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交友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青年交友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青年交友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青年交友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青年交友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青年交友婚恋调查报告 执笔:王跃军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青年交友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在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青年人社会交往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婚恋观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着以青年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了解和解决青年的群众的问题的基本原则,共青团杭州市委员会牵头组织了杭州青年婚恋观调查,杭州青少年研究所,杭州网论坛以及杭州团市委各直属团组织参与了本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达成三个主要的目的:一、了解杭州青年婚恋观的基本状况;二、了解杭州青年在交友相亲恋爱中所遇到的难点和困惑;三、了解杭州青年在交友恋爱问题上寻求帮助的主观愿望和需求。二、调查和分析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网上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个别访谈三种主要的方法。其中网上调查的对象发动上采用了团组织和杭州网论坛、QQ群等方式组织发动。小型座谈会主要组织了曾经组织过青年交友活动的团组织负责人,媒体记者、以及已婚男女青年等座谈。个别访谈主要是约谈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从事基层工作的男女青年,代表性上考虑到了籍贯、性别和年龄三个层面,在数据的对比分析上主要从性别、年龄的角度进行的对比分析。三、问卷的设计和构成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部分,主要涵盖了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收入、学历、籍贯等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恋爱交友观念调查,主要包括选择婚恋对象的重要标准;理想的结婚年龄;年龄差异、职业、籍贯等对婚恋对象选择的影响;青年男女产生择偶紧迫感的年龄;对“裸婚”的观点和看法等问题;第三部分为青年恋爱交往的途径调查,主要包括了最认同的结识结婚对象的方式、目前依然单身的主要原因、目前交友的主要渠道,一年中能遇到的结婚对象的数量、一年当中相亲的次数等问题。第四部分为青年对恋爱交友寻求外力帮助的主观愿望和需求。主要包括了对于“电视相亲”的方式您的态度,对交友网站的关注,社会商业婚介机构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交友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没有参与的主要原因;对参加共青团组织交友平台和交友活动的意向等问题。四 、样本描述:本次网上调查共有2802名单身青年参与了调查,其中男:1346 (48%),女:1455 (52%) 团员:2077 (76%),普通青年网友:640 (24%)。年龄分布状况如图:A、1822岁410 (15%)B、2325岁915 (33%)C、2630岁1231 (44%)D、3135岁206 (7%)E、3640岁22 (1%)F、4145岁17 (1%)学历状况如图:A、高中以下36 (1%)B、高中/中专/技校190 (7%)C、大专764 (27%)D、本科1613 (58%)E、研究生及以上198 (7%)职业状况如图:A、外企、合资企业140 (5%)B、国有企业561 (20%)C、私营、民营企业522 (19%)D、政府机关/事业单位1048 (37%)E、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80 (3%)F、其他450 (16%)五、调查结果分析:(一)婚恋观。1、关于婚恋对象的标准:本次调查显示,网上参与调查者在关于对婚恋对象的标准选择项中,比例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人品性格、事业发展、才华能力,其次是形象气质、经济状况和学识水平。但是,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的选择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如下图所示,女性被调查者的选择顺序分别是人品性格、事业发展、才华能力、经济状况、学识文化、家庭背景。而男性被调查者的选择顺序则为:人品性格、形象气质、学识文化、才华能力、事业发展、经济状况。男女唯一在人品性格这一项上体现了高度的统一,而其它的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很显然,从数据中可以体现女性对自己另一半的事业发展、才华能力和经济这些体现男性实力选项比较看中,而男性对女性的气质形象和学识文化等比较看重,相对而言对经济实力的要求比较低。该项调查还显示,年龄段在1822岁的被调查者特别关注对方的气质形象,该选项的比例高达42%,远高于平均水平34%。您选择婚恋对象的重要标准是什么(限选三项)(多选) 女A、经济状况560 4B、事业发展790 2C、才华能力659 3D、人品性格1284 1E、形象气质182F、家庭背景193 6G、学识文化281 5H、地缘关系109I、其他条件41您选择婚恋对象的重要标准是什么(限选三项)(多选) 男A、经济状况251 6B、事业发展286 5C、才华能力321 4D、人品性格1148 1E、形象气质769 2F、家庭背景204G、学识文化366 3H、地缘关系168I、其他条件702、关于理想的结婚年龄:对该问题,观点相对比较集中,选择主要是集中在2530岁这个年龄段,其次是3035岁年龄段,并且这点上家长的观点基本和青年本人的观点一致,主要差异体现在更多的家长希望子女在2530岁之间结婚,而相对而言,有一定比例的年轻人选择在30以后结婚。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在25岁以下的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男性达18%,而女性只有6%,同时女性可以接受30以后结婚的比例也要略高于男性。您理想的结婚年龄是几岁(单选) 男A、25岁以下237 18%B、2630岁932 68%C、3135岁129 9%D、3640岁7 E、4145岁3F、无所谓37您理想的结婚年龄是几岁(单选) 女A、25岁以下89 6%B、2630岁1166 80%C、3135岁144 10%D、3640岁19 1%E、4145岁5F、无所谓323、对婚恋对象的籍贯要求:希望对方是省内的籍贯的比较多,杭州市区、大杭州和杭州省内的分别占了 21%、 14%、 29%。 但是也有34%的调查对象对籍贯持无所谓态度。自身籍贯是国内其他省市的对婚恋对象籍贯大多抱无所谓的态度,260人当中有219人选择了“无所谓”选项。 从男女对比的角度看,女性倾向于选择省内和杭州地区的比例要比男性高,男性选择“无所谓”的占了42%,而女性只有27%持无所谓态度。对比下表参与调查者的自身籍贯,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参与调查者来自浙江本省,因此从籍贯的选择看,出现倾向性选择主要的原因是交通因素和文化因素。在我们的个别访谈中,户籍是外地的找老乡的概率比较高,他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以后走亲戚方便。而浙江本地人则强调了文化和习惯相近的因素。您的籍贯(单选)A、杭州城区(含萧山、余杭)1392 (50%)B、杭州地区其他县市476 (17%)C、浙江省内其他地市572 (20%)D、浙江周边省市96 (3%)E、国内其他省市265 (9%)您能接受的婚恋对象的籍贯是哪里(单选) 男A、杭州城区(含萧山、余杭)260 19%B、杭州地区141 11%C、浙江省内342 25%D、浙江周边省市37 3%E、无所谓567 42%您能接受的婚恋对象的籍贯是哪里(单选) 女A、杭州城区(含萧山、余杭)324 23%B、杭州地区244 17%C、浙江省内460 31%D、浙江周边省市33 2%E、无所谓394 27%4、对婚恋对象的职业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单位员工成为首选,占了 45%,其次是企业白领,占了 22% ,在该选项上,男女略有差异,女性希望对方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白领和技术人员的比例都要高于男性希望对方的职业是这三项的选择。比较突出的是,从数据上看,男性对女性技术人员认可程度不高,仅有4%,而女性对男性技术人员的认可度达11%您理想婚恋对象的职业是什么(单选) 男A、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576 43%B、企业白领287 21%C、技术人员53 4%D、自由职业者117 9%E、其他314 23%您理想婚恋对象的职业是什么(单选) 女A、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687 47%B、企业白领317 22%C、技术人员165 11%D、自由职业者74 5%E、其他212 15%5、影响婚恋关系的主要因素:该问题有 66% 的参与调查者选择了“相同的价值观”,远远超过其他选项,排在第二位的选项是必要的经济条件,占了16% 。而在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部分家长强调的“门当户对”,即“相同的家庭背景”仅被5% 参与调查者选择。男女相比较而言,女性更看中“相同的价值观”,高过男性8个百分点,达到70%。 而男性对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重视要高于女性。该选项,男性选择比例为10%,而女性选择比例为4%。您认为对稳定婚恋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单选) 男A、必要的经济条件216 16%B、相同的价值观840 62%C、和谐的两性关系138 10%D、类似的家庭背景79 6%E、其他74 5%您认为对稳定婚恋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单选) 女A、必要的经济条件242 17%B、相同的价值观1024 70%C、和谐的两性关系61 4%D、类似的家庭背景68 5%E、其他60 4%6、关于恋爱年龄危机问题:关于“剩女”和“剩男”问题的调查显示,44%的青年认为30岁以上的女青年是“剩女”,而有44%的青年认为35岁以上的男人可称“剩男”,同时有25%的答题者认为28周岁以上的女的可成为“剩女”,相对应的是24%的答题者认为30岁以上的男人可称“剩男”。您认为几岁以上可以称之为“剩女”(单选) 男A、25岁以上66 5%B、28岁以上390 29%C、30岁以上586 43%D、35岁以上187 14%E、40岁以上19 1%F、永远不会“剩99 7%您认为几岁以上可以称之为“剩女”(单选) 女A、25岁以上49 3%B、28岁以上300 21%C、30岁以上655 45%D、35岁以上283 19%E、40岁以上39 3%F、永远不会“剩”129 9%您认为几岁以上可以称之为“剩男”(单选) 男A、25岁以上29 2%B、28岁以上55 4%C、30岁以上373 28%D、35岁以上543 40%E、40岁以上177 13%F、永远不会“剩”170 13%您认为几岁以上可以称之为“剩男”(单选) 女A、25岁以上16 1%B、28岁以上50 3%C、30岁以上297 20%D、35岁以上685 47%E、40岁以上222 15%F、永远不会“剩”185 13%7、关于年龄差距问题:男性选择项排前四的是“比我小13岁”、“比我大13岁”、“比我小35岁”和“同岁”。而女性的选择是:“比我大35岁”、“比我大13岁”、“比我大5-10岁”“ 同岁”。很显然,男大女小这种传统的婚恋年龄观还是占了主流,而且显然女性对这种观念的认同要大于男性。男性可以接受“比我大1-3岁”的人数排在了第二,而女性可以接受比自己小的男性的人数却不多。说明女性在择偶的年龄要求上要比男的高。您可以接受的与婚恋对象的年龄差距是几岁(可多选)(多选) 男A、比我大13岁457 2B、比我大35岁100C、比我大5-10岁21D、比我大10岁以上2E、同岁418 4F、比我小13岁855 1G、比我小35岁448 3H、比我小5-10岁123I、比我小10岁以上26J、无所谓186 5您可以接受的与婚恋对象的年龄差距是几岁(可多选)(多选) 女A、比我大13岁743 2B、比我大35岁960 1C、比我大5-10岁311 3D、比我大10岁以上27E、同岁276 4F、比我小13岁143 5G、比我小35岁11H、比我小5-10岁1I、比我小10岁以上4J、无所谓918、关于恋爱时间问题:对于恋爱多久结婚比较合适55%的参与调查者选择了恋爱12年后结婚,仅有7%的人选择6个月内结婚,而23%的人选择了恋爱612个月后结婚。对该问题的选择,男女差异性不大,但是相对而言,男的可以接受6个月以下的比例要高于女性,达9%,而女性只有5%。也就是说男性更能接受“闪婚”,或者说在对婚姻的态度上,女性显得更加谨慎一些。您认为恋爱多久结婚比较合适(单选) 男A、3个月以内30 2%B、36个月92 7%C、612个月343 25%D、12年696 51%E、2年以上186 14%您认为恋爱多久结婚比较合适(单选) 女A、3个月以内15 1%B、36个月58 4%C、612个月307 21%D、12年839 58%E、2年以上236 16%9、对裸婚的看法:调查显示:46%的被调查者选择“爱情最重要,其他的可以一起打拼”,2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裸婚”不靠谱,有房有车才有保障”。在这一选项上女性被调查者占了很大的比例,37%的女性被调查者选择了该项,远高于男性被调查者的20%比例,也高于“爱情最重要,其他的可以一起打拼”的选项,显然女性对婚姻的经济保障比较看重。您如何看待没房没车只有爱情的“裸婚”(单选) 男A、“裸婚”不靠谱,有房有车才有保障271 20%B、爱情最重要,其他的可以一起打拼775 58%C、没什么想法301 22%您如何看待没房没车只有爱情的“裸婚”(单选) 女A、“裸婚”不靠谱,有房有车才有保障537 37%B、爱情最重要,其他的可以一起打拼507 35%C、没什么想法411 28% 10、关于婚恋标准的弹性问题:对于 “如果到了您要结婚的年龄还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您是否会选择凑合”这一问题的选择,有40%的人选择了“绝对不会”,而38%的选择了“也许会”,6%的人选择了“应该会”。说明了现代男女对待婚姻标准还是存在较大“弹性”的。相比较而言,这种弹性在男性身上体现的要比女性强。女性选择“绝对不会”的比例为42%,而男性为38%。如果到了您要结婚的年龄还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您是否会选择凑合(单选) 男A、应该会118 9%B、也许会519 38%C、绝对不会513 38%D、不知道197 15%如果到了您要结婚的年龄还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您是否会选择凑合(单选) 女A、应该会61 4%B、也许会536 37%C、绝对不会616 42%D、不知道242 17%(二)、青年交友的途径选择1、对于目前仍然单身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交际面太窄,选择余地太小”,这点在女性当中更加突出,女性选择该项的占了53%,男性为36%。 有15%的男性选择了“自己某方面条件欠佳,很难找到合适的”,而只有4%的女性选择了该项,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在婚姻恋爱中相对而言男性的压力比较大些,尤其是在物质条件上;二、在恋爱问题上,女性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4%的男性选择了“受过感情创伤,对感情失去信心”而只有2%的女性选择了该项,因为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是男人比较容易受伤还是男人比较容易对感情失去信心,不得而知。您认为自己目前仍然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单选) 男A、交际面太窄,选择余地太小497 36%B、太忙,没时间176 13%C、父母要求太高或干涉过多32 2%D、自己各方面条件过于优秀,很难遇到符合要求的43 3%E、自己某方面条件欠佳,很难找到合适的201 15%F、一个人比较自由,主观上目前还不想找对象194 14%G、受过感情创伤,对感情失去信心49 4%H、其他原因155 11%您认为自己目前仍然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单选) 女A、交际面太窄,选择余地太小773 53%B、太忙,没时间145 10%C、父母要求太高或干涉过多53 4%D、自己各方面条件过于优秀,很难遇到符合要求的53 4%E、自己某方面条件欠佳,很难找到合适的55 4%F、一个人比较自由,主观上目前还不想找对象184 13%G、受过感情创伤,对感情失去信心36 2%H、其他原因156 11%2、关于交友途径:关于“最认同的结识异性的方式”,“ 随缘结识”和“亲友介绍”占了最大的比例,分别是72% 和20% ,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青年男女主要的交友方式排在前三的是:“亲友介绍”、“工作联系”和“参加社交活动”分别占了33%、23%和22%的比例。网络认识的途径实际运用的比例要高于被认同的比例,男性通过网络交友的比例要高于女性,男性对通过网络交友的认同度为3%,女性为2%,男性实际通过网络交友的比例为12%,女性为8%。此外,女性在社交活动主动性上也要比男性略差,男性通过社交活动交友比例为26%,而女性为18%。您最认同的结识异性的方式是什么(单选) 男A、随缘结识970 72%B、亲友介绍273 20%C、通过网络认识47 3%D、征婚12 1%E、其他45 3%您最认同的结识异性的方式是什么(单选) 女A、随缘结识1040 72%B、亲友介绍328 23%C、通过网络认识35 2%D、征婚5 E、其他47 3%您目前交友的主要渠道是什么(单选) 男A、亲友介绍382 28%B、通过网络认识165 12%C、参加社交活动348 26%D、工作联系278 21%E、其他渠道174 12%您目前交友的主要渠道是什么(单选) 女A、亲友介绍558 38%B、通过网络认识114 8%C、参加社交活动261 18%D、工作联系361 25%E、其他渠道161 11%3、网络在青年交友当中的作用:关于“网络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你的社会交往?”的问题,总体而言,对网络抱正面态度的比例比较高,42%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促进了交友,29%的人认为网络阻碍了交友。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的认识也有些差异,相比较而言,男性比女性对网络更认同,认为促进的比例高达49%,而女性是36%。 对交友网站的关注度,男女略有差别,男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略高于女性。但是,总体而言,有高达45%的青年从不关注,仅有4%的人注册并参与了活动。同样对婚介机构组织的交友活动也仅有6%的青年参与,94%的人从来没参与,没参与的主要原因是“怀疑其真实性和诚信度,怕上当受骗”,比例高达59%。您认为网络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你的社会交往?(单选) 男A、促进大于阻碍,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656 49%B、阻碍大于促进,网络让自己变得很“宅”395 29%C、说不清296 22%您认为网络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你的社会交往?(单选) 女A、促进大于阻碍,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524 36%B、阻碍大于促进,网络让自己变得很“宅”411 28%C、说不清520 35%4、关于青年交友的机会:“最近一年您遇到过几个有发展成婚恋对象可能的异性”这一问题,调查显示高达38%的青年在一年中没遇见可以发展成为婚恋对象的异性。对相亲问题的调查显示 56%的人最近一年中没有相亲经历,有相亲经历的37%一年中相亲15次。调查显示年龄和相亲比例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相亲经历的比例随之上升。对于“电视相亲”,有31%的人认为是商业行为,同时也有22%的人认为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电视相亲”的方式您的态度如何(单选)A、那是商业行为,并不会找到真爱871 (31%)B、有一定的可行性,为单身男女提供一个交友的平台603 (22%)C、不赞同这种做法,也不会去参加315 (11%)D、可以接受但自己不会参加862 (31%)E、无所谓150 (5%)(三)关于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交友的需求调查:1、关于共青团组织现在服务青年交友的现状:调查显示:有69%的青年没参加过共青团或工会组织的交友联谊活动,没参加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形式不符合个人爱好”和“单位组织的活动都是互相认识的,放不开”,分别占31%和27%。最近一年中,您参加过几次单位共青团或工会组织的交友联谊活动(单选)A、1-2次654 (23%)B、2-5次163 (6%)C、5次以上55 (2%)D、没有参加1929 (69%)如果单位组织过,但您没有参加,原因是什么(可多选)(多选)A、活动形式不符合个人爱好846 (31%)B、担心自己不合群411 (15%)C、活动费用超出承受范围116 (4%)D、担心参与的人员很复杂328 (12%)E、单位组织的活动都是互相认识的,放不开732 (27%)F、其他1191 (43%)2、关于青年对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交友的需求:对于共青团组织建立实名制网络婚恋平台,20%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没兴趣,29%的有兴趣,51%的持观望态度。对共青团组织线下交友活动的兴趣度调查显示:34%的青年有兴趣,16%的没兴趣,51%的持观望态度。无论是对网上交友平台还是线下活动,男青年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要高于女青年。具体比例如下图:如果共青团组织建立实名制网络婚恋交友平台,您是否有兴趣参与(单选)A、有804 (29%)B、没有569 (20%)C、了解一下,看情况1428 (51%)共青团组织线下交友活动您是否有兴趣参加(单选)A、有948 (34%)B、没有439 (16%)C、了解一下,看情况1414 (50%)共青团组织线下交友活动您是否有兴趣参加(单选) 男A、有535 41%B、没有195 13%C、了解一下,看情况617 46%共青团组织线下交友活动您是否有兴趣参加(单选) 女A、有414 28%B、没有244 17%C、了解一下,看情况797 55%六、观点和建议:观点一:年轻人观念中的结婚年龄要晚于上一辈人观念中的年龄。从调查分析中总结主要的原因是:1、现代人的生命周期拉长,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也乐于接受晚婚,这点在女性参与调查者身上体现的更明显,女性反而比男性更趋向于选择晚婚。2、现代人对婚姻经济基础的要求更高,迫使年轻人推迟自己的结婚年龄。3、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的信心有所下降,因此在选择上会更加谨慎。建议呼吁主流媒体关心而不炒作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观点二:对夫妻年龄差距的问题存在错位。从调查中显示,男性的主要择偶年龄段放的比较宽,对年龄比自己大13岁的认同度也比较高,而女性则把对象的年龄限定在一个方向上,主要的选择集中在比自己年龄大的方向。这种错位在女性年龄小的时候矛盾不是很突出,但是当女性年龄大于28岁以后,那么她们的可选择面就会很小,因为根据她们的年龄要求,男方显然要在30岁以上,而该年龄段的大部分男性已经结婚,会造成事实上女性的选择面迅速变窄。这种困难对都市女性而言更突出,从我们的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反馈情况看,户籍在杭州的女性的结婚危机感要强于男性。而户籍在外地的男性的结婚危机感要强于女性,尤其是农村户籍的青年。建议女性朋友要打破男大女小的传统观念,放宽选择面,少一些筛选的框框,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家长和社会舆论也要接纳男女交友的年龄差异。观点三:女性对家庭经济稳定性的需求更高。这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对配偶的职业选择上,对公务员和白领的选择高于男性。2、在婚恋对象的重要标准选择上,对经济状况的选择比例远高于男性。3、对“裸婚”的态度上,更多的女性反对裸婚,希望对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女性对经济条件的高要求也是导致被“剩”的主要原因,从现实情况看,男性要在合适的婚恋年龄积累到女性需要的经济基础,如果不靠父母显然是很难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现在“富二代”吃香的原因所在。而女性的这种在经济上的过高要求,很伤男人的心,所以因“感情受伤”而保持单身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反过来,因为传统观念上,男方要提供婚姻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经济条件优越的女性自然会把选择面定位在经济条件比自己好的,至少是强强联合的,这导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性在择偶上并不占太大的优势。从调查中发现,同学关系或者是老乡关系选择“裸婚”和共同打拼的相对比较多些。户籍在外地的,短期内不考虑在杭州买房子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婚姻观相对比较务实。建议青年女性适当放低经济要求,一起打拼的爱情更浪漫和精彩。媒体和舆论也要弱化对拜金主义的渲染。观点四、女性对婚姻恋爱标准的“弹性”不如男性大。具体体现在:1、女性对男大女小的传统年龄搭配组合比较坚持,很少有女性能够接受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作为结婚对象,但是却有不少男性可以接受女性比自己年龄大。2、在恋爱到结婚的时间要求上,女性显然比男性要坚持原则,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闪婚”。在访谈中,女性认为拍婚纱照、装修房子等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同时也认为男性需要有更长的“考验”期,需要在具体的事情中去考察,她们认为一起外出旅游、一起参加双方同学的聚会、见双方的父母、拍婚纱照、房子装修等事情是比较好的考察对方的机会。3、女性希望男性在收入等各方面比自己强,在现代男女平等型社会中,男女收入的差距已经很小,很多甚至出现了倒挂。有数据显示,现在重点高中甚至大学已经出现了女性比例超过男性的现象,受教育水平是可以直接影响今后个体发展机会的,因此至少可以说现代女性的职业发展机会并不比男性差。这就带来了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就是社会的男女平等实现度已经很高,而女性却选择自己处于一个“伪弱势”的位置,换句话说,用“伪弱势”的姿态,强势的标准去选择男性,希望男性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我要求并不高,但是对方总不能比我差吧”这么一句看似低要求的标准阻碍了很多女青年的恋爱和婚姻。4、对于 “如果到了您要结婚的年龄还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您是否会选择凑合”这一问题的选择,女性选择“绝对不会”的比例为42%,而男性为38%。直接反应出了女性在恋爱标准上的“弹性”不够,这种弹性一方面是表现在及时修正自己的标准的弹性不够,另一方面是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妥协度不够。很多人明显忽略了一点,其实他们的“标准”,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社会给他们的,比如说媒体、社会舆论、家长和亲戚朋友。所以说一定程度上大部分人是在坚持着别人给的标准,并把它固化成所谓的标准和底线,来约束自己的交友婚恋。如果说用管理学的原理来分析的话,存在这种误区的朋友实际上是缺少了一个“反馈环”,没有及时根据社会给予的反馈来修正自己的婚恋标准。希望存在误区的女性朋友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择偶标准,放宽要求,克服智障模式,跳空一步看问题,多给别人机会等于多给自己机会。观点五、美好浪漫的爱情观和务实机械的婚姻观存在冲突。“来电”、“眼缘”、“闪婚”、“裸婚”这些时尚的名词折射出当代青年对单纯的爱情的追求。从本次调查中显示,对婚恋对象的选择,人品性格还是排在了首位,才华、事业发展、气质形象等都要高于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等物质性条件。对于稳定的婚姻关系影响因素的选项,相同的价值观选项也高居首位。在最认同的交友方式中,“随缘结识”被72%的参与调查者认同。在访谈中,大多数访谈者认为恋爱和婚姻还是要以彼此性格和价值观趋同作为主要的首要的因素。以上几个方面都反应出青年男女对美好浪漫爱情的追求。但是同时,青年的婚姻观却受当今社会追求物质的潮流影响比较大,从调查问卷中体现,对经济状况还是考虑还是占了相当的比重,尤其是女性参与调查者特别重视对方的经济状况。在个别访谈中,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经济因素是在婚姻现实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种务实的婚姻观和浪漫的爱情观之间的冲突也是让很多青年产生婚恋交友困惑的原因之一。建议未婚青年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婚恋交友,多向已经找到自己另一半的同龄人学习,多学点婚恋心理知识,多一些独立的判断和认识。观点六:青年交际面太窄成为影响青年交友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有45%的青年认为交际面太窄、选择余地太小是他们至今单身的主要原因。影响青年交际面的几个因素是:1、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青年缺少闲暇交际的时间。2、网络是把双刃剑,可以帮助青年拓宽交际面,但是也让很多青年变的很宅,懒得出门,影响了青年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又让大多数人不敢或者不愿意通过网络交友来解决婚姻问题。3、“剩男”、“剩女”交际面更小,因为同龄人大多数已经步入婚姻殿堂,因此在同学圈等同年龄交友圈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也导致他们不太愿意外出交际活动,形成恶性循环。4、现代青年的活动需求多样化,导致工会、共青团等社团组织以及单位组织的活动众口难调,青年参与的面和积极性也不高,也使得青年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的机会下降。而赢利性社会中介组织的活动,又因为可靠性、费用等多方面因素使得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建议共青团组织多组织一些青年交友类的活动,帮助青年拓宽交际面。建议青年朋友多走出家门,多和外界接触,多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去认识朋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观点七、男女青年比较而言,女青年交友的主动性比男青年差。这一观点可以在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得到佐证。在因为交际面太窄选择余地太小而单身的选择中,女性朋友有53%,而男性朋友只有36%;在交友渠道的问题中,女性的通过交际认识、网络认识等的占比要低于男性,而通过亲友介绍认识和工作认识的比例要高于男性;此外,在通过网络结识交友的比例,参加相亲的比例和参加共青团组织活动的意愿和比例,女性朋友都要低于男性;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女性交友的主动性不如男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传统的婚恋观当中女性处于被动地位有很大的关系。建议女青年能够适当调整姿态,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去参与各类社会交往活动。观点八:“相亲”的认同度在上升,但是青年男女对电视等媒体相亲和婚姻中介组织的相亲的信任度和参与度不高。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在当前青年交友的方式当中,有34%的青年通过亲友介绍结识,并且这个数据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占比最多的2630岁的群体中有41%的人是通过亲友介绍交友的,他们在一年当中有57%的人有1次以上的相亲经验。但是他们当中仅有18%认可媒体相亲的渠道。有15%的人在交友网站注册,其中有将近5%的人参加活动,有6%的人参加了婚介机构组织的活动。在对已婚男女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当中没有通过社会商业机构相亲认识的,但是有一定比例是亲友介绍后相亲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