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谈话导入师: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生字认读(两个扇的读音区别,指导读好多音字)。三、读文感悟1、师: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他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找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感受一下,秋天的雨给你怎样的印象?(秋天的雨很神奇;秋天的雨很美丽)2、师:在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作者在每个自然段都有一句话来总体写秋天的雨给他的感受,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把这样的的句子画下来。生:读每个自然段开头一句。3、师:看屏幕,这几句话连起来越看越象一首小诗,连起来齐读。学生:读小诗4、师:每句话是每段的意思,也叫这个自然段的总起句。谁来读第一句话?5、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学生:这里是把秋天的雨比作了一把钥匙。6、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的说明了秋天雨的特点。谁还能像这句话一样,也用“是”说一句话。7、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是一把什么样的钥匙。8、师:秋天的雨除了是一把钥匙,它还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齐读)9、师:这句话里哪个词你不理解?换词语理解。五颜六色,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绚丽多彩10、(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词是写颜色的?交流:黄黄的/红红的/金黄色/橙红色/雪白/淡黄色/紫红色,(2)这些漂亮的颜色分别给了谁呢?自读第二自然段把什么颜色给了谁的句子,好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谁喜欢读银杏树这一句?生:读句子师:为什么喜欢这句呢?生:喜欢小扇子师: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齐读这句话。生:读句子师: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练。生:练读师:指名读。师: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慢?(树叶飘下来的样子就是慢慢的)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3)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其它句子?生:读关于田野的句子师:田野里丰收了,果园里怎样呢?谁来读一读果园的句子?生:读果园的句子,相机教学“你挤我碰”丰收了。师: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生:读句子。师:谁还有自己喜欢的句子?生:读菊花的句子。读得真好,就像美丽的花仙子,秋天的美丽写也写不完,文中用哪个标点表示?生:省略号(简单介绍用法)师:让我们一起做花仙子吧,美美地读描写菊花的句子。生:读句子。师: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菊花吧,出示课件,生:结合画面朗读。师:听你的朗读真是美的享受,送给她掌声,我们也美美地读一读,好吗?增加点难度,能不看书读吗?生:全体背诵。3、说话训练(1、师: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像(2、师: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摇呀摇呀,摇出了丰收的喜悦。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出自己精彩的句子。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学生自由发言:(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脸蛋,)4、师:秋天的雨不但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还有香甜的气味,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我们看看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齐读第三自然段。5、秋天的雨除了景色美、味道香以外,还能给动植物带来信息。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秋天的雨给哪些动植物带来了什么信息?交流,并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插图了解动植物都做了哪些准备?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做小喜鹊衔树枝的动作。四,总结:秋天的雨是读引读每段开头一句话,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用朗读带给大家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五、拓展: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也能认真观察秋天,可以去秋游,也可以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也可以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小喜鹊_,小松鼠_,小青蛙_,松柏_,杨柳树叶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五、习写生字,当堂展评生字:梨、菠萝、粮、紧、杨附送: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小朋友,大家看看自己和小伙伴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了什么?生答,如: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师:是啊,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你们看,我们开学时种的花已经开了,校园里的树也长高了。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指导学习“匣”的音形义。【说明】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2.利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齐读。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纠正读音。5.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木匣讲了科利亚的哪些事?提示: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事。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6.小组讨论: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根据这三个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12自然段)第三段:(13自然段)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说明】这篇课文的自然段较多,但条理很清晰,进行分段的训练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三、引导研读第一段1.师: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一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提示: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疏的词语。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连一连部分,帮助学生记忆科利亚埋木匣过程中重要的动词。4.教师分步引导学生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教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学生自己练习想象读,并尝试背诵。5.让学生仿照写妈妈埋木箱的句子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教师板画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提示:这一段主要写了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说明】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想象,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意思。四、引导研读第二段1.师: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经过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已经九岁了。法西斯被赶走了,他和妈妈一起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可是战前埋在地下的东西还在吗?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可以画下来,然后讨论交流。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思考:(1)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2)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3)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2.反馈(1)师: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指名答。提示:“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2)师: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呢?指名答。提示:“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师:挖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提示:“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找到。”(3)师: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指名答。提示:“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4)师: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生齐读: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5)师板画科利亚挖木匣的示意图。师:看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示意图,你明白了什么?提示: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6)指导朗读。(7)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8)练习概括段意。指名回答。提示:这一段主要写了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说明】引导学生读中思考,相互交流,围绕问题,反复研读。教师的指导应严谨,教学生一步一步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五、作业1.填空。(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谁能简单复述一下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学生简述。师:那么这件事给了科利亚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说明】温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引导研读第三段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概括段意。提示: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2.师:经历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的周围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提示:(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提示: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3.师:在这件事里,科利亚能有这么大的收获,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别好的品质,是什么?提示:爱动脑,勤于思考。4.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周围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讨论、回答。5.师: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学生回答。师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像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说明】通过拓展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课文中讲的道理。三、总结全文(1)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提示: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2)师: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3)师:课文先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再写从中受到的启发,用了怎样的写法?提示: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四、词语练习1.分析句子(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引导学生理解:“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引导学生理解:“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2.填空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仍然”和“果然”填空。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用“仍然”和“果然”填空:(1)报纸上说,今天晚上八点有月食。晚上八点钟,我站在阳台上向天空望去,月食( )出现了。(2)在抗洪前线,解放军战士与洪水搏斗了十几天。有的战士累得几次昏倒,( )不肯离开防洪大堤。3.指导造句学生用“仍然”和“果然”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说明】“仍然”和“果然”两个词的教学从阅读到练习运用,难度是逐渐加大的,这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五、指导书写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学生书写。【说明】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使得写字教学不枯燥乏味。六、作业1.抄写课文最后一段。2.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口语交际”练习做准备。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xi)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说明】这个设计体现了图文结合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科利亚的木匣探究活动一、找一找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二、画一画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一画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三、讲一讲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进行复述练习。四、写一写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交流的基础上,以“由柯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为题目写下来。然后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可多可少,内容不限。科利亚的木匣习题精选一、看拼音写词语shu j w kng qing zu nn gu ( ) ( ) ( ) ( )Dng ch ti ji dng d xi zi ( ) ( ) ( ) ( )二、给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字选择准确的读音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会数(sh sh)数(sh sh),只会数(sh sh)到十。2、木匣里盛(shng chng)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3、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ch ch)不多四年。4、我现在九岁,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ling ling)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三、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合适的家果然 固然 突然 仍然1、坑已经挖的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科利亚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没找到。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不多一会儿,他 找到了木匣子。3、我走着走着, 听到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4、钻在铁屋子里 安全,但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四、读一读,然后按要求填空。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了一个道理:_这说明科利亚是一个_的孩子。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科利亚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子呢?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 因为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所以他找不到木匣子。 1、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了。 _ 2、奶奶、妈妈和科利亚为什么要回故乡呢?因为德国法西斯被赶走了。 _答案三、1、仍然 2、果然 3、突然 4、固然四、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爱动脑筋五、1、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了,所以科利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