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doc_第1页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doc_第2页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doc_第3页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doc_第4页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导言:在西方,文化产业被称作“文化工业”,英文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它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因而在许多欧美国家,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是同一个词,并且与“大众文化”的范畴十分接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柱产业:如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就业人员的10。据报道,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容量已经达到1兆200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电影、音乐唱片、动画、电脑游戏等大众文化娱乐领域。 一、文化产业产生与发展(一)文化产业的产生文化的变迁是与特定文化的物化方式和传播技术分不开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文化衍生的动力。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登堡在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基础上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技术革命,使得文化传播得以商品化、批量化生产。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这一天,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他们拍摄的短片,有工厂的大门等。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摄影术、录音术、无线广播等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以工业化的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文化工业。文化传媒介质的三次革命:印刷术;电视技术;电影、录音、无线电。(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性依据:1.工业化时代的市场经济模式催生了文化的产业化。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 提供了发展空间。工业生产型社会向消费服务型社会转变。2.现代高科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3.文化资本的全球化竞争把文化产业推向社会经济的前沿。全球化趋势,产生助推作用。二、文化产业的理论发展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化应用理论侧重于文化产业化的的实践总结和政策探讨,二者都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1.早期:1930年至1949年。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等。 “文化工业”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阿多诺哈贝马斯霍克海默 2.鼎盛期:1949年至1969年,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3.末期:20世纪70年代末,走向解体。 4.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批判的主要观点:(1)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丧失了文化本该具有的批判和否定精神。(2)文化工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将无法实现艺术的超越性,降低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3)文化工业使人的个性趋于消亡,不可能实现自由创造。(4)文化工业的商品化生产是标准化、程序化或复制性的,这会丧失传统艺术的“韵味”(aura)破坏传统民族语言既有的优美和纯洁。(5)文化工业产品消费者的独立判断能力日渐丧失。(二)英国文化学派(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英国文化学派研究重点在于对文化产品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探讨,注重研究文化产业的符号生产机制及符号生产的原则。1.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标志着英国文化学派的成立。 2.代表人物有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特里伊格尔顿。 特里伊格尔顿斯图亚特霍尔雷蒙威廉斯3.英国文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1)英国文化学派侧重从制度话语和权力等微观政治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文化产业,注意了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中的能动和解放力量。(2)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所持的摈弃态度不同,英国文化学派主张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带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甚至为大众文化高唱赞歌。(3)英国文化学派重新界定了“大众”的概念。提出文化不再以“经典”为标准。(4)对“文化”做了新的诠释。(三)西方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1.西方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研究侧重于文化产业实践的理论探索,以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有关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以及文化产品提供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等方面。 2.西方的文化产业应用理论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形成了这样一些观点:(1)文化产业主要指“大众文化”或“流行艺术”;(2)文化产业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广告、流行报刊等;(3)文化产业需要把文化推向市场;(4)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一样,是按资本运行的逻辑进行生产的;(5)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存在形态、结构和格局的重大变化。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1.从1992年到2000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的第二十一章里,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形成了对文化产业的权威共识。2.从2002年到2003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3.从2003年至今,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多元融合文化相互影响我国文化发展虽然总体上步伐较慢较之发达国家,然而我们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我们有很大的铆劲,在经过长期的积极发展之后,逐步形成属于我们的中国文化模式。1.我国的文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逐渐形成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事态。(1)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文化产业的萌生提供了充足营养和坚实基础;(2)经济高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费激增,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3)丰富厚重的文明和存量可观的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性资源优势;(4)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虽晚,但特点突出,潜力巨大。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我们的文化产业还相差甚远,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不发达注定文化产业的滞后。我国文化产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物质支持的缺失,政策支持的缺失,还有文化的创新,文化分类的混乱模糊,一些偏远的非主流的文化不能形成产业。市场机制也有弊端。要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任重而道远。引人深思的社会事件“限娱令”这一官方文件下达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对此各执一词。这一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制度的完善化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娱乐,难道有错么,显然广大人民是需要娱乐的。娱乐 文化是我们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广电局还要下达这样的文件呢,那是因为现在社会上许多的电视台,媒体,报社等等为了吸引社会的聚焦点,笼络人们的群聚性,采取一些很不恰当的方式而广电局的这一做法也正是要整顿这一股不良风气。 此次,广电局这么做的初衷也是为了彻底整顿这种不良的风气,对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内地有些节目确实应该受到限制,因为如果这些节目仅仅是内容低俗也还好,重要的是有的节目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涉嫌造假,暗箱操作,刻意炒作,等等。当然,也许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罢,但另一方面确实有刻意挖掘人性的阴阴暗面来吸引观众之嫌,所以整顿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