谈你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国际化的看法。(中传06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模式一 名词解释1拉斯韦尔的5 W模式(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04传媒与社会 人大1998华中科技04传播学中传05新传)【参考答案】五W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一个线性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 向谁说 (to whom) 、 有什么效果 (with whateffect)。这个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的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研究,对后续的传播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单向性,忽略了反馈,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2传播模式(复旦06新闻传播理论)3德福勒模式(北大03传播学)4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清华01传播学 人大02新闻理论)5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03传播学)6循环模式(人大04新闻传播理论)7 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 (中传03传播学 人大1996)8反馈(厦大01传播学 中传99传播学)二 简答题1 传播的线性模式、 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何异同?从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到社会系统模式,说明传播学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复旦03新闻传播基础)2 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北大01传播学)3传播过程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北师01传播学)4谈谈德弗勒模式。(华中科技03传播学)5 为什么说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双向性? (兰大99传播学)6信息传播中的“反馈”包括哪些类型?(兰大99传播学)三 论述题1 论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什么不同?请你提出一种网络传播过程的新模式。(清华02传播学)2 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模式、 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武大03传播学)3 香农的信息理论对传播学研究有什么贡献? (北师01传播学)4 试比较传播的线性模式与控制模式。 (华中科技03传播学)2第三章 传播的功能一 名词解释1李普曼(复旦2000新闻史 北大02传播学)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中传03传播学)3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人大01传播学)二 简答题1何谓“两个环境”理论?是概述其要点。(复旦02新闻传播理论)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武大03传播学 暨大05传播史 中传2000传播学)3 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复旦03新闻传播基础 (单考生) 清华01传播学)4简述李普曼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人大05新传)5简述赖特关于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媒介传播功能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重大05传播学)6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效果。 (北大04传播学)7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8。传播的二功能说。9传播功能的双向性和相对性。三 论述题1一般认为大众传播有那几种基本的社会功能?请加以评述。(北师2000传播学)2联系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中传2002传播学)3传播的主要功能。(中传2000传播学)4 评论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南师04传播史 川大03新传)5评述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试结合实际,叙述传播功能的类型和层次。7大众传播造成的“虚拟环境”与负功能有什么关系?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 名词解释1 休眠效果(北大03传播学 人大04新闻传播理论)2实地调查法(复旦02新闻传播理论)3随机抽样法(清华02传播学)4内容分析法(清华03传播学 人大04新闻学 新闻传播理论 兰大99传播学 中传99、05传播学)5控制实验法(中传99、01传播学)6可信性效果 (武大04传播学)7个案研究法 (中传01传播学)二 简答题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作简要说明。(复旦04传媒与社会)2 什么是说服效果研究?其代表学者主要观点有哪些? (清华03传播学)3“消息来源的可信度”与“人们对该消息的相关意见的同意程度”之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清华04、05传播学)4控制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北师04传播学)5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北师03传播学)6 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那几种, 请写出其中某一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北师2000传播学)7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华中科技03传播学)8 你如何认识调查研究法 (survey research) 和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的异同?(清华05传播学)三 论述题1谈谈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人大2000)2 试分析实地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与控制实验法之异同。(华中科技02传播学)3试述霍夫兰和耶鲁研究。第五章 信息与符号一 名词解释1符号(复旦04传媒与社会 中传2000、02传播学 华中科技03传播学 厦大04传播)2信息(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2传播学 中传02传播学 厦大02传播 中传01传播)3传播学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北大01传播学)4编码和解码(北大01传播学 人大02传播学)5传播革命(北大02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6熵(清华03文化与传播)7信息社会(北师01传播学 南师04传播史)8讯息(北师01传播学)9非语言符号(暨大05新闻学)二 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社会?它有那些特点?(北师02传播学2 简述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内涵, 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人大06新传)3 信息社会有什么主要特点?现代传播媒介革命对信息社会有什么影响?(重大04传播学)4谈谈你对信息革命的理解。(北师2000传播学)5信息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6非语言传播有哪些类型和特性?7语言传播有哪些优缺点?第六章 传播技术发展一 名词解释1 媒介即讯息 (复旦02、03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1传播学 人大1998兰大2000传播 重大05传播 重大04传播学)2冷媒介和热媒介(北大04传播学 北师04传播学)3ISDN(清华01媒介发展史)4 麦克卢汉 (清华01媒介发展史 北师2000传播学 暨大04传播学05传播史 中传2000传播学)5重新部落化(北师06传播学)6多媒体(兰大2000传播学)7信息高速公路8媒介是人体的延伸9地球村二 简答题1 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2 麦克鲁汉理论要点是什么?(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3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清华01传播学)4 简述科技发展对传播媒介的影响。 (清华03文化与传播)5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人大04传播学)6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武大02传播学)7 麦克卢汉认为的人类传播的三个分期。 (北师05传播学)8为什么有人把我们生存的环境称之为:“地球村”?(兰大2000传播学)9试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苏大01传播学)10简述传播工具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厦大01传播学)11“媒介就是讯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评价。(浙大02新传)12。实现大众传播的条件是什么?13当前传播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是什么?三 论述题1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阐明现在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2 试论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 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复旦04传媒与社会)3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4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北大02传播学)5 请论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武大03传播学)6 你怎样看麦克卢汉的理论, 请写出你对这个理论的评价?(北师06传播学)7理解媒介的副标题为什么定为人的延伸,谈谈你的看法。(北师04传播学)8谈谈你对“媒介即信息”理论的理解。(北师02传播学)9 新技术与大众传播媒介关系如何?推进新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经济、 社会动因何在?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之。 (30分) (中传05传播学)【参考答案】技术问题是传播媒介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关于第一问,这里必须要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明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同时需要指出技术决定论的缺陷,而要放在唯物史观的事业中看待媒介本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关系。第二问应当从技术适应现实需要、经济利益价值生产、社会文化动因等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潜在动力。第三问要求运用传播理论来分析,可以参考的理论比较多,诸如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贝尼格的控制革命理论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技术发展与媒介,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七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1 各种媒介有哪些长处和短处?2 试概述媒介内部组织结构的现状,并展望其前景3媒介应该怎么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第八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一 名词解释1把关人(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04传媒与社会 清华01、03传播学 中传2000、04传播学 人大1997北师03传播 华中科技02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04传播学 重大04传播学)2接近权(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 深大05传播学)43媒介社会责任论(复旦04传媒与社会 人大1998华中理工1995新闻史论4哈钦斯委员会(北大03传播学)5 知晓权 (人大03传播学 武大04传播学 人大1998、05新闻学 厦大04传播学 中传06传播学)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人大1996)7“意见的公开市场”(北师99传播学)8国家发展优先理论二 简答题1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2 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北大01传播学)3 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 (中传02传播学)4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武大02传播学)5 怀特在把关人研究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这项研究未能揭示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养的理论缺陷?(武大03传播学)6 简述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武大04传播学)7网络中的“把关人”机制表现在哪些地方?(北大05传播学)8 社会环境对传播活动水平的制约表现在那些方面? (兰大2000传播学)9 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 (南师04传播史)10简述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理论发展历程。(苏大01传播学)11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的关系。12大众传播过程如何分解?13。社会主义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的内容?14党的新闻政策是什么?15“信息权”理论的要点是什么?16无产阶级媒介理论的要点有哪些?三 论述题1新闻“把关人”论。(复旦03新闻传播理论)2结合网络传播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把关人”理论的看法?(北师06传播学)3试举近期事例论述不同国度对传播控制的共同之处。 (华中科技02传播学)4试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清华01传播学)5不同社会制度下,媒介控制的方式和机制有很大差别。试以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环境为背景,对某中等城市一家综合性日报进行控制分析,即分析其办报活动可能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清华04传播学)6 结合传统自由主义理论, 分析西方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社科院05新传)7试论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厦大02传播)8“把关人”理论对实际工作有什么意义?第九章 受众研究一 名词解释1使用与满足(北大01传播学 苏打01传播学)2受众分割(清华02传播学)3受众(中传99、02传播学 暨大1995浙大02新传)4受众逆反心理(华中理工1998)5选择性接触(人大1997)6个人差异论(华中科技02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04传播学)7文化规范论(华中科技04传播学)8选择性心理因素(社科院04新传)9社会分类论(四川社科院04传播学)二 简答题1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北大02传播学)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北大03传播学)3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清华01传播学)4 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 (中传01传播学 华中科技03传播学)6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及其缺陷。(武大01、04传播学中传01传播学 北师99传播学)7 在大众传播中, 受众有哪些基本权利? (武大02传播学)8 简析受众(即读者、 听众、 观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复旦1996)9。什么是受众?受众的特征及其作用是什么?(社科院1997,新闻理论与新闻史)10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如何?(吉大2000)11 试述受众选择媒介形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华中科技04传播学)12简述受众研究的历史发展。(暨大05新闻学)13 遵从性心理在传播学活动中如何引导与运用? (兰大99传播学)14 受众的接受心理与哪些因素相关? (南师05传播实务)15在传播学中,关于受众理论的研究有哪些主要观点?你怎样看待节目收视率与节目质量的关系?(重大04传播学)16受众的目的是什么?17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受众的类型和特征?18有关受众的研究,迄今已取得哪些成果?5三 论述题1论传播领域分众化趋势。(北大03新闻学)2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北大03传播学)3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适用受众细分的现实?(清华03传播学)4 试论受众权力及其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大01传播学)5 试论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中传04传播学)6谈谈你对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人大1997)7 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 论述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人大1994)8谈谈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和看法。(北师03传播学)9 试论当前新闻传播者与受者关系的新特征。 (人大05新传10试论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点。(社科院04新传)第十章 信息流程研究一 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二段流程) (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1传播学 南大02新传 华中科技02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04传播学)2意见领袖(清华02传播学 中传02传播学 南大02新传 北师99、02传播学 兰大2000传播学 重大04传播学)3 创新散布的决定过程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清华02传播学)4 创新扩散模式 (中传04传播学 华中科技03传播学 苏大01传播学)5伊利县研究(中传04传播学)6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南师05传播学)二 简答题1简述“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北大04传播2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把个体采纳创新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他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那几类?(清华03传播学)3简述传播流的发现过程。(人大04新闻学)4谈谈意见领袖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制约与影响。 (人大01、03传播学)5什么是两级传播理论?(北师2000传播学)6新闻的散布(diffusion of news)创新散布(diffusion ofinnovation)有何异同?(清华05传播学)7简述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社科院04传播 中传99传播学)8 二级传播理论有何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深大04传播学)9在中国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意见领袖”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对意见领袖的作用应如何评价?(深大05传播学)10简述“两级传播论”的主要观点。(中传01传播学)11拉扎斯菲尔德的“二段流程”模式提出后,其他学者对这一模式作过哪些补充?三 论述题1 关于信息流程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试联系新闻媒介工作实际,简述其启迪意义。 (复旦02新闻传播理论)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一 名词解释1 有限效果论 (复旦03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3传播学 人大1996深大04传播学)2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北大02传播学 人大01传播学)3 知沟理论 (清华01传播学 人大02传播学 中传01传播学 武大04传播学 北师02传播学)4 培养理论 (北大04传播学 清华03传播学 深大04传播学 苏大01传播学)5枪弹论(中传01传播学 人大1997北师2000传播学四川社科院04传播学)6含义结构论(华中科技03传播学)7 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华中科技04传播学)8强大效果论(兰大99传播学)9议程设置(重大04传播学)10回归强效果论二 简答题1简述“议题设置理论”的要点及意义。(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03新闻传播基础 (单考生) 人大1999新闻学 北师02、04传播学 )2美国“议程设置”与我国“舆论导向”的比较。(复旦06新闻传播理论 北大04传播学)3简述“知识沟假说”(北大02传播学 中传02传播学 川大03传播)4举例说明你对“知识沟”问题的看法。(清华02传播学)5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人大03新闻学 中传01、03传播学 北师05传播学)6简述传播效果概念的发展过程。(人大04传播学)7传播学牌中,经验学牌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及传播观的分歧。(武大03传播学 厦大01传播学)8“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北师06传播学)9“知沟理论”指的是什么?人们之间知沟扩大的原因有哪些?(北师06传播10经验主义研究的十五座里程碑中,试举出其中的三个。(北师05传播学)11什么是“有限效果论”?(北师03传播学)13试述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华中科技02、04传播学)13有限效果论对人们态度的影响。(暨大05传播史)14 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 (苏大01传播学)15“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的区别?(中传01传播学)16什么是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请各举一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重大04传播学)17论述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18传播效果有哪些内涵和层次?19间接影响理论和选择影响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 论述题1 美国有关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举例说明其主要成果对中国当前大众传媒时间的启迪意义。(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2谈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的问题。(北大03传播学)3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为什么过去效果研究一直占据着传播学研究的主流位置?(清华03传播学)4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地处了什么样的观点,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这项研究对传播活动或传播研究有何现实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中传03传播学)5 结合三种假说谈谈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 (中传04传播学)6 试论西方传播学效果理论的研究发展的历史。 (南大02新传)7试述效果分析理论变迁的社会条件和学术条件(南大03新传)8试述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及其所产生的理论背景,并谈谈自己对这一理论的看法。(北师01传播学)9归纳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