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为人民服务单元教材解读: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他们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教学本组教材,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写法上的特点。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教学内容:(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略读课文)灯光、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教学时间:11-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3、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二、初读课文,思考: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3、理解词语。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僻静:偏僻安静。恐怖:惊慌、害怕。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四、巩固练习。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教学过程:一、学习被捕前部分。1、轻声读这一部分:2、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烧掉文件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搜查;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二、学习被捕时部分。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2、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3、小结三、学习被捕后部分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四、巩固练习。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读。(2)语言练习。(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二、总结课文。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保持严峻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作业设计: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读拼音写词语。shj chut knb( ) ( ) ( )mu ynjn cnrn( ) ( ) ( )2、形近字组词。籍( ) 魔( ) 峻( ) 残( ) 瞅( )藉( ) 摩( ) 竣( ) 贱( ) 揪( )3、从下列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 )( )( )( ) ( )( )4、读句子,回答问题。(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从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 的父亲。(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 ,“平静而慈祥”说明 。(3)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 。 第11课 灯 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准备:搜集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板书设计:11、灯 光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作业设计: 11 灯光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建筑 ( )的回忆( )的战争 ( )的树林2、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词语。(1)妈妈( )着篮子去买菜。(2)人们( )着红旗来到广场。(3)芳芳( )起碗大口大口地吃饭。(4)小红( )着灯笼来到院子里。3、缩写句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_(2)这个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_4、读完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感动了你?请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_ 5、课文一共出现了三次“多好啊”,读一读上下文,分别找出这三个“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_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难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1、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2、重点句子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走进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小组内读,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炼的机会。、指名读,检验评价。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划分层次,理清脉络。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划分层次时,也可以分成层,把第四第五自然段合成一层: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在文章的第一段中提出本文的中心,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后面四个段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论述。、逐层分析,深入理解。这一层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划出表示中心的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启发同学回答“完全”与“彻底”不能去掉,这两个词语说明,革命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生命的价值,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本文引用的话选自报任少卿书。指出为人民服务就要正视缺点,改正错误。请同学找出这里举了一个谁的例子来证明上述观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这部分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这篇作品写于1944年9月8日,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革命仍需艰苦奋斗,所以毛主席提出,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不怕牺牲,要互相关心,搞好团结。这段是整个演讲词的总结语,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抱成一个整体。五、再读成诵,以情激情。让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组内同学听。第二课时设计意图: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一些关于革命英雄的事迹,一定心有所感。让学生课前准备,写一篇演讲稿或抒情散文,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写好演讲稿或抒情散文。教学过程:请每一位学生都登台演讲或朗读,并由同学自己做出评价。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作业设计: 12 为人民服务1、读拼音写汉字。hn dn wn chu( )毛 铜( ) 兴( ) ( )烟( )水 ( )点 ( )想 ( )牛2、把词语补充完整。精兵简( ) 五( )四海 死得( )所3、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1)变成把字句:_(2)变成被字句:_(3)变成反问句:_(4)变成设问句:_(5)变成双重否定句:_4、解释带点词,并写出句子的含义。(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_ 5、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_第13课 一夜的工作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真实生动感人。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课后第三题三个重点句的意思,用“简单、简朴”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具体分析,进而感受到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教具准备:幻灯、课件、录音机、彩色粉笔若干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有关内容,抓住题眼,懂得总理工作劳苦的具体事例。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这篇文章是何其芳同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来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录音边看课件)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三、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1、师:课文录音听完了,也看了课件,谁能说说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要求回答:“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A、理解什么叫“劳苦”。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劳苦?。B、理解什么叫“简朴”。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简朴?(生活简朴)3、师:好!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现在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总理工作劳苦表现在什么地方?生活简朴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各自细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2、重点细读“工作劳苦”方面的内容。3、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反映了总理工作劳苦?生答师书:厚厚的一叠文件。师:这厚厚的一叠文件,要在这一夜间审阅完,说明总理工作任务很重。这么厚的一叠文件,是不是一目十行,粗略地看,或者叫浏览(不是)而是一句一句审阅(板书)。他不仅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还怎么样?生答师书:看完一句画一小圆圈。师引:小圆圈画了以后就算审阅完了吗?(找句答)师书:一边看,一边思索。还想一想,问我一两句。师:这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叫咨询。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生答)师:是啊!可见周总理审阅稿子是极端的认真。(板书)4、周总理工作劳苦,你还从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来?生答师书:公鸡叫鸣了彻夜 上午下午(师点:工作劳苦)5、师引:同学们:你们受过熬夜的滋味吗?请你们谈谈。(生自由谈)是的,熬夜真的很难受,难道总理不难受吗?(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句子来说说)生答师书:他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齐读、抽读、突出重点词(每个夜晚)读“他每个夜都是这样工作的”一句并理解。师引:熬夜是难受的,然而总理他每个,可见他习惯了。五、小结方法。学到这里,你们看出来了吗?总理工作劳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们从这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什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态度极端认真,工作时间相当长)师: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了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地忘我工作。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变得如此美好,就是因为有这一些革命前辈忘我工作,不辞劳苦的心血凝结而成的。没有他们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是落后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这堂课,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的一个方面。那么他的生活是怎样的简朴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六、作业:1、抄写文中新词、生字二遍。(课后读读写写的词)2、摘录课文中写总理工作劳苦方面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理解“生活简朴”方面的内容,畅谈学习体会。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文章概括中心的一句话吗?(生答师书: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2、周总理工作劳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二、深究总理生活简朴方面的内容。1、过渡:是的,他辛辛苦苦通夜末眠整整工作了一夜了,然而他在生活上又享受到了什么呢?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总理生活简朴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生答师书:一杯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A、齐读句子。B、问:“好像”并没有增加,这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C、有“好像”一词和去掉它意思是否一样?(要求回答:不一样,这花生米增加了。)师引: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又明白了什么?师:是啊!这说明了总理平时吃的还要少4、师:好,到这时为止,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了总理的工作是如此的辛劳,而享受却如此少,这些(指板书)是说总理吃的极其简单,那总理住的又是怎样的呢?(生找后答,师板书)一张 一盏 两把 问:还有其他的吗?你从哪里看出?什么叫“如此而已”?如把这个词改成省略号的话行吗?为什么?(要求学生讲清周总理的室内陈设极其简单)。5、师: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享受却如此的少。他的身份与工作量,与生活享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你们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了这种明显对比的内容?6、师:(手指板书)总结:学到这时,我们了解了总理他不论从工作量上来看,还是从生活简朴上来看,都不像一个国家总理的,你们看到外国总统吗?他们的身边有警卫员,象审阅之类的事情用不着由自己操心去干的。他们吃的、住的、穿的,更不用说了,而我们的总理,生活是一贯的简朴,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有关总理生活简朴的课文事例吗?(邓妈妈补睡衣)说明总理生活简朴也是一贯的。7、师: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工作的,他这一夜如此,一生又是如何呢?“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齐读三遍)师:周总理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了党和人民,作者目睹了这一夜的工作,他在回来的路上又是怎样的呢?三、深究课文结尾一段。1、齐读。2、问:读这一段话时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来?(自豪、骄傲)3、有感情地朗读。(个别、齐读、轮读)4、写总理的一夜工作,为什么要写“我”的感受呢?这段可删去吗?为什么?)5、课文不写第一节可以吗?为什么?(以上两问,主要让学生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脉络)6、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总结全文。1、教师总结:总理这样的工作,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每个晚上都是这样的,总理正是由于这样积劳成疾,得了肝癌,于1976年9月9日这一天与世长辞了,终年才70多岁,有个著名作家说过:世界上休息得最少最少的,就是我们的周总理,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赞颂。你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想要说些什么吗?请你们谈出来吧!2、学生畅谈学后之感。板书设计: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工作劳苦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一夜的工作 享受少一杯绿茶吃一小碟花生米(增加)生活简朴一张用一盏 如此而已 两把住高大陈设简单作业设计: 13 一夜的工作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极其( ) 劳苦( ) 简朴( ) 思索( )2、写出6个读音为“li”的字,并分别组成词语。( ) ( ) ( )( ) ( ) ( )3、根据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打量 浏览 仰望 瞅见 俯视(1)粗略地看一遍。( )(2)仔细看。( )(3)看见。( )(4)从高处往下看。( )(5)抬头向上看。( )4、抄写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5、读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3)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口语交际习作三学习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其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2激发交流愿望。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电池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空吊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市社工证报考试卷及答案
- URAT1-inhibitor-13-生命科学试剂-MCE
- Dimethenamid-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员a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开发服务合同(编号5)
- 护士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与团队管理机考试题及答案
- 真菌学考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城镇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指导价》
- 悬赏合同范例
- 《小儿腹泻的护理》课件
- 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成因
- 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学期学校导览模板
-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方法概要
- 2024长沙劳动合同范本长沙劳动合同样本
- 2024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