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为什么要改革 怎么改的 结果怎样 如何评价 看书总结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 若按人口平均计算 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 2公斤 1940年才达429 7公斤 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 肉类统计1913年为31 4公斤 1940年为24 2公斤 1955年为31 8公斤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 农 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 差距十分悬殊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 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 9 轻工业只有14 1 农业则为1 5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尤其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后地位日益稳固 2 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1 政治改革 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平反冤假错案 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实行收购制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 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玉米 农业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2 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3 结果 收效甚微 失败 4 评价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 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 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 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 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 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 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对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 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 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 例如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 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 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 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 并对他大加溢美 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 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 相形之下 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 15次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政治方面 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 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在经济方面 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 勃列日涅夫 1906 1982 改革前期 推行 新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 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 加大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为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 70年代为维持超级大国地位 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进入僵化状态 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结果 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但最终失败 1 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 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影响经济发展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时间 改革背景 指导思想 内容 结果 影响 1985年 1 步履蹒跚 内外交困 危机四伏 加速战略 经济流域政治领域 失败 苏联解体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 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 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结果 经济不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原因 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仍未放弃苏联传统做法 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 首先提出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 公开性 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 民族矛盾激化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 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 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 从宪法中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未能得到人民包括1000多万苏共党员的积极响应 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 甚至发生倒戈 八 一九事件 1991年月12月25日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都在政治 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结果都失败了 异 赫 改革侧重农业 勃 改革侧重重工业 戈 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然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4 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十月革命后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 复杂和曲折 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课堂小结 练习 1 二战后 苏联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对斯大林的崇拜有增无减c民主法制遭到破坏d农业全盘集体化 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练习 2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点放在农业b把重点放在工业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练习 3 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苏联的社会实际c在维持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局部改革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 练习 4 下列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是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b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c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政策d提出 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练习 5 从十月革命至20年代 苏俄的经济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