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ppt课件.ppt_第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ppt课件.ppt_第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ppt课件.ppt_第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ppt课件.ppt_第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主讲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十九病区骨伤科李群 1 01 腰突症的相关知识回顾 02 腰突症与中医 03 腰突症的中医护理方法 目 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 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 马尾神经或脊髓所表现的综合征 国外总发病率15 2 30 国内统计1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0 50岁者达70 以上 男性多于女性 约4 6 1 其中以L4 L5 L5 S1发病率最高 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1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 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 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 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研究证明 接近20岁的椎间盘已经有退变 20 30岁间有的已经明显退变 纤维环出现了裂痕 而30岁以上的椎间盘均有退变 5 影响腰椎间盘退变的因素 先天性因素职业性因素非职业性因素 基因的差异结构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先天性脊柱裂 环境因素 恶劣或过于安逸的工作环境职业要求 长期坐位 高强度体力劳动 体育锻炼 缺乏或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娱乐 长期不良的娱乐方式或损伤营养 营养不均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2 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 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 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 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 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 造成髓核突出 4 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 1 根据突出物的位置分为单侧型 双侧型和中央型 2 根据突出的方向不同分为后中央突出 后外侧突出及侧方突出 3 病理分型 可分为6型 退变型 膨出型 突出型 脱出后纵韧带下型 脱出后纵韧带后型 游离型 前三型为未破裂型 占73 后三型为破裂型 约占27 前四型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后二型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是腰痛 约有95 以上的患者出现有腰痛症状 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 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 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 平卧位减轻 站立则加剧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 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 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 不仅发病急骤突然 且多难以忍受 非卧床休息不可 临床表现 腰痛 80 以上病例出现此症 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 大腿后方 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 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 直达足底部 一般可以忍受 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 且多伴有麻木感 临床表现 下肢放射痛 临床表现 肢体麻木 多与坐骨神经痛伴发 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 左右 早期 痛觉过敏后期 逐渐转变为麻木最后 小腿和足的感觉功能逐渐丧失 主要见于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 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 其主要表现为大 小便障碍 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临床上少见 临床表现 马尾神经症状 龙华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体征 1 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2 压痛 叩痛及骶棘肌痉挛80 90 的病例呈阳性 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 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 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 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 约1 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3 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 急性期尤为明显 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体征 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 Lasegue征 患者仰卧 伸膝 被动抬高下肢 正常者可以抬高到70 9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 抬高在70 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 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Bragqrd征 直腿抬高至痛时 降低5 左右 再突然使足被屈 可引起大腿后侧剧痛 称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神经系统表现 1 感觉障碍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 阳性率达80 以上 2 肌力下降70 75 患者出现肌力下降 3 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的辅助检查 X线 能直接反应腰部有无侧突 椎间隙有无狭窄 CT 可显示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 方向等 MRI 显示椎管形状 全面反映出各椎体 椎间盘有无病变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情况 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X线 能直接反应腰部有无侧突 椎间隙有无狭窄 影像学检查 脊柱侧弯 腰椎生理前凸减少 突出的椎间盘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治疗方法繁多 据报道显示10 20 需手术治疗 但术后仍有20 的患者仍有疼痛 7 15 的手术患者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国内外学者认为85 9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 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牵引疗法物理治疗推拿疗法针灸疗法封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医 中医就是在研究方法上 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 病理为基础 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 具有朴素的系统论 控制论 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 本病属中医学 腰痛 痹症 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肝肾两虚是致病之本 杂病源流犀烛 感风 寒 湿是本症促发之因素 素问 痹论 曰风 寒 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诸病源侯论 载 劳损千肾 动伤经络 又为风寒所侵 血气击博 故腰痛 中医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筋骨不健 复受扭挫或感受风寒湿邪 致经络闭阻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证候要点 1 血瘀气滞证 腰腿痛剧烈 痛有定处 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 舌质暗紫 或有瘀斑 舌苔薄白或薄黄 2 寒湿痹阻证 腰腿部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 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 遇寒痛增 得热则减 伴下肢活动受限 舌质胖淡 苔白腻 3 湿热痹阻证 腰筋腿痛 痛处伴有热感 或见肢节红肿 活动受限 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 3 湿热痹阻证 腰筋腿痛 痛处伴有热感 或见肢节红肿 活动受限 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 4 肝肾亏虚证 腰腿痛缠绵日久 反复发作 乏力 劳则加重 卧则减轻 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 心烦失眠 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 四肢不温 形寒畏冷 舌质淡胖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病例数583例 气滞血瘀522例 寒湿痹阻2例 湿热痹阻6例 肝肾亏虚53例 一项2年周期的研究 患者共30人 其中男20 女10人 最大年龄80岁 最小的20岁 均确诊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通过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适当有效和易于接受的护理日常指导 加强了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的家访工作 使患者了解和自己疾病有关健康知识与卫生保健宣教内容 病人也要主动配合治疗 护理工作辨证施护 情志护理 饮食调护 功能锻炼 生活起居 干预后的结果为30例中所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有的患者好转的程度很好有16例占54 中度缓解的有7例占23 但同样有没有多大改善的 有7例占23 研究表明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法 改善功能障碍阶段的护理 01 腰腿疼痛的护理 1 评估疼痛的诱因 性质 腰部活动 下肢感觉 运动情况 并做好疼痛评分 33 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 运动形式多样 表现为前屈 后伸 侧弯 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形式 评估主动运动时 患者取站立位 观察患者腰椎各向动度是否受限 并观察主动活动是否自如 是否伴有疼痛 痉挛或僵硬 2 后伸 腰椎活动度 视觉模拟评分 VAS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 它是对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进行评定 通过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 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腰腿疼痛的护理 2 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 指导患者在硬板床上取仰卧位或者俯卧位 交替进行 不能取侧卧位 把小枕垫在患者的腰部 保持患者的生理曲度 小枕高度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 翻身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动作协调一致 避免侧弯和腰椎扭伤 腰腿疼痛的护理 3 恢复期仰卧位 屈膝或腘窝处放小枕 避免弯曲脊柱 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 注意起床姿势 宜先行翻身侧卧 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 忌腰部用力 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腰腿疼痛的护理 4 做好腰部 腿部保暖 防止受凉 5 遵医嘱应用镇痛药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6 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 心理安抚 一要选择轻快舒缓的音乐 二要选择个人喜欢的音乐 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到音乐的节奏中 把原本关注于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到音乐的意境中 腰腿疼痛的护理 7 遵医嘱予拔火罐 中药熏蒸床 穴位贴敷 耳穴埋豆等 8 给予骨盆牵引 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 3 1 2左右 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 以减少躯干部肌肉收缩抵抗力 疼痛较甚不能平卧的患者可使三角枕垫于膝下缓解不适 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min再翻身活动 肢体麻木的护理 1 评估麻木的部位 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并做好记录 2 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 力度适中 增进患者舒适度 并询问感受 肢体麻木的护理 3 麻木肢体做好保暖 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4 遵医嘱局部部位予中药熏蒸床 穴位按摩等治疗 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 观察治疗效果 下肢活动受限的护理 1 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 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下肢活动受限的护理 2 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 提高肌肉强度及耐力 主要锻炼方法有 卧位直腿抬高 交叉蹬腿及五点支撑 飞燕式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下肢活动受限的护理 4 教会患者起床活动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5 保持环境安全 物品放置有序 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6 遵医嘱予中药熏蒸床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耳穴埋豆等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 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中的病种之一 自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在骨伤科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住院患者共627例 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583例 患者平均住院日11天 优势病种1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月收治率55 年收治率42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月收治率29 年收治率27 年收治率 中医优势病种 耳穴埋豆 Lorem 中医护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应用 拔火罐 中药熏蒸床 穴位按摩 中药蒸汽浴 穴位贴敷 中医护理技术 中药熏蒸床 目的将药物煎汤 趁热在患处熏蒸 通过热能作用 以达到温经通络 活血化瘀 疏通腠理的目的 外用方中使用是羌活 威灵仙 草乌 红花 独活 丹参 乳没 川乌 川芎 中医护理技术 拔火罐 目的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取穴主穴 肾腧穴 大肠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 委中 承山 足太阳膀胱经 肾腧穴位置 位于腰部 当第2腰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主治疾病 腰痛 大肠腧穴位置 位于腰部 当第4腰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主治疾病 腰痛 委中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主治疾病 腰背痛 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承山穴位置 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主治疾病 腰背痛 腰腿痛 拔罐常取的穴位 腰椎病 中医护理技术 耳穴埋豆 目的运用现代化针灸经络及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对耳穴埋豆部位进行按压起到活血化瘀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取穴主穴 腰骶椎 肾配穴 神门 交感 皮质下 腰骶椎 位置 在腹区后方 主治 腰骶部疼痛肾 位置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 腰痛 神经衰弱 神门 位置 在三角窝后l 3的上部 主治 失眠 多梦 各种痛症 眩晕交感 位置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失眠皮质下 位置 在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 痛症 腰椎病 腰骶椎肾神门交感皮质下 腹区的后方 三角窝后1 3的上部 对耳屏内侧面 对耳轮下方后部 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中医护理技术 穴位贴敷 目的运用相应的中药 温经膏 通过皮肤吸收渗透 经络传导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中医护理技术 穴位按摩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 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的机能 调动机体抗病能力 达到治疗 保健强身 取穴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足三里位置 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 胫骨旁开一横指三阴交位置 内踝尖上直上3寸 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 调理脾胃 补中益气 通经活络 疏风化湿 扶正祛邪取穴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应用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熏蒸床 应用频率最低的是耳穴贴压 分析其原因 1 中药熏蒸床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期间的首选 病人依从性高 相比耳穴埋豆医生更习惯用中药熏蒸床2 中药熏蒸床有助于缓解病人疼痛 促进睡眠 见效快 无创伤 患者易于接受 相比较而言 耳穴埋豆效果不明显 见效慢 3 中药熏蒸床操作方法简单 临床易于实施 相比耳穴埋豆病人舒适度高 4 耳穴埋豆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 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5 无创伤 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效果分析 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分析 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 中药熏蒸床 分析其原因 1 操作方法简单 无痛苦 缓解患者腰腿部不适见效快 患者易于接受 2 国家相关政策 如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等 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熏蒸床 分析其原因 它能减轻腰腿部疼痛 麻木等不适症状 配合其他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 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案例分析 案例 颜某 女 53岁 因腰痛伴左下肢麻木一年余 为求进一步治疗 收入院 患者入院后主诉腰背部疼痛 左下肢麻木 T 36 8 P 78次 分R 18次 分BP 110 70mmHg疼痛评分 6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100分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腰痹病 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针对患者腰痛和肢体麻木的程度进行评估 了解疼痛程度 性质及持续时间 教会患者正确按摩拍打麻木肢体 选择合理的体味 卧硬板床 注意腰部的保暖 鼓励患者适度锻炼 并遵医嘱实施中药熏蒸床 耳穴埋豆 拔火罐 穴位敷贴 施氏十二式养生功等治疗 一周后患者主诉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 左下肢麻木及酸胀基本消失 心理护理 02 患者因疼痛 感觉异常 活动受限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 焦虑 不安等情绪 疾病的急性发作常使工作受到影响 往往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病程长 迁延难愈 因腰腿疼痛较重 行走不便而痛苦 忧虑 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长期的痛苦折磨使患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心理与疾病 心理护理 1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使其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有关知识 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另一方面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 为其康复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尽早进入患者角色 2 通过治疗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主动接近患者 跟患者做好交流 耐心给患者解疑 鼓励患者 缓解其悲观 焦虑和紧张心理 使其以积极放松的状态接受治疗 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痛苦程度 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营养护理 03 营养与椎间盘 椎间盘对营养的要求蛋白质水维生素 A C B族和E矿物质 钙 镁 铜 锌 锰 硼椎间盘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胶原是由水和蛋白组成 坚强的胶原纤维要求蛋白质供应充足 营养护理 一 控制总热量 在日常饮食过程中 如果对饮食的质和量不能科学的搭配 那么肥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样从而对该疾病的病情状况造成了更大的损害 营养护理 二 补充钙成分 钙元素是骨的主要成分 因此 患者的饮食要充分摄取钙 成长期自不必说 成年以后骨也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另外 钙还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如鱼 牛奶 酸奶等 营养护理 三 维生素C 根据医学调查 发现椎间盘的纤维环是由结缔组织形成的 而结缔组织的形成离不开维生素C 如多食红薯 油菜 菜花等 维生素E 具有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肌肉紧张的作用 同样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的症状 如多食花生等物质 蛋白质 只有充足的蛋白质才能够使肌肉 韧带更加强壮 日常生活中 多吃一些如鸡肉 牛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营养护理 四 戒烟 已经有很多的试验和资料证明 吸烟还是慢性腰痛的发病原因之一 而且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与营养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 科学合理指导饮食 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 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 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气滞血瘀型 饮食宜进行活血化瘀之品如 黑木耳 金针菇 桃仁等 寒湿痹阻型 饮食宜进温经散寒 祛湿通络之品 如砂仁 羊肉 蛇酒等 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 冷饮 中医辨证分型与营养护理 湿热痹阻型 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之品 如 丝瓜 赤小豆 玉米须等 忌辛辣燥热之品如 葱 蒜 胡椒等 肝肾亏虚型 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 滋养肝肾之品 如 枸杞子 黑芝麻 黑白木耳等 及辛辣香燥之品 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 补精髓制品 如 黑豆 桃仁 杏仁 腰果 黑芝麻等 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1 当归牛膝猪腰 当归110克 党参10克 牛膝10克 猪腰500克 酱油姜丝蒜末香油各适量 加水适量 清炖至猪腰熟透 冷却后切片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即可 具有养血益气壮腰作用 2 杜仲羊肾 取杜仲50克 羊肾4个 羊肾去筋膜 切开洗净 将杜仲焙研细末 放羊 肾内 外用荷叶包住 再包3层湿纸 文火煨热 用少许白酒佐食 具有温补肾阳 疏经通络止痛的作用 3 药酒 取桂枝lO克 牛膝15克 威灵仙20克 续断15克 桃仁lO克 海风藤20克 全蝎3克 制没药3克 制乳香3克 共浸入白酒1000ml中 密封 10日后开封饮服 每次10 20ml 每日2次 具有温补肾阳 通络止痛的作用 食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