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doc_第1页
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doc_第2页
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doc_第3页
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报告目 录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tce 吨标准煤(煤当量)。是按煤的热当量值计算各种能源的计量单位。1公斤标准煤(1kgce)=7000千卡=29307千焦Mtce百万吨标准煤toe 吨油当量。1公斤油当量(kgoe)=10,000千卡=41816千焦=4500千瓦时发电量GJ 吉焦,109焦耳。1吉焦=2.389106千卡=277.77千瓦时MBtu百万英热单位。1英热单位=0.252千卡=1055焦耳=36.0210-9吨标准煤=2.8立方米天然气Mt-C百万吨碳MW兆瓦,千千瓦GW吉瓦,百万千瓦TW太瓦,10亿千瓦bbl,b桶。1桶原油(世界平均比重)=0.136吨=0.159千升=42美制加伦b/d桶/日。1桶/日50=1吨/年(比重0.85)LPG(t)1吨液化石油气=1.844千升=1250立方米天然气=1.11吨原油LNG(t) 1吨液化天然气=1380立方米天然气=1.23吨油当量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煤 无统一标准,各国不同。中国原煤平均低位热值5000kcal/kg,折算系数0.714;洗精煤分别为6300 kcal/kg和0.900。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数据见下表。工业用发电用炼焦用kcal/kg系数kcal/kg系数kcal/kg系数美国63000.90055560.79470901.013日本57950.82857950.82872211.030德国72111.03062500.89366190.946加拿大71271.01871271.01871641.023原油中国、联合国、国际能源机构(IEA)成员国热值均为10,0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29。柴油无统一标准。中国固定不变,热值为102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57;美国、德国、英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热值为1035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79。汽油无统一标准。中国固定不变,热值为103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71;美国、德国、英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热值为107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529。天然气无统一标准。中国固定不变,热值为9300 kcal/m3(低位热值),折算系数为1.330kgce/m3;IEA成员国采用高位热值,且随时间变化,2005年美国热值为9139 kcal/m3,折算系数为1.306,日本分别为9800kcal/m3和1.400,德国、法国、英国分别为8400 kcal/m3和1.200。电无统一标准。中国能源平衡表中水电和核电折标准煤有2组数据,一是按当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2005年为0.343kgce/kWh;二是按电热当量(860kcal/kWh)计算,折算系数为0.123。IEA水电和核电按火电厂转换效率33%折算热当量。电力消费量折算标准煤(包括单位产品电耗),中国按当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日本也按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由于发电效率变化趋于平稳,不取当年值,2000年至今,折算标准煤的发电单耗定为0.307kgce/kWh。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UN Energy Statistics Yearbook;尼纳库茨纳卓夫,格雷戈里普劳斯,IEA的能源统计,能源政策研究,1996,NO.3;IEA,Energy Prices and Taxes, First Quarter 2006;DOE/EIA,Annual Eneryg Outlook 2006;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2006;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6。一、中国能源与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及评估1、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GDP和能源消费数据分析2、世界人口增长预测数据分析3、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数据分析4、2007-2030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实际GDP增长预测分析5、世界部分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6、1990-2006中国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分析7、美国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8、日本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9、德国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10、英、美、法、德、俄、日的工业化与能源消费11、中国能源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2、日本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3、部分国家产业结构14、中国产业和行业结构的变化分析15、日本产业结构变化16、中、美、欧、日石油进口依存度17、主要石油进口国和地区进口依存度预测分析18、人均能源指标国际比较19、日本人均GDP和人均能耗20、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和电气化率21、部分国家单位产值能耗的变化22、单位产值能耗国际比较23、中国各种能源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居世界位次24、中国能源和耗能产品产量占世界比重25、中国能源工业产值、资产、利润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26、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7、世界CO2排放量及燃煤排放比重28、2007-2030世界与能源有关的分部门CO2排放量预测分析二、中国能源资源和储量数据分析29、世界化石燃料可采储量和储产比30、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的世界石油最终可采储量31、世界非常规石油初始原地储量32、世界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率33、世界铀资源34、中国煤炭资源储量35、油、气资源、储量概念和分类国际对照36、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37、中国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及区域分布38、中国凝析油剩余可采储量及区域分布39、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40、中国气层气剩余可采储量及区域分布41、中国煤层气资源量及地区分布42、中国煤层气剩余可采储量三、中国能源供应分析及评估点评43、中国和世界煤、油、气、电产量44、中国分品种能源产量45、世界石油产量46、世界天然气产量47、世界煤产量48、世界水力发电量49、世界铀产量50、世界核电状况51、世界生物燃料产量52、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53、2007-2030世界可再生能源预测54、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55、中国煤炭工业主要指标56、中、美煤炭工业主要指标比较57、中国电力工业主要指标58、世界分地区能源基础设施20072030年累计投资需求59、世界分地区电力部门20072030年累计投资需求四、中国能源消费分析及评估60、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2、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3、2007-2030中国和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预测64、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5、日本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6、世界分地区、分部门终端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7、中国分部门终端能源消费量及结构68、世界石油消费量69、世界天然气消费量70、世界煤炭消费量71、2007-2030世界生物质能消费量和发电量72、部分国家煤炭消费结构73、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74、中国农村能源消费75、1978-2006中国城市化进展76、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的变化77、中国居民家庭燃气普及率五、中国能源贸易分析及评估78、世界石油贸易79、世界煤炭贸易80、世界天然气贸易81、中国能源进出口量82、中国原油进口来源83、中国煤炭省际贸易量84、2002-2030世界战略性海运通道石油和LNG运输量预测85、中国能源运输86、中国煤炭、天然气运费87、中国煤炭流通费用88、煤炭出矿价、到港价的国际比较89、中国煤炭进出口量和价格六、中国能源价格和税收分析及评估90、价格对石油供需的影响(2007年-2030年)分析91、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92、人均石油需求的原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93、发达国家工业燃料需求价格弹性94、发达国家交通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95、美国汽油价格与新汽车燃料效率的关系96、价格对美国原油产量和储量的影响(2007年-2030年预测分析)97、非OECD国家消费补贴占终端能源价格的比重98、国际市场原油现货价格99、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100、国际市场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