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及答案详解 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像素 座右铭 枉废心机 运筹帷幄B焦躁 一幅画 准备就序 星罗旗布C阴凉 竞技场 感恩戴德 和衷共济D彷徨 白内瘴 亦步亦趋 开源节流【考点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识记情况,能力层级为A级。B项中“准备就序”和“星罗旗布”应为“准备就绪”与“星罗棋布”。A项中“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 C项无错别字;D项“白内瘴”应为“白内障”。【答题情况】正确答案B,正确率 38.11; 选A,22.79%,选C 23.1%,选D, 15.93%。平均分1.14,难度值0.38,区分度0.19,标准差1.46,满分律38.11%。未选比例0.06%。【教学建议】辨析错别字,重点从意义入手,在理解的前提下识记字形,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辨析错别字的基本方法,利用相关知识强化对字形的识记。如“枉费心机”, “费”是动词,若用成“废”,“废”是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再如“星罗棋布”,“星罗”与“棋布”在构词方式上是并列关系,意义上具有对称的特点,若改“棋布”为“旗布”,显然是错误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惠及子孙万代。B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C政府十分关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对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主来说多了道紧箍咒。D进入高三之后,爸爸监督我的学习,妈妈负责我的后勤保障,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考点解析】该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B项中“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C项中“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D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指两人扮演好坏或正反不同的角色,并非单纯的“各司其职”的意思,不合语境。【答题情况】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86%; 选A, 13.11%,选B,8.82%,选D,2.14%。平均分2.28,难度值0.76,区分度0.19,标准差1.28,满分律75.86 %。未选比例0.06%。【教学建议】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误用词语(多为成语)的类型,分析误用的原因。对误用词语中误用成语的常见类型要作特别的分类总结,如: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不分对象,张冠李戴;褒贬颠倒,感情失当。辨析词语使用是否恰当,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平时训练,不能满足于与学生一起对答案。对有对的理由,错有错的原因,都应该搞清楚,作出具体分析。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没有鲜花、音乐和礼仪小姐,香港中文大学为“当代画坛宗师”吴冠中先生颁授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典礼昨天傍晚在中国大饭店举行。B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信访局梁雨润局长的承诺能否实现?什么时候实现?成了“老上访户”刘金莲心中挂着的一个悬念。C中学生持本人学生证,有身份证的同时持本人身份证(新入学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在公交集团指定发卡、充值点办理公交学生卡。D租农民的车运垃圾,雇低保户当清洁员,环境投资的“肥水”不外流。如此一来,不仅乡镇的环境美了,困难户的腰包也鼓了。【考点解析】该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当代画坛宗师”,既非引用,也不表强调或反语,故引号应去掉。B项中的两个使用问号的句子实际上不存在疑问,应变为逗号。C项中的括号及括号中的内容应紧跟在“学生证”之后,它们都是围绕“学生证”的说明。D项停顿清晰,表意明确。【答题情况】正确答案D,正确率64.4%; 选A,19.06%,选B,6.62%,选C,9.8%。平均分1.93,难度值0.64,区分度0.12,标准差1.44,满分律64.4%。未选比例0.12%。【教学建议】解答此类题,功夫在平时。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标点符号本身的内容却相对较少,可以集中突击,从标点符号的意义入手,熟悉一般用法,重点识记特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训练提高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断受到许多群众和教育专家的炮轰,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是有关部门需要完成好的工作。B“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大公司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C花卉爱好者们在用花木装点居室时,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处较适宜。D与其他华人导演相对只关注电影不同,张艺谋更多地从事了各种热门的、热闹的、引发公众极度关注的中外歌舞剧、实景山水剧。【考点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判断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要不要”与“完成好”搭配不当。C项中“最好放在”和“放在较适宜”相杂糅,结构混乱。D项中“从事”的宾语“创作”或“拍摄”缺失,成分残缺。B项表意明确,无语病。【答题情况】正确答案B, 正确率75.74%;选A,4.41%,选C,10.29%,选D,9.31%。平均分2.27,难度值0.76,区分度0.21,标准差1.29,满分律75.74%。未选比例0.25%。【教学建议】考纲中所列的病句类型包括“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于结构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语病。教师要准确掌握考纲列举的六种语病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教会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识别语病。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文化发展需要健全的版权保护制度版权也称“著作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与自己的作品有关的权利。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如何看待版权保护推进文化发展呢?首先,版权的激励功能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文化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作品是作者生命的体验,是激情的创造,是智力的结晶,而版权保护制度正是一种对这种创造活动从法律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它以激励创新、保护智力创造性劳动成果为基本出发点,以维护作者的权益为基本目标,其实质是通过保护权利人,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使公众最大限度地受益。对创作者而言,创作作品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其赖以谋生的手段。智力成果的使用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交换原则和规则,使创作者能够得到回报。只有这样,创作者才能进行新的创作活动。版权保护充分体现了对智力创作的尊重和肯定,目的是激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用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其次,版权的规范功能为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提供了广泛的途径。为了使大众更广泛地享受文化,版权制度通过给予作者适当的权力,允许作者让度权利,以及对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此来促进作品更有序更广泛地传播。而作品的广泛传播不仅使公众得到更多地享有获得知识文化的权利,与此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作品的产业化。再者,版权的经济属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版权作为“智力成果权”本身就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特征。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这种以智力成果为资源,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建立并依赖于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创新、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产业形态,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方面的关注,现在国际社会不仅重视版权的经济特性,而且在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定量地描述版权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5下列对“版权的激励功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重和肯定创作者的热情,使创作者有了灵感和创造力。B维护智力创造性劳动的权益,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C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使公众在最大程度上享受优秀文化。D维护文化市场的公正性,使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称“文化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作品是作者的生命体验,是激情的创造,是智力的结晶,而版权保护制度正是一种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很显然,“灵感和创造力”属于个体,是版权保护制度激励和保护的对象,版权并不能赋予创作者灵感和创造力,A项解说“版权的激励功能”,称其“使创作者有了灵感和创造力”,此说在原文中没有依据。B项、C项、D项的解说在原文中均可找到充分的依据,解说正确。【答题情况】正确答案A,正确率68.63%;选B,6.37%,选C,11.34%,选D,13.54。平均分2.06,难度值0.69,区分度0.32,标准差1.39,满分率68.63,未选比例0.12%。【教学建议】“文中重要词语”往往具有中心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要在学习实践中训练学生,提高他们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确切含义的能力。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创作者有权力对自己的作品权益进行转让或者授权。B未征得作者同意,就任意传播作品,属于违反版权保护制度的行为。C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D版权激励创新、规范市场和推动产业发展,是现代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复苏”意指由兴盛而衰落的事物再度兴盛。文中并没有关于文化产业由兴盛而衰落的内容,即“复苏”的前提不存在,因此C项“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准确掌握。A、B、D三项都能通过分析,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答题情况】正确答案C,正确率62.99%;选A,15.13 %,选B,14.4 %,选D,7.29 %;平均分1.89,难度值0.63,区分度0.32,标准差1.45,满分律62.99%,未选比例0.18%。【教学建议】这一类型的题,涉及筛选、整合、分析并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解答此类题,要以文章为本,强调对文意、词意的准确把握,要把文章内容能否印证相关表述作为一个重点来加以训练。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之所以有灿烂悠久的文化,应当归功于版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B文化作品离不开版权保护制度,文化的表达与传播都只能以版权的规范功能为前提才能实现。C就文化发展而言,版权的经济属性远远大于文化属性,版权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产业收益。D如果文化作品得不到版权保护,将会影响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正确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末段中的“国际社会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定量地描述版权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肯定了一个事实:以文化作品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因此D项推断正确。A项推断不正确,这可以通过第一段中的“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推知:把人类所具有的灿烂悠久的文化其中意味着数千年的创造与积累,归功于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版权制度,后者显然是承受不起的。B项推断不正确,这仍可以通过第一段中的“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推知:文化的表达与传播远在版权制度建立之前就在不断地实现着。C项推断不正确,原文中“版权保护目的是激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用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把版权保护的目的说得很清楚,据此还可知“版权的经济属性远远大于文化属性”这一推断显然是不符合文意的。【答题情况】正确答案D, 正确率80.88 %;A,3.13 %,选B,11.58%,选C,4.41 %。平均分2.43,难度值0.81,区分度0.27,标准差1.17,满分律80.88%。未选比例为0【教学建议】完成推断题,要强调立足于原文,要善于在原文中找到支持(或反对)推断的依据,思考推断依据与推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依据要认真,思考推断依据与推断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细致,切忌没有完全看清题意就轻率地作出判断。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性宽厚,皆此类也。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注释髫龀:童年;容可违乎:难道可以违背吗?埒:音li,相等。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考点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考查的侧重点在于古今异义。B项中的“致谢”,今义为“表达感谢”,文中义为“表达歉意”。C项中的“贫乏”,今义为“贫瘠的、匮乏的”,形容词;文中义为“贫困的人”,名词。D项中的“终于”,今义为“到底”,副词;文中义为“死在”,“终”“于”是两个词。【答题情况】正确答案A, 正确率79.35 %;选 B,15.26%,选C,4.6%,选D,0.8 %。平均分2.38,难度值0.79,区分度0.31,标准差1.22,满分律79.35%。未选比例为0。【教学建议】对考试说明中指定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一定要切实掌握。实词学习要注意几类情况: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对虚词用法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的语境。9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李士谦“不慕功利”和“为人宽厚”的一组是( )A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脚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B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C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D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考点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属于阅读理解的内容。A项首句表明的是李士谦的“孝”,第句的主体是“分财不均的两兄弟”而不是李士谦。C项首句符合要求,第句是表明李士谦的“济人”与“好施”。D项首句是表明李士谦的“节俭”、“崇德”,第句符合要求。【答题情况】正确答案B,正确率76.29%;选A,0.25 %,选C,19.24%,选D,4.23 %。平均分2.29,难度值0.76,区分度0.34,标准差1.27,满分律76.29%。未选比例为0。【教学建议】对文中人物的品质、个性和操行等性格特点的表现形式作归纳概括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做此类题第一要通读全文,读懂文中各个段落的含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要仔细辨析题干的要求,针对要求来筛选和概括,提高答题的质量。很多同学的失误在于没有弄清题干的要求。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考点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理解。“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有误,原文“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和“有兄弟分财不均”之间无因果关系。此处概括对象杂糅。【答题情况】正确答案B,正确率56.86%;选A,12.93 %,选C,6.43%,选D,23.77 %。平均分1.71,难度值0.57,区分度0.33,标准差1.48,满分律56.86%。未选比例为0。【教学建议】要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需要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需要根据语境来揣测字义,做到于情于理皆通,准确答题读懂原文是基础,词汇量和语感都要靠平时积累,尤其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熟知。要培养文言语感,关键是要多读文言材料,没有知识积累作为坚实基础的题型练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译文: (2)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译文: 【考点解析】此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词类活用、通假、句式和成分省略的理解与运用。“德”、“振”、“岂求利哉”这些考点,就集中体现了这个意图。答案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了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本题10分。第小题6分,译出大意给2分,“肃然”“既见”“吾徒”“不德”四个要点各1分。第小题4分,译出大意给2分,“图”、“振”通“赈”二个要点各1分。【答题情况】抽样显示:(1)满分值6分,平均3.47分。难度值0.58,区分度0.46,标准差1.53, 及格率58.95%,满分率5.7%,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2)满分值4分,平均3.47分。难度值0.87,区分度0.33,标准差0.72,及格率91.67%,满分率56.%,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根据抽样情况,得到了满分的同学也有。一些同学文意理解很准确,答题很漂亮。但也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一个得分点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实词掌握不好:“少长”乃课本涉及到的知识(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居然有学生翻译为“李少长”、“李士谦面色很少改变”、“从小到大都严格要求自己”、“像李大小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少长很认真地对他说”、“年轻的长者”不一而足;“吾徒”翻译成“我的徒弟”,人物关系不清楚,不少同学把第一句话理解成是对李士谦说的。通假字大多不能准确识别,“赈灾”写成“振灾”。不能从人物心理去揣摩因而不能准确体现人物情感,翻译出来的文字不合情理:“不德”译成了“我们不道德” 不可能自我贬损到如此程度。不会根据语境合理推测词义,词类活用看不出来,句式特点不能体现,翻译出来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语句不通顺。【教学建议】鉴于高考评分细则中踩点给分的要求,复习时还是要注重一些关键词的理解。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所给的翻译句子,都有着和现代汉语明显差异的地方。我们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掌握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还要重视句式特点,翻译时要直译,落实字词,如果是对话,要揣摩说话人的情景、气氛、对象、情感、语气。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情,做到于情可通,于理可安。1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4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4分) 【考点解析】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而理解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要能看出表层的写景和深层的抒情两层意思。第二小题是对修辞效果的理解,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来谈如何发展创新。答案:“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答题情况】 抽样显示:(1)满分4分,平均3.22分。难度值0.81,区分度0.34,标准差0.99。及格率74.63%,满分率54.11%,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2)满分4分,平均分2.13分。难度值0.53,区分度0.41标准差0.99。及格率35.29%,满分率6.68%,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从抽样的情况看,得分多在46分之间。第一小题正确率比较高。第二小题几乎没人得满分,主要原因是答案设置过于死板,阅卷老师唯答案之马首是瞻而不知变通。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整体把握有偏差,表达散乱,没有完整的画面。居然有考生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痛苦”,“希望回到故乡得到提拔重用”读了这么多年书不知道李煜是个什么人!【教学建议】明确诗歌鉴赏考查的范围。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考查诗歌的一般表现手法(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含蓄委婉、比兴象征、多种修辞、对比衬托)。怎样阅读理解和欣赏诗歌,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来理解诗歌。2学会鉴赏的流程:意象(形象)意境诗情。刻画形象、创造意境、抒发感情。3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古典诗词的一般结构是先写景后抒情。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的意象。5进行类型训练,找出各种类型的诗歌的规律。譬如送别诗、怀乡诗、怀古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怀诗(包括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和闺怨诗)等。6选择一些典型的诗词进行鉴赏训练,多读一些大家的鉴赏分析文章,也是提高自己诗歌鉴赏能力的必要途径。应考时要注意:一是通读全诗,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注释、题目提示等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比如诗人的某种感情(乡情、伤情、怀古、吟边、忧思等),或诗人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某种见解。二是审清题目要求,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按要求进行定向分析。三是明确答题要点,调整好思路,组织好语言按要求表达,几问几答,怎么问怎么答,答题力求准确、完整、流畅、书写规范,这是得分要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2)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营造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野旷天低树, ”( 孟浩然宿建德江)、“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纷纷暮雪下辕门,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考点解析】从命题的角度说,第一小题顺应2006年全国卷的思路,五句都集中于一篇作品之中。第二小题用一个文学理论来统领五首诗歌的名句,有继承又有所创新。【答题情况】抽样显示:第(1)题满分值5分,平均分2.84分。难度值0.57,区分度0.34,标准差2.01。及格率61.21%, 满分率30.51%。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第(2)题满分值5分,平均分0.55分。难度值0.11,区分度-0.07,标准差1.05。及格率7.6%, 满分率0.7451%。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此次抽样情况总体还不错,全对的也不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较多,这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老问题。从阅卷的标准来说,写错一个字就不能得分,虽然学生也背诵了,但由于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注意识记字形,功亏一篑,劳而无功。错别字集中表现:气息奄奄腌腌 淹淹 烟烟 掩掩 俺俺 阉阉 咽咽 盈盈朝不虑夕朝不离夕 朝不虑昔 无以终馀年无以终于年 无以终遗年 更相为命相依为命 跟相为命 更相唯命 江清月近人江春入旧年 江青夜见人 江亲月近人 长河落日圆长河落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碧空静 风掣红旗冻不翻风挚红旗冻不翻(此处错误甚多)特别需要提醒各学校老师引起重视并告诫学生的问题是:空格对应错误在抽样卷中比较普遍。按照评分标准,空格对应错误不能得分,哪怕你都写对了因为在这个空格中所要填写的不是你对应错了的这个句子。有的把第一小题的内容全部填写在第二小题里,有的按照从左到有的顺序依次填写,不注意答题卷上的题号顺序,于是第一小题的内容横跨两个小题的空格,有的本小题之内顺序错误。这是纯粹的技术性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避免无谓的丢分。另外,高考阅卷标准是如果两题都做,挑选得分最高的一题给分。为了降低风险,应该鼓励学生两题都做。【教学建议】 在复习中,一要要明确背诵的范围,重点要背诵名句名篇。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一定要牢固掌握。二要掌握识记的基本方法,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切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否则,背下来了,也写不对字形。所以识记要准确、认真、细致,避免出现错误的字词。识记要有计划性,识记的内容多,任务重,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复习。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问 竹琦君故乡旧宅书房后面,是一方小小院落。自然地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枝条细长柔软,无论有风无风,都会发出沙沙之声。坐拥书城中,不时似闻细雨敲窗,苏东坡有诗云“风吹古木晴天雨”,我倒觉得是“风吹细竹晴天雨”呢。如遇真正的下雨天,那更是淅淅沥沥,琮琮琤琤,天然的乐曲,使人心情宁静,俗虑顿消。父亲和我都是爱雨的人,因名书斋为“听雨轩”。我从后山捡来许多松树的内皮,拣取波磔雅致的,拼成“听雨轩”三字,悬于门上,倒也古意盎然。父亲看得高兴,就随口吟示儿诗绝句一首:听风听雨一春迟,抛却南华学赋诗。灯下为儿歌一曲,隔窗犹有竹相知。父亲不是诗人,他的诗都是乘兴而作,自嘲为“打油”。我吟味再三,内心于感激中带着一份凄恻。父女相依中,不由引竹为知音。那时父亲的肺病已日渐沉重,避日寇于穷乡,药物缺乏。千辛万苦托友人自上海带回的退热药丸,总是远水难救近火。因此,他每天下午四五点以后,潮热渐渐上升,精神顿觉萎靡。只有在每天清晨,才扶杖到书房念金刚经读庄子。我随侍在侧,看他脸颊一天天消瘦,语声一天天低微,内心的忧急和酸楚,难以名状。却又不得不忍泪装欢,陪他谈今论古。这是我们父女心灵最接近的时日,我焉能不爱惜每分每刻的宝贵光阴?下午扶着父亲在榻床上休息后,我回到书房看砚台余墨犹浓,一室寂静中,只听到窗外细竹沙沙作声。我踽踽地漫步到竹林中,低低念着父亲的诗,真想问一声竹子,是否相知。还记得有一天,忽见老长工阿荣伯双手捧着一炷香在竹林中恭立膜拜,口中喃喃祝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为我父亲祈祷紫竹中的观世音菩萨,他愿意借自己二十年寿命给我父亲,求菩萨保佑他健康长寿。我听了万分感动,也愿借无论多长的寿命给父亲。从那以后,阿荣伯和我,每天一人一炷香,在竹林中虔诚祈祷,无论风雨,从不间断。父亲精神较好的日子,也爱扶着拐杖在花园散散步,指点我什么花叫什么名称,应当如何照顾培养。可是后来体力日衰,散步都没有力气了,就躺在床上,命我去厨房为他熬药。他知我胆小,在晚上总尽量提高嗓子,为我吟古人诗句,让我一边听诗声,一边走那一条黑黑的长廊,不至害怕。可是,渐渐地,他的嗓音沙哑了,连说话的微弱声音都听不清了。战乱中的生离死别,是人间最悲痛的事。父亲逝世后,我只身负笈上海,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老屋书房一角,已为日机炸毁。竹林也成一片废墟。对此满目疮痍,悲从中来。整理凌乱书籍残卷时,意外地发现用松皮拼成的“听雨轩”三字,跌落在墙角。父亲做的那首示儿诗,顿时涌上心头。不禁又跑到后院,徘徊良久。又忽然发现地面上到处冒出绿绿的笋尖,原来竹子虽被摧毁,而生机不灭,深埋土中的根茎,又长出新笋来。我大喜过望,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可蔚成一片竹林了。若是父亲健在,阿荣伯健在,对此一片新生竹林,将会多么高兴、多么欣慰?父亲一定又将随兴濡墨,另赋一首示儿诗以遣兴了。我冥想着,低声问竹,在那几年面对日寇的狼烟烽火中,你是否一直和父亲的英灵相伴,做他的知音没有等得及竹子成林,我又匆匆告别了故土。到而今,那一片遥远的竹林,是否无恙?是否茁壮?问竹声中,我心澎湃。注释波磔:汉字书法的撇捺。 南华:南华经的简称。南华经即庄子。【概述】本大题是文学作品阅读,选的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问竹,考生在高二曾习过琦君的散文珍珠与泪珠,问竹的阅读量与2006年全国卷牛汉的散文绵绵土大体相当。从抽样学生答题的情况看,答题表述最好的是第15题,大都能准确流畅地回答问题;答题表述最差的是第17题,比较多的学生都是离文本,孤立地回答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4本文首段,作者写到自己“风吹细竹晴天雨”的感觉,将雨打竹声比作“天然的乐曲”。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爱竹、爱雨的感情或更好地表现了作者对竹、对雨的喜爱,父女相守的欢愉;通过看竹听雨,以雨打竹声引发思念之情或为下文铺垫;衬托人物成长历程中因感时伤怀而不宁静的心情或衬托作者伤感的心情。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竹关键词语“晴天雨”和“天然的乐曲”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E级。标题“问竹”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都借这两句话而展开,因此准确理解“晴天雨”“天然的乐曲”的含义和特点是解读本文的关键。【答题情况】抽样显示:平均分3.13分,难度值0.52,区分度0.44;标准差1.15;及格率43.63%,满分率1.59%,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从抽样阅卷学生答题的情况看,能够回答“引发思念之情或为下文铺垫”的学生比较多,但能回答“对竹、对雨的喜爱,父女相守的欢愉”和“衬托人物成长历程中因感时伤怀而不宁静的心情或衬托作者伤感的心情”的相对较少。这说明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的理解还不全面;从主观题答题技巧看,也缺乏分条阐述来答题的意识。【教学建议】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些关键词语或是“文眼”,常常出现于文章的开头,或在一些叙述或描写后出现,为下文作铺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准确解读它们在文中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全篇,回答好后面的问题。下一步还要加强分条阐述来答题的训练。15本文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内心于感激中带着一份凄恻”?(4分)【参考答案】一方面,这段时光是父女心灵最接近的时日,作者因父恩而感动或感激的是父女相依中或感激的是父女相依中,父亲通过示儿诗给予自己的关爱;一方面,作者又因父亲病重和不息的战乱而感到郁闷或凄恻的是父亲在战乱中病情日益加重。评分标准:本题4分。“感激”和“凄恻”的原因,各2分【考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E级。这个具有过渡特点的句子从内容和表达来说,都起到连接文章主题,统领全文内容和情感基调的作用,正确解读此句,对于理解父女与竹林的关系,以及作者怀乡思亲之情是必不可少的。【答题情况】抽样显示:平均分3.4分,难度值0.85,区分度0.36;标准差0.84;及格率82.23%,满分率60.05%,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从抽样学生答题的情况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正确作答,只有少数学生在概括信息的时候有疏漏,只涉及一方面:或只讲“感激”而不谈“凄恻”;或只讲“凄恻”而不谈“感激”。错答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仔细研读题干和文本,不能全面关照文本。【教学建议】阅读题运用文字答题时,最忌尚未读懂题干和文本即匆忙答题。所以复习备考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全文后读懂题干的要求,然后再回答问题,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6“竹”是本文的线索,从全文看,作者对竹先后怀有怎样的感情?文中多次写到“问竹”,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怀有父女相守的依恋和爱竹爱雨的喜悦;父亲病重的忧虑和求竹保佑的虔诚;看到竹林成为废墟的悲伤和看到新笋尖长出的大喜过望。第二问:多次写“问竹”:反复点题,深化主旨;使文章的线索清晰;强化了思乡怀亲的感情。 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一问共3个要点,每点1分;第二问也涉及了3个要点,“点题”“明线索”“强化”,各1分。【考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这里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叙述线索。这篇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的文章,线索是非常清晰的。本题的答题要点有两个:一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的线索:依恋、喜悦、忧虑、虔诚、悲伤和大喜过望;二是反复写“问竹”的作用:点题、明线索、强化感情。【答题情况】抽样显示:平均分3.46分,难度值0.58,区分度0.43;标准差0.96;及格率48.96%,满分率0.67%,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关于叙事和抒情为一体的线索:能回答依恋、喜悦、忧虑、虔诚的同学不少,但能回答悲伤和大喜过望的学生较少。说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尚不足。关于反复写“问竹”的作用: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不够全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 “问竹”这个词语中的“问”在文章中的意义理解不到位。这里的“问”有追寻之意,反复追寻就是为了点题、明线索、强化感情。【教学建议】任何文章对主题的表达都有自己的结构方式,也即我们所说的文路。文章的表达结构通常是以文章的主题为核心,分角度和层次按一定的线索展开的。理清线索的过程其实就是读懂文章的过程。所以复习备考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线索,这样文章表达的结构层次及其作用也就清晰了。至于理清线索的方法主要还是抓关键词和关键句。17文中“我”与“父亲”都以竹为知音,请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6分)【参考答案】本文通过对家乡竹林的怀想或回忆与父亲相守,引竹为知音的日子,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或亲人)的真切怀念,对家乡故土的深切依恋。评分标准:本题6分。“思念亲人”和“依恋故土”两个要点,各3分。【考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D级。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态度是一篇文章的最重要的部分,体现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一种无法割舍的思乡恋土情结,这种情结通过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家乡竹园的热爱,对亲人饱经病痛折磨、竹林饱受战乱之苦的描绘叙述而表现出来。阅读散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体会和品味文章的情感意味,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这就必须懂得分析概括。【答题情况】抽样显示:平均分3.09分,难度值0.52,区分度0.37;标准差1.16;及格率36.89%,满分率2.08%,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从抽样学生答题的情况看,本题答题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脱离文本,凭空作答,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答案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却都言不及义。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不少学生只是凭借传统文化中“松竹梅”的“竹”的沉淀性评价,就分析说问竹的主旨是表现抗日军民的勇敢、顽强和气节等等。这其实是一种阅读惰性的表现。表面看是走了“捷径”,其实往往离题万里。【教学建议】本题回答存在的缺陷强烈提示我们:复习备考时,教师一定要教学生懂得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答案只能从该阅读文本中分析概括得出,而不能仅仅是调动以往的阅读储备。任何一篇文章,都必定包含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为这些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所在,它们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时,一定要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文章,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透彻领悟文章的写作意图。六、(15分)【概述】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包括填句子序号,根据描述的画面解释其理解,根据所给情境分别续写两段话这三道题。题目不偏不怪不难,表面看比较平和,但却有很好的区分度。考生似乎都能拿分,但拿高分、满分却实为不易。18将5个备选句子分别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括号中,使下面这段文字语意连贯、得体(将排序结果写在横线上,只写序号)。(3分)奥运会是青年的盛会,( ),( ),( ),( ),( )。全国各地的青年将在“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的激励下,在“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宗旨的召唤下,依照各地要求,展开“青春奥运行动”。奥运因青年而活力四射青年特质与奥运精神最契合青年参与奥运最直接青年关注奥运最热情青春因奥运而绚丽多彩答: 【参考答案】 【考点解析】解答排序题最主要的依据是前后文的提示,快速准确答该题,一是依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按照音节搭配关系的原则。“奥运会是青年的盛会”,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相同,词语互相连接,就接上了句,先“关注”后“参与”,因此是的顺序。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是对应的一组,下文是“全国各地的青年”,故在之后。有一点答此类题的技巧,此题就能快速准确作答。【答题情况】抽样显示:平均分0.68,难度值0.23,区分度0.19,标准差1.25,及格率22.55%,满分率22.55%,最高分3分,最低分0分。得分率不理想,说明考生对语言运用题目的训练还不到位,还必须加强。近五成考生为0分,主要原因是 颠到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排序题几乎作为一道必考题,这是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反复强调,对思维要有连贯性、条理性的重视。【教学建议】后期复习,可以把语序排列题常用的方法给学生作个归纳:1、线索法,记叙性语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可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事件发生、人物或情感的变化等方面寻找。2、顺序法,说明文有时间、空间、程序等顺序。3、结构法,议论文的总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说明性文字也有此结构特点)。4、首尾词语法,即文段中上句句尾与下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乐的节日 教学课件
- 翡翠基本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交警工作方案模板
- 2025年劳务派遣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2025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龙泉农商银行秋季招聘若干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嘉兴市属事业单位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聘3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开展雅安市2025年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招录体格检查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西安文理学院高层次及紧缺专业人才招聘(1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护理伦理学》教学大纲
- 老年学概论(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完整版)Hamilton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第章课件绪论
- 景观生态学课件
- 教育教学理论试题与答案
- 净化装饰与机电安装工程URS
- 丁苯橡胶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