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教学实习考试范围一、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指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 讨论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方法。5、现代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是指教学中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媒体和进行教学技术的手段。6、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7、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8、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柏克赫斯特在萨诸塞州道儿顿中学创建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道儿顿制,教师不在上课期间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是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9、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建构文本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二、简答题 第一题教案的基本格式是什么?一、标题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四、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2明确目标3整体感知4.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七、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第二题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第一,要研究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分析具体的学生、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发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第三题你认为一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1.教学目的明确、准确;2.对教材理解准确,有深度;3.传授知识准确;4.教学中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妥当。第四题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答: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和最为重要的领域。第五题文本解读中存在哪些越位与缺位的现象?一、越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文本解读的泛政治化倾向、文艺为政治服务等。文艺应该发挥批判、裁决、审视的功能。二、缺位的现状就文本而文本的倾向日趋严重,即单纯依据作品中的片言只语便对其观点进行无限的概括和提炼。三、模式的套用惯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来划分作家和分析作品。第六题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一)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二)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三)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四)诵读教学法(五)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六)体验式教学法(七)蔡澄清点拨教学法(八)方帆研究性学习法(九)非指示性教学法(十)图表教学法三、论述题1.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学生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3、文本解读有哪些策略方式?(一)立足文本 1.文本解读指向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2.文本解读指向文本结构的状态 3.把握文章体裁特色 4.从文本的标题或文本主旨出发辨析关键学点 5.关注文本解读的体验过程(二)走出文本 1.文本与作者 (1)作者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 (2)创作背景 (3)名家点评2.文本与生活3.文本与自我4.文本与文本4、评论文学圈教学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文学圈”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引入与实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重大革新。在这种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融民主与多元为一体,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与独到见解,关注他们情感、审美、创造力、交流合作与自主学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班级里定期开展的“文学圈”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包括形成暂时性的阅读小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读准备、确定讨论内容、分配角色和职责、填写发言提纲、进入讨论、成果结集展览等多个环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几乎没有教师的参与,完全由学生自己主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活动的核心。存在的问题:(1)该方法的操作分工过于严密,把小组成员的能力过于理想化;(2)这种教学法对部分课文试用,目前还是比较粗糙;(3)直白一点说,这种教学法与现行教育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从理论上讲,培养成这样的教学法的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试想一下,我们中学阶段有多少一年半呢?四、材料题席慕容诗歌青春教案设计 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逐渐翻开年历泛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一 教学目标 1. 对散文诗的特点有所了解 2. 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二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 教学重点 1.青春的写作技巧 2.青春中比喻物象征意义四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2.理解青春的内涵五 教学过程1引言: 2介绍散文诗:a. 诗与散文诗 (1)散文诗与一般新诗的区别在于: 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 (2)可是既然是“诗”,散文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b. 抒情散文与散文诗 (1)散文诗篇幅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抒情散文可稍长些; (2)散文诗要求有浓郁的诗的意境,而抒情散文虽然也以此为创作的追求目标,但由于篇幅稍长,意境总不那么凝聚 (3)散文诗中要隐含寓言和哲理,又必须通过形象来表现 3介绍作者席慕容及代表作4带领学生齐读青春5课文解析 (1)首先体会“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2)接着体会作者开始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 却不得不承认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3)将本文与 较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做比较。体会时间的流逝与作者对生命的慨叹。六 总结 引领学生课堂讨论 结合自身对青春的理解七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席慕容其他作品2.根据讨论做课后总结并写一篇教案1、课题:顾城及他的朦胧诗2、教导目的:让学生较充分地了解顾城诗人的同时,通过分析其诗作品了解和体味朦胧诗的意境。3、授课方式:课堂讲授4、课时:30分钟5、教材参考:顾城的诗 作者:顾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7月8、授课要点:让学生了解顾城生平介绍及所代表的“朦胧诗派” 10分钟了解和赏析顾城的代表诗作23篇 10分钟介绍与顾城相关的影视作品 5分钟9、教学重点与难点:顾城及其所代表的“朦胧诗”派顾城代表诗作赏析10、教学过程:导言:(略)顾城生平: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涉嫌重伤其妻谢烨(诗人雷米)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此后流言盛起,至今绵延不衰。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英子、灵台独语、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朦胧诗派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代表作品赏析第一篇: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赏析内容: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顾 城【鉴赏】乍看顾城的远和近,有一种特“小儿科”的感觉,甚或觉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种幼稚里的成熟、肤浅下的深刻。 远和近是一首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而有些朦胧的诗,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第一节,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是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从表层形式上看,这种感觉是反常的。因为你、我同处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读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已。总结:(略)11、课堂讨论与练习:讨论:顾城诗作的赏析梳理(作业):通过课下观看与顾城相关的影视作品写一篇观后感12、板书设计:请以儒林外史为内容写一份教案.要求:字数300字左右,文字简洁参考答案:教学目标: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定住宿合同范本
- 物业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小型生意合作合同范本
- 钳工兼职接单合同范本
- 乙方终止设计合同范本
- 建筑砖供货合同范本
- 机械出租合同范本
- 租赁套路合同范本
- 承包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led灯维修合同范本
- 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临床管理指南(2025年)解读课件
- 土地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西中考历史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解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科技成果转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除颤仪使用讲课件
- 中国PCBA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教育科技公司团队管理制度
-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磁悬浮离心鼓风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试卷一
- 2025年公共卫生检验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