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镇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1页
二郎镇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2页
二郎镇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3页
二郎镇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4页
二郎镇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项目介绍1二、规划依据1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2四、规划目标和定位2五、安置住区的特点分析和规划重点3六、总体布局4(一) 规划空间结构及设计特点4(二)道路系统规划4(三)建筑组群规划及节点空间设计4(四)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5七、环境景观设计5(一)设计构思5(二)住区绿化景观设计5八、分期建设6九、竖向规划6(一) 竖向设计原则6(二) 竖向规划设计7十、工程设施规划7(一) 给水工程规划7(二) 排水工程规划7(三) 供电工程规划7(四) 通讯、有线电视系统规划7(五) 环卫规划8十一、消防规划8十 二、建筑单体设计8十三、建设投资估算9十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一、项目介绍1、项目背景二郎镇处于宿松县西南的大别山边缘,西邻湖北,属半山半丘陵的革命老区,是皖鄂古驿道的必经之地,。1992年建镇,由原二郎、铜铃乡合并而成。二郎镇自古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周边十几个乡镇(含湖北黄梅、蕲春县)近20万群众进行商贸活动的唯一千年古镇。二郎集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处,是宿松县西北部最活跃的商品集散地。目前正在组织实施“西镇东移”的宏伟规划。二郎交通便利,距县城及沪蓉高速公路15公里,距安庆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汉220公里,南昌240公里。 近年来,二郎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改革发展旗帜,从地方特色经济上寻找突破口,切实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富民前景。科学发展使得二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镇村面貌一新,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特别在宿松县整体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全县迅速掀起投资创业热潮,现就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跨越发展的政策方针的带动下,二郎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居住条件也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升级。2、项目概况本次规划建设用地位于二郎镇北部新区,西侧紧邻繁华大道,北接唐墨路,南接二郎路,东临育才路。现状为空地,地势比较平坦,总用地面积3.58公顷(合约53.7亩)。此居住组团拟规划为安置示范点工程。地块西侧与新建镇政府相邻。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8、城市排水工程规范(GB50318-2000);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1999);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850289-98);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3、宿松县二郎镇北部新区繁华大道两侧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14、国家及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5、本项目的地形图电子文件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安置示范点的功能布局、道路系统、景观环境在满足居民工作、生活要求的基础上,要与镇区规划相衔接,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安置示范点要从营造高品质环境的高度,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分配空间,确定各项指标和组织绿地系统。3、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与新型特色社区相适应的整体空间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环境质量。4、规划设计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规划新的理念,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前瞻性、可行性与操作性。四、规划目标和定位根据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趋势,本方案在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着力创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布局合理,同时又环境优美,温馨祥和,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独具地方特色的高品质安置点。五、安置住区的特点分析和规划重点(一)安置住区的特点分析与一般商业开发住宅区不同,此次规划安置示范点是在二郎镇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进程中,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了更好的说明安置住区的特点,有必要作对比分析:类因子商业开发住宅区安置住区居住对象特点不定、市场调研确定、相对确定开发方式与融资房地产企业、商业开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交通条件、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逐步便利逐步便利土地权属国家所有国家所有通过上表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安置区与商业开发住宅区有共性,也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安置住区特点:1、安置对象的确定性成分说明未来的居民在经济收入、生活方式、需求等方面存在共性,居民一般情况下有稳定的社会邻里关系,有利于社区的建设管理;2、开发方式与融资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特点要求发挥政府管理为民服务的优点,防止市场经济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同时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开发的产业化;3、安置居民低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水平,小区的定位需要切合实际;同时为镇区的长远发展需考虑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建设;4、安置住的设施配置需考虑安置对象的生活习惯,同时需要重点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综合上述四个特点,可以发现安置住区有诸多的“两面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为解决问题,规划设计更加需要切合实际,需要以辩证的观念思考问题,权衡利弊以作取舍,最终实现安置对象融入城市生活,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实现小区的“经济、实用、美观”。(二)本项目规划重点:1. 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用地的分区和布局;合理组织交通系统;注重城市设计,塑造繁华大道和二郎路沿街景观设计,提升镇区形象。2. 单体设计:低层住宅的户型设计;建筑形象的徽派地方特色设计;沿街商业街建筑的设计。3. 景观环境设计:处理好地块空间景观上的协调;充分合理处理好住宅与商业建筑的关系;注重景观环境品质的塑造,加强街道景观的设计。六、总体布局(一) 规划空间结构及设计特点小区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虑适度规模、方便管理和有利小区特色塑造等诸多因素,总体布局规划结构为“三组团一带一环一心”。三组团:即住宅组团以道路为界划分为三个小组团;一带:即(依据控规)沿街呈L形的商业街;一环:即住区内部环形主路; 一心:即联结住区三组团的景观绿地中心;规划地块由一条环形主路串联起各组团,同时满足消防规划。(二)道路系统规划1、住区出入口结合现状地形条件、周边镇区道路和宿松县二郎镇北部新区繁华大道两侧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将小区的公共设施就近布置在沿街的商业用地中。规划在二郎路和育才路分别设置了一处车行出入口。2、车行道路网 小区道路系统采取人车分流与混行相结合的方式,即从区外通向每个组团的道路为混行,主要道路形成了合理、流畅、结构明确的环状交通网络,而中央南北向景观绿地则为步行空间,使用中可取得人车分流的效果。考虑地块的规模和消防规划的要求,住区的车行道宽度均设计为4米。 3、步行系统小区的步行系统结合中央景观公共绿地,可与各个组团相连接,形成人车适当分流的道路系统。 4、静态交通组织 本项目规划每家每户后院均一处机动车停车位。另在沿街商业街一侧和住区内部车行道一侧布置零星停车位,供居民就近停车。(三)建筑组群规划及节点空间设计繁华大道是二郎镇重要的一条干道,规划沿街布置低层变形马头墙风格的商业建筑,丰富了繁华大道的景观界面。规划住宅建筑为坡屋顶和变形马头墙风格,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的特点,包括建筑色彩(屋顶、墙面、单元楼梯间入口)、造型(窗、阳台、墙体)、庭院绿化、围墙、景观小品的配置等方面,着力营造整体统一和谐的住区风貌。(四)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综合考虑住区的规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此地块的用地布局,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均就近安置在沿街的商业用地中。依据居住区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和服务半径,主要布置了:居委会、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等。公厕、垃圾收集站和配电房则布置在住区内部。七、环境景观设计(一)设计构思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新住宅理念的核心。田园风光式的住宅区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空间,所有的建筑、绿地和设施都以人为主题,与人共生。安置示范点以营造形态自然流畅、整体感强,个性鲜明的景观特征为出发点,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结合,突出自然、突出绿色,以植物造景为主,同时注重现代简洁的布局方式,充分考虑环境设计的经济适用性,用一些廉价朴实的材料,创造一种丰富的户外环境。公共建筑沿街配置,丰富街区景观和小区整体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用地条件和地方环境特色,以中央景观绿地为中心,以主要道路绿化带为纽带,以住户庭院绿地为绿点,形成有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地由草地、硬地和花坛融合而成,结合竖向设计,是社区主要的公共活动区,以道路绿化带为纽带,以中心绿地为绞合点,每条绿带伸入各个组团内部形成绿化渗透和景观视线通廊,把组团绿化的半开放空间同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增加了绿地与住宅的接触面,提高了中心绿地的可视性。整个小区的绿化配以园林小品、雕塑点缀,将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二)住区绿化景观设计1、设计主导思想: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舒适;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其设计特点有: 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植物配置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草坪为底,常绿树种、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作为搭配点缀,使小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2、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居住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3、具体设计: 小区出入口区:位于地块中部的主出入口广场与二郎路相连,它不仅是居民上下班的密集地,更是小区对外的形象展示。本规划方案设计采取简洁、大方的设计思路。入口广场以标志性大门及绿地、花坛为主要内容,形成入口的对景。中央景观绿地:主要结合花坛、树阵、铺装广场,以及地形竖向设计,由北到南逐渐展开,两侧则配置地方景观植物,形成景观绿地中心。 中心花园广场:中心花园广场有较为开阔的休憩绿地空间,为方便居民健身、休闲活动的需求,将其设计为一处交流、休憩、健身、机会和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空间。规划采用现代自然园林造园方式,合理组织草坪,园林小品,山石,树木,结合地形竖向设计,形成一个步移景异空间效果和清新宜人的绿化园林空间环境。中心花园广场设置多处活动场所,结合亭、花架、坐椅、铺装等小品,并结合步行道通,将地块东西两片沟通为整体。 用地周边环境:多以草坪、矮灌木和高大乔木为主,形成立体的绿化效果,在小区周围栽植双排行道树,达到防尘,降噪的效果。并配以开花植物,即美观大方又舒适朴实,可以很好的调节居民的精神。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居住环境。八、分期建设综合以下几点:1、地块规模小的特点;2、地块商住结合的用地布局;3、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和后期便于管理;4、开发资金的运转和工程质量的保证。规划建议安置住区整体开发,一期内完成项目建设。九、竖向规划(一) 竖向设计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各种场地符合适用坡度;满足排水管线的埋没要求;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二) 竖向规划设计根据小区所处现状地形条件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周边道路标高的控制要求,首先确定小区内部道路系统的设计标高等数据,以此为依据,对整个小区的竖向进行规划和场地平整。整个小区场地统一划分为二个雨水排水区,从北向南排水。结合广场及绿地,对各住宅组群的建筑首层地坪,室外场地标高和排水方向加以明确。室外场地采用半填半挖为主,高差尽可能采用自然放坡予以消化。道路坡度最小为0.3%,室内外高差15-60cm。.十、工程设施规划(一) 给水工程规划本住区给水管网自二郎路城镇给水支管接入。 小区生活用水标准按250升/日人计,可算出整个小区日用水量为87.5吨/日。区内部消防用水采用与城市给水管网同一系统,消火栓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置,整个小区给水主管网采用环状布置,主管网管径为DN200,进入住宅院落的支管网管径为DN150。(二) 排水工程规划小区的排水工程规划按高起点、高标准要求,排水体制选择雨污分流制。雨水管沿小区内部主要道路敷设,雨水主管管径YD300,支管管径YD200;雨水管接入二郎路镇区雨水管。污水主管管径WD250,污水支管管径WD200;污水管接入二郎路镇区污水管中。小区生活污水量按生活水量的80%计,则整个小区日生产污水量为70吨/日。(三) 供电工程规划本小区用电标准按6KW/户计,公建及其他用电量按80W/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规划总用电量:生活用电量6KW100户=600KW;公建及其他用电量80W/平方米12150平方米=972KW ,同时系数取0.8,规划总用电负荷为770.6KW。规划从二郎路接入镇区10KV双电源输电线路,在小区东南侧设置一处配电室。小区内部电力线以地埋电缆接入各住宅,并设2台变压器经降压为220V后供居民使用。小区内道路照明与庭院照明电源线均以地埋敷设,电源与小区共网,并结合配电室设路灯配电室予以控制。(四) 通讯、有线电视系统规划 小区通讯、有线电视系统紧密结合当今发展需要,在接入通讯线路(埋地接入各住宅建筑、公共服务建筑)的同时,应敷设并预埋好入户宽带网,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闭路电视线路以地埋方式接入各住宅建筑单元和用户终端。(五) 环卫规划公厕 按照服务半径,规划在地块东南角设置一处室外公共厕所。 环卫 每户设一处垃圾投放箱,小区内卫生一日两次清扫,日产日清,直接运至垃圾收集站,再集中送入镇区垃圾处理场。十一、消防规划1、住区主环道与每家每户相连,形成便利通畅的交通系统。道路为4米宽,其设置满足消防要求。2、建筑长度超过150米时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长度超过80米设人行消防通道。小区内以120米半径设置室外消火栓,供消防车取水。3、室外消防用水量10L/s,消防水泵直接从给水管网抽水。十 二、建筑单体设计住区以三层建筑为主,着意强调建筑环境的和谐共生。住宅布局尽可能紧凑简化,注重建筑造型的简约与空间层次的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小区空间层次丰富,格调高雅。1、组团形式在设计中,无论是中央绿心还是建筑单体都注重整体的构图和空间效果,其中的每一栋建筑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不仅是所在组团的构成部分,也是整体结构乃至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优美的环境,格调高雅的建筑,丰富的空间,遥相呼应。整体、默契、密切、关联的人性化建筑空间将为形成充满人情味的家园社区增添一笔重彩。2、户型及户型比例户型:户型A共67户,均为三层住宅,每栋建筑面积248平方米;户型B共33户,均为三层住宅,每栋建筑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