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ppt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ppt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ppt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ppt_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言 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 去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简介 茨威格 斯蒂芬 茨威格 1881 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 结识罗曼 曼兰和罗丹等人 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 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 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 先后流亡英国 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擅长写小说 人物传记 也写诗歌 戏剧 传记 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 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 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 离奇去吸引读者 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斯蒂芬 茨威格 代表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走近托尔斯泰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 1828 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 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主要作品有 幼年 少年 青年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等 列宁称他是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天才艺术家 清醒现实主义者 发狂笃信基督 有力直率真诚地抗议虚伪 颓唐又歇斯底里 批判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 不用暴力抵抗邪恶 托尔斯泰的生平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 1910 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0年入喀山大学 受到卢梭 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 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 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 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 战争与和平 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其成名作 自传体小说 童年 1855 少年 1857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道德自我修养 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 托尔斯泰的书房 从中篇小说 一个地主的早晨 1856 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 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 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 享年82岁 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1852年发表自传三部曲 童年 少年 青年 中篇小说 1854 1855年发表 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 1856年发表 一个地主的早晨 短篇小说 1857年发表 琉森 短篇小说 1852 1862年发表 哥萨克 中篇小说 1863 1869年发表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1873 1879年发表 安娜 卡列尼娜 长篇小说 1886年发表 黑暗的势力 和 活尸 剧本 1886年发表 伊凡 伊里奇之死 中篇小说 1886 1904年发表 哈泽 穆拉特 中篇小说 1903年发表 舞会以后 为什么 短篇小说 1889 1899年发表 复活 长篇小说 读准字音胡 h 髭 z 长 ch ng 髯 r n 鬈 qu n 发 f 黝黑 y uh i 滞留 zh li 愚钝 y d n 禁锢 j ng 轩昂 xu n ng 犀利 x l 侏儒 zh r 酒肆 ji s 尴尬 g ng 锃亮 z ngli ng 甲胄 ji zh u 粲然 c nr n 盎然 ngr n 器宇 q y 炽 ch 热 r 脸颊 li nji 敦 d n 实 sh 一 y 绺 li 绺粗 c 制 zh 滥 l n 造 z o 藏 c ng 污 w 纳 n 垢 g u 郁郁 y 寡 gu 欢 hu n 鹤立鸡群 h l j q n 正 zh ng 襟 j n 危 w i 坐 zu 读准字音 颔 h n 首 sh u 低 d 眉 m i 诚 ch ng 惶 hu ng 诚恐 k ng 无 w 可 k 置 zh 疑 y 黯 n 然 r n 失 sh 色 s 广 gu ng 袤 m o 无 w 垠 y n 读准字音 器宇禁锢轩昂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广袤无垠颔首低眉 解释下列词语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黝黑 滞留 愚钝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黑 黑暗 停留不动 愚笨 不伶俐 锋利 锐利 酒馆 极热 指产品制作粗劣 不讲究质量 处境困难 不好处理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心情不舒畅 不快乐 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积累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并理清层次脉络 第一段 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 面部轮廓 结构 第三段 面容表情 第四段 长相平平 第五段 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段 目光犀利 第七段 蕴含丰富情感 第八段 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 眼睛的犀利与人生的不幸 外貌特征 眼光犀利 深邃的精神世界 列夫 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 作者是怎样揭示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的 描写外貌 胡子 眉毛 头发 眼神 眼睛 鼻子 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胡子 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 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一根根迎风飘动 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 头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鼻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 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眼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 有磁性 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眼神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2 概括他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 失调 崎岖 平庸 甚至粗鄙 3 突出了托尔斯泰外表的特点 平庸甚至丑陋 4 作者运用了手法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的 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和夸张 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5 这样夸张的描写并未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高大不凡的形象 这是为什么 这样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 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 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 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眼睛的精美绝伦 形 神 兼备 相互衬托 留下强烈深刻印象 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找出相关语句理解其含义 6 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 眼睛 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 深刻 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 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明确 1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 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 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事实上 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 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 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 这对珠宝有魔力 有磁性 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 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 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 人间世态的观察 研究 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 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 清醒的现实主义 作家 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 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 法律的虚伪 贵族的腐朽 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 复活 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 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 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体验情感 7 我们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托尔斯泰的 之情 崇敬 赞美 本文艺术手法上的独特 1 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 2 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 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 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 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 直到人生的晚秋 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段话的含意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 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 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 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 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他反对暴力革命 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 要从宗教 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结尾 一方面说托尔斯泰 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这是否矛盾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 幸福 的含义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 作者说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 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这句话与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 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并不矛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 常是痛苦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 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 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 他看透了暴政 丑恶 虚伪和苦难 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 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 但总是事与愿违 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 决然放弃财产 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