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鉴赏分析题依据不同题型,灵活运用技法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就可给分;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也就是说依据不同题型,灵活运用技法。(2019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现场答案我来评卷第一问:诗的尾联意思是,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甚至吟诵出的诗文远远超出画作本身。第二问:画家画得太好了,好到用诗句都无法形容。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达作者对画家作品的由衷赞叹。1.得分:第一问0分,第二问 3分2.理由:第一问,考生对诗句的理解错误,没有答准诗句的含意,得0分;第二问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对画作的评价,得3分。参考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增分技巧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阅卷感悟高频易错点,破解之道1梳理不全,形象概括不准确人、事、景、物、理五个方面,特征、情感两个角度,全面准确把握形象2分析粗疏,语言风格胡乱拼凑牢记语言风格四个方面的知识,注重三个细节分3以译代析,炼句架空分析理解句子内容大意,全面把握句子手法,准确判定情感,结合词句具体分析4分析片面,情感品味牵强切分层次,多方联系,注意双向、全面概括情感;立足整体考虑,打破思维定式,抓住情语情由准判情感题型一形象类:因象悟境,入境始亲准确把握诗歌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也是古诗歌鉴赏的基本功,更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古诗歌形象鉴赏题主要是考查景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及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画面分析等。 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1运用2步骤、5方面全面概括诗歌形象把握诗歌形象,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把诗歌的形象细化为“人、事、景、物、理”5个方面,“人”指作者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事”指事件,“景”指自然景物或意象,“物”指具体的物件,“理”指诗歌表达的哲理。第二步筛选诗歌中所有有关“人、事、景、物、理”的词语,细致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形象特征。2从特征、情感2角度正确理解形象体现的意义形象体现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角度。角度一形象本身的特征,比如景物营造的意境、人物体现的性格特征、事物表现的意义等;角度二形象体现的情感,比如景物、事物表达诗人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的情感等。 典题赏析析典题学通法典例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要求描绘“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的画面限定了答题范围;“画面”表明分析的对象。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意象“山色”“江光”“夕” 情感词“寂寞”“滋漫”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典例2(2018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比较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的作用 注意分析“意象”作用题的方法。 第二步:作“书”前“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作“书”后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参考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对点专练练类题提能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北塘避暑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解析:D“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诗人不需要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他酒醒之后,自有清心澄虑之物,即“万柄莲香一枕山”,这句诗衬托出诗人胸襟的清高脱俗。(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桃花罗隐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注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文君酒:“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西汉才女卓文君曾在临邛当垆卖酒。宋玉墙: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登墙窥臣三年”之句。(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漠漠香”中“漠漠”一词引人联想,写出了春天桃花灼灼其华、袅袅其香的特点。B“间梅遮柳不胜芳”一句,通过桃花和梅柳的对比,写出梅柳的芳姿不可与之相媲美。C颈联两句写出了桃花尽日无人欣赏,经过春雨之后芳华飘零即逝的冷落凄凉。D桃花艳而易凋,常喻薄命佳丽,本诗大赞其味香、态美、色艳,实属独辟蹊径之作。解析:D本诗不仅大赞桃花的美,更以桃花自喻,书写了自己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另外,“实属独辟蹊径之作”表述也不准确。(2)这首诗中的桃花有什么特点?作者塑造桃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桃花红艳、芬芳、美丽,却无人欣赏,迟疑、“怅望”,孤独、凄凉。作者以桃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抒发出年华逝去、老大无成的痛苦以及淡淡的思乡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深湾夜宿王勃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注津涂:道路。岑:小而高的山。堰:拦河蓄水的土坝。砧:捣衣石。(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解析:AA项,错在对诗中“危”的理解上,这里“危”不是指危险,而是“高”的意思。(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描绘了这样的图景:天已入暮,江上的儿童还在辛勤地划船;天晚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深厚同情。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夏江村明高启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D第七、八句则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鸣蛙声,更增添了一份生机、一份乐趣。解析:B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题型二语言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塑造形象、抒发情感。鉴赏诗歌,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去把握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领悟其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四看”“一记”1看方向明确鉴赏类型和具体的要求。2看词义或句义词义要结合具体诗句,明确词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句义要结合整首诗,明确诗句内涵。3看特点或特色炼字要注意字的词性从而分析特点,炼句主要看表达技巧。4看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点出该字词(句)烘托(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分析。记答题模板(1)炼字、诗眼型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2)炼句型本句是写()景(事、情、物、人)的()特点,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怀(感情)。(3)分析语言特色型本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的特色。诗中某句写出了()。诗人运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的情感。语言特色常用术语类型术语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含蓄深幽、空灵高远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冷寂、朦胧邈远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典题赏析析典题学通法典例3(2019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中的“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和“语言风格”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语语言风格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格律诗,对仗工整,用语严谨,运用典故,含蓄委婉。插田歌(节选) 古体诗,本题选了其中前八句。一、二句中“花草齐”“东西飞”,五、六句“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明白如话,朴素无华,犹如儿歌。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典例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要点题干中有“斗攒两字,生动传神”,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点是“炼字”,再从“简要分析”可以判定本题的答题方式。 第二步:找答题依据“斗”相斗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聚,凑集,拼凑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参考答案“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对点专练练类题提能力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注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沾濡(r):润湿,润泽。和余:连我。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诗人的不同心情。B“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C“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D“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解析:C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2)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通过审题,可知这属于自主赏析型,要在这首小令中找出诗眼,予以赏析。细读这首小令,可以发现诗中,“回”“破”“绿” “喜”等几个字都精练传神。反复比较,可以确定“喜”为诗眼。阐释“喜”字的作用或效果。诗中写雨后的大地又有了生机,寄寓喜悦之情。农夫起舞和诗人自己的欢喜,都直接表现人们见雨后的喜悦之情。答案:诗眼是“喜”。表现:a.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b.通过写农夫起舞和诗人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注景云元年(710),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 世业:犹世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的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C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D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解析:A“满怀的喜悦之情”错,诗歌前两句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但是因为作者是在被贬途中,不会有喜悦之情。(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 解析:本题是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首先分析其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晚霁江天好”夸奖风景好,“分明愁杀人”抒发浓浓的愁情。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描摹内容。这两句是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但景色虽好,离人却更加愁肠欲断。分析表达效果,不要遗漏作者的情感。这两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答案:诗人采用“欲抑先扬”手法,褒赞江天美景,实乃为抒发浓浓的愁情。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呈现出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江天虽好,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秬秸北宋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秬秸(j ji):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l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常寺少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语言平实朴素、明白如话,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解析:B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B项,“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并富于童趣”错。这首诗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同情卖饼儿,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解析:仔细品味这首诗,不要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先点出风格特点,再作具体实例分析。答题思路是诗歌“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在文本中的具体依据。拟写答案时,“平实”要从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形式上来作答,例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修饰之语,明白如话,通俗浅显。“有韵味”要从内容上来探究,例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写景、叙事,蕴含丰富。挖掘内涵,指出表现了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答案: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修饰之语。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蕲:通“祈”,祈求。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与友人一北一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第二句采用借代的手法,写我托大雁给友人捎一封书信,却因路途遥远而被雁儿拒绝。C第七句写作者的想象,十年前在京城里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D最后一句写友人所居之地环境的恶劣,经常听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解析:B不是借代,而是拟人。(2)宋代张耒评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试分析其奇妙之处。答案:列锦(答到“名词排列”即可),巧妙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寓情于景,选用“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对比,“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题型三 表达技巧类:妙在何处?“法”“情”合一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当然,最基础的工作是构建一套有关它的知识网络体系。 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四要”1要熟悉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的特点,并注意各种表达技巧特别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2要注意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要多角度分析,力求答案全面。3要牢记常见表达技巧的答题术语,通过关键语句,判断其具体的表达技巧。4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是怎样运用这些表达技巧的,并阐明这些表达技巧的效果或作用。绝对禁止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常见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烘托、用典、渲染、对比/对照、衬托/反衬(乐景衬哀情)、联想与想象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答题模板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典题赏析析典题学通法典例5(2019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已经明确“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情感表达诗歌情感分析主要借助意象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诗句的思想感情。颈联写“雨结”“渔乡”“风传”“雁夜”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孤高的人物形象。结构安排从诗文结构来看,颈联一般来说是抒情较多,文中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多婉转、含蓄之意。参考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典例6(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已经明确“对比手法”,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语句形象特点首句中的“终年”与“寸诚”,用时间之长与寸心(决心)对比决心之坚三、四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用细石与大海对比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句的“功难见”与“命已轻”,用任务重、功业难成与生命有限对比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参考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对点专练练类题提能力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刘辰翁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天涯客鬓愁成缕。每上传柑梦中去注。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注临安被占,宋幼主赵昺遁湖广,后至厓山,厓山临海,故称“海上”。宋朝正月十五有贵戚宫人赠黄柑的习俗。可惜南宋覆灭,传柑一事只如一梦而去了。(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二句从眼前的景象着笔,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黄昏风雨,春寒料峭,尽显凄凉。B“杵歌串串,鼓声叠叠”是对偶句,极写昔日元宵节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C下片首句宕开一笔,描写自己漂泊天涯的境遇,抒发国破家亡、无以寄身的凄惨愁绪。D词的末尾运用设问,再以景作答,直抒胸臆,强化了词人的凄凉与孤独之感。解析:DD项,“直抒胸臆”分析错误,词的末尾是以景作答,因此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不是直抒胸臆。注意,下片开头没有顺着上片的回忆来写,而直接写现在的境遇,因此C项中“宕开一笔”分析正确。(2)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中“梦中去”在结构与情感上的作用。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梦中去”三字承接上面所写过去都城临安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启示下文对如今元宵节境况的描写,由昔而今、由梦境到现实。情感上,反衬对比。过去元宵节的盛大场面只成回忆,宛如梦境,而现在国破家亡,自己漂泊天涯,反衬出今年元宵节的凄凉,既写出了词人对往日元宵节的眷恋和对故国的缅怀与痛悼,也表达了丧乱之苦和亡国之痛。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心寺柴望寺比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注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金焦: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三门:寺院大门,也称山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B第三句先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C第四句再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景象极为壮观。D第六句是虚写,写遗老们谈论起往日上皇曾经避兵此地,渡过此江。解析:C“景象极为壮观”错,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2)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请结合诗句对这一手法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中说“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从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结合诗下面的注释“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来把握情感。如“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再存在,南宋曾经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答案:“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复存在,南宋曾经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注平。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消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解析:CC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2)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题型四情感类: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学生用书P94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来说,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情感题准确判断“3技巧”1整体把握是前提许多情感概括题只是选择一两句,或一联,或某片,是局部的。对局部的词、句、联、片的理解,必须把它放在整片、整首中去理解,绝不可孤立地看这个词、句、联、片。2打破思维获真知不要见到“独”就想到“孤单寂寞”,见到“酒”就是借酒浇愁,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式要不得。必须从语言中来,必须深入到更细腻的语言肌理和层次之中,否则极易因被诱导而出错。3紧抓“情语”是关键(1)抓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有时还在标题中。(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第二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第三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情感题全面分析“3策略”要保证对作者情感的全面把握,就要从诗歌描写的具体意象、物象、事件等角度进行逐句细致分析。具体可运用3策略:1切分层次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两句都要分析,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片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多方联系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一定的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3注意双向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一)忧国伤时具体分类对接教材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二)建功报国具体分类对接教材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思乡怀人具体分类对接教材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具体分类对接教材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刘禹锡乌衣巷3.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五)送行留别具体分类对接教材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典题赏析析典题学通法典例7(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明确是“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表明题目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参考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点专练练类题提能力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解析:DD.“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此题要结合注释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然后通过分析诗人在描写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找出关键词,体会其深意。“了却”公家事,“快阁”通过对比,可体会出诗人对官场和自然景色的态度。还要从诗人运用历史典故的目的,从“归船”“长笛”可体会出诗人的归隐之心。组织答案时,要写出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历史典故的作用。答案: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吾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注该词作于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黄州。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吹之,甚为精壮,豪气喷薄,山河可裂”(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写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长空显得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B作者由晴空写到明月,月亮升上天空,月光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C作者想象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这几句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D“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为这首词增添了浪漫色彩,给人奇妙之感。解析:CC项“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不妥。(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苦闷”“不满”等亦可)之感。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和渴望,抒发了内心的旷达豪迈(“豪放”等亦可)之情。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陈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本词作于1134年冬,词人时年五十岁,此前,他曾撰写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收复中原,不被采纳。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词人当时意将隐居于此。(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开头即提供作词背景,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与落魄的形象,也是对“岁华销尽”的具体说明。C最后两句为全词添了些许亮色,词人劝慰故人,也是自慰:不要因“夜雨”而发愁,有“小窗灯”作伴,足以感到欣慰和愉悦。D这首词感情真挚,情感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选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传达真情,感染读者,直抵人心。解析:C最后两句是虚写,设想故人别后孤独愁苦的情态,与柳永雨铃霖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设想别后情景相似。(2)这首词意境真切,情感丰富,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案: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四海十年兵不解”是说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此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词人对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时光流逝之悲。“岁华销尽”,鬓发如雪,词人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对恬淡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客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哪怕只有细碎的腌菜度日,自己也会心满意足。离别友人的哀愁。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设想别后故人的孤愁情状,以此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4课时说课稿 西师大版
- 终端预存话费优惠购机协议5篇
- 海先生与口琴课件
- 海信新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监督培训散文课件
- Unit 6 Jumbo说课稿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新世纪版
- 学校贫困评选申请书
- 科技知识题库及答案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与农村宅基地出租合同5篇
- 安全监理培训学时课件
- 2024河北工勤人员技师考试汽车驾驶员自测试题及答案-河北职业
- 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近三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多文本阅读)(解析版)
- GB/T 14188-2025气相防锈包装材料选用通则
- 2024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试行)
- 拆除改造工程方案
- 房建试验培训
-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 传染学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 T/CECS 10011-2022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高性能双壁波纹管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