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论文.doc_第1页
双语教学论文.doc_第2页
双语教学论文.doc_第3页
双语教学论文.doc_第4页
双语教学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农村小学工作,教学任务很杂,一个教师在教授语文或数学科目时往往还要兼任多种其他不同的学科。近几年来,笔者一直担任三至六年级的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经历令笔者很自然地跨入了双语教学的门槛,在数学课堂上,笔者尝试了用英语进行教学。记得在数学课堂上,笔者用英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表扬,那是数学课堂上第一次出现英语元素,令全班同学觉得很新奇,他们都很期待教师也能以这种方式表扬他们。笔者于是将越来越多的英语元素带入数学课堂,并对数学双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数学双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双语教学的三个阶段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汉语教学的整体出发,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即“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这三个阶段,且各个阶段的教学方式也各有不同。1.渗透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接触英语。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一般是以母语为主,适当渗透英语。具体做法是:(1)适当出现英语板书,包括大小标题或专业术语。(2)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分析、讲解,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强的知识用英语讲解,如课堂组织用语、导言、结束语以及学生熟悉的内容。(3)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2.整合阶段。这一阶段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3.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一般是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根据以上三个阶段的阐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所进行的数学双语教学尚停留在渗透阶段。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不能片面地认为英语说得越多越好。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二、数学双语课堂教学的策略1.以英语在数学课堂组织教学、评价,将其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最基本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让学生翻看课文时可以说“Open your book, and turn to page 65.”在提问时可以说“Who can tell me the answer?”做数学游戏时可以说“Lets play a math game”要求学生认真听时可以说“Be quiet please! And listen carefully!”在表扬、鼓励学生时可以说“You are very good (clever)!”或者“Thank you, you are right!”询问学生有没有完成练习时可以说“Have you finished?Quickly, please!”等等。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时刻置身于英语的氛围中。2.结合小学英语教材,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适当渗透英语元素。像加、减、乘、除法的运算,百以内数字的表述,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以及运算,或者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兴趣并且容易接受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说。如:学习简单的数学统计时,可请学生统计每月出生的学生人数。教师:When is your birthday? Please speak it in English.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又如,笔者在六年级上学期教授“位置”知识点时,一开始上课就用投影展示了教室里的布置图。其中的讲台位置写了单词“teachers desk”。教师“What is this in the picture?” 学生一起回答:“It is a classroom.”教师师追问:“Why do you say this is a classroom?”学生1:“Because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前面还有teachers desk.”(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述之处就用汉语表述。)教师:“Right, you are very clever!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教师再问:“Where is Zhang Liangs seat ?”接着就要求学生用汉语表述清楚张亮同学的座位,并引导其用数字知识表示某一个位置。不难看出,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导入新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鼓励其开展英语对话,让全体学生沉浸在英语氛围中,学生会很感兴趣地用英语回答。同时,笔者所选内容既没有脱离教学,难度也不高,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将数学练习题的要求或标题表述用英语呈现。如六年级上学期“位置”这堂课上需要投影展示例2“动物园示意图”,笔者就将这幅示意图上的标题改用英文展示出来:“The Zoo”。又如“位置”课后练习第四题的2个小题,笔者将他们的题目改成le “Look carefully and write down the numbers.”和“Read and draw, then what can you see?”等等。4.融双语教学于数学活动或游戏中。如,在口算活动中开展双语教学。教师可以每天在课前安排2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口算练习中,只要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英语词汇,就能很容易地英语表述。如25+60=?教师提问:“What is twenty-five and sixty?”学生回答:“Twenty-five plus sixty is eighty-five.”又如1540=?教师问:“Whats fifteen times forty?”学生答:“Six hundred.”这类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为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习惯创设了条件。枯燥的英语交流往往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因此还可以把双语数学知识融于游戏之中。比如在学习“Multiplication by tens,hundreds,thousands”时,可以设计一个用“学号乘10”的游戏。首先师生有规律地拍手,当一个孩子说“five”,学号是“five”的学生便站起来说出“fifty”(5 times 10 is fifty.),接着这个学生再说另外一个学号,被说中的学生便站起来,先说自己学号乘10的积,再说下一个学生的学号,以此类推。数学双语课不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数学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英语学科教学是双语数学教学的基础,而双语数学在依托英语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英语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在数学课上得到了反复运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数学知识的反复出现,使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同时数学课堂上又融入了英语教学的活泼,给数学教学也带来了一丝新意。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加入了WTO,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向中国走来,因此国家和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实施双语教育,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二合理分配双语教学时间学生的周课时数是确定的,由于受教育体制的限制,而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体现有效教育,达到数学和英语的双赢效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开学初,我就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找准渗透点,每周挤出一节课尝试双语教学,随着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多,可以逐步提高到每周两节或三节,从而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三精心挑选双语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引进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方法,精心选择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内容。目前我校引进了国际同步双语课堂小学数学(Step Ahead Mentals)原版双语教材,该套教材按照孩子不同阶段的智力发育程度,将数学知识划分为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位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温度、时间、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分数和小数、钱币、数学实验、扩展和丰富等主题,按照认知、体验、思维、应用的教学理念,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从认知逐步过渡到思维,从小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当然有些内容显得重复累赘,有些内容和我国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过于简单,如四年级仍在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些内容又相对地要深些,如立体图形中要求画立体图形的等比投影图;现行我国大纲中比较重视渗透的概率知识,而这套教材中基本未体现,因此我们在合理取舍的同时,自己编写了部分数学双语教材。四灵活运用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模式有“浸入型”、“保持型”、“过渡型”等,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的渗透层次,教师在上课时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语,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将east, west south ,north几个单词有机渗透在教学中;第二个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如教学比多比少的时候,关于“more than ,less than ”的句式是中学英语教材中才涉及到的,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就可以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初步理解其含义;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One bus from Suzhou to Shanghai needs three hours, one car from Shanghai to Suzhou needs two hours. Now the bus starts from Suzhou to Shanghai an hour ago, then the car starts, how many hours they will meet?五找准英语学科的结合点由于学生所学英语单词有限,数学教学可以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如学数数时,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单词数一些物体,如apple,banana, orange,pencil,rubber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每个小朋友都努力地用英语表现自己,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些英语单词在英语教材中安排较晚,数学老师可以与英语老师联系,适当提前教学,如教学认识钟表时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说说一天的作息安排,有关起床、上学、放学、每日三餐等单词就可以适当提前教学,从而便于顺利地开展双语教学。目前由于受条件所限,专任英语老师上数学双语课的还不多,有的数学老师怕发音不准,影响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尝试先由数学老师备课、说课,然后请英语老师上,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六创设和谐双语教学氛围(1)激活单词 拓展效益。在数学课上尝试双语教学,可以把学生死记硬背的单词重新激活,赋予更多的含义,如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了许多水果的单词,在进行数数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数水果:“one apple,two apple”。数学课上用到英语,每个学生数得有力响亮,都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英语才能,既巩固了英语单词,又学习了数数。(2)合作竞赛 激发兴趣。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双语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数学双语口算竞赛”,比赛形式有个人竞赛、小组竞赛以及全班竞赛。比赛时小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干练而又清脆的英语回答,与拉拉队的加油声交相辉映,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3)使用电脑 生动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适时地引入幻灯、录音、录象、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借助现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使课堂成为超越时空的立体化的交际环境,为学生创设刺激、有趣的学习情景。如有趣的跷跷板一课,可爱的小动物玩跷跷板的动态情景图,使学生很快地找到了小动物之间的等量关系。(4)游戏情景 用活英语。买卖商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以后,我组织小朋友进行了购物的游戏,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顾客,让学生使用英语买卖商品,在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的同时,进行了文明礼貌用语的渗透,如can I help you?thank you等。有些单词如“I want to buy a big (or small) apple”学生不甚了解,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帮助理解。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双语教学是由汉语和英语两语语言交互使用进行的教学,在开展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大争议:在小学实施数学双语教学是否可行、双语课堂中双语的用量比例、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本论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若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是问题的关键。 1. 双语教学的有效策略:1.1 激情引趣,主动参与学生若想学习好,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对它感兴趣。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双语教学若想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采用相应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双语教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1.1.2 创设情境,激励情感数学双语教学开展之初,学生会遇到语言困难,教师如果能够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便会饶有兴趣、不知不觉突破困难,可谓事半功倍。可以让孩子们在情感上接受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1.1.3 多种评价,体验成功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在数学双语教学课堂中应以鼓励为主,因为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学习难度不同,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积极地影响,让学生在苦难中体味成功,变成功为动力,继续迎接新的困难,形成良性存环。1.1.4 开展活动,培养竞争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会让人感觉疲倦,偶尔举行一些有关数学双语的比赛,会让孩子们对自己数学双语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彼此的竞赛中激起学习热情,形成竞争意识,放过来又起到了促进数学双语学习的目的。1.2 循序渐进,调节用量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英语基础、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领域的实际,渐渐确定了不同学段学生数学双语达到的目标,由于学生年级低,英语水平低的实际,为了不影响数学课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刚进校时,在数学课堂中使用汉语教学,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过一段时间之后,逐步使用英语进行教学。1.2.1 双语用量在实际教学中,英语使用量是逐渐增加的。结果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各年级英语分配比例总体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一年级5%10%;二年级15%20%;三年级25%30%;四年级35%40%;五年级45%50%;六年级55%60%。1.2.2 教学模式就双语课堂中外语的使用量而言,我们将数学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ngual education);浸没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 bilingual education)。过渡型双语教学中教学语言主要是母语,第二语言是次要的教学语言,这种使用度一般用于学科教学的早期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我们所使用的正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将课堂中英语使用量逐渐增多。不仅能够避免损伤学科专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完全符合过渡型双语教学的模式。作为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尚需要验证,但可作为调配双语用量的方法加以尝试1.3 联系实际,多种促进学生的双语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在课余时间仍有多种促进途径,尤其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活动和轻松的游戏来促进孩子的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热情,更能克服孩子学习英语的逆反心理。强迫不是硬道理,我们可以“润物无声”。利用学生平时的学习环境,抓住每一个细节,“巧做文章”。1.3.1 利用晨读“疯狂双语”利用每周三、五早晨的晨读时间,集中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和当天将要学习的数学专业词汇和句型。1.3.2 每周一节数学英语课在这节课中集中学习和复习一周内已学习的数学专业词汇和句型,以对话方式训练学生的熟练程度,加强记忆,为数学双语课的学习作铺垫,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困难。1.3.3 学校各项活动利用学校和班级的活动,进行双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如:间操口令,立正Attention、站队line up。1.3.4 加强校园文化抓住学生所处环境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双语的熏陶:学校走廊里的宣传画、安全标识牌、教室内的墙报、操场的公共区域等。用双语进行宣传,潜移默化地进行双语教育。如:保持安静keep silence、右侧通行keep to the right。我校2002年9月开始参与双语教学实验,已有8年时间。多次参加学校组织双语活动,并在07年全国“十一五”双语课题学科教学研讨会上就我校工作进行了双语教学经验汇报,获得了与会好评。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根据实际教学工作,对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语言用量比例、教学模式等问题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得到了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足。2. 数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针对以上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谈在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工作中的探索和发现:2.1 教学案例与分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8和9的认识这节课为例,这节课,教师以美丽的校园图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解校园的愿望,使学生融入了教学内容中,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数学双语的学习变得容易。更一方面在课堂用语上尽量多用英语表达,如:Look at the picture!(认真看图)Whats in the picture ?(图片上有什么?)Anything else ?(还有其他的吗?)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对数学专有用语进行点拨。只是对本节课有关的两个句型不断强化,如: How many?(有多少?)Count one by one(一个一个地数)。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接受,觉得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数学专业英语用量占双语用量比例的5%,符合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再将这堂课的双语用量比例与一年级下学期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行比较,感受一下英语使用量的增加,双语用量比例的改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搭配这节课,与一年级双语课用量比例进行对比。本节课,教师运用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可谓强心剂。数学双语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本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师:请你选择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How to set of? 生: I choose a white stweater and a green pants师:What about?Are you ok? 师:Nicely!I likeThank you!”孩子听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不仅对数学内容感兴趣,更愿意运用双语进行学习。排列组合是数学中的典型问题,这节课是组合问题。在这堂课中,除了以往的常规课堂用语外,还大量地使用了“chooseand”这样的句型。如:I choose a kind of beverage and a kind of cookie. 除此以外,又融入了许多数学专业用语,如:“组合combination”, “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How many different combinations?”对这些用语反复使用、强化。在不增加学生语言难度的基础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符合双语教学的渗透型双语模式,整堂课英语用量占双语用量比例的25%。学生丝毫没有感觉到困难,并且领悟到了数学的乐趣,学习效果异常地好。显然,在不同年级学生的双语用量比较中我们能发现,在数学双语课堂中,英语用量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学生们适用于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2.2 教学模式的评定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刚一入学英语水平低的实际,使他们逐步适应数学双语教学,既考虑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又没有损伤数学专业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用量比例逐渐增加,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孩子的英语水平。针对教学模式问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二、英语数学词汇的分类教学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影响学习效果的除了英语语法外,一个较大的问题还是专业词语不熟。虽然小学阶段出现的术语不太多,但一些较专业的词语难拼写、难读,平时用得比较少。我把这些词语分为几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1、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如:一百以内的数词应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千、百万等,要求学生会读、会拼写。其它数要求能根据英文或数字读出。2、出现频率较高的专业词语。如:加(add、plus)、减(subtract、minus)、乘(multiply)、除(divide)、和(sum)、积(product)、数字(digit)、分数(fraction)、小数(decimal)、整数(whole number)、比(ratio)、百分数(percentage)、比例(proportion)、常见的三角形、四边形、立体图形的名称等, 这些单词应让学生多接触、多读,使他们熟练掌握,能认读,理解意思并叙述。3一些辅助性词语。如:比多(more)、比少(less、fewer)、多少(how many、how much)、求出(find)、值(value)、每个(each)、相等(equal)等,对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应让他们熟练掌握,能认读并理解意思。4、出现频率较低的专业词语。如:余数(remainder)、因数(factor),倍数(multiple)、平行(parallel )、垂直(perpendicular)、图表(graph)、分子(numerator)、分母(denominator)、面积(area)、体积(volume)、容积(capacity)、特殊三角形名称等,大多只在单元内出现,学生容易忘记,可以事先要求他们复习,以使加深理解。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校实施的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基于英语知识的教学,而是渗透于各门学科的教学”。具体地说,在我们小学部,就是用英语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即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要进行数学思维。由于小学生英语能力有限,思维与语言不能同步,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开展英语数学的教学。1、过渡阶段。这阶段的英数课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双语课。现在我教的学生是从三年级开始接手的,当时他们对用英语上数学课十分陌生,根本听不懂数学课堂的英语指令。但他们的优点是学习了两年的数学,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年龄小,尚未形成中文思维定势。所以,我从他们学过的知识中挑选了一部分内容,用英语重上了一遍,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专业词语和数学课堂用语。开始还用英语和中文结合着上课,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渐渐适应了全英文的数学课。这阶段学习内容难度不大,加上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们感到很有兴趣,逐步掌握了一些基础词语及数学表达方法。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逐渐能在课堂上用标准简练的英语表达数学思维过程与结果,为下一阶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实施阶段。五年级以来,教学过程中我开始尝试真正与中文数学同步或先于中文数学的教学。为了使学生继续保持对英数课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一些较简单、生动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数字游戏、竞赛等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分数(fraction)、分数的通分、分数加减法、因数(factor),倍数(multiple)等。学生们随我一起用英语表达思维过程,用英语回答解题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多数学生能理解课堂的学习内容并完成学习任务。双语教学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感受了英语氛围。四、让学生成为双语课堂的主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是实施这些理念的重要阵地。小学英语数学课上,面对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目标。1激发学生主体情感在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上课时情绪饱满,对学生充满信心,投向学生的目光都充满期待和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我总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而是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当他们回答出色或有进步时,我毫不吝啬地用“Excellent, very good, perfect”等词语表扬他们,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有成就感。2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习得研究中发现,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对于年幼的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因此,我上英语数学课,尽量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来安排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情景化。尽可能利用既有知识性又富趣味性的图片、音像资料来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比如教学英文数字时,我先用半节课时间放了一段Disney Magic English中的Numbers给学生看,他们边看边模仿边唱,兴趣盎然,等影片放完已经跃跃欲试了。在教学Geometry的平面、曲面时,我让他们课前准备了大量立体实物: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锥、棱柱等,课上让他们摸摸、说说、比比,掌握flat face 和curved face关键词语及意义,程度较高的学生竟然能记住所有形体的英文名称。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英语数学课虽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但与语言课不同的是还要进行学科教学,练习频率较高,一不小心就会上成机械重复的操练课,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练习中我讲究趣味性原则,以口头练习为主,多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我常用的是Football, Drawing points, Stepping stones, Climbing the tower 这几种形式。3精心设计由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我不把活动理解为简单化的只要学生动口动手的练习,或光为追求形式上热闹活泼的游戏。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双语课中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并用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杜威还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所以,我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