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军毕业设计论文表头.doc

JX03-041@MG3000700-WD型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9096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07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30
积分
关 键 词: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资源描述:
JX03-041@MG3000700-WD型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内容简介:
1 绪论 . 1 1.1引言 . 1 1.2采煤机械概述 . 1 1.2.1采煤机械化的发展 . 1 1.2.2机械化采煤的类型 . 2 1.3采煤机简述 . 2 1.3.1采煤机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 2 1.3.2滚筒采煤机的工作原理 . 3 1.3.3滚筒采煤机的特点 . 4 1.3.4采煤机与刨煤机的比较 . 4 2 MG300/700 WD 型采煤机 . 4 2.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 5 2.3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的含义 . 5 2.4 使用环境条件 . 5 3 MG3000/700 WD 型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 7 3.1 截割部概述 . 7 3.2 截割部传动总体方案 . 7 3.2.1 设计总则 . 7 3.2.2 已知条件 . 8 3.2.3 截割部传动方案的确定 . 8 3.2.4 计算传动效率 . 9 3.2.5 传动比的分配及配齿情况 . 10 3.3 截割部传动系统齿轮的校核计算 . 11 3.3.1 概述 . 11 3.3.2 截一齿轮,惰一齿轮,截二大齿轮校核计算 . 11 3.3.3 变速齿轮校核计算 . 19 3.3.4 截三轴小齿轮,惰二轴齿轮,对三轴齿轮,截四轴齿轮校核计算 . 24 3.4 截割部传动系统辅助装置的校核计算 . 45 3.4.1 各轴花键的设计与校核 . 45 3.4.2 截割部传动系统各传动轴、轴承的校核 . 50 4 MG300/700 WD 型采煤机截割部说明 . 58 4.1截割机构 . 58 4.2截割机构的传动系统 . 58 4.3截割部减速箱 . 59 4.4截割滚筒 . 60 4.5 维护与检修 . 60 nts结论 . 62 翻译部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英文原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中文译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书目 . 63 致谢 . 65 nts第 1 页 1 绪论 1.1 引言 我国是产煤大国 ,煤炭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工业的机械化是指采掘、支护、运输、提升的机械化。其中采掘包括采煤和掘进巷道。随 着 采煤 机械化的发展,采煤机 是 现在最主要的采煤机械。 20世纪 70 年代主要 靠进口采煤机来满足我国生产的需要,到今天几乎是我国采煤机占领我国的整个采煤机市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开发高效矿井综合配套技术是我国煤炭科技的发展的主攻方向,我国的采煤机现在已经进入了自主研发,标准化,系列化阶段。 1.2 采煤机 械 概述 1.2.1采煤机械化的发展 机械化采煤开始于上世纪 40 年代,是随着采煤机械(采煤机和刨煤机)的出现而开始的。 40 年代初期,英国、苏联相继生产了采煤机,联邦德国生产了刨煤机,使工作面落煤,装煤实现了机 械化。但是当时的采煤机都是链式工作机构,能耗大、效率低,加上工作面输送机不能自移,所以生产率受到一定的限制。 50 年代初期,英国、联邦德国相继生产力滚筒采煤机、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和单体液压支柱,大大推进了 采煤机械化的发展。由于当时采煤机上的滚筒式死滚筒,不能实现跳高,因而限制了采煤机械的适用范围,我们称这种固定滚筒的采煤机为第一代采煤机。这样, 50 年代各国的采煤机械化的主流还只是处于普通机械化水平。虽然载 1954 年英国已经研制出了液压自移式支架,但是由于采煤机和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尚不完善,综采技术仅仅处于开始试 验阶段。 60 年代是世界综采技术的发展时期。第二代采煤机 单摇臂滚筒采煤机的出现,解决了采高调整的问题,扩大了采煤机的适用范围;特别 是 1964 年第三代采煤机 双摇臂采煤机的出现,进一步解决了工作面自开缺口问题;再加上液压支架和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的不断完善 ,滑行刨的研制成功等,把综采技术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并在生产中显示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优越性 高校、高产 、安全和经济,因此各国竞相采用综采。 进入 70 年代。综采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掌和提高,综采设备开始向大功率、高效率及完善性能和扩大使用范围等方向发掌,相 继出现了功率为 750 1000KW,生产率大 1500T/H的刮板输送机,以及工作阻力大 1500KN的强力液压支架等。 1970 年采煤机无链牵引系统的研制成功以及 1976 年出现的第四代采煤机 电牵引采煤机,大大改善了采煤机的性能,并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 目前,各主要产煤国家已基本上实现力采煤机械化。衡量一个国家采煤机械化水nts第 2 页 平的指标是采煤机械化程度和综采机械化程度。 采煤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完善各类采煤设备,使之达到高效、高产、安全、经济;向遥控及自动控制发展,以逐步过渡到无人工作面采煤;提高单机的可靠性,并使之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研制后、薄及急倾斜等难采煤层的机械设备 。 1.2.2机械化采煤的类型 长壁采煤工作面的采煤过程主要包括:落煤、装煤、工作面运煤、顶板支护及处理采空去五个工序,按照这些工序来分有两种机械化采煤方式: 1) 普通机械化采煤(普采)利用采煤机械(刨煤机或采煤机)来实现落煤和装煤,工作面输送机运煤,并用单体液压(或金属磨擦)支柱及金属铰接梁来支护顶板的采煤法称普通机械化采煤。 2) 综合机械化采煤(综采)用大功率采煤机来实现落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来支护顶板而使工作面采煤过程完全实 现机械化的采煤法称综合机械化采煤。 综采工作面主要是三机配合:如下图 1-1所示: 图 1 - 11 . 采 煤 机2 . 刮 板 输 送 机3 . 液 压 支 架1.3 采煤机简述 1.3.1采煤机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采煤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我们按照工作机构的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nts第 3 页 滚筒式、钻削式和链式采煤机;现在我们所说的采煤机主要是指滚筒采煤机,这种采煤机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效率高,所以现在有很广泛的使用。 现代采煤机的设计基本上都是使用模块化设计,电机横向布置,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各主要部件分开,特别是传动部件的分离 使传动效率更高,传动更可靠,维修和检查方便;采煤机的牵引部分也采用了无链牵引,牵引啮合效率高,不会出现断链事故使之更安全。 1.3.2滚筒采煤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代采煤机研发成功后,现在采煤机的设计基本上传承了他们的特点,随着机械电子的飞速发展,对采煤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采煤机是集电子系统,液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于一身的复杂的系统。在机械传动部分现代的采煤机去掉了以前采煤机的的托架,全部采用双滚筒设计。 双滚筒采煤机 工作时,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部煤,并清理浮煤。 (双滚筒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如图 1-2所示) 因此双滚筒采煤机沿工作面牵引一次,可以进一次刀;返回时,又可以进一刀,即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次刀,这种采法称双向采煤法。 必须指出的是,为了使滚筒落下的煤能装入刮板输送机,滚筒上的螺旋叶片螺旋方向必须与滚筒旋转方向相适应:对顺时针旋转(人站在采空侧看)的滚筒,螺旋叶片方向必须右旋 ;逆时针旋转的滚筒,其螺旋叶片方向必须左旋。或者形象的归结为“左转左旋;右转右旋”,即人站在采空区从上面看滚筒,截齿向左的用左旋滚筒,向右的用右旋 滚筒。 图 1 - 2双滚筒采煤机 有自开缺口的能力,当采煤机割完一刀后,需要重新将滚筒切入一个截深,这一过程称为进刀。常用的进刀方式有两种: 1端部斜切法 利用采煤机在工作面两端约 25 30m 的范围内斜切进刀称端部斜切进刀法; 2中部斜切法(半工作面法) 利用采煤机在工作面中部斜切进刀称为中部斜切法。 nts第 4 页 1.3.3滚筒采煤机的特点 1.使用范围广 滚筒采煤机对煤层地质条件的要求较低,对于地板起伏不平、层厚变化大、煤粘顶、有落差不大的断层以及不同性质的顶板等煤层条件,采煤机都能适应; 2调高方便,免开缺口; 3 功率大、生产率高、 工作可靠; 4操作方便并有完善的保护、监测系统 5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发展。 但是采煤机也有其缺点: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割落的煤的块度小,粉尘含量多,因而破碎单位体积煤的能量消耗大。 1.3.4采 煤机与刨煤机的比较 刨煤机是仅次于滚筒采煤机而应用的较多的一种采煤机械。 它们两者的特点区别在于: ( 1) 刨煤机较采煤机截深浅,它能有效的利用煤壁的压酥作用,刨下的煤块大,能耗低,产生的粉尘少,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的产量较采煤机而言低了很多; ( 2) 刨煤机传动装置位于输送机两端,刨头靠输送机导向,因此包头可做的 很矮,适合在薄煤层开采; ( 3) 刨煤机的使用条件壁采煤机高,故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硬煤,粘煤不宜用刨煤机; ( 4) 刨煤机调整采高较困难,因为 刨 头高度不能随时调整,所以要求不能粘顶及厚度不能过大; ( 5) 刨煤机不能自开缺口,工作面两端需人工开缺口,工作量大; ( 6) 刨煤机消耗在刨头与输送机及底板之间的摩擦功率大,用于采煤的有效功率占采煤机械总功率较小。 滚筒式采煤机正是因为它的适应性强,生产产量大,机械化程度高,截割效率高等等优点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2 MG300/700 WD 型采煤机 2.1 概述 MG300/700 WD型采煤机 主要特点 nts第 5 页 1、 截割电机横向布置在摇臂上,摇臂与机身连接没有动力传动; 2、 主机身分三段,即左右牵引部,中间控制箱,无底托架设计,过煤空间大; 3、 采煤机牵引调速系统采用先进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 4、 电动机无电刷、无整流子、无转子鼠笼、坚固可靠; 5、 开关磁阻电动机特有的起动转矩大电流小( 150%Th时 30%Ih),系统效率高; 6、 采用回馈制动技术,保证采煤机在大倾角( 45 )可靠安全运行; 7、 主机变型方便,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2.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MG300/700 WD无链电牵引采煤机一般适用于 采高 1.8-4.2m ,倾角小于 45度。 2.3 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的含义 MG 300 / 700 - WD无链电牵引分隔符:右边无代号时不标出装机总功率 ( K W )分隔符:代表多电机横向布置方式截割电机功率 ( K W )采煤机代号: M 采 煤 机 G 滚筒式2.4 使用环境条件 1、 可在周围空气中的甲烷、煤尘、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中所规定的安全含量的矿井中使用。 2、 海拔高度小于 2000m。 3、 周围介质温度不超过 40摄氏度、不低于 -10摄氏度。 4、 环境温度为 25摄氏度时,周围空气湿度不大于 97。 5、 周围介质中无足以腐蚀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导电尘埃。 nts第 6 页 nts第 7 页 3 MG3000/700 WD 型采煤机 截割 部的设计 3.1 截割 部概述 截割部是采煤机实现落煤 ,装煤的主要部件 ,它主要由左右截割部组成 。 每个截割部主要由截割部壳体 ,截割电机 ,齿轮减速装置 ,滚筒等组成 ,截割部内部设有冷却系统 ,内喷雾系统等装置 。 截割电机直接安装在截割部壳体内 ,齿轮减速装置全部集中于截割部壳体内以及行星减速器内 ,于传统的纵向布置的单电机采煤机相比没有通轴 ,螺旋伞齿轮 ,固定减速箱 ,摇臂回转套等结构 ,因此结构简单 ,紧凑 ,可靠性高 。 两个截割部分别用阶梯轴同左右固定箱铰接 ,同时通过回转腿与调高油缸铰接 ,通过油缸 的伸缩实现左右截割滚筒的升降 。 截割部有如下特点 1 截割部回转采用学销铰轴结构 ,与其他部件没有传动联 ,回转部分的磨损截割部传动齿轮啮合无关 。 2 截割部齿轮减速器都是简单的直齿传动 ,传动效率高 。 3 截割电机和截割部一轴齿轮之间采用长扭矩轴联结 ,电机和截割部一轴 齿轮安装位置的小量误差不影响动力传动 ,便于安装 ,在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时对截割传动系统的齿轮和轴承起到缓冲作用 。 4 高速轴油封线速度大大降低 ,提高了油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5 截割部壳体采用直摇臂结构形式 。 截割部外壳上下有冷却水套 ,以降低 摇臂内油池温度 ,输出端采用方形联结套和滚筒联结 ,滚筒采用三头螺旋叶片 ,其直径可选 。 滚筒截深可采用 630mm 或 800mm,输出转速可根据不同直径滚筒的线速度要求在三挡速度内选取 。 3.2 截割 部 传动总体方案 3.2.1 设计总则 1、煤矿生产,安全第一。 2、面向生产,力求实效,以满足用户最大实际需求。 3、贯彻执行国家、部、专业的标准及有关规定。 4、技术比较先进,在一般设计中进行改进,要求性能和寿命能有显著的提高。 nts第 8 页 3.2.2 已知条件 截割功率 (kW): 2 300 牵引功率 (kW): 2 40 泵 站功率 (kW): 18.5 电压等级( V) : 1140 最大截割高度 (mm): 3486,3586,3686 下切深度 (mm): 371,471,571 滚筒直径 (mm): 1600,1800,2000 滚筒转速 (r/min): 32.4 截深 (mm): 630,800 摇臂长度 (mm): 2250 机面高度 (mm): 1420 摇臂摆动中心距 (mm): 7020 调速方式 : 交流变频调速 牵引方式 : 齿轮销轨式 牵引力 (kN): 698412, 535/320 牵引速度 (m/min): 06/10, 07.9/13.12 重量 (t): 45 配套工作面输送机 : SGZ730, SGB764, SGZ830 设计寿命: 5000h 3.2.3 截割部 传动方案的确定 MG300/700 WD型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总体传动方案如图 1-3。 nts第 9 页 图传动路线经过 五 级直齿轮传动和一级行星轮 。 截割 电机出轴花键与 截 一轴齿轮相联,将电机输出转矩通过齿轮 Z2、 Z3、 Z4、 Z5、 Z6 Z7 Z8 Z9 传给行星机构,经行星减速,最后由行星架 输出, 将动力传递给截割滚筒 。 左右截割部传递方式相同 ,传动元件通用 . 根据用户要求可以改变滚筒转速 , Z4 Z5为变速齿轮 ,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转速。 3.2.4 计算传动效率 1. 各传动件的效率为: .123471) 联 轴 器 效 率 09 (94 个 ) ;2 ) 滚 动 轴 承 效 率 0 9 8 1 0 对 ;3 ) 圆 柱 直 齿 轮 效 率 0 9 8 0 ;4 ) 行 星 齿 轮 传 动 效 率 0 9 6 0 ;5 ) 搅 油 效 率 0 9 9 0 ;nts第 10 页 . . . . .4 1 0 31 2 3 4 5总4 1 0 3 0 9 9 0 9 8 0 9 8 0 9 6 0 9 8 0.6950 3.2.5 传动比的分配及配齿情况 齿数模数齿 轮 参 数 表序号转速截割部 的传动比 i: ( ) ( ) .53 9 1 2 1 511 4 6 1 0 1 31 1 5 7 6aazz z z zi z z z z z ( ) ( ) .53 9 1 2 1 511 4 6 1 0 1 31 1 5 0 1 4bbzz z z zi z z z z z ( ) ( ) .53 9 1 2 1 511 4 6 1 0 1 31 1 4 3 9cczz z z zi z z z z z 三种不同的齿数对应以上三种不同的传动比。 nts第 11 页 3.3 截割部传动系统齿轮的校核计算 3.3.1 概述 采煤机在地工作环境相当 恶劣,会 受到很大的尖峰载荷,所以 截割 部齿轮的校核计算均按照驱动电机的额定全功率验算。 3.3.2 截一齿轮,惰一齿轮,截二大齿轮校核计算 渐开线直齿的设计与校核参考 机械设计 ( 程志红主编 , 东南 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编机械设计 手册( 蔡春源主 编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校核过程中的系数均从上两个本书中查取。 Z1与 Z2啮合参数及强度计算 nts第 12 页 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 一、齿轮参数、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的选定 1 齿轮采用 30CrMnTi,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表面硬度可达 5661HRC。 2 许用接触应力 m inH L imHNHZS 接触疲劳极限 3 接触强度寿命系数 NZ( ) . 9116 0 6 0 1 4 7 0 1 5 0 0 0 5 2 2 0 5 1 0hN n j L . 912 1 1 0 2 1 0NN i 121NNZZ4 接触强度最小安全系数 minHS=1 5 许用弯曲应力 Flimm inFF N XFYYS 6 弯曲疲劳强度极限limF7 弯曲强度寿命系数 NY8 弯曲强度尺寸系数 : XY9 弯曲强度最小安全系数 minFS则 1F=770/1.5=513.33 / 2N mm 2F =700/1.5=466.67 / 2N mm 二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1 小轮分度圆直径 2 13112EHHduZ Z Z KTdu 重要结果 l i m / 21 1500H N m m l i m / 22 1500H N m m 121NNZZ / 21 1500H N m m / 22 1500H N m m l i m / 21 770F N m m l i m / 22 700F N m m 121NNYY1XY min .15FS nts第 13 页 2 齿宽系数 d=0.8 查表 按齿轮相对轴承为对称布置 3小轮齿数 1z= 20 大轮齿数 2z=40 传动比 i=2 4 小轮转矩 / . / . .6 6 6119 5 5 0 1 0 9 5 5 1 0 3 0 0 1 4 7 0 1 9 4 9 1 0T P n N m m 5 载荷系数 K AVK K K K K6 使用系数 AK7 动载系数 VK8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9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10 载荷系数 . . . . .1 3 5 1 2 1 1 1 1 1 9 6 0 2AVK K K K K 11 材料弹性系数 ./ 21 8 9 8EZ N m m12节点区域系数 HZ13 重合度系数 Z1d . . . . . .2 63 211 8 9 8 2 5 0 8 8 2 1 9 6 0 2 1 9 4 9 1 0 1 0 3 51 5 0 0 0 8 2 mm 14 齿轮模数 / . / .11 1 0 3 5 2 0 5 1 8m d z 圆整取 m=6 故取 1 2 0 6 1 2 0d m m 15 圆周速度 / . /11 6 0 0 0 0 9 2 3v d n m s16 标准中心距 ( ) ( )12 6 2 0 4 0 3 6 0a m z z m m 17 齿宽 b= .120 0 8 96 mm 三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61 1 9 4 9 1 0T N m mAK=1.35 VK=1.2 K = 1.1 K =1.1 .1 9602K .25HZ Z =0.88 ./9 23v m s 360a mm b 96mm nts第 14 页 1 112F F a S a FKT Y Y Yb d m2 齿形系数 小轮 1FaY大轮2FaY3 应力修正系数 小轮1SaY大轮2SaY4 重合度 ( t a n t a n ) ( t a n t a n )1 1 2 212a a azz =1.63 5 重合度系数 . . / .0 2 5 0 7 5 0 7 1aY 所以 1F= . . . . / . /622 1 9 6 0 2 1 9 4 9 1 0 2 8 1 5 5 9 6 1 2 0 6 4 7 9 7 N m m 满足要求 2F= . . . . / . /2 1 9 6 0 2 1 9 4 9 1 0 2 4 1 6 7 9 6 1 2 0 6 4 4 2 7 N m m 满足要求 6 齿轮其他主要尺寸 7 大轮分度圆直径 22 6 4 0 2 4 0d m z m m 8 根圆直径 .11 1 2 0 2 1 2 5 6 1 0 5ffd d h m m .22 2 4 0 2 1 2 5 6 2 2 5ffd d h m m 9 顶圆直径 11 2 1 2 0 2 6 1 3 2aad d h m m 22 2 2 4 0 2 6 2 5 2aad d h m m Z2与 Z3 啮合参数及强度计算 一、齿轮参数、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的选定 1、齿轮采用 30CrMnTi,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表面硬度可达 5661HRC。试验齿轮齿面接触疲劳极限为limH1FaY=2.8 2FaY=2.4 .1 1 55SaY 2SaY=1.67 a=1.63 .071Y nts第 15 页 试验齿轮齿根弯曲疲劳极限limF齿形为 渐开线直齿。最终加工为磨齿,精度 6级。 2、几何尺寸计算: ; ; ;126 4 0 4 0m z z 分度圆直径: d mz ; 齿顶圆直径:*aaa2ma dhhhd ; 齿根圆直径:*2faaadhh h md ; 其中: *ah 1 二啮合要素的验算: ( 1)顶圆齿形曲率半径: ( ) ( )2222ad d ; c o s( ) ( )2222 5 2 2 4 0 2 022 ; c o s( ) ( )2232 5 2 2 4 0 2 022 2) 端面重合度: ( t a n t a n ) ( t a n t a n )2 3 1 1 2 212 aazz (三)齿轮强度验算 采煤机用的齿轮的接触和弯曲强度按照驱动电机的额定全功率验算,因为滚筒截割硬煤或夹矸时可能受到很大的尖峰负载。设计时间按 T 20000h 1200000min 计算。 1) 圆周速度 .3 1 4 2 4 0 1 4 7 06 0 6 0 1 0 0 0dnv 2)确定计算负载 名义转矩: 3009 5 5 0 9 5 5 01470pT n limlim331550800HF23240240dd23252252aadd23228228ffdd.2 56 22 .3 56 22 .23 171 .17 388v /1949T N m nts第 16 页 名义圆周力:1 12 0 0 0 2 0 0 0 1 9 4 9240tTF d 3)应力循环次数 Na . 913 2 2 0 5 1 0 1nN u 4)确定强度计算中的各种系数 接触应力强度系数 1)使用系数ak2)动负载荷系数vk3)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4)齿间载荷分布系数 k ;( .23 167 ) 则载荷系数 K的初值 kt ,t A vtk k k k k g g g5)弹性系数EZ6)节点影响系数HZc o s c o s c o s c o sc o s s i nc o s s i n 222 2 0 2 02 0 2 0btHttz 7)重合度系数 Z.4 4 1 7 133z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各系数 8)齿形系数FY9)应力修正系数sY10)重合度系数 . .0 7 5 0 7 50 2 5 0 2 5 1 7 1Y 3 16241tFN. 93 2 205 10N .ak 175 .115vk .105k .10k .2113tk .189 8EZ .3 25HZ .087Z .3 2 55FY .3 1 65sY .0 688Y nts第 17 页 计算接触应力的基本值H0H011tHEF uZ Z Z Zd b u g g g g g . . .H 0 3 1 6 2 4 1 1 12 5 1 8 9 8 0 8 8 1 2 4 0 9 0 1 接触应力: H H 0 A v tk k k k g g g g.H3 5 1 2 2 1 1 3 弯曲应力基本值: 0 tF F SF Y Y Y Ybm g g g g. . . .03 16241 2 5 5 1 6 5 0 6 8 8 1 09 0 6F 齿根弯曲应力0 3 aF F vk k k k g g g g. . . . .3 8 7 0 6 1 7 5 1 1 5 1 0 5 1 0F 确定计算许用接触应力HP时的各种系数 1) 寿命系数NTZ2) 润滑系数LZ3) 速度系数vZ4) 粗糙度系数RZ5) 工作硬化系数wZ6) 尺寸系数xZ许用接触应力 H P H L i m N T L v R w xZ Z Z Z Z Z g g g g g g.3 1 5 5 0 1 1 1 0 9 1 1HP H03 512 H3 744 .03 87 06F .3 183 9F 3 1NTZ 1LZ 1vZ .09RZ 1wZ .096xZ 3 1395HP nts第 18 页 接触强度安全系数 HPHHS 3 1395744HS 确定计算许用弯曲应力Fp时的各种系数 1) 寿命系数NTY2) 齿根表面状况系数RrelTY 3) 尺寸系数 .1 05 0 01xYm许用弯曲应力Fp. . .3 8 0 0 0 9 1 0 1 0 9 7F p F L i m N T R r e l T xFpY Y Y g g g 齿根弯曲强度安全系数 FpF FS. .3 705 384183 9FS .3 1 87HS .3 09NTY .1 01Rrel TY .097xY .3 705 38Fp .3 3 84FS nts第 19 页 3.3.3 变速齿轮校核计算 说明:本校核只计算传动比最大的一对齿轮,这对齿轮也是 这三对中 受力最大的一对。 Z4与 Z5啮合参数及强度计算 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 重要计算结果 一、齿轮参数、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的选定 1、齿轮采用 30CrMnTi,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表面硬度可达 5661HRC。试验齿轮齿面接触疲劳极限为limH试验齿轮齿根弯曲疲劳极限limF齿形为渐开线直齿。最终加工为磨齿,精度 6级。 齿轮 2 为惰 轮,其受到循环弯曲应力,所以上述参数中齿轮 2的试验齿轮齿根弯曲疲劳极限乘了一个修正系数 0.8。 2、变位系数的选取及几何尺寸计算: ; ; ;458 2 2 4 5m z z 标准中心距450 2682zzamg;取 a 270; 啮合角 c o s c o s c o s .045 268 2 0 0 9 3 3270aa g; 变位系数 )t a n455 2i n v i n vxZ g; 中心距变动系数 2 7 0 2 6 88aay m ; 齿顶降低系数 .0 5 3 2 0 2 5y x y ; 分度圆直径: d mz ; 齿顶圆直径: *()2aad m h x yd m; 齿根圆直径: *()2fad m h c xd mm; 其中: *ah 1, *c 0.25; 二啮合要素的验 算: 4和 5 的重合度45; limlimlimlim454514501450400400HHFF.45 21 14 x .025y .0 282y 4 176d 5 360d a4a5192376ddf4f5160344ddnts第 20 页 ( 1)顶圆齿形曲率半径: ( ) ( )2222ad d ; c o s( ) ( )2241 9 2 1 7 6 2 022 ; c o s( ) ( )2253 7 6 3 6 0 2 022 ( s i n ) ;12g a t (其中正号为外啮合,负号为内啮合) 端面重合度: ( t a n t a n ) ( t a n t a n )4 5 4 1 5 212 aazz ; (三)齿轮强度验算 采煤机用的齿轮的接触和弯曲强度按照驱动电机的额定全功率验算,因为滚筒截割硬煤或夹矸时可能受到很大的尖峰负载。设计时间按 T 20000h 1200000min 计算。 ( 1) 圆周速度 .3 1 4 1 7 6 7 3 56 0 6 0 1 0 0 0dnv ( 2)确定计算负载 名义转矩: 3009 5 5 0 9 5 5 01470pT n 名义圆周力: 2 0 0 0 2 0 0 0 1 9 4 9176t TF d ( 3)应力循环次数 Na 44 7 3 5 1 2 0 0 0 0 0N n t g. 945 220 8 8 1 0 45nN u ( 4)确定强度计算中的各种系数 接触应力强度系数 1)使用系数ak2)动负载荷系数vk3)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4 48 79 .5 821 .50 522g .45 19 .677v /1949T N m 4 22148FN5 22148tFN. 84 8 8 10N . 95 0 43 10N .ak 175 .115vk .105k .10k nts第 21 页 4)齿间载荷分布系数 k ;( .45 19 ) 则载荷系数 K的初值 kt ,t A vtk k k k k g g g5)弹性系数EZ6)节点影响系数HZc o s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222 2 0 2 2 4 7 82 0 2 2 4 7 8btHttz 7) 重合度系数 Z.4 4 1 933z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各系数 8)齿形系数FY9)应力修正系数sY10)重合度系数 . . /0 2 5 0 7 5Y计算接触应力的基本值H0H011tHEF uZ Z Z Zd b u g g g g g . . .H 0 42 2 1 4 8 2 0 4 5 12 3 4 1 8 9 8 0 8 3 7 11 7 6 1 0 0 2 0 4 5 . . .H 0 52 2 1 4 8 2 0 4 5 12 3 4 1 8 9 8 0 8 3 7 13 7 6 1 0 0 2 0 4 5 接触应力: H H 0 A v tk k k k g g g g. . . . .H4 5 0 8 9 1 7 5 1 1 5 1 0 5 1 0 .2113tk .189 8EZ .452 342 34HHZZ.0 837Z .452 352 25FFYY .451 711 67ssYY.0 645Y .H04H05508 9348 1.H4H5739 77506nts第 22 页 . . . . .H5 3 4 8 1 1 7 5 1 1 5 0 0 5 1 0 弯曲应力基本值: 0 tF F SF Y Y Y Ybm g g g g. . . . . . .040522148 2 3 5 1 7 1 0 6 3 5 1 01 0 0 822148 2 2 5 1 6 7 0 6 3 5 1 01 0 0 8FF 齿根弯曲应力0F F A v t Fk k k k g g g g. . . . . . . .457 0 6 2 1 7 5 1 2 1 0 5 1 0 56 6 1 7 5 1 2 1 0 5 1 0 5FF 确定计算许用接触应力HP时的各种系数 1)寿命系数NTZ2) 润滑系数LZ3) 速度系数vZ4) 粗糙度系数RZ5) 工作硬化系数wZ6) 尺寸系数xZ许用接触应力 H P H L i m N T L v R w xZ Z Z Z Z Z g g g g g g.45 1 4 5 0 1 1 1 0 9 1 1H P H P 接触强度安 全系数 HPHHS .040570 6266FF.45163 5152 8FF4511NTNTZZ1LZ 1vZ .09RZ 1wZ 1xZ 4513051305HPHP.451 762 58HHSSnts第 23 页 .451305739 771305506HHSS确定计算许用弯曲应力Fp时的各种系数 1)寿命系数NTY2) 齿根表面状况系数RrelTY 3)尺寸系数 .1 05 0 01xYm许用弯曲应力Fp. . . .4 1 4 5 0 0 8 0 8 0 0 9 2 0 9 6F p H L i m N T R r e l T xFpY Y Y g g g . . . .5 1 4 5 0 0 8 0 8 5 0 9 2 0 9 6Fp 齿根弯曲强度安全系数 FpF FS.45819163 5697152 8FFSS.45080 85NTNTYY.0 92Rrel TY .096xY 4 819Fp 5 697Fp .4554 56FFSSnts第 24 页 3.3.4 截三轴小齿轮,惰二轴齿轮,对三轴齿轮,截四轴齿轮校核计算 Z6与 Z7啮合参数及强度计算 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 重要计算结果 一、齿轮参数、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的选定 1、齿轮采用 30CrMnTi,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表面硬度可达 5661HRC。试验齿轮齿面接触疲劳极限为limH试验齿轮齿根弯曲疲劳极限limF齿形为渐开线直齿。最终加工为磨齿,精度 6级。 2、几何尺寸计算: ; ; ;671 0 2 0 3 3m z z 分度圆直径: d mz ; 齿顶圆直径: *()2aad m h x yd m; 齿根圆直径: *()2fad m h c xd mm; 其中: *ah 1, *c 0.25; 二啮合要素的验算: 1和 2 的重合度23; ( 1)顶圆齿形曲率半径: ( ) ( )2222ad d ; c o s( ) ( )2262 2 0 2 0 0 2 022 ; c o s( ) ( )2273 5 0 3 3 0 2 022 ( s i n ) ;67g a t (其中正号为外啮合,负号为内啮合) 端面重合度: ( t a n t a n ) ( t a n t a n )6 7 6 1 7 212 aazz ; (三)齿轮强度验算 采煤机用的齿轮的接触和弯曲强度按照驱动电机的额定全功率验limlim1450400HF67200330dd67220350aadd67180310ffdd.6 57 18 .7 81 15 .43 892g .67 165 nts第 25 页 算,因为滚筒截割硬煤或夹矸时可能受到 很大的尖峰负载。设计时间按 T 20000h 1200000min 计算。 1) 圆周速度 .6 3 1 4 2 0 0 7 3 56 0 6 0 1 0 0 0dnv 2)确定计算负载 名义转矩:63009 5 5 0 9 5 5 0 735pT n 名义圆周力: .2 0 0 0中 国 矿 业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设 计 姓 名: 唐 利 军 学 号 : 03040804 学 院: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机 械 工 程 及 自 动 化 设计题目: 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专 题: 指导教师: 杜长龙 职 称: 教授 2008 年 6 月 徐州 nts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04 学生姓名 唐利军 任 务 下 达 日 期 : 2008 年 3 月 20 日 毕业设计日期: 2008 年 3 月 20 日至 2008 年 6 月 22 日 毕业设计题目: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设计 毕业设计专题题目: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设计一台大功率采煤机的截割部 ,截割功率KW2 300 , 滚筒直径 2000 。要求整机安全可靠,更换容易,维修方便。 具体要求: 1 绘制相关设计图纸至少 4 张( A0), 2 按学校要求统一编写设计说明书,正文 70 页左右。 3 中英文摘要 400 字左右。 4 英文翻译 3000 字左右。 5 参考文献不少于 20 篇。 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nts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 (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内容的 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 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nts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 (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内容的 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 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nts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 ( 选题的意义; 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 是否同意答辩等 ):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nts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 答 辩 情 况 提 出 问 题 回 答 问 题 正 确 基本 正确 有一般性错误 有原则性错误 没有 回答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 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 nts摘 要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工业的机械化是指采掘、支护、运输、提升的机械化。其中采掘包括采煤和掘进巷道。随着采煤机械化的发展,采煤机是现在最主要的采煤机械。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靠进口采煤机来满足我国生产的需要,到今天几乎是我国采煤机占领我国的整个采煤机市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开发高效矿井 综合配套技术是我国煤炭科技的发展的主攻方向,我国的采煤机现在已经 进入了自主研 发,标准化,系列化阶段。 我设计的采煤机型号是 MG300/700-WD,具体设计的是采煤机的截割部。 截割部主要由截割部壳体、截割电机、齿轮减速装置、滚筒等组成,截割部内设有冷却系统、内喷雾等装置 。截割部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整机安全可靠,更换容易,维修方便。我设计的截割部最终要与戚厚保设计的牵引部配套使用。 关键词 :采煤机 截割部 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JX03-041@MG3000700-WD型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9096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