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课文 高尚的竹啊 把我的名字刻在你身上 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你 这不是我家的 我爱怎么停就怎么停 我悄悄地伸进你的口袋 让我探探你的钱 公园一景 小草在为你的爱惋惜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想进球 先领教我的飞毛腿吧 我踹踹踹 归来兮 之风 君子之风 君子 小人 要注意的字词读音 孙 x n 以出之恶 衣恶食一箪 d n 食曲肱 g ng 叶 sh 公女 r 奚 x 不曰知 zh 者乐 y o 水夫 f 子之说 shu 儒家文化是以 人 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 论语 把人细分成圣人 贤人 惠人 善人 君子 士人 众人 野人 小人 又归并为圣人 君子 众人 小人四大类 圣人 难做到 小人 遭唾弃 众人 虽是主体 而最受推崇的是 君子 论语 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 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 可以说 君子是 论语 一书的核心概念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政治地位高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 小人 本来是就人的政治地位来说的 上层阶级的人称为 君子 下层阶级的人称为 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 孔丘认为 人的评价的标准 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 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 本课的具体内容7 6 15 18 15 9 6 11 7 16 7 19 14 28 6 23 8 7 君子之质 内在修养 4 16 义与利 4 9 小人耻恶衣恶食 17 15 小人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12 8 文质之别 7 38 君子之文 外在表现 原文 子曰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7 6 译文 孔子说 追求正道 执守道德 依据仁爱 游习六艺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1 礼 乐 射 御 书 数六艺2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六种儒家经书 第一 要立志 要立定远大的志向 志立在什么地方呢 必须立足在求 道 上 即修已治人之道 第二 讲述修己的问题 他要求学生 据于德 依于仁 完善自我 德是道德规范 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 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 仁又是主要的 它统摄各种道德 所以必须依于仁 只有达到仁的境界 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三 论述治人之道 即游于六艺之中 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 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 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所以这四者 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 本章讲述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 原文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 15 18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把义作为根本 按照礼来实践它 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 用诚信来成全它 这就是君子了 君子体质先须存义 义而后礼 礼而后逊 逊而后信 有次序焉 君子行为的义 礼 逊 信四条原则 15 18 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 一 本质意义上要有义 也就是探求义理 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 二 礼 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三 逊 即是谦逊 出言吐语谦逊恭谨 四 信 办事守信 取信于人 探究 孔子培养学生 就是以仁 德为纲领 以六艺为基本 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成为真正的君子 请同学们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谈谈感想 启示或希望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是儒家提倡的君子道德修养是主要内容 与我们现代提倡的 四有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类似 儒家要求君子有理想 志于道 有道德 据于德 有爱心 依于仁 有文化 游于艺 请问 有爱心 和 有纪律 你跟喜欢哪个 原文 子曰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15 9 译文 孔子说 志士仁人 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 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全仁道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 生命诚可贵 但为了仁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 伯夷 叔齐 饿死于首阳山下 孔了赞许他为仁人 比干苦谏纣王 被剖心而死 孔子也赞许他为仁人 管仲有大功于天下 虽不曾死 孔子仍赞许他为仁人 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 杀身成仁 表现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 15 9 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 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 宋史 文天祥传 探究 子曰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 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 那就是 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 在两难的时候 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 既要能保全仁义 也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 提倡心胸要开阔 意志要坚定 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 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 儒家提倡要 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 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 原文 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4 16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 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曰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里仁 对于义与利的关系 你是如何看待的 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 主张见利思义 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 产生了讳言利 排斥利的倾向 如董仲舒就主张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 没有道义关系 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 道德 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 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 所以中国历来就有 儒商 无论是 徽商 还是 晋商 都以 诚信 为本 到现代 如日的本商人 企业家都奉 论语 中的道德为本 大力提倡言 利 而不忘 义 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 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今天 有不少商人 企业家昧着良心 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 只要能赚大钱 什么都可以去做 而且做得理直气壮 于是 桶装水里装自来水 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 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 7人死亡 14人失踪 就统统都成了必然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原文 子曰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4 9 译文 孔子说 士人追求正道 但又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辱 对这种人 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 本章所讲 道 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 这里 孔子认为 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 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 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4 9 原文 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 患 不 得之 既得之 患失之 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 17 15 译文 孔子说 庸俗浅薄的人能跟他一起事奉君主吗 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 总担心得不到 已经得到它了 又怕失去它 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 那他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 得到什么 又失去什么 可以是名利 也可以是地位 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 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 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打击同事 排挤异己 不择手段 无所不用其极 17 15 本章孔子认为鄙夫患得患失 寡廉鲜耻 谄媚奉承 无所不至 对之表示了极大的蔑视 其实 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 很无聊 活得并不自在 并不轻松 那可真是 熙熙攘攘为名利 时时刻刻忙算计 结果还多半会 算来算去算自己 对这种人来说 人生就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 是在痛苦与无聊 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 永远没有真正满足 真正幸福的一天 麻烦的是 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 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加剧 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 而从容不迫 悠哉悠哉 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有人认为 患得之 是生怕得到的意思 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 认为不值得 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 害怕不能胜任 原文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6 11 译文 孔子说 颜回多么有道德啊 一筐饭 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种忧愁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道德啊 原文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 16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 喝白水 弯着胳膊当把胳膊当枕头 快乐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遵守道义却有钱有势 这对于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为什么称赞他有道德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 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颜回追求正道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不追求生活享受 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颜渊档案 名回 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家语 记曰 年二十九而发白 三十二而死 后儒曾评价说 颜子没而圣学亡 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好学 的精神安贫乐道 不违仁 孔子语录有颜回者好学 不幸短命死矣 今则无 回也 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 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渊死 孔子曰 天丧余 1 聚散无常 喻富贵短暂 犹今之 过眼云烟 2 云在天上 高不可及 喻富贵与己无关 3 浮云至轻至淡 喻富贵无足轻重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对 浮云 比喻的理解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 19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子路不答 孔子 对子路 说 你为什么不这样说 他的为人 用功起来忘记了吃饭 快乐起来忘记了忧愁 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 如此而已 此章乃孔子之自述 孔子生平 惟自言好学 而其好学之笃有如此 学有未得 愤而忘食 学有所得 乐以忘忧 学无止境 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 如是 惟日不足 而不知年岁之已往 斯诚一片化境 钱穆 论语新解 子在齐闻 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先生在齐国 听到了韶乐 三月来不知道肉味 他说 我想不到音乐之美有到如此境界的 子曰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先生说 富若可以求 就是执鞭贱职 吾亦愿为 如不可求 还是从吾所好吧 原文 子曰 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14 28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 我都未能做到 有仁德的人不忧愁 有智慧的人不迷惑 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 这正是老师说自己啊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 他的内心无比仁厚 宽和 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 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 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 坦然 仁者不忧 当今社会 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 而是选择太多 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 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 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智者不惑 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 足够开阔 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勇者不惧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 智 勇 从而就少了忧 惑 惧 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 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原文 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6 23 译文 孔子说 聪明的人喜爱水 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人活跃 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快乐 有仁德的人长寿 朱熹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 有似于水 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 有似于山 故乐山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 子曰 知者乐 水 仁者乐 山 知者乐 水 知者的快乐 就像水一样 悠然安详 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 山 仁者之乐 像山一样 崇高 伟大 宁静 原文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8 7 译文 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因为他担子沉重 路途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 担子难道还不沉重吗 直到死才罢休 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 宋朱熹说 弘 宽广也 毅 强忍也 非弘不能胜其重 非毅无以致其远 仁者 人心之全德 而必欲身体而力行之 可谓重矣 一息尚存 此去不容少懈 可谓远矣 论语集汀 卷四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 弘 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 宏大的气度 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 一是要 毅 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 不拔的毅力 果敢的决断 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 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 死而后已 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 8 7 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 原文 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 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 8 译文 棘子成说 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 用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 子贡说 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真可惜啊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 本质如同文饰一样重要 去掉了毛的虎皮 豹皮 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皮 羊皮一样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 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 不须外表的文采 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 他的意思是 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 否则 本质再好 也无法显现出来 12 8 原文 子温而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 7 38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 威严而不凶猛 庄重而又安祥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 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 这是顺因自然的 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 都必须合乎 中和 的原则 厉 猛 等都有些 过 而 不及 同样是不可取的 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 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7 38 回顾 一 解释下列红体字词1 游于艺2 孙以出之3 君子喻于义4 鄙夫5 女奚不曰6 知者乐水7 文犹质也 广泛涉猎 通 逊 说出 谈论 懂得 庸俗浅薄 通 汝 为什么 通 智 喜好 修饰 本质 重点字词归纳汇总 1 通假字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孙 通 逊 女奚不曰 女 通 汝 知者不惑 知 通 智 2 词类活用饭疏食 饮水饭 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 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乐 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 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宾语前置句 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夫子自道也仁以为己任何以文为 主谓倒装句 贤哉 回也 惜乎 夫子之说君子也 定语后置句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省略句 未足与 之 议也鄙夫可与 之 事君也与哉 判断句 君子哉 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 据于德 正道 夫子自道也 说 与师言之道与 规矩 会天大雨 道不通 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主张 道之以政 通 导 训导 道千乘之国 通 导 治理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道德规范 为人处事的准则 以君子义以为质 介词 把 有杀身以成仁 连词 来 乐以忘忧 连词 相当与 而 何以文为 介词 用 5 成语积累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指出下列句子中 于 的意思和用法 志于道 据于德君子喻于义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二 指出下列红体字的活用特点1 耻恶衣恶食者2 饭疏食3 曲肱而枕之 回顾 意动 以 为耻 名作动 吃饭 使动 使 弯曲 三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2 仁以为己任 再次朗读课文 找出成语 并理解背诵 杀身成仁 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箪食陋巷 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课后练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贡问政颜渊问仁子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