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析-评价会计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ppt_第1页
会计分析-评价会计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ppt_第2页
会计分析-评价会计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ppt_第3页
会计分析-评价会计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ppt_第4页
会计分析-评价会计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分析 路军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手机箱 junwei lu 之会计分析 评价会计对企业经营情况反映的真实程度 引子 中国蓝田神话 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解释 神奇的 鱼塘 效应 精品养殖 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发 蓝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30万亩 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有1万亩 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 是粗放经营的10倍 鱼鸭配套 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术 每亩平均产成鱼由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 加上养鸭收入 每亩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 养殖成本降低20 红心鸭蛋 蓝田股份在洪湖饲养的红心野鸭蛋供不应求 实现原料自给后 每枚可增加毛利0 3元 600字内参打破蓝田神话 2001年10月26日 刘姝威写给 金融内参 的600字短文的标题是 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该文章指出 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 建议银行尽快收回蓝田股份的贷款 此后不久 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 疑点一 疑问 销售收入如此之高 应收账款却很少 如2000年销售收入18 4亿元 而应收账款仅857 2万元 2001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 销售收入8 2亿元 应收账款3159万元 回应 几乎都是现销 疑点二 疑问 净利润如此之高 经营现金流也有7 8亿元之巨 为何如此依赖银行信贷 2001年中报显示 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 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 93亿元 增加幅度达200 回应 现金流用于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约 7亿 疑点三 疑问 野莲汁 野藕汁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 为何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蓝天总公司为何原意出2亿多元为蓝田股份做广告呢 疑点四 疑问 销售收入的连年攀升 是否具有足够的存货支撑呢 有人推算 精养鱼塘每亩3万元 考虑到水产品的价格 意味着蓝田一亩睡眠至少要有3000公斤鱼 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 60公斤鱼在游动 存货周转率最低的1998年4 49 最高的1995年达到10 82 意味着蓝田股份从购买鱼苗到鱼儿长大并卖出最多只要80多天的时间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会计准则带来的干扰会计准则所引起的会计失真程度 取决于统一的会计准则对企业交易本质的反映程度 预测误差管理层会计预测的误差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业务交易的复杂性 经营环境的可预测性 以及经济领域变化的不可预见性 管理层的会计选择 如何进行会计分析 从一个理论说起 W SteveAlbrechtet al1995年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论 压力 Pressure 机会 Opportunity 自我的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会计基础上的债务契约 管理层所做会计决策可能为了履行企业在债务契约中约定的义务 我国具有特殊性 往往为了从银行骗贷 从而操纵会计数据 为了获取资金而不惜粉饰财务报表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南海华光骗贷案 2004年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掀起的 审计风暴 揭露了南海华光集团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骗取中国工商银行74亿元贷款的恶性案件 徐工科技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变更的背后 徐工科技在2006年1月5日发布公告称 将从2005年12月31日起提高对应收款项的计提比例 徐工科技原来对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准备统一为10 修改后的标准如下 其中 对应收账款准备的提取比例为 1年以内为0 1 2年为10 2 3年为50 3年以上为100 对其他应收账款的提取比例为 1年以内为0 1 2年为10 2 3年为20 3年以上为50 受此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 徐工科技2005年计提的坏账准备较按原坏账计提比例减少37136655 29元 增加本期净利润37136655 29元 美国凯雷公司2005年10月发布公告称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投资集团签署协议 凯雷将出资3 75亿美元现金购买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 徐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 的股权 由于徐工机械持有徐工科技43 的股份 徐工科技的控股股东将因此发生变化 如果收购成功 美国凯雷投资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凯雷和徐工签订了一份收购协议 即大股东徐工机械在现有注册资本人民币12 5亿元的基础上 增资人民币24164 9786万元 全部由凯雷徐工认购 凯雷徐工在交易完成的当期支付6000万美元 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达到约定目标 凯雷徐工还将支付另外6000万美元 管理层薪酬 许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利润超过某一预期目标时会获得奖金 这会促使企业管理层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以实现预期报酬最大化的目标 股票期权激励也可能促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在获得期权之前 管理层倾向于低估利润以降低企业当前的股票价格 进而降低期权的行权价 在可行权期间 管理层则倾向于高估利润以抬高股价 如2001年 甲骨文公司的CEO在行使股票期权并赚取7 06亿美元之后才准许公司发布业绩预警公告 这种行为备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质疑 企业控制权争夺 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包括敌意收购和代理权争夺 是指相互竞争的管理集团为争取股东支持而展开的斗争 税收因素 应纳税所得额主要是从会计利润调节得到 管制因素 政治利益动机 如反垄断 例如微软公司在1997年 1999年期间 通过将符合规定应当资本化的软件研发费用确认为期间费用以及递延收入确认时间 少报了159亿美元的利润 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米尔顿 弗里德曼 任何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 就等于给天下的英雄豪杰发出了邀请函 想想中国的银行吧 资本市场因素 在我国这种情况比较多 IPO和SEO 法律对指标都有相应的规定 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 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 才能通过证监会审批 在配股情况下 根据1999年之前证监会的规定 要符合配股条件 企业最近三年的ROE每年必须在10 以上 因此10 ROE已经为上市公司的 生命线 统计数据表明 1997年755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10 至11 的高达211家 约占28 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 其中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改为3年平均不低于10 但每年不低于6 结果 1998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 的比比皆是 但低于6 的却屈指可数 利益相关者因素 管理层也可以通过会计决策来影响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看法 例如企业的利润稳健地增长时 公会可能会据此要求增加工资 所以 当面临工会所要求进行的合同谈判时 管理层就可以通过会计政策来减少企业的账面收入 在工会力量强大的国家 比如德国 这些因素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盈利预期相符 在美国 华尔街的财务分析师提供盈利预测信息 如果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 其股价便会上扬 否则 便会遭到华尔街严厉的惩罚 最为典型的是IBM公司在某一季度报告的每股收益比华尔街财务分析师预测数少1美分 导致一天之内股价下跌了6 市值损失数十亿美元 GE则是典型的 收益平滑高手 GE曾经在17年每个季度报告的每股收益都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 被誉为全美国 最具可预测性 的公司 根据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规定 上市公司的年报必须对下一个年度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 如果实际的盈利水平和预测水平发生很大的差异 一般偏离10 以上视为重大差异 上市公司将收到惩罚 责任推卸动机 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时进行的离任审计 一般暴露出许多会计问题 新任总经理就任当年 为了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 往往大刀阔斧第对陈年老账进行清理 甚至将本应在未来会计期间确认的成本费用提前至本期确认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 企业会计制度 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 可能诱发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 提前消化潜亏 并将责任归咎于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蓝田舞弊之动机 1996年蓝田股份上市共募资金2 4155亿元 1997年获配股权 募集资金1 196亿元 上市刚满1年的蓝田股份再次获得融资资格 按照每10股配1 5股的比例进行配股 由于当时的蓝田流通盘只有6000万股 此次共募集资金1 1亿元 1997年配股时融的1 1亿元 因为盘子不大 据规定 公司配股总数不得超过其股本总数的30 要想多配股只有将总股本做大 1997年和1998年 蓝田股份连续两年以1 1的比例实施送股 截止1999年 蓝田的总股本由上市时的9696万股猛增到4 46亿股 1999年5月 蓝田股份再次向证监会提出配股申请 此次的配股比例为10配3 这是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比例的极限 配股价格区间为9至12元 经过两次大比例的送股 当时蓝田股份的流通股本已达1 99亿股 按照配股比例将配股5992万股 即使按照配股金额的下限9元计算 将融资5 39亿元 如果按照12元计算 融资额将高达7 19亿元 但此时 证监会正在对蓝田上市时虚增资产的违规事实进行调查 10月26日 蓝田股份接到中国证监会证 行政处罚决定书 证监会查明蓝田股份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 伪造证明虚增资产3870万元 受此事件的影响 蓝田的配股申请没有获得批准 2000年4月 蓝田股份再次将1999年的配股方案报证监会复审 10月 证监会再次对蓝田股份进行调查 蓝田股份的配股计划再度搁浅 2001年3月20日 蓝田股份的配股方案 再次上报证监会 同年9月和10月证监会两次派员对蓝田股份进行调查 并迫使蓝田股份发布接受调查的公告 蓝田股份的配股计划第三次落空 会计分析的步骤 明确关键的会计政策 在会计分析中 分析师首先要识别和评价企业用于衡量关键因素和风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比如 决定银行成功关键因素有利率和信用风险管理 用来反映其信用风险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贷款损失准备金 在零售业中 库存管理非常重要 存货会计政策 对凭借产品质量和创新进行竞争的制造商来说 其关注的主要是研发和售后产品瑕疵问题 用来反映其产品质量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保修费用和准备金 而租赁业中 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对租赁期结束时租赁设备残值进行准确的估计 残值记录方法 评价会计灵活性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与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管理层在选择其会计政策 估计上具有很少的灵活性 那么会计信息可能就难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相反 如果管理层在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那么会计数据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 当然 这还取决于管理层如何使用这种灵活性 在选择关键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同样的灵活性 营销和品牌建设对消费品生产商来说至关重要 但他们必须把营销支出计入费用 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银行的管理层却有权估计可能得贷款违约行为 软件开发商在决定其发展周期中德哪些阶段将之处予以资本化时也有灵活性 不管企业管理层在衡量成功的关进因素和风险时的灵活性如何 在其他几个会计政策方面 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折旧政策 存货会计政策等 会计策略评估 企业的会计政策与行业标准相比 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 原因是什么 管理层是否有利用会计酌情权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 企业改变了任何一项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了吗 如果是 理由是什么 影响 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过去是否符合实际 为了实现某种特定会计目标 企业是否对重要的业务进行了调整 管理层可以利用会计灵活性披露企业的经济状况或者隐瞒企业的真实业绩 在研究管理层如何运用会计灵活性时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策略性问题 评价信息披露质量 评估企业会计质量以及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管理层 因为 尽管会计准则对披露的最低限度提出了要求 但是管理层仍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在评价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时 可能要提出下列问题 企业是否披露了充分的信息 足以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业绩 附注信息是否充分解释了主要的会计政策 会计假设以及企业逻辑 企业是否对当前的业绩进行了充分的说明 如果会计准则和惯例制约了企业恰当地对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衡量 那么企业是否披露了足够的附加信息 如果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 那分布披露的质量如何 对于坏消息 管理层如何进行披露 企业与投资者关系如何 企业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了反映其经营和业绩情况的详细数据资料 确定潜在的 红灯 未加解释的会计变化 尤其是在企业业绩较差时 未加解释的提高利润的交易 与销售增长有关的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 企业报告的收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企业报告收入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运用融资机制的倾向 如研发合作关系 特殊目的实体 以及带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销售 未预计到的大量资产注销 第四季度数据的大幅调整 保留审计意见或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更换独立审计师 关联方交易或相关实体之间的交易 消除会计失真 如果会计分析表明企业报告的数据有误导性 应当尽量地重新核算数据 尽可能低消除失真 如果仅仅使用外部信息不可能消除 应利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能够协调权责发生制下和收付实现制下得企业业绩 例如 如果担心企业正激进地把本应计入费用的成本予以资本化处理 那么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就为进行必要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财务报表附注为重新核算会计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例如 当企业的会计政策发生变化时 如果是实质性的变化 那么企业提供的附注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会计分析中常见的误区 保守的会计并不等于 好 会计 财务报表使用者想评价的是企业的会计数据是如何不偏不倚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的 保守会计和激进会计一样都具有误导性 如 忽视无形资产 为管理层 收益平滑 提供机会 不寻常的会计并非一定有问题 如果企业的经营是不寻常的 那么这种不寻常的会计选择就是合理的 因此 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评价企业的会计选择至关重要 不应把企业会计政策和应计项目的所有变化都归因于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的变化也能反映商业环境的变化 会计数据和会计分析的价值 两项有意思的研究 问题 会计数据是否有价值 假设 有一个投资者对各企业下一年度收益额 净资产收益率 以及现金流的预测完全准确 JAE 研究人员已通过比较这个投资者所能获得的股票收益额 研究了收益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的作用 如果该投资者只购买下一年度中收益额增长的企业股票 并只出售收益额下跌的企业股票 若从1954 1996年 该投资者都如此运作 那么他将会赚取37 5 的年平均收益率 如果用净资产收益率为标准进行类似投资 买入ROE随后会升高的股票 并卖出ROE随后会降低的股票 那么投资者将赚取高达43 的年收益率 如果购买现金流会增加的股票和出售现金流会下降的股票 获得的年收益额只有9 问题 会计分析是否有用 总体研究证据表明高级分析师有机会赚取正的股票收益率 如果企业因其具有误导性的财务报告而遭受了财经报刊界的批评 那么企业的股价会平均下跌8 如果企业在股票发行前虚增收益 随后报告的业绩不佳 那么与没有明显的盈余管理的企业相比 这些企业的股价遭受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对那些收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盈余管理调查的企业来说 被证实进行盈余管理的消息已经发布 其股价就平均下降9 而且在其后的两年中 这些企业的股价都会受此影响而表现不佳 会计分析的实施 资产失真 资产价值的失真一般是由于对下列问题不明确而引起的 企业对存在问题的经济资源是否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 租赁者和承租者 到底谁拥有或控制被租赁的资源 企业将客户的应收账款向银行贴现的情况 如果企业的客户违约时银行有权向企业追索 那么银行和企业 到底谁拥有应收账款的所有权 会计分析就是要评价企业所报告的资产是否充分反应了企业所控制的主要资源 以及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以便于与竞争对手的业绩进行比较 此外 收入确认原则的应用也会间接地产生资产所有权问题 只有在产品已发生或服务已经提供给客户后 企业才可确认收入 此时 收入也被认为是 已经赚得 对于卖方来说 常常在应收账款的 所有权 作为资产在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的同时对收入进行确认 因此 会计分析对 收入是否已经赚得 提出质疑 这经常影响资产的价值评估 经济利益能否被合理可靠地计量 资本支出的未来利益几乎无法被准确地预测 因为世界是不确定的 例如 研究和开发活动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通常被认为是高度不确定的 研究项目可能永远无法开发出预期的新产品 而开发出的新产品又可能不具有经济可行性 又或者新开发的产品可能被竞争对手所研究出的新产品所淘汰 其本质是 资产化 还是 费用化 的问题 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已降至账面价值以下 大多情况下 管理偏颇将导致资产高估 因为管理层不愿意承认资产减值 然而 为了减少未来支出以及增加未来收益 管理层也可能故意高估目前的资产减值水平 从而致使资产价值偏低 如果出现下列问题 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会计调整 会计准则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管理层利用酌情权歪曲企业的经营业绩 管理层和分析师对资产价值所反映出的企业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存在意见分歧 资产高估 推迟流动资产减计 行业类型 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是主要成功因素的行业企业 如电子消费品业 时装零售业等 征兆 库存天数和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的增加 竞争企业减值以及企业的主要客户业务不景气 低估准备金 行业类型 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是主要成功因素的行业企业 如电子消费品业 时装零售业等 征兆 应收账款回收天数不断增加 企业主要客户的业绩不佳以及贷款拖欠额不断增长 加速收入确认 行业 收入确认不易判断的行业 征兆 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超过销售增长速度以及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增加 产品或服务是否已经提供给客户 收回现金是否有合理的可能性 推迟长期资产减计 行业 资产密集型企业 长期资产 收购型激进增长战略的企业 商誉 征兆 长期资产周转率下降 固定资产回报率降至加权平均成本之下 同一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减计致使资产的使用状况不断恶化及主要收购的花费过多或收购后整合失败 低估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 行业 资产密集型企业 如航运业 公用事业 征兆 把目标企业的政策与同行业内拥有相似资产规模 执行类似战略的竞争者比较 从而发现情况 例 推迟流动资产减计 近年来 便携式MP3播放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占据了市场 占有75 以上的美国市场份额 其竞争对手 如创新科技 索尼 微软 三星公司正大举进入 企图攫取市场份额 这些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在面对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和潜在的技术过时的情况下 MP3播放器生产技术的快速更新以及存货管理的困难 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度第一季度 总部设立在新加坡的创新科技 creativetechnology 有限公司的销售额保持了显著增长 在2003年和2004年的假日季节销售中 其销售额都有意料中的大幅增长 然而 在这一期间 该公司的毛利率却从35 持续下降到23 存货管理更是出现令人担忧的趋势 存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销售的增长速度 直接导致存货周转期延长了58 从2003年第三季度末的100天增加到了2005年第一季度末的158天 2006年3月末的存货价值高达4 512亿美元 而这一数字在9个月前还是1 839亿美元 存货的这种高速增长使得分析师对创新科技公司的存货价值以及存货过时的可能性产生了疑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存货是否存在减值 向供货商及消费者询问情况 观察MP3播放器新产品的投放速度以及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销售业绩 了解市场增长速度的总体预期 基于上述研究 可以判断创新科技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减缓是否可能持续 目前的存货量是否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性风险 如果是的话 存货是否需要减值以及减值多少比较合适 在创新科技公司2005年第二季度的盈利公布之前 许多分析师都在质疑其存货的增长率 并且预测该公司将被迫反应其未来的存货减值费用 一位分析师总结说 一旦存货的价值被高估 最大的挑战将是如何估计减计的幅度 对于创新科技公司来说 这一点取决于抛售滞销产品的价格折扣率 减值的税后成本将减少当期收益和留存收益 另外 减值的税收效应将会降低税收费用 并且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是因为 出于纳税的需要 存货减计直到存货售出后才被予以反应 创新科技公司在新加坡享有特惠政策 特定收入可以免征所得税 然而 为了便于说明 仍使用当地的20 的法定税率 假设2500万美元的存货高估 财务报表可以进行如下调整 资产负债表 存货 递延所得税负债 普通股股东权益 利润表 税收费用 净收益 单位 百万美元 调整 资产 负债和权益 25 0 5 0 20 0 5 0 20 0 2005年8月 创新科技公司宣布由于制造MP3播放器所使用的一些元件价格的下降 将对存货做出2亿美元的减值 2006年第一季度末 由于快闪存储器 硬盘驱动器等元件价格的急剧下降 该公司进行了第二次存货减值 不出所料 减值的消息一经公布 创新科技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落 每股价格从2005年早期接近17美元的高价跌至2006年年中的5美元以下 资产低估 资产低估通常是由管理层试图人为地减少报告的收益额引起的 想一想复式记账原理 可能发生在企业业绩极好之时 此时管理层可能选择把当期的一部分丰厚盈余 储存 起来以备业绩低迷时之所需 也可能发生在业绩表现极差的年份 此时 管理层通过低估当期收益 以便再未来制造万象更新 业绩好转的假象 资产低估也可能是由会计准则自身引起的 比如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把研发和广告支出列为费用 因为这些支出将来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四川长虹2004洗大澡 四川长虹 赵勇 04年计提了37 43亿元减值准备 导致04年出现36 81亿元亏损 05年资产减值转回1 58亿元 取得2 85亿元盈利 2005年公司走出2004年巨亏36亿多的泥潭 实现盈利2 85亿元 每股收益0 132元 值得注意的是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公司2005年的净利润为1 44亿元 2005年公司非经常性收益为1 41亿元 其中坏账准备转回5147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1 06亿元 高估流动资产减值 高估准备金 高估长期资产减值 高估长期资产折旧或摊销 表外租赁资产 表外应收账款贴现 尽管企业仍要承担相当大的收账风险 主要的无形资产 如研发 注册商标等 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 例 关于如何纠正资产低估 2005年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 宣布采用直线折旧法 在12年的时间内对飞机进行折旧 预计折旧后的残值为原始成本的15 法国航空 荷兰皇家航空是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与汉莎航空不同的是 该公司算然也从用直线折旧法对飞机折旧 但它所预计的飞机的平均使用寿命是20年且没有残值 为什么不同 汉莎航空和法国 荷兰航空的飞行航线不同 这是否可能是它们采用不同折旧政策的原因 或者 它们是否采取了不同的资产管理策略 如果经营商的差异不足以解释两家公司折旧率的不同 分析师很可能决定有必要对一家公司或两家公司的折旧率进行调整 以此来保证它们的业绩具有可比性 假如我们选择降低汉莎航空公司的折旧率 使之与法国 荷兰航空公司的折旧率相匹配 汉莎航空的财务报表就需要作出以下调整 1 在年初增加飞机的账面价值 因为过去所使用的折旧率相对较高 这也要求相应地增加权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价值 2 减少当年的折旧费用 以及增加飞机的账面价值 来反映当年所采用的较低折旧率 并且增加税收费用 2005年 汉莎航空的边际税率是35 在资产负债表中 权益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增加 2005年年初 汉莎航空公司在其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该公司飞机的原始成本是153 50亿欧元 累计折旧额为83 99亿欧元 这说明其飞机的平均服役期是7 72年 计算过程如下 飞机成本 2005年1月1日 应提折旧成本累计折旧 2005年1月1日 累计折旧 应提折旧成本折旧年限飞机平均寿命 15350 13048 8399 64 4 12年 7 72 报告值 成本 1 0 15 报告值 报告值 12 0 644年 如果汉莎航空公司采用与法国 荷兰航空公司相同的使用寿命假设及残值估计方法 则累计折旧额仅有59 29亿欧元 该公司的长期有形资产价值也随之增加24 70亿欧元 普通股股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