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doc_第1页
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doc_第2页
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doc_第3页
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doc_第4页
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第I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A. 运动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联系的观点2. 有人认为自由和纪律是对立而不是统一的,这种观点违背了: A.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的观点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原理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D.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观点3. 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能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需去“煎”他。丕、植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 A. 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B. 矛盾双方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C.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4.“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坏事可以为好事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5. 人类培育克隆羊的成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十分严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这体现了: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 知识就是力量C. 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D.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 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B.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C. 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D.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同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是区分事物的依据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是区分事物不同的阶段依据离开矛盾的特殊性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离开矛盾的特殊性就无法解决矛盾 A. B. C. D. 8. 国有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地区结构不合理,地区趋同现象严重。从哲学上看,地区趋同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用两分法解决问题的原则 A. B. C. D. 9. 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D.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10.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A. 树林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B. 树林里没有完全不同的两片树叶C. 树林里的树叶既相同又不同D. 树林里的树叶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11. 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 对立统一的原则1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在全球范围内拉大了贫富差距。这一看法说明的哲理: A. 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与短处B.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C. 南北差距拉大,是因为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D. 矛盾双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13.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文明委表彰了一大批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这对于两个文明建设也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这种抓典型的方法在哲学上是: A. 既抓主要矛盾,又坚持两点论B. 既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坚持重点论C. 既坚持实践是第一的观点,又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D. 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1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了八十年的风风雨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最基本的经验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基本的经验”体现了: A. 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关系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D.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 矛盾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方面B. 承认矛盾,才能揭露矛盾,解决矛盾C.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D. 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斗争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防治荒漠化工作,要讲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但主要是生态效益,总体规划,同时,要认真搞好配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据此回答17-18。17. 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 生态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B.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 占据支配地位的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D.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8. 关于其中体现的哲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坚持联系的观点B.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9. 在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愈来愈猖獗,而爱好和平的力量始终不能占上风,因此,日本国内否认侵略,歪曲历史的事件不断出现。这说明: A.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C. 矛盾的主次方面因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D.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20. 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是: A. 承认矛盾相互斗争B. 承认矛盾双方相互转化C. 承认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主体内容之一,而且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据此回答21-23题。21. 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我们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为处理好其他矛盾提供了基础。这表明: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抓主要矛盾是有效的工作方法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A. B. C. D. 22.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从哲学上看,材料中的要求: A. 抓住了主要矛盾B. 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C. 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D. 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3.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里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哲学上看: A. 是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殊性的表现B. 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内在矛盾各不相同C. 体现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 表明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24. 今天,家庭经营是农村经济的“细胞”,而农户的经营项目又各不相同。东家栽西瓜,西家种芝麻,他们对科技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因此,科技下乡不能热热闹闹到乡下走一走,发一发资料就完事,而应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这体现的哲理有: 矛盾具有普遍性,必须承认矛盾,分析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A. B. C. D. 二、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某罐头厂近年来产品畅销,效益攀升,但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一事例从反面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坚持全面看问题,反对片面观点B. 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C. 事物的对立就是矛盾,要看到事物内部的对抗性D. 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搞“单打一”2.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考虑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也不研究中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和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把马列主义和某些结论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生搬硬套,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这些教条主义者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他们: A. 夸大了矛盾的普遍性,抹煞了矛盾的特殊性B. 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C. 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D. 没有把马列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3. “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的错误在于: A. 否认了事物的相互联系B.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C.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D. 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4. 2002年1月5日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温家宝副总理在会上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作了题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报告。对此,从哲学上分析正确的是: A.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B. 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C. 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必须抓主要矛盾D.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必要补充。”这段话符合下列哲学道理: A. 抓主要矛盾时,不忽视次要矛盾B. 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C. 发展经济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 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6.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 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 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的存在着D.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7. 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毛泽东上述论断的含义是: A.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B.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既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C. 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D. 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8. 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 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 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9. 看漫画回答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某些产品“一哄而上”的做法是: A. 不了解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B. 认为只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C. 按价值规律办事D. 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第II卷 姓名 班别 登分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题号123456789答案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12分)1、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1)我们看待任何事物为什么都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2)我们如何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事物?2、什么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四、论述(每小题11分,共22分)1、韩国、新加坡、西亚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各有其特点,各国都按照本国国情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韩国与新加坡比较相似,都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加坡更注重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注重协调环境、教育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韩国则注重不均衡发展。西亚各国利用石油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变单一经济结构。中国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尽管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比较注重科技与教育的发展。请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2、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人民加强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特网上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甚至十分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有些人有目的地发布不符合事实的信息,误导人们对真实情况的认知;个人隐私、企业秘密难以保全,黑客攻击甚至造成通信中断、网络瘫痪。面对这种情况,从哲学上我们应该怎么办?哲学常识第三课综合测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BBCCDBDCB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BCADDDDCAAB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题号123456789答案ABDABCDBCDABCDBCACADADABD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2)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不仅要看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要看到矛盾有特殊性,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之分。因此,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地统一起来。2、答:(1)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